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武昌往事 > 第11章 玉帛(一)

第11章 玉帛(一)

从将军府吊唁回来,陆议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思绪也如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已是深夜,窗外蝉鸣的聒噪让他更加烦闷。他一直在榻上辗转反侧,思考着江东和陆家的前路。

他最担忧的当然还是陆家之后的处境。孙权接替孙策成为江东六郡之主,他又会如何与吴郡的大族相交?是继续他哥哥残酷镇压的路数,还是会寻求一些温和的方式?陆家在不同的情势下又当如何自处才能保全?其他尚存的大姓有些虽不满孙家,但与孙家并无切实的仇怨。而陆家则不同,庐江一战,陆氏宗族几乎倾覆,此事不仅举郡皆知,更惊动了洛阳朝廷。虽然陆康并非死于孙策之手,但是围城之役孙策始终是主将。即便是知情者有意化干戈为玉帛,也不一定能挡得住不知情者的悠悠众口。陆议不得不慎重再慎重地思考抉择。他虽然已经接任家主几年,但是无论是根基还是名望都还很薄弱,只靠自己可能很难度过这场风波,所幸陆家世代都与同郡其他大族交好,局面还不至于太过被动。他想到这里,便决定如有机会,还是多要去和其余几家家长互通有无,几位长辈见多识广,又比自己更有人望,可以请他们指教,共商对策。

再者,看那个孙权,到底也只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突然失去了照拂他的大哥,兴许此刻也如同当年的自己一样,有彷徨,有迷茫。不知道他现下在打算什么呢?他能压制住那些孙策留下的元老宿将吗?那将兵而来的周瑜又是否真的会安心辅佐孙策这个弟弟呢?孙家旁支亦繁,那些孙权的长辈和同辈会甘心认他为主吗?孙策已经占下的江东六郡又会不会借此机会摆脱孙氏的控制呢?

问题越想越多,陆议不禁停顿了一下,又自嘲地笑了一下。想那孙权十五岁便出仕,其后数年就跟着孙策这样的勇武非常之人在行伍中与人争天下,想必所思所虑比自己周全百倍。自己大约是庸人自扰了。

看来当下也只能静观势变。若那孙权能怀柔江东诸姓,那陆氏便可以借机安稳生存下去,待时机允许,再图兴盛也未可知;可若他也如其兄那般态度强硬,也只能继续韬晦下去,不与他们起冲突,以保存实力为优先。

陆议反复思考着不同的可能性,不停地叹着气,又在床上翻了个身。

不过,孙策之死过于突然,整个势力还处于动荡之中。而那孙权之前尚未在势力内部建立足够权威,此时想必更需要拉拢力量支持自己。孙权和孙策是兄弟,但也是两个不同的人。吴郡诸多高门大姓与孙策有隙甚至有仇,但与孙权却并无实质冲突。若是此时,他可以扭转其兄的策略,对本地世族稍加安抚,纳入麾下,不但能够巩固自身实力,也可以制衡孙策旧部,树立自己的威信,反转不利局面也未可知。若是如此,陆家的处境想必也会更宽松一些。

想到这里,陆议才觉得稍稍安心了一些。他望着房梁,又想起了陆康和陆儁的嘱托,不禁又叹了口气。一家之主的担子实在是太重,每天面对着家中苍老的长辈同尚在学语的孩子,陆议总想着能再做一些事让他们的生活更稳定些,不要再像当年那般颠沛。他始终是忘不了那些已经故去的人。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太多的选择等着他决定,他的思虑一日重过一日,却也一日周全过一日。

蝉鸣的声音渐渐模糊了起来,在外奔波了一天的陆议轻轻打起了鼾,终于睡着了。

孙策死后,吴郡的大族终于过了一个稍微安稳些的正旦。

这一年来,孙权接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对吴郡诸姓也客气了不少,虽然还是在私下里清算了几家不愿合作的,但在面子上相比于孙策已经着实好看了许多。吴郡几个带头的大族对孙家的反抗已经渐渐趋于缓和。

孙权自孙策意外过世之后,孙权在对外扩张上的步伐也放缓了下来。只有十八岁的孙权虽然得到了孙策旧臣周瑜和张昭的支持,但到底是中途接手,既无根基,也无嫡系。周围群狼环伺,都对他手里继承来的江东六郡虎视眈眈。果不其然,他接手政权不久,叛乱立起。孙策凭借自己霸烈的军事才干拿下的江东六郡,便有不安分的苗头,各地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想要立时掀翻孙权这条船。最先站出来的是庐江太守李术,当年孙策亲自表举李术做了庐江太守。如今他据守皖城,反叛孙权。甚至还写了信给孙权,辱他是无德之人,不配为主,要同他断绝从属。年少气盛的孙权何曾受过如此侮辱,他即刻整军,亲为先锋,带兵冲到了皖城城下。皖城城门紧闭,孙权下令围城。李术没料到孙权竟然如此神速便兵临城下,竟连多余的粮草都未曾准备。不久,庐江城内,粮草绝尽,人们竟只能食泥丸果腹。城破之时,孙权亲手斩下了李术的头颅,命人挂在城楼之上。被李术辱骂激怒的他,不顾手下人的劝阻,执意下令诛杀了李术一些已经投降的手下,以杀鸡儆猴。

皖城城中尸骨遍地,血流成河的这一刻,孙权第一次感受到了足以致命的威胁,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握住生杀之权的沉重与孤独。他开始明白自己从父兄那里继承的究竟是什么。他站在城楼之上,满目废墟的城池和浓重的血腥味仿佛在不断地告诉他,无论遇到什么威胁,一定要撑住,决不能倒下去;一切阻碍自己的东西,如果不能移走,那么就统统灭尽,决不能留下半点隐患。

除了六郡军阀势力的反叛之外,他还一直为江东地区的山越所愁。这些山越在他的治下,不听号令,打劫平民不说,还多次偷袭自己的军队,抢夺军粮和武器。他们就像是附身在身上的跳蚤,虽然并不要命,但是弄得自己浑身不爽,瘙痒难耐。山越的偷袭十分灵活,往往是一小股人伺机而动,等到孙权的大部刚要整装讨伐,他们却像猴子一样消失在山野密林里。孙权深知,如不能平定这些身后的祸患,那么图谋中原只不过就是痴人说梦。其实陆议也深知孙权所面对的情况。山越扰民,他深有体会。且不说小时候曾经被沦为匪人的山越袭击,就是继任家主之后,吴县附近多处的农田也曾被山越寇匪打劫过,虽然多数时候都被陆家的家丁打退,但是也造成了农户的伤亡和粮食的损失。山越着实让吴郡的大家族也头痛不已。因此孙权讨伐山越举动倒是颇得当地士民的欢迎。

只不过山越之患虽是顽症,却也只不过手足之疾,一年半载之功怕也只是强行压制,给彻底征服江东争取一些时间罢了。要想彻底根治只怕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军力的投入。

陆议这一年以来,也在不断思考。孙权的声势初具,吴郡大族对他的态度也已经从忌惮猜疑转向协作和支持。有些家族的族人已经开始入仕孙权的幕府,或充为幕僚,或出外带兵。他们每一次的合作都在消融着孙家同吴郡大族之间的冰霜。陆议觉得他想象中的时机就要到了。不过,他还在担心一个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唐:少年上卿

景明春

神医狂妃,废材三小姐

同学以为我落榜,我晒军校通知书

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