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月后,孙权的聘用文书送到了陆府。
东曹令史。
最先看到任命文书的是陆绩,他皱着眉头,盯着文书看了好久,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他摇着头,指着文书,没好气地说道,“伯言,他孙权这是什么意思?”
“……小叔,太失礼了。”陆议正坐在堂上,向陆绩摇摇头,提醒陆绩莫在家人面前失态。
“行行,那去书房谈。”陆绩着急地把陆议拽了起来,拖着他往书房走去。
陆议不在意地笑了笑,这个小叔叔的急脾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改。
两人一路到了书房,陆绩用力地关上了房门。
“你倒是说说,孙权到底什么意思?我们陆家是缺这个曹令史的位子?”陆绩很是不服气地说,“你去那里,就当个未入流的小吏……我早就说了,你应该做大汉的官。这种幕府属官是连朝廷都无需上奏的。他们到底是想羞辱你,还是羞辱陆家?”
“阿绩,你这急脾气啊,真得改改。”陆议此刻倒是风轻云淡,“我们和孙家即非旧识,又非亲信,甚至还有庐江的宿怨。如今,是我自愿入仕,他们不需要卖我情面。事实上,我一无功业,二无重兵,根本没有值得他们卖人情的地方。再说了,以陆家现在的光景,怎么做大汉的官,谁又会来举荐我们做官?就算是做官,哪儿有官位是可以一日便上青云,你莫要心急。”
“……话这么说没错。可是我知道你的才华!我就是……我就是看不惯他们这样轻视你。”陆绩不屑地扭过头去。
“这不是轻视。我刚及冠,既无累功又无资历,从低做起也是应该。”陆议的语气依旧平静缓和,“你大可不用这么不忿。这曹令史虽不是什么要紧职位,但胜在我会有机会跟在孙权身边,经常出入将军府中枢。”
陆议的话让陆绩无法反驳,只能在一旁静静地听他说。
“跟着孙权处理文书,我就可以很快地掌握他的行事作风,也能清楚幕府里的运作。何况,我读书虽然不及你,可在吴郡这地界也算小有名气,不做个文官,岂不是浪费了这好名声?这样看来,可比随便把我丢去哪个荒山野岭当个县令好多了。”陆议握着那卷文书,毫不在意地扫了两眼。
陆绩点点头:“这倒是,你打理这府内事务这么久,做个将军府的文官,绰绰有余了。孙权真是得了便宜。”
“你明白就好。所以不用太担心,也不用替我抱不平了。你的心思,我都明白。”陆议拍了拍陆绩的肩,笑着说道。
担任曹令史的这一年多,陆议的工作琐碎而简单。他每天都往返于将军府和陆府之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将军府的偏厅整理文件,誊写记录,接收军报信函,做文书备案。
孙权有时会让他跟着自己参与一些地方政务的会议。这些会议大部分都是周边郡县的民务和一些琐碎的杂项。陆议负责每次的记录和整理。
这部分的工作,陆议处理起来相当上手。毕竟这么多年在陆家打理家业的经验,查看看账册、收成、刑狱和税收,早就是习以为常。只是没想到,仅仅是这些微不足道的文书活却让孙权很是满意,称赞了他好些回。
“伯言,这些征收记录和官衙的上报,你整理得很清楚啊。以前的曹令史做得很零散,我都不知道从何看起。”这天孙权把陆议叫到书房来。
“将军过奖了。属下分内事。”陆议十分恭谦地说。
“这样吧,从下个月起,你跟着我巡营吧。府内文书的事你照管,军营的杂项你也一并看看。”孙权一边读着公文,一边吩咐着陆议,“粮草军械还有很多其他军需物资的记录,你都一起整理上报。”
“是。属下领命。”
这些年吴郡南部会稽和鄱阳的山越越发嚣张,劫掠平民,抢夺军粮甚至还有联合曹操反叛之势。孙权拿着陆议整理的军报进了偏厅。
“伯言,你对于讨伐山越的批注。我看了,想法很好啊。”孙权笑着说道。
“将军过誉了。那些都是属下从书上看来的见解。觉得合适,便抄在一旁,供将军参详。”陆议看到孙权走进,立刻起身行礼。
“这段时间,你帮我管理文书还有军务往来,对我甚有助益。尤其是军务方面的,你的见解,我很是欣赏。”孙权顿了一下,“不知道伯言的武艺如何啊?”
陆议没有料到孙权会有此一问,怔了一下,说道:“属下武艺平平,只随着老师学习了一些,未能精通。”
“伯言过谦了。”孙权笑道,“早就听闻吴四姓子弟皆文武并蓄。如何?你有没有考虑过像朱家子弟那般从军?”
“属下愚钝。一直以来都是个书生,及冠之前都闭门读书,从未参与过军务,也不似朱家子弟那般自幼尚武。从军恐怕……这世间又要多一个赵括了。”陆议俯下身子,自嘲地摇了摇头。
“伯言,以你所注文书而观,这闭门读书,怕读的都是兵书吧。若是现下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不再是‘纸上谈兵’,伯言以为如何?”孙权挑着眉毛,盯着陆议,正色地问道。
“属下惶恐,曹令史之职也是刚刚熟练起来。带兵之职,属下未曾想过。只想先做好将军府的差事。”孙权的提议对于陆议而言虽在意料之中,然而着实早了不少。
“那你现在可以想想了。最近我治下几个县的县令都告老还乡去了,地方上空出了很多县官职位。不知道伯言有没有意去接手一个县,出去历练一下?”孙权有些试探地说。
“如若将军需要属下去做,只管吩咐。属下必定全力以赴。”陆议稍稍整理思绪,平静地应了下来。
“好。想必你也知道吴地这地方最近几年一直不太平。很多县连着欠收不说,山越也是横行无忌,丝毫不把我这个将军放在眼里。伯言,我的意思是,你去一个县府任县令,再兼一军职,如何?”孙权的神情放松了下来,微笑着问陆议。
“是,属下领命。”
“好。让我想想将你安排去哪个县最合适。到了那里,你要想办法平定山越。他们已经成为江东的大患,让人寝食难安。”孙权拍了拍陆议的肩,“不过,不着急启程,此去外乡,路途遥远,你先回去,安排好你家中的事。你们陆家这么多人,你若是要外任,想必需要安排的事也不少。放心,临行前我会帮你挑几个亲兵,你领着。到了那边,自然会有用处的。”
“属下谢将军。”
陆议回到陆府。他的心中,居然有些欣喜。入仕幕府已经四年了,自己多年来所学的兵略终于为自己带来了一个机会。
虽说外放会很艰辛,但陆议并没有丝毫不满,甚至没想到孙权竟这么快就同意自己掌兵了。在陆议的设想里,想要孙权同意自己出为军职,恐怕还要等上些时日。
而孙权有句话更是说到了陆议的心里,那就是,陆议并不想“纸上谈兵”,更不想去做赵括。
这便是陆议的打算。
借由曹令史的工作,他已经大致掌握了孙权幕府的运作和人员任命。在孙权的帐下想要建功立业,只是跟在他的身侧出谋划策是没有用的,必须有一个机会去领兵,去建军功。而陆议向来以书生自居,由文入武,谈何容易。更何况,陆议也不像孙权麾下不少将军,有自己的兵马,一切都要一点一点积累。所以,他一边管着文书,一边也尽量让孙权看到自己身上的军略才干。令他庆幸的是,孙权的眼光颇为敏锐,自己关于兵法的批注和整军的建议,已经让孙权另眼相看。对于自己争取来的这次机会,陆议无论如何也要把握住。
在孙权幕府里任文职四年之后,陆议终于要迎来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
感谢阅读,感谢收藏。作者坑品还行,这个文怎么都不会坑,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玉帛(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