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武昌往事 > 第47章 夷陵(一)

第47章 夷陵(一)

刘备正式发檄文御驾亲征,攻打东吴。各地蜀军开始向成都集结的消息刚到武昌,当晚,陆议就收到了孙权召他去相商的命令。夜里正下着大雨,孙权的亲兵赶到府上。孙戎本已经入睡,被人走动的声音惊醒。

“伯言,这么晚了,还有军务?”孙戎朦胧中醒来,披上床边的披风,坐了起来。

陆议已经穿戴整齐,正准备走出卧室。看到孙戎起身,便走过去,“是啊,前线有些紧急军情,我要立刻去将军府议事。戎儿你快躺下吧,很大的雨,小心着凉。”

孙戎的心猛的一紧。在武昌这里,怕也只有西境前线告急才会让陆议这个级别的将军在半夜紧急议事。孙戎对着陆议点点头,“你快去吧,万事小心。”

陆议一直到了第二天傍晚,才从孙权的府邸返回。

“戎儿,我过几天就要回去夷陵前线了。”陆议用很平常地语气对孙戎说,尽量不想让她担心,“我这还没在武昌待几天,就又要回去了。一刻也耽搁不得。武昌这里要拜托你了,还有吴郡的家中……”

“我猜到了。是刘备吗?”孙戎想要确认自己的猜测。

陆议点点头。

“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吧。”孙戎缓缓地叹了一口气,“终究是避不开这一战。”

“那待会儿,我就帮你整理行装吧。这一仗,怕也不会很快结束。”孙戎有一些担心。

陆议看着孙戎,微微点头:“是啊。这场风波怕是会持续很久。不过夫人不用担心,我对自己行军打仗还是有些把握的。”

孙戎笑了一下:“我知道。就算别人都不知道,我也知道你能取胜。”

陆议也回以微笑。

“伯言,等你出征,我想搬去姑姑那里住一段时间。”孙戎一边为陆议整理行装,一边说着,“我就在武昌这里等你得胜班师。”

“也好。你姑姑陪着你,我也会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陆议出任大都督的过程并不顺利。

当孙权向诸臣工宣布镇西将军陆议将正式出任大都督,假节出征之时,武昌的朝堂上,一片哗然。不少久在中枢任职的官员甚至不知道这突然就擢升为镇西将军的陆议到底是何人。更为让群臣不解的是,陆议不但受命大都督之职,还总督朱然、韩当、潘璋、孙桓等一众东吴元老和孙权亲信。而其中朱然还是力擒关羽的大功臣。一时间,上疏进谏孙权三思的文书堆满了书房的案牍。

孙权没有理会这些上疏。他早就知道情况会是如此。他知道陆议未有远名,甚至在吴军军中,也是寂寂无名;他知道此时东吴军中最知名的将领当属发小朱然;他也知道这群元老宿将没有一个会老实听令。但是,他更知道的是,陆议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一切的问题,并且击败刘备。

还有两日,陆议便要赶赴夷陵。孙权登坛拜帅、设祭、昭告天地与祖先,占卜求胜。

将坛之上,孙权持节肃立。

“今日,吾以不德,拜镇西将军陆议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韩当、孙桓等部,掌兵五万,以御刘备!”

“惟君聪叡果敢,昭德忠勤。今统任上将,望君匡江东弭难,绥靖西境。”

“吾必与江东、君荣辱与共,生死同命。”

孙权将手中旌旗和掌军的兵符交给陆议,陆议跪接,“仆以不才,必竭尽所能。”亲兵接过孙权的符节,陆议则向孙权跪拜。

“来人,取吾剑奔星来。”孙权向身边的宫人下令。

孙权双手捧着宝剑,深深地望了一眼陆议,大声地对将坛下所有文武臣工说:“吾,以奔星剑赐镇西将军陆议。军前可代吾行事,俱先斩后奏之权。”

陆议起身,稳稳地接过了孙权的赐剑。

此刻,剑已出鞘。

孙权拜帅典礼一过,陆议当日便从武昌的将军府出发,溯江而上,日夜兼程,先途径江陵、公安、夷道巡视城防,然后便回到了他在夷陵城前线的中军大营。

长江峡口的这片区域是陆议一年前奉命包夹关羽,驻守夷道时就构想并加固好的江东西境防务重镇。关羽被擒之后,陆议便领着军士分别开始新修和加固夷陵城和夷道城的军事防御。在他的想法里,出秭归向东进入地势平坦处,非常适合步兵与骑兵,吴军的骑兵军力有限,不可强行与敌争。而长江自夷陵开始,水面扩大,水流变缓,这里是限制长江上游水军顺流直下最好的地点。而夷道地处中游弯道之处,船行至此更需小心谨慎。这里易守难攻,是进入中游前的最后一道险关。此处一旦攻破,刘备便可直下江陵南郡,剑指武昌。而夷陵和夷道两城分列长江两岸,互为依靠,既能钳制长江水道,又能有效抵挡陆军的攻城行动。而早在陆议出发之前,孙权便已与他和步骘相商,由步骘领兵入荆南,作为协力,扫清可能威胁夷道防御的山越蛮夷以及刘备安插在暗处的伏军,保证夷陵夷道战场无后顾之忧。

此刻,他的心里,既没有大战在即的焦虑,也没有强敌当前的担心。他知道,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初出军营的陆议了。他有这个能力力挽狂澜。这便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军旅生活带给他的底气和自信。到达夷陵驻地之后,他开始从容地调兵布阵,加固营防,分配粮草军械。每日巡视完毕后,他便会带着手下人一起,去周围山地反复勘研地形,把驻地周围方圆百里能够伏兵设陷和运输的地方全部找了出来。

不过,对抗蜀军的战役毕竟不同于平越剿匪。不仅蜀军骁勇善战,绝非山越可比。连陆议手下的将领来自长江沿线的不同驻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部曲,成分复杂,亦不同以往陆议自己统帅的单兵作战。更棘手的是,这些沿江的将领多数都是随孙策孙权自建安初年一路立下汗马功劳的元老爱将,还有些是孙权的宗亲旧识。此时的陆议无论是年资还是身份,都无法同他们相提并论。

这样的情况让陆议在前线的处境有些困难。除了朱然部因为之前曾经同在吕蒙手下共事,愿意与陆议合作之外,很多从吴国沿江其他驻地赶来的军士根本就没有见过陆议。而以几位老将军为首,很多东吴宿将更是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大都督颇为诧异。没几天,各种谣言已经在吴军前线传开。

有人说,现在的大都督是主上的亲戚,主上任人唯亲;有人说,这大都督是吕将军之前的旧部;有人说,这大都督之前没带过兵,是个书生;有人说,大都督出身吴郡陆氏,是个假把式的公子哥;还有人说,刘备要是打来了,这书生大都督不会第一个就逃了吧。

“伯言,这仗还没开打,谣言就已经到了。军心涣散至此。我们是不是得管管?”朱然仗义,在军营中听到了这些谣言,甚是担心,便找到了陆议这里。

“义封将军,这些谣言真真假假混杂,如何澄清?我确为主上之亲,也的确是吕将军的部下。”陆议镇定地坐在案前,查看着布防的地图,“而诸将之所以对我有疑,也确实是因为我未曾建功。这时候解释并无益处。”

“我自然是知道伯言你的才能。我只是担心这么下去,我们自己内部不攻自破。手下人质疑主将,这可是行军大忌啊。”朱然看着陆议如此气定神闲,毫不在意,不禁有些着急。

“不用担心。我们做该做的事,做出些实绩来,谣言不攻自破。如今刻意澄清,不过授人以柄罢了。义封将军,你这就带着人,往下游去猇亭沿岸一带看看,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能够与夷道城互为依托最好。修一个临时的渡口,尽可能容纳多支大战船渡江,不要让太多人知道。”陆议微笑着看了看朱然,“义封安心,这些谣言,我自有应对之道。”

“来人,传我将令,着诸将五日后于夷陵城中军帐点兵。不得迟误。”

五日后,中军军帐里夷陵一线所有的高阶将军全数出席。

“根据我军入益州的眼线来报,刘备不日便会出蜀地。算着时日,蜀军大部应当已进入荆州境内。本督现在重新分配营防部署,还望诸位将军听仔细,看仔细。”

“蜀军出蜀地,有水陆两路。然而,夷陵以西长江狭窄,水流湍急,以益州水军目前的实力,定非江东水师之敌。所以,以我所想,刘备的水军应当主要负责粮草运输和补给殿后,而非作战主力。因此,我们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刘备大部分的水军,遏制在夷陵以西,绝不可让他们进入夷陵以东的水域,以免我东吴水军提前应敌,消磨兵力。同时削弱蜀军的后援粮草补给,消磨其士气。”

陆议说完第一步。周围的将领各个都摆出了一副毫无兴趣的样子。有的在装模作样地看地图,有的眼神在到处张望,有的则已经走神。只有朱然和战前孙权亲自点名安排的小侄孙桓在认真听取陆议的部署。

“朱将军,前几日,我命你搭建的渡口,完成了吗?”陆议稍微提高了一些声音。

“禀大都督,昨日已经完工。属下已经派重兵把守起来了。”

“好。”陆议满意地点点头,“有劳义封将军了。此刻起,这个渡口就交给你。”

“孙桓将军,你带手下四千人,稍后便启程,进驻夷道城。”陆议正色,“记住,夷道城是我军重镇,不可有半分懈怠。需严密防守。”

“属下谨遵大都督令。”

“其他诸将,你们随本督坚守夷陵城。水军当共进退,若蜀军突破夷陵峡口江面,顺流而下,水军必须死战,不得让出江面半寸。”

然而将随陆议留在夷陵的将领们,此刻没有一个人应声陆议的军令。

陆议深吸了一口气,厉声说道:“诸将听令否!”

一个带头的老将军,这时才缓缓地说:“属下遵命。大都督想要做什么,直说就是,何必动肝火呢?”接着,老将们便发出一阵暗暗的哄笑。

陆议停顿了片刻,“既然诸将听令,那就按本督刚才的部署,各位将领分别领部曲进驻长江水道和沿途营寨,不得有误。”

确定布防后,陆议便加大了每日巡视防务的力度。夷陵和夷道的防务还有许多需要加固和调整的地方。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夷陵之战前后持续一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出蜀地,先后攻克原本被东吴控制的巫县和秭归两地,两地是陆议当时部将李异和刘阿镇守。东吴的荆州西防线收缩回了夷陵地区。而公元221年十一月,孙权方才正式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督朱然韩当潘璋等五万人,假节拒蜀军。也就是说,其实直到陆逊被任命大都督之前,他基本是在靠自己的单兵在对抗刘备,孙权的援军,也就是朱然他们是在十一月才赶到夷陵地区的。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朱然他们此前一直在江陵地区驻扎,军队调配,粮草运输都需要时间,直到221年年底才完成合军。在这里,为了写作需要,我改动了时间线。我将孙权任命大都督的时间线提前到了秭归巫县失守之前,在此特意指出一下。历史事件还请以三国志和吴国相关史料记载的时间为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夷陵(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唐:少年上卿

景明春

神医狂妃,废材三小姐

同学以为我落榜,我晒军校通知书

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