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武昌往事 > 第74章 渐离(四)

第74章 渐离(四)

顾雍被吕壹参劾失职、结党以及举荐失当。孙权未做任何调查,便下旨将顾雍禁足在家,不得见客,不得与外通信。

吴郡在建业为官的子弟、太子还有与陆逊相熟的同僚都向武昌写信求援。而此时的陆逊正远在扬州鄱阳郡征讨山越暴乱,不少信件都只能由在武昌的潘濬转寄,耽误了不少时间。

潘濬得知消息后已经接连上疏了十几次,请求孙权立刻罢免吕壹,治其重罪,以安百官之心。然而孙权每次的回复却总说潘濬对年轻官员过于严苛,不利培养后辈。吕壹查办的都是贪污违法,于国于民有利。孙权还让潘濬稍安勿躁,不要再上疏了。无奈之下,潘濬又连着写了几封信给正在鄱阳的陆逊,望他尽快平定叛乱,回来武昌商量对策。

陆逊坐在军营里,看着潘濬的信,想要提笔给孙权写信,却不知道如何下笔。此时的思考让他痛苦和疲惫。他突然很想一辈子都待在军营里,一辈子都只是研习兵法,戍守边疆,不用回武昌,这样他就不必理会这些事。世事何其相似,只是换了人。如今的吕壹,当年的暨艳,明着针对百官之首,清查渎职贪腐,暗中不过是要撬动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利益牵绊罢了。能这么做,敢这么做的人,除了那个人,还会有谁呢?陆逊很懂孙权想要做的,可是一定要用这样两败俱伤的方式才可以吗?经过了太多的事,陆逊觉得孙权已经变了,或者说,也许现在的孙权才是那个真的孙权。从将军到吴王再到如今的陛下,他一步一步走得太艰辛,也太惊心。以至于从他站上九五之尊的高处开始,他可能真的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陆逊。

也或许,他从未信任过任何一个人吧。

豫章三郡的叛乱持续了近两个月。当地的越民还有一些贫民因为地方官盲目招募部曲,压迫百姓,反抗杀了驻军将领,攻没了县衙和军营,县治陷入了混乱,连本地百姓都陷入了恐慌,四处奔逃。豫章三郡这里本来是扬州的属地,经年难治。当年孙权在称帝之初便为了方便镇压山越,管理地方,把这里划去了陆逊的治下。陆逊一直知道这里的越民易动,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安抚为主,积极劝督他们务农养蚕,这些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是这次郡治的军官私下违背陆逊的命令,强行招募,这才招致民变。事起仓促,陆逊为了行军速度,只带了几千兵马,好在多年的剿越经验让他并没有花费多少工夫便重新占回了县衙和军营。这些反叛的军民也无一不是因为苛捐杂税和沉重徭役走投无路,而选择对抗朝廷求得生机。陆逊知道这症结所在,然而他很早就已经有详细的筹划,却苦于无法推行。他只能同过往一样,先安抚这些人,并且上疏朝廷减免税赋。三郡的叛民最后选择了归降,一部分从军成了他的部曲,被他安排驻守本地。民乱一平,陆逊便将军务托给了手下人,自己连夜出发,轻装快马赶回了武昌。

在武昌城里,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在等着他。如今,不仅顾雍被禁足,建业的风波也蔓延到了武昌。陆逊和潘濬的府衙都进驻了建业派来的校事,说是奉了孙权的圣旨,前来监督武昌各官员的政绩和操行。如有不合者,全都交付校事惩办,甚至还要求各个府衙所有的政令文书都要有校事监的印信才能发出。陆逊连家也没回,直接先去了将军府和军营。刚进府门便和潘濬说的一样,他的府衙里多了四五个没见过的陌生人正坐在正堂里,到处翻看着他的公文。

陆逊的属官一看到他出现在将军府门口,便急忙走过去同他耳语道:“陆将军……他们说是建业来的,负责监察官员政绩……他们有陛下的玺印。”

陆逊向属官示意了一下,“我都知道,你们去处理公务。这里交给我。”

“在下上大将军兼荆州牧陆逊。”陆逊走进正堂,正色说道。

“陆将军,属下皆是奉陛下谕旨特来武昌监察各官员政绩的校事官。这里是我我等的印信与公文。”一个校事官说着,便将印信和公文放在了案上,“陛下的谕旨想必陆将军已经收到,我等也便不再赘述了。”

陆逊走过去,检查了印信和公文,便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既然诸位都是陛下派遣而来,在下自当协作。在下刚从鄱阳郡平乱归来,荆州的政务和军务也亟待处理。若是诸位校事无其他公务,在下要办公了。”陆逊的语气十分克制冷静,却也带着不容反驳的严厉。那些校事听罢,气焰上委实被打压了不少。

领头的校事回过神来,语气十分客气但也带着些阴阳怪气:“我等的职责便是督促百官,监察政绩。陆将军尽管办公,我等在一旁绝不会打扰。只不过,陛下吩咐了,所有从武昌发出的公文须得校事监的印信,才合规矩。”

陆逊还没有摸清事情的脉络,这时候不可以和校事监起正面冲突,他扫视了一下众人,镇静地说道:“既如此,请诸位校事自便。”

陆逊处理完将军府的事务,亲眼看着校事们给公文盖上印鉴,确定他们没有动手脚之后,又亲自安排了人手递送,才离开府衙回家。刚进大门,就远远看到潘濬正一脸愁容地在正堂里来回踱步,一旁奉茶的小厮端着茶盏无措地站在角落,望见陆逊便好似见到了救星。

“承明,你怎么来我这里了?”陆逊望见潘濬,便大步走了过去。

潘濬总算把陆逊等回来,一向情绪丰富的他,拉着陆逊的手臂竟流下泪,抽泣着说,“伯言,你可算回来了。豫章鄱阳那边没出什么大事吧?你也无恙?”

“民乱都平了。承明兄莫急,一切慢慢说。”陆逊掏出怀里的帕子递给潘濬,让他先把眼泪擦了,莫要旁人看了笑话。

“吕壹这个小人,监视同僚,干扰府衙日常政务不说,如今连顾丞相都不放过。他年纪那么大了,我担心他能不能受得住啊。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建业的同僚现在都不敢言,把事情都推到你我这里。我们在武昌也是鞭长莫及啊。我还刚接到圣旨,说还要在太常府安排校事监督我办事,简直荒唐。我乃九卿之首的太常,掌管国家典仪,还用得着别人来监察我?如今我的太常府到处都是那吕壹从建业派来的人。我一刻也不敢在那里待着,前几日听说你已经在路上了,便急忙来你家等你。”潘濬一边用帕子擦着眼泪,一边带着哭腔同陆逊说着。

陆逊方才放下行装,摇了摇头,“我刚从将军府回来,那里如今也有校事监。这事没这么简单。吕壹不过一介校事。他能参得动元叹叔,还能安排这么多眼线来武昌,只怕……”陆议垂下眼睛,望向别处,踌躇了片刻,却又换了话头,“元叹叔被禁足,不过好在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处罚。我们再上疏提醒陛下。承明,如今连武昌都已经被校事进驻,你可千万不要冲动,被他们捉住痛脚。”

“不如我上疏陛下,请旨返回建业,当面呈奏。如今行政文书被校事监的人把持,我担心宵小之人对我的上疏设卡,陛下根本就看不到。等到了建业,我就是跪死在宫门外面,也不能看着陛下犯糊涂,被这种小人蒙蔽。”潘濬的脸因为怒气涨得通红。他年轻的时候虽然也师从大儒,饱读诗书,却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将军,一直都是一副游侠脾气。如今虽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遇到不平之事依旧甚是意气。

“承明,现在元叹叔在建业性命无虞。我们此时若是行为有失,会让那吕壹更有借口诬陷我等,说不定还会连累元叹叔。”陆逊叹了口气,“陛下那里,我们暂时无能为力,只能先不断进谏。不过如果只是救元叹叔出来,我倒是有些办法。”

潘濬有些疑惑地看着陆逊:“什么办法?元叹被禁足了那么久了,现在建业城里一个敢为他说话的都没有。我们远在武昌还能怎么救?”

“将计就计。”

“怎么说?”潘濬走到陆议身边,拉着他坐了下来,“伯言快别故作高深了,这可是大事。”

“吕壹现在陷害元叹叔禁足在家,如果元叹叔被罢黜,你说吕壹最怕的还有谁?”陆逊颇有深意地看了潘濬一眼。

“你是说……”潘濬怔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是我,是我啊。若是元叹被罢黜,我身为太常,很有可能接替元叹。”潘濬即刻明白了陆逊的意思,“我真是当局者迷啊。我知道怎么办了,还是伯言你有办法。不管怎么说,先把元叹救出来再做筹谋。”潘濬立刻动笔给以前的门生,如今在吕壹手下任职的侍郎谢厷,由他进言相激吕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唐:少年上卿

景明春

神医狂妃,废材三小姐

同学以为我落榜,我晒军校通知书

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