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泠洲大学的主教学楼已渐趋沉寂,只有少数课题组和留校的身影偶尔穿行其间。
中法学院的四楼,今天却显得格外有生气。走廊上时不时传来脚步声与推门声,空调送出的凉意在空气中轻轻流动,拂过人群的手臂和脖颈,将这个刚刚展开的夏天悄悄围了起来。
她们法国研学夏令营的行前动员会,就安排在这里。
此刻的教室门半敞着,前排座位早已坐满,后排还稀稀落落地有人走动。屏幕上投着夏令营行程的介绍文件,标题醒目,字体平直。
沈韵舟坐在倒数第二排,靠着椅背半歪着身子。额前细发贴着皮肤,一只手支着脑袋,另一只漫不经心地绕着鬓边几缕碎发,动作缓慢随意。她没走神,只是偶尔抬头看下讲台。
讲台上的女人正说着话,传来的声音温柔沉稳:
“……今年夏令营将由我们中法学院与索邦大学联合承办,为期一个月,上半段在巴黎,下半段前往南法……请各位务必遵守团队纪律,不要单独行动,如有特殊情况请与带队导师,也就是我,及时沟通。”
“我是——简霁闻。”
她说完,略一侧身,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中央写下三个字:
简、霁、闻。
笔迹稳当,每一笔都透着深思熟虑的性格。沈韵舟下意识收了小动作。她脑海里就很冒昧地闪过了对这三个字的私人解读。
『简』是大道至简。
『霁』是雨后初晴。
『闻』是博闻强识。
其实,她不是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却是初次将其和眼前这张面孔如此『近距离地』对应起来。
讲台上的女人写下“简霁闻”三个字后,转身,左手自然垂落在身侧,手腕那只银表在灯光下泛出一点细碎的光。
她只是站在那里就格外稳,既不故作威严,也不柔和示好,只是自然地就令人注意,成了这间教室的轴心。
沈韵舟的感官顺势从听变成了看。
她的目光从简霁闻的眉眼扫过,停在唇线,又落到她右侧耳垂下方的一颗细小痣。不明显,却让人记住。
简霁闻 ——
巴黎索邦大学对外法语硕士毕业,
泠洲大学中法学院法语部讲师,
已在此任教几年有余。
沈韵舟早就知道,这次的夏令营由简霁闻负责带队。可她一直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个名字对她而言,只是有时在学院里远远瞧见的剪影,或者是从她人口中拼凑出的模糊形象。
有些零碎,又隔着距离。
现在她才真正意识到,那位即将同行的人,确实是简霁闻。
而明天,她们就要启程了。
这次的法国游学夏令营是沈韵舟自愿报名。她的专业是中法合作项目,从一入学起便注定要游走在中法两种文化与三门语言之间。
她高考超过六百分,却在众多热门专业面前毫不犹豫地选了颇为小众的中法学院。她不是盲选。她从来都知道,自己会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
那时,她还没正式学过法语。
只是偶然从电影里听见几句漏出的句子,节奏轻快,发音流畅丝滑,有着唱歌一般的灵动感。她听不懂,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她只觉得法语像一滩水,正好流淌过她心里从未被浇灌的缝隙。从那以后,她开始留意法国。
她反复看那些法语电影,不是为了学语言,只是为了看清镜头里另一个世界的人是怎么活着的。她看到巴黎人走路很快,语速也快,讨论政.治和文学可以在咖啡店小酌一杯,也可以在小酒馆前的露台聊上一小时。
她听见,那种“礼貌中带锋利,自由中藏分寸”的气质是法式生活的本能方式。
她记住了塞纳河畔的旧书摊、黄色的地铁标牌、画得杂乱却热烈的涂鸦墙,还有深夜透着暖黄灯光的奥斯曼建筑群。她甚至开始留意法国的罢工节奏、新闻主播的口音、政客的演讲姿态。这些都是她在此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另一种生活的艺术。
可以独处而不尴尬,可以自由而不被打扰,可以锋利而不必收敛。可以做自己,却不用顾及她人。
她想去巴黎,不为前程。她只是想在塞纳河上,在卢浮宫前,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爱自己想爱的人,说自己想说的话,成为一个忠于真实内心的自己。
但她知道,真正靠近一个世界,不只是会听它的语言。她更想明白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怎么被编织起来的。一座城市是如何被讲述、被想象,又被真正走进的。
所以她没有只选语言。她报读的是目的地管理专业。中法合作,法语从零起步,和专业课并行上。她一边学语言,一边学怎么去理解一个地方,讲述一个地方。
她想做的,不是说得好,而是“看得见”。每一个目的地,都不只是地理存在,它们有自己的节奏、气味与光线,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和情感。她想去聆听,去理解,去把那些故事讲出来。
用她自己的方式,把一个地方真正的脉搏传达给另一个文化背景里的人。她想成为那种讲述者,文化的搬运者,也是连接者。她知道,要成为那样的人,不能只靠书桌前的想象。
按照学院祖传的老规矩,大一结束即可自愿选择报名去法国暑期研学,提前感受法国,法语和法国文化,当然还有增进她们对本专业的了解。
此次全部学生一共十一人,加上带队导师一名,一行十二人。
这个项目行进至今,已经颇具成熟规模。熟悉的主办方,泠洲大学和她所在的二级学院——中法学院。
熟悉的合作方,学院的法方合作院校——久负盛名的巴黎索邦大学。
熟悉的线路和课程,
熟悉的流程和配方。
一切都是熟悉的,除了简霁闻。
沈韵舟所在专业人数多,专业课一起大班上课,但法语课则是按十五人小班分开。毕竟简霁闻还未教过她。
在中法学院,法语老师几乎每学年都会轮换,学生也按成绩分班,每学期换老师。沈韵舟作为快班的佼佼者,也将迎来新老师,只是现在还没人知道那会是谁。
......
“嗯,大家在夏令营期间有什么问题随时和我联系,我的电话号码是——”
简霁闻念到电话号码时,“是”字的尾音绵了一下,让原本公事公办的句子晕染了一层轻柔的尾光。
沈韵舟这才缓过神来。四周的同学早已低头在笔记本上写字,唯独她,全然没抓住重点。
她晚了一拍,干脆也不再去补那号码,只抬眼望向讲台。眼神不算贸然,却比方才又多停留了几秒,带着一种未被察觉的好奇与轻轻探出的兴趣。
简霁闻不是那种张扬的美人,五官却生得干净克制,还透着一股被妥帖安放的温柔。她的眉细长而弯,没有刻意修饰。眼睛也偏长,眼尾微微收着弧度,不带锐气。
瞳仁清透,蕴藏着一尾有光的灰棕色,仿佛褪色的茶叶水,在阳光下泛着柔亮。
视线下移,简霁闻鼻梁挺却不过高,下颌线流畅干净。肤色偏白,是那种阳光照到也不泛红的细腻肤质,隐隐有点冷调。
一件奶白色衬衫裙,裙摆刚过膝,布料轻盈,微微起褶。她不张扬、不抢眼,却莫名让沈韵舟的目光一再停留。
目光继续点点描摹,把年长女人的面庞收入心中。她忽然注意到,简霁闻左手无名指空着。
她想,这样的人,大概不会轻易被谁握住手吧。
最终,视线交错,对准。
沈韵舟迎来一眼责备的目光。
可那目光不是真的责备,反而在说:“你在看,我知道。”
她没想到,
那双眼睛也正将她收入眼底。
*
简霁闻望着讲台下那位过分大胆的小姑娘,眉头里不自觉荡开一丝涟漪。
小姑娘手里空空,连装个样子拿笔都懒得。这就是沈韵舟。
每学期的成绩汇报,同事们的办公室讨论,哪怕不刻意留意,也很难忽略她。中法项目快班第一,口语写作双高分,院里法语辩论赛的夺冠选手,年级里少有的综合型人才。
而现在,那位在众人口中“努力上进、认真乖巧”的学神,却像是从另一个角度出现。不是传说中的样子。
当下的她不安分,不藏拙,有些胆,还带着锋利的倔。
原来,这也是沈韵舟。
简霁闻很少对学生起私心。但那一刻,她心里生出了一点想知道她更多一点的冲动。
似乎,想象中的乖乖好学生沈韵舟被她隐秘地、悄无声息地撕开,露出另一副面孔。
......
小姑娘今天扎着低马尾,额头光洁,只是右上角额骨有一块轻微的凸起。不明显,只有在阳光拂照时才隐约可见,有些可爱。
简霁闻年过三十,自不会像小姑娘那样明目张胆地打量人。
她只是轻轻扫过两秒,对方模样尽数收入心中。
眉弯而浓,眼是内双,睫毛不长不短,眼神明亮,却不轻易流露情绪。
嘴唇抿起来时不算薄,唇色自然偏红,有种不服输的劲。很有气性。
将剩下的内容一一叮嘱完毕后,简霁闻没再多言。
除去个别学生留下询问,其余人纷纷起身离开。
沈韵舟懒洋洋地收起书包,刚走出几步,身后却响起一声温和却不容忽视的声音:“沈同学,请等一下。”
她脚步微顿,拉上书包拉链的动作没有停,但明显慢了下来,有意延迟那一点点时间。然后,她回头。
没有惊讶,也没有慌乱。
她只是将目光稳稳投了过去。那眼神干净明亮,有着些许年轻人惯有的倔强坦然。
是不是在说:
『我知道你会叫我。』
简霁闻正站在原地,没有任何动作,却在她的目光里轻轻地收了口气。
两人的视线在半空中撞上,不疾不徐地对准了彼此。她们谁都没有移开视线,只是不约而同定格了眼神。
在安静的教室,学生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门口人声渐起,而她们之间,气氛反倒凝固了几分。
简霁闻没立刻开口。她只看着沈韵舟,眼神里有话要说,又被按住了。
她忽然意识到,这趟旅程,也许会比她原先设想的更鲜活。
不仅是因为即将前往巴黎,更是因为此刻站在她面前的——那个带着呼吸、情绪与微妙细节的小姑娘开了口。
[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