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进摄影棚,卷起地上散落的梧桐叶道具,落在江驰脚边。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衬衫——这是阿屿第一次在老码头遇见挚友时穿的衣服,也是他进组第一天定妆时的造型,此刻衣摆被风轻轻掀起,露出手腕上那串银色篮球吊坠,在灯光下泛着细弱的光。
今天是《老码头的夏天》拍摄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场戏是阿屿在老码头的晨光里,将挚友留下的相机放在礁石上,转身走向远方的戏份。这是整个故事的收尾,也是江驰与阿屿这个角色相处的终点。
摄影棚里格外安静,连工作人员的呼吸声都变得很轻。陈导站在监视器后,调整着镜头角度,声音比往常更柔和些:“江驰,别紧张,就像我们第一次围读时说的那样,把这里当成真正的老码头,把你想对过去说的话,都放进这个转身里。”
江驰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走到指定位置。他弯腰拿起礁石上的老式相机——这台道具相机陪了他三个多月,机身已经被他的指尖磨得有些光滑,此刻握在手里,竟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晨光道具灯缓缓亮起,金色的光线落在他身上,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
“开始!”
场记板落下的瞬间,江驰闭上眼。脑海里闪过三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试镜时的紧张,第一次卡戏时的挫败,第一次一条过的喜悦;想起林砚在片场外递给他的冰镇奶茶,想起妈妈每天早上塞进书包里的水果盒,想起乐乐把鸡腿夹给他时的天真笑脸,还有苏晚那张泛黄照片里的明亮笑容。这些画面像电影片段一样在他脑海里流转,情绪慢慢从心底漫上来,落在眼底,化作一片温柔的光。
他睁开眼,手指轻轻拂过相机镜头,像是在跟老朋友告别。然后他慢慢将相机放在礁石上,镜头对准远处的“海平面”,就像苏晚以前总喜欢把相机对着夕阳那样。做完这一切,他没有回头,脚步轻快地往前走,背影在晨光里显得格外坚定。
“很好!再走慢一点,嘴角可以稍微上扬一点!”陈导的声音从监视器后传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激动。
江驰按照指导调整着步伐,嘴角轻轻扬起——那不是刻意的笑容,而是从心底涌出来的释然。他知道,这个转身不仅是阿屿与过去的告别,也是他自己与过去的和解;阿屿带着挚友的回忆走向未来,而他带着三个多月的成长,即将回到熟悉的生活,却也开启了新的可能。
“停!完美!”
陈导猛地从监视器后站起来,鼓掌的声音打破了摄影棚的安静。周围的工作人员也跟着鼓掌,乐乐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束用彩色纸折的花,递到江驰面前:“江驰哥!杀青快乐!这是我给你折的花,好看吗?”
“好看,谢谢乐乐。”江驰接过纸花,小心地抱在怀里,眼眶突然有点发热。他转身看向监视器,屏幕里还停留在他转身的画面——阿屿的背影在晨光里渐渐远去,却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
“江驰,过来看看。”陈导招了招手,把他叫到监视器旁,指着屏幕里的画面,“你看这个眼神,这个转身的力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从一开始的生涩,到现在能把自己的情绪融进角色里,你这三个多月的进步,比很多专业演员都快。”
江驰看着屏幕里的自己,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刚进组时,连镜头走位都要工作人员反复提醒,现在却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最佳角度;想起第一次拍哭戏时,怎么也掉不下眼泪,现在却能通过眼神传递出复杂的情绪。这些进步的背后,是陈导的耐心指导,是林砚的默默支持,也是自己一次次的练习和琢磨。
“谢谢陈导,要是没有您的指导,我肯定演不好阿屿这个角色。”江驰真诚地说。
“不用谢我,主要是你自己有天赋,又肯努力。”陈导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突然变得认真起来,“对了,有件事要跟你说——我们刚才跟发行方开过会,他们看完了样片,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潜力,决定半年后在全国院线上映。到时候会有首映礼,你作为男主角,要出席。”
“院线……上映?”江驰愣住了,手里的纸花差点掉在地上。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第一次拍电影,就能走进电影院,被更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他心里炸开,惊喜、激动、紧张,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怎么,不相信?”陈导看着他惊讶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发行方说,你的表演很有感染力,尤其是最后这场转身的戏,能让很多人想起自己的青春。他们还说,你身上有种特别的少年气,很适合大银幕。”
江驰慢慢回过神,心里的激动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他看着陈导,又看了看周围为他鼓掌的工作人员,突然觉得三个多月的辛苦都值了——那些在摄影棚里流的汗,那些卡戏时的挫败,那些熬夜背台词的夜晚,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谢谢陈导,谢谢大家!”江驰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点哽咽。
这时,摄影棚的门被推开,林砚背着书包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蛋糕,蛋糕上用奶油写着“江驰杀青快乐”,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相机图案。“抱歉,我来晚了!刚才下课太急,差点忘了拿蛋糕。”他跑到江驰面前,把蛋糕递给他,眼里满是笑意,“我听张默哥说,电影要院线上映了?恭喜你啊,江演员!”
“你都知道了?”江驰接过蛋糕,心里暖暖的。
“嗯,张默哥刚才给我发消息了。”林砚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我还帮你整理了后续可能需要注意的事,比如首映礼的穿搭,还有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都记在里面了。”
江驰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依旧工整,每一条注意事项都写得很详细,甚至连“首映礼上可能会被问到对阿屿这个角色的理解,要结合自己的经历,真诚一点”这样的细节都写进去了。他看着笔记本,又看了看林砚,突然觉得鼻子一酸——这个总是默默支持他的人,永远会把他的事放在心上,比他自己还细心。
“谢谢你,林砚。”江驰轻声说。
“跟我还客气什么。”林砚笑了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走,咱们去跟大家一起分蛋糕,庆祝你杀青!”
工作人员很快找来了盘子和叉子,大家围在一起,分吃着蛋糕。乐乐坐在江驰旁边,一边吃着蛋糕,一边问:“江驰哥,电影上映的时候,我能去电影院看吗?我想看看你演的阿屿。”
“当然可以,到时候我给你留票。”江驰笑着说。
陈导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拿出手机,对着江驰和林砚拍了张照片。照片里,江驰手里拿着蛋糕,嘴角沾着点奶油,林砚正在帮他擦嘴角,两人的脸上都带着明亮的笑容,背景是忙碌的工作人员和老码头的布景,温暖得像一幅画。
“这张照片我要留着,等电影上映的时候,放进幕后花絮里。”陈导笑着说。
吃完蛋糕,江驰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他把那台陪伴了他三个多月的道具相机小心翼翼地交给道具组,又把乐乐送给他的纸花放进书包里,最后拿起那件浅蓝色衬衫——他决定把这件衣服带回家,作为这段时光的纪念。
走出摄影棚时,天已经黑透了。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却让江驰觉得格外清醒。林砚陪在他身边,两人并肩走在路灯下,影子被拉得很长。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林砚问。
“先好好复习,把之前落下的功课补回来。”江驰说,“然后等电影上映,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阿屿的故事,也看到老码头的温暖。”他顿了顿,转头看向林砚,眼里满是期待,“到时候首映礼,你能陪我一起去吗?”
“当然能!”林砚毫不犹豫地答应,“我不仅要陪你去,还要做你最忠实的观众,为你鼓掌!”
江驰看着林砚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他想起三个多月前,自己还在为要不要试镜而犹豫,现在却已经完成了一部即将院线上映的电影;想起以前总把演员梦藏在心里,不敢跟别人说,现在却能坦然地跟林砚、跟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路灯的光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江驰知道,杀青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不仅完成了阿屿的故事,也开启了自己的演员之路。半年后的院线银幕上,会有阿屿的青春,也会有他的努力;会有老码头的夕阳,也会有他与林砚、与家人之间的温暖。
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在云层里闪烁,像在为他祝福。江驰握紧林砚的手,脚步坚定地往前走——未来或许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这份温暖的陪伴,他就有勇气一步步走下去,从摄影棚里的少年,走向更广阔的银幕,把更多的温暖和勇气,传递给每一个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