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宫闱风波后,清辞称病静养,少出院落。
一则为避府中是非,林侧室自禁足后怨念愈深;二则为平心头那丝异样涟漪。
陆珩待她明显温和,偶来院中闲坐片刻,虽言语不多,关切却真。
清辞自知不可心动,此姻原非真情,沉溺必伤。
为散心神,忆起府西北角有藏书阁,藏籍甚丰。遂择晴日,携晚翠往之。
阁楼寂寥,推门而入,墨香扑面。上下两层,书架林立,经史子集乃至兵法谋略,无所不包。
清辞缓步其间,玉指轻抚书脊,心渐安宁。自幼她便嗜书,唯在字里行间可暂忘世间烦忧。
行至兵书阁前驻足。多是孤本,纸页泛黄,边角磨损,显是常被翻阅。
取《孙子兵法》展卷,忽见页边稚嫩批注:
"此处当出奇兵,正面强攻恐中埋伏。"
"攻心为上。若瓦解军心,可不战而胜。"
字迹虽稚,见解却犀。清辞明眸微睁,继续翻阅,见批注随书页渐深,字迹由歪斜至工整,见解愈发精辟。
至末页,笔锋已显沉稳大气。
心念电转:此莫非陆珩少时手笔?
想他十七从军,十载至镇北将军,若自幼精研兵法,有今日成就倒也顺理成章。
又取数卷兵书,果见相同笔迹演变。执卷怔立,恍见垂髫少年挑灯夜读,认真批注的模样。
那时的他,应未经历沙场血雨,心中尚存热血抱负,而非如今冷面将军。
忽觉先前对他认知太过片面。
"小姐因何出神?"晚翠声唤回思绪。
清辞置书归架:"见些有趣批注罢了。"
未多言,有些事她想自行探寻。
此后常往藏书阁。不止为散心,更为通过这些字迹识那不一样的陆珩。
对批注出神时,常想象他年少模样,好奇日深。
偶见诗集间他批"人生若只如初见"句,笔锋沉郁,隐带忧伤。
抚着这行字,心尖微涩。不知他因何感慨,却知这冷峻男子心中亦有柔软。
这日正阅书,闻脚步声近。以为是晚翠,未抬头,直至步声停于阁门。
抬首竟见陆珩。
他着常服立于门畔,见她在此,眸露讶色:"你在此处?"
清辞忙起身见礼:"妾闲来无事,来此观书。"
陆珩入内,目光掠过书架,停在她手中兵书,正是他少时常阅那卷。
眸色微动:"你也喜兵家之言?"
清辞颔首:"此书甚妙,尤以批注见解独到。"
陆珩默然,自取相同卷册翻阅。清辞心弦微紧,不知他可介意她见这些少时笔墨。
良久,他声微哑:"此乃少时胡批,见笑。"
果是他!清辞正色:"将军过谦。批注字字珠玑,可见少时便具雄才。"
"当真如此想?"他凝眸相望。
"诚然。"清辞明澈双眸迎视,"从这些字里,可见将军当年赤子之心。"
陆珩心潮微涌。多年来无人与他说此话。世人只见他军功赫赫,谁知他亦曾有过炽热理想。
沉默许久,方道:"俱往矣。少时念想,终究天真。"
清辞未辩。知沙场残酷早磨去他锋芒,却更想知是何造就今日的他。
"将军,"柔声相询,"少时便深谙兵法?"
"嗯。"他目露追忆,"那时总想着驰骋沙场,护国安民。"
"将军已遂夙愿。"
他唇角微哂:"或许。然此路较所想更为艰难。"
未再深谈,清辞亦不多问。知有些伤痛需时光抚平。
那个午后,二人在阁中静阅,偶论书中真义。虽言语不多,却觉心距渐近。
离去时,陆珩忽道:"日后若欲观书,随时可来。此处典籍,任你取阅。"
"谢将军。"清辞心暖。
望他远去身影,唇角轻扬。知对此人,已不止于好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