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寒意是相对的,在日均温超过七十度的世界里,四十五度已经堪称“凉爽”。顾言辞在这种虚假的凉爽中悄然醒来,她闭眼凝神,扩展感知,这是过去一周在避难所养成的习惯,一种对自身突变能力的初步探索。
周遭环境的能量图谱在她意识中缓缓展开:地下水的细微脉动、远处地壳释放的微弱辐射、以及...
她猛地睁开眼。
“有东西在靠近,”她低声唤醒沈望舒,“不是人类,多重生物信号,从东南方向来。”
沈望舒瞬间清醒,抓过身边的辐射检测仪和运动传感器:“读数正常,什么都没显示。”
“它们不在传感器范围内,”顾言辞已经起身收拾装备,“但我能感觉到,像是...某种低频率的振动通过地面传来,我们得走了,现在。”
她们迅速撤离避难所,顾言辞仔细地将出口伪装回原状。东方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温度计显示四十二摄氏度——这是一天中难得的行动窗口期。
“根据日志,下一个可能的安全点在北边十五公里处的一个通信中继站,”沈望舒检查着导航设备,“如果保持这个速度,傍晚前能到达。”
顾言辞摇头:“不能直接穿越大裂谷区域,那里的辐射热点在白天会异常活跃,得绕道西边,多走三公里。”
沈望舒挑眉:“你的‘感知’告诉你的?”
“经验和数据告诉我的,”顾言辞回敬道,但顿了顿,“...不过是的,我现在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那些能量流动。”
她们在逐渐亮起的天光中沉默行进。顾言辞领头,她改良过的防护服在朦胧光线下几乎与沙土融为一体,沈望舒紧随其后,不时查看各种读数。
行进两小时后,顾言辞突然举手示意停止。她指向东北方向的一缕几乎看不见的烟尘:“流浪者商队,看轨迹是要去76号庇护所进行贸易。”
“要避开吗?”沈望舒问。
顾言辞思考片刻:“不,反而要靠近一些,商队的路线通常是最安全的,他们会绕过辐射区和变异体巢穴,只要保持距离,我们能借他们的光安全行走一段路。”
这个策略很有效,借助商队开辟的路径,她们顺利绕过了一处辐射异常区。正午时分,温度飙升至六十八度,她们不得不寻找遮蔽处。
一个半塌的购物中心提供了暂时的庇护。顾言辞检查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后,才双双进入。
“在这里休息两小时,”她决定,“等最热的时段过去。”
在阴凉处,她们分享着水和食物。沈望舒拿出数据板,继续研究那些文件。
“关于你的突变,”她突然开口,话语中是纯粹的学术探讨,“我对比了你父母的研究和林教授的笔记,有个发现。”
顾言辞挑眉:“又要我当实验品了?”
“互惠互利,”沈望舒淡淡回应,“你父母的理论是,这种突变不是静态的,而是能通过训练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林教授的日志里记载了他称之为‘潜锁’的概念——潜在的锁链,需要正确的钥匙才能打开。”
她调出一段数据:“看这里,你今早感知到那些生物信号时,你的脑波活动出现了这种特殊波段,我认为你不是在用常规感官感知,而是在解读环境中的能量波动。”
顾言辞思考着这个可能性:“所以如果我主动尝试,能更好地控制这种能力?”
“理论上是的。”沈望舒点头,“但这需要系统性的训练和...实验记录。”
顾言辞哼了一声,但还是闭上眼尝试。起初什么也没有,然后渐渐地,她开始意识到周围环境中忽略的细节:远处商队车辆引擎的微弱振动、地下水流经管道的汩汩声、甚至建筑深处某种生物移动的细微动静——
她猛地睁开眼:“这栋楼里不是空的。”
几乎同时,从建筑深处传来一阵令人不安的刮擦声,像是某种多足生物在混凝土上爬行。
沈望舒立即拿出武器,顾言辞已经起身,激光匕首在手。
“从声音判断,不止一个,”顾言辞低声道,“像是...辐射蟑螂,但更大。”
她们悄然退向出口,在昏暗的光线中,几个硕大的影子在废墟深处移动,足有半米长的变异蟑螂,外壳闪烁着不健康的油光,复眼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红光。
“不要跑,”顾言辞极其小声地说,“它们对振动很敏感,慢慢后退。”
她们一步一步退出建筑,那些变异生物似乎没有追击的意思,只是在阴影中窥视。
一到安全距离,顾言辞立刻说:“它们是在躲避正午的高温,这类变异体通常夜行,但过度繁殖迫使部分个体白天也出来活动。”
沈望舒做了个笔记:“有趣,这说明变异生物种群正在面临压力,可能导致它们更加具有攻击性。”
顾言辞翻了个白眼:“只有你会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做研究。”
下午的行进更加谨慎,顾言辞发现自己能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环境中的危险信号:一处看似普通的沙地实则下面是空的,可能潜伏着掘地生物;一片荒废的建筑群辐射读数正常,却散发着令她不安的能量波动。
“绕过去,”她指着那片建筑,“里面有东西,不是辐射,但是...危险。”
后来事实证明她的直觉是对的,当她们绕行至高处时,看到建筑群中隐约有大型生物移动的痕迹。
傍晚时分,温度开始下降,但顾言辞的紧张感却增加了。
“夜晚要来了,”她提醒道,“很多变异体是夜行性的,我们需要找一个安全的过夜点,不能露宿。”
沈望舒查看地图:“前方两公里处有一个旧时代的防灾哨站,也行能提供足够的防护。”
她们加快脚步,赶在日落前到达了哨站。那是一个半埋地下的混凝土结构,入口已经破损,但主体结构依然完好。
顾言辞仔细检查后点头:“可以,入口可以用那块旧钢板挡住,里面有通风井,不会窒息。”
就在她们刚要进入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既不像是狼也不像是任何已知动物,声中带着一种几乎人声的哀怨。
“那是什么?”沈望舒问,声音中难得有一丝紧张。
顾言辞面色凝重:“当地人叫它们‘哭嚎者’。没人知道它们原来是什么,有人说是被辐射扭曲的人类,有人说是模仿人类声音的变异体,它们夜晚成群猎食,声音能扰乱猎物的心智。”
她迅速布置好哨站的防御,用钢板挡住入口,只留一个细小的观察缝。
夜幕彻底降临,温度降至五十度左右,相对凉爽,但却危机四伏。通过传感器,她们能“看到”夜晚的世界如何苏醒,各种变异体开始活动,在荒漠中游荡、猎食。
突然,传感器发出警报,一个巨大的生物信号正在快速接近。
“从大小看...像是巨蜥之类的,但移动速度太快了,”沈望舒盯着读数,“直线朝我们来!”
顾言辞闭眼凝神,面色突然发白:“它不是朝我们来,而是在被什么追赶!”
话音刚落,一声震耳欲击的撞击声传来,整个哨站都在震动,透过观察缝,她们看到一只巨大的、皮肤如同熔岩般开裂的变异蜥蜴正疯狂地撞击着哨站外墙,它的眼中满是惊恐。
然后她们看到了追逐者。
三个瘦长的人形生物,约两米高,四肢异常修长,皮肤苍白近乎透明,可以看见底下发光的血管网络。它们没有明显的面部特征,只有一个巨大的、几乎占据整个“脸部”的开口,里面是层层叠叠的锐利牙齿。
“死亡信使,”顾言辞吸气,“我只在传言中听过,它们通常只在极度辐射区活动...怎么会来这里?”
死亡信使以一种优雅的诡异姿态移动,迅速包围了变异蜥蜴。它们发出一种高频的声音,人类几乎听不见,但却让顾言辞感到恶心眩晕。
变异蜥蜴在这种声音中明显痛苦不堪,动作变得迟缓。一个死亡信使突然伸出它异常长的手臂,那手臂似乎没有骨头,能像鞭子一样抽打,直接刺穿了蜥蜴的厚皮。
几秒钟内,巨大的变异蜥蜴就倒下了,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瘪下去,仿佛被吸干了所有液体。
沈望舒惊恐地看着这一幕:“它们...它们在抽取生物的□□?”
更令人不安的是,死亡信使们随后转向了哨站。它们显然知道里面有人。
“它们能感知生命体征,”顾言辞低声道,“安静,尽量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然而死亡信使已经开始撞击哨站。混凝土墙壁在它们看似纤细的肢体的击打下出现裂缝。
“这样下去它们会突破的,”沈望舒说,“有什么弱点?”
顾言辞努力回忆听过的所有传言:“强光!它们习惯在极度黑暗的辐射区活动,害怕强光!”
沈望舒立即翻找装备:“我有闪光弹,但只有两枚。”
“够了,”顾言辞已经制定好计划,“我引开它们的注意力,你从通风口爬到外面,找高处发射闪光弹,光扩散的范围越大越好。”
“太危险了!”沈望舒反对。
“比被吸干强!”顾言辞已经移动到门口,“准备好就给我信号!”
当沈望舒终于从通风口爬出时,死亡信使几乎已经突破防御。顾言辞看准时机,猛地移开入口钢板一角,向外投掷出一个噪音制造器。
死亡信使立刻被吸引过去,就在这一瞬间,沈望舒在高处发射了闪光弹。
强烈的白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区域,死亡信使发出刺耳的尖啸,半透明的皮肤在强光下几乎燃烧起来,它们疯狂地后退,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沈望舒迅速返回哨站,两人重新加固入口,紧张地等待了整整一小时,确认死亡信使没有返回。
“它们通常不会离开高辐射区域,”顾言辞终于打破沉默,“这意味着要么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了,要么...有什么东西把它们赶了出来。”
沈望舒面色凝重:“或者是被什么吸引了出来。”
后半夜回归平静,通过传感器,她们观察到了废土夜晚的生态:各种变异体相互猎食、争夺领地,形成一个残酷而高效的食物链。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顾言辞突然惊醒,她又感觉到了那种振动,比之前更加清晰,不是通过听觉,而是通过某种更深层的感知。
“它们又来了,”她摇醒沈望舒,“很多,从四面八方。”
传感器这次显示了读数,大量生物信号正在包围哨站。
“不像是死亡信使,”沈望舒分析着读数,“体型较小,但数量...至少有二十个。”
透过观察缝,她们看到了来者——像是人形,但四肢着地爬行,皮肤惨白,头部异常肿大。它们移动时发出那种令人不安的、模仿人类语言的喋喋不休。
“喋喋怪,”顾言辞认出了它们,“通常不这么有组织性...它们好像被什么指引着。”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喋喋怪群中走出——一个穿着破烂防护服的人类,眼睛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芒。他手中拿着一个装置,正发出一种特定频率的声音,显然在控制着喋喋怪。
“庇护所的侦察兵,”顾言辞低声道,“他用生物控制器操纵变异体作为先锋。”
沈望舒冷笑:“聪明,用废土上的原生危险来做脏活。”
侦察兵做了个手势,喋喋怪群开始向哨站涌来。
“我们需要一个新计划,”顾言辞迅速思考,“那个控制器肯定有有效范围,如果我能够靠近并破坏它...”
“太冒险了,”沈望舒反对,“二十比一的比例不乐观。”
顾言辞却笑了:“谁说要一对二十?”
她指向东方的天际:“天快亮了,喋喋怪是夜行性的,日光会让它们不安甚至恐慌,我们只需要拖延时间,等太阳出来。”
计划很简单但有效:她们利用哨站的结构优势,引导喋喋怪进入一个狭窄的通道,然后用有限的弹药逐个击退。同时,顾言辞尝试用她的感知能力干扰控制器的频率,她发现集中注意力时,能产生一种微弱的能量场,干扰附近的电子设备。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地平线时,喋喋怪果然开始躁动不安。侦察兵的控制装置明显效果减弱。顾言辞看准时机,冲出击倒侦察兵,破坏了他的控制装置,并把他拖进哨站。
失去控制的喋喋怪四处逃散,很快消失在晨光中。
精疲力尽的两人收拾装备,继续向北前进。经历了一夜的战斗,白天的旅程显得平静的多。
傍晚时分,她们终于到达了日志中提到的通信中继站。那是一座半塌的铁塔和一个小型附属建筑。
顾言辞谨慎地检查周边:“没有近期活动的迹象,安全。”
进入建筑后,她们发现这里虽然简陋,但确实提供了一定的防护。最令她们惊喜的是,在一个防辐射箱中,她们发现了一些还能使用的补给品。
终于可以休息了,顾言辞累的瘫倒在地上,沈望舒则继续研究林振宇的日志。
日志中没有提到“守望者”,但提到了几个可能的安全点和联络方式,都是加密的。其中一页上,画着一个简单的猫头鹰图案,旁边写着一串数字和字母组合。
“这可能是某种坐标,”沈望舒研究着那串字符,“需要时间破译。”
顾言辞点头:“今晚我们先在这里休息,明天再研究这个。”
她们不知道的是,在远处的一个小山丘上,一个身影正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着中继站,胸前别着一个徽章,正是猫头鹰的图案。
“目标到达7号中继站,”那人通过加密通讯低声报告,“两人均存活,请求指示。”
通讯器那头沉默片刻,然后传来回应:“继续观察,不要接触,我们需要确认她们是否值得信任,记住,鹰巢的陷落教会了我们谨慎的重要性。”
“明白。”观察者回应道,继续隐藏在阴影中,注视着中继站的方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