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临省博物馆的冷气总是开得很足,冰凉的空气掺杂着历史的尘埃气息,萦绕在展厅周边。
温敍白并没有在看展品。他像一座冰山似的站在展厅一角,目光平静地扫过场内嘉宾和工作人员。从一个人的站姿、视线的落点、到指尖无意识的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细致入微的观察。
然后,他的目光锁定了那个自称艺术周刊记者的人。
那人表面看起来无可挑剔,恰到好处的好奇,专业般的记录姿态,还有与工作人员交流时流畅自然的谈吐。但温敍白的视线在他左手的袖口停留了半秒,那里有一处极细微的磨损痕迹,像是因长期被某种特定工具摩擦所致。
温敍白端起一杯清水,不动声色地走近,站在了那人身旁,随着他的视线望向玻璃柜中的一件青铜器。他没有寒暄,开口的第一句话也很平静:
“人在刻意维持一个放松姿态时,肩膀会下意识往下压显得松弛,手指会无意识蜷缩,呈现指尖并拢,指关节微弯姿势。”
苏辞砚的脊柱微不可察的僵直了一瞬。他不确定身旁人这句话是不是对他说的。他微微侧过头,看见一个身姿挺拔、眼神冷静得近乎漠然的男人。
温敍白没有看他,视线依旧看着那件青铜器,继续道:“而试图伪装面部表情时,要么为了‘不动’刻意减少眨眼次数,要么控制过度导致眨眼急促。”
展厅里嘈杂的声音与他们周边的安静截然不同。
苏辞砚的心脏猛地一沉。他瞬间明白了,这不是闲聊,这是一次精准的挑衅和拆穿。这个人看穿了他的表演,甚至在欣赏自己是如何露出破绽的。
他压下内心翻涌的声音,脸上扯出记者该有的、带着些许困惑和礼貌的笑容:“这位先生,您是在...跟我说话?这些理论听起来很新奇,您是心理学家?”
“一个观察者。”温敍白终于转过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精准的落在苏辞砚的眼睛上,“只是觉得,相比于那件几千年前的死物,活人的表演显然更有趣一些。”
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苏辞砚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三言两语就几乎要撕碎他的伪装,他本能的进入了防御状态,让每一个表情和肌肉控制都提升到了极致。
“表演?您真会开玩笑。”苏辞砚轻笑一声,尽量维持语气自然,但体内每一根神经都已紧绷,“今天在场的不都是文化和媒体圈的朋友吗?难道这里还有什么表演吗?”
“人生无处不是舞台。”温敍白的语气没有一丝波澜,“只是大多数演员都忘了,台下始终都有观众。而有些观众....看到的东西比演员自己都要多。”
他微微前倾,将声音压的更低:“比如,你在记录时握笔的力度,暗示你应该受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而非一个文职记者该有的手部力量。再比如,你对我刚才那番话的第一反应不是好奇,而是防御。”
苏辞砚脸上的笑容几乎快要维持不住。他感觉自己像被钉在了X光机上,无处遁形。
“看来我今天遇到真正的专家了。”苏辞砚努力让声音保持轻松,“还没请教?”
“温敍白。”
“宋砚。《文化艺术周刊》。”苏辞砚递出名片,保持指尖稳定。
温敍白顺势接过名片,却没有看一眼,目光依旧锁定苏辞砚:“宋记者。希望下次见面时,你的故事能更……自洽一些。”
说完,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开,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苏辞砚呆站在原地,背脊一阵发凉。他看着那个冷漠的背影消失,方才的压迫感才缓缓减轻。
温敍白。
他记住了这个名字。但这不是一个记者该记住的名字,而是一个猎物,对猎人最深刻的警惕。
而走远的温敍白,从西装口袋里拿出一个微型传感器,上面记录着短暂对话间,对方一系列无法伪装的生理参数波动曲线。
他镜片后的目光,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极淡的,近乎锐利的兴趣。
“完美的控制力...”他低声自语,“可惜,身体从不说谎。”
一场无声的测谎,在无人知晓的展厅里已然完成。
先抛一个序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序章:伪装者的破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