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盛会这日,昆仑墟顶的云海被霞光染得如熔金淌银,九道七彩虹桥自东天垂落,桥身缀满会自行流转的星子,风过处便洒下细碎的光尘,落在瑶草琪花上,引得花叶轻轻颤动,似在躬身迎接诸天神圣。穹顶之上悬着颗巨大的鎏金宝珠,珠光漫过层层叠叠的云霭,将下方白玉铺就的封神台照得纤毫毕现,台边立着的十二根盘龙柱上,每条金龙的鳞爪都泛着温润的光泽,龙口中衔着的明珠则随祥云流转,不时吐出一缕缕带着异香的白雾,萦绕在众仙周身,让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琼浆与仙草混合的气息。
此时,封神台东侧的云阶上缓缓走来一道身影。那是位女子,身着一袭熹黄色衣裙,裙料似用天河中的云锦织就,裙摆处用银线绣着繁复的云纹,行走间云纹仿佛活了过来,随着她的步伐在裙角轻轻舒展,偶尔有光尘落在上面,便折射出细碎的暖光,衬得她周身仿佛笼着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的腰间系着条同色的玉带,玉带上镶嵌着一颗鸽卵大小的暖玉,玉身通透,隐约能看到里面流转的碧色光晕,走动时暖玉轻轻晃动,与玉带末端悬挂的银铃相触,发出清脆却不刺耳的叮当声,在静谧的云端格外清晰。
她的发式极为简洁,仅用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束起大半青丝,步摇顶端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凰口中衔着颗细小的红宝石,行走时红宝石轻轻晃动,映得她鬓边垂落的几缕发丝都泛着淡淡的红光。其余发丝则自然垂落在肩头,发尾微微卷曲,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拂过衣袖,发丝乌黑如墨,与熹黄色的衣裙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肤色莹白。她的面容极为清丽,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眼尾微微上挑,却无半分媚态,反而透着几分清冷与庄重;鼻梁秀挺,唇瓣色泽如樱,不笑时自带一股威严,笑时则眉眼弯弯,又添了几分温和。
这位女子便是即将受封的华山圣母,亦是云华夫人,此刻众人虽尚未知晓她的封号,却已被她周身的气质所吸引。她走得极稳,每一步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急切,也不拖沓,裙摆轻扫过云阶上的花瓣,却未将花瓣拂落,足见其修为深厚,已能将自身灵力控制得收放自如。她的眼神平静无波,目光缓缓扫过封神台上的众仙,既没有因面对众神而显露怯意,也没有因即将受封而流露骄傲,只是带着一种淡然的从容,仿佛眼前这场三界瞩目的盛会,于她而言不过是寻常之事。
“云华道友今日气度不凡,想来此次受封必是众望所归。”身旁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是南极仙翁,他手持拐杖,杖头的灵芝泛着莹润的光泽,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目光落在女子身上,满是赞许。
女子闻言,侧过头看向南极仙翁,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声音清悦如玉石相击:“仙翁谬赞了。此次能得天帝召见,参与封神,不过是因我驻守华山千年,略尽了些守护一方生灵的职责,算不得什么功绩。”她的语气谦逊,却不卑不亢,眼神中透着真诚,让人听了不由心生好感。
南极仙翁闻言,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着点头:“道友过谦了。华山地处三界交汇之处,历来是妖魔觊觎之地,千年来你数次击退前来作乱的妖魔,护得山下百姓安居乐业,这份功绩早已传遍三界,此次受封乃是实至名归。”
女子闻言,目光微微闪动,想起了千年间驻守华山的日子。那时华山脚下常有山精鬼怪出没,扰得百姓不得安宁,她初到华山时,便见山下村落因遭妖魔袭击而一片狼藉,村民们流离失所,眼中满是恐惧。自那时起,她便立下誓言,要守护华山及山下的生灵。千年间,她不知多少次在深夜御剑飞行,击退前来作乱的妖魔;不知多少次在百姓遭遇天灾时,用法力相助,助他们渡过难关。那些日子虽辛苦,却也让她感受到了守护的意义,此刻听南极仙翁提及,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暖意。
“能护得一方安宁,便是我最大的心愿。”女子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眼神也变得愈发澄澈,“至于封号,不过是个称谓罢了,只要能继续守护华山,守护山下百姓,于我而言便已足够。”
南极仙翁闻言,眼中的赞许更甚,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见封神台中央传来一阵钟声,钟声浑厚悠扬,传遍整个昆仑墟,预示着封神大典即将开始。众仙纷纷停止交谈,目光投向封神台中央,那里已出现一道金光闪闪的宝座,宝座上方悬浮着一卷金色的圣旨,圣旨周围环绕着五彩祥云,散发出威严的气息。
女子与南极仙翁一同走上封神台,站在指定的位置。此时,天帝的声音从宝座后方传来,声音威严却不失温和:“云华氏驻守华山千年,护佑一方生灵,功绩卓著,今封你为华山圣母,掌管华山及周边百里灵脉,赐你‘三圣母’之号,望你日后继续秉持初心,守护三界安宁。”
天帝的话音落下,那卷金色圣旨便缓缓展开,一道金光自圣旨中射出,落在女子身上。金光温暖柔和,包裹着她的周身,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精纯的灵力涌入体内,同时,腰间的暖玉也泛起更耀眼的光芒,与金光相呼应。她微微垂眸,双手交叠于身前,躬身行礼:“臣女谢天帝恩典,定不负天帝所托,日后必尽心守护华山,守护一方生灵。”她的声音清晰坚定,传遍整个封神台,众仙闻言,纷纷颔首,眼中满是认可。
行礼起身时,女子能感觉到周身的气息发生了些许变化,原本便温和的灵力变得更加精纯,周身的威严也更甚几分。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众仙,眼中依旧带着淡然的从容,只是多了几分责任感。此时,身旁的一位仙娥走上前来,手中托着一个锦盒,锦盒中放着一枚金色的令牌,令牌上刻着“华山圣母”四个字,字体苍劲有力,令牌周身泛着淡淡的金光。
“圣母娘娘,这是您的圣母令,持此令牌,可调动华山周边的天兵,亦可自由出入天界。”仙娥恭敬地说道,将锦盒递到女子面前。
女子接过锦盒,打开后取出令牌,令牌入手温润,上面的字迹带着一股威严的气息。她轻轻抚摸着令牌上的字迹,心中暗道:日后,我便是华山圣母,亦是三圣母杨婵,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她将令牌收入怀中,对仙娥温和点头:“多谢仙子。”
仙娥闻言,躬身行礼后便退了下去。此时,封神大典仍在继续,接下来还有其他仙人受封,女子站在封神台的一侧,静静地看着。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她身上,熹黄色的衣裙泛着暖光,她的眼神平静而专注,偶尔有仙友向她投来祝贺的目光,她便微微颔首致意,唇角带着温和的笑意。
不远处,几位年轻的仙童正好奇地打量着她,小声议论着:“那位就是新封的华山圣母吗?看起来好温柔啊。”“听说她很厉害呢,千年间击退了好多妖魔。”“她的衣服真好看,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女子听到了仙童们的议论,却并未在意,只是眼中的笑意更浓了几分。她知道,从今日起,“华山圣母”“云华夫人”“三圣母杨婵”这三个称谓便都属于她,而她的使命,便是继续守护华山,守护那些信任她、依赖她的生灵。她抬起头,望向远处的华山方向,虽隔着万里云海,却仿佛能看到华山的巍峨山势,看到山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她轻轻握紧了怀中的圣母令,心中暗道:华山,我回来了,日后我定会护你周全。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吹动了她鬓边的发丝,也吹动了裙摆上的云纹,银铃再次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她微微闭上眼,感受着风中带来的华山的气息,脸上露出一抹安心的笑容。封神台上的钟声依旧悠扬,众仙的身影在霞光中若隐若现,而这位新封的华山圣母,正站在云端,目光坚定地望向自己守护了千年,也将继续守护下去的土地,周身的熹黄色衣裙在霞光中熠熠生辉,宛如一尊守护一方的神明,静静地伫立在天地之间。
封神大典落幕时,昆仑墟的霞光已渐渐转为柔和的橘色,七彩虹桥的光晕淡了几分,星子却开始在云层间零星闪烁,像是天帝撒下的碎钻。杨婵手持圣母令,沿着云阶缓步而下,熹黄色衣裙裙摆扫过凝结着露华的瑶草,银线绣就的云纹沾了些微湿意,反倒让那流云似的纹样多了几分灵动。腰间暖玉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与银铃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在暮色渐浓的云端织出一段轻快的韵律,却又因她沉稳的步态,添了几分庄重。
她刚走下云阶,便见远处云层中驶来一辆青鸾车驾,车辕由碧玉雕琢而成,两侧挂着淡青色的纱帘,帘上绣着缠枝莲纹,风吹过纱帘,莲纹便在暮色中轻轻摇曳。车驾停在她面前,青鸾发出一声清唳,车帘被一只素手掀开,露出里面端坐的西王母。西王母身着织金云纹的玄色广袖长裙,发髻上插着一支嵌有七彩宝石的凤钗,周身气场威严,却在看向杨婵时,眼神柔和了几分。
“婵儿,随我去瑶池小坐片刻吧。”西王母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度。
杨婵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局促:“谨遵王母旨意。”她走上青鸾车驾,刚坐下,便有仙娥端来一盏温热的琼浆,琼浆盛在白玉杯中,杯中飘着一朵新鲜的雪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杨婵浅啜一口,琼浆入口甘甜,化作一股温润的灵力在体内流转,驱散了大典半日的疲惫。
车驾缓缓驶向瑶池,沿途云海翻腾,暮色中的云层被染成深浅不一的橘红与紫,偶尔有晚归的仙鸟掠过,翅膀带起的风拂动纱帘,让杨婵能隐约看到下方凡间的万家灯火。西王母看着她望向凡间的目光,轻声开口:“你驻守华山千年,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山下的百姓吧?”
杨婵闻言,收回目光,看向西王母,眼神澄澈而坚定:“回王母,华山脚下的百姓淳朴善良,千年间承蒙他们供奉,我护他们周全,本就是分内之事。只是如今得了‘三圣母’封号,身上责任更重,往后更要尽心竭力,不辜负天帝与百姓的信任。”
西王母闻言,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车辕上的玉饰,沉吟片刻后说道:“你有这份心,便是极好的。只是三界之中,并非处处太平,华山地处三界交汇,历来是妖魔觊觎之地,此前你虽击退过不少妖魔,但难保日后不会有更强大的妖邪前来作乱。我今日找你,便是要将这枚‘镇山印’赐予你。”说着,西王母从袖中取出一枚通体黝黑的玉印,玉印上刻着繁复的符文,符文间泛着淡淡的金光。
“此印乃上古神物,蕴含着镇压山川的神力,若遇强大妖邪,你只需将自身灵力注入印中,便能调动华山的地脉之力,与之抗衡。”西王母将镇山印递到杨婵手中,目光中带着期许,“切记,此物虽有强大神力,却也需慎用,万不可因神力在身,便轻视任何对手。”
杨婵双手接过镇山印,印身入手冰凉,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里面蕴含的厚重神力,符文在她掌心轻轻发烫,似在与她的灵力产生共鸣。她郑重地将镇山印收入怀中,与圣母令放在一起,再次躬身行礼:“多谢王母赐宝,婵儿定当谨记教诲,谨慎使用,绝不让宝物蒙尘。”
西王母看着她郑重的模样,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向来沉稳,我倒也放心。对了,你华山宫中的仙娥与侍从,若有需要调配的,亦可向瑶池提,我会命人酌情安排。”
杨婵摇摇头,语气温和却坚定:“多谢王母关怀,华山宫中的侍从虽不多,但个个忠心耿耿,且跟随我多年,熟悉华山事务,暂时无需调配。日后若真有需要,我再向王母请示。”她深知华山宫的侍从们对华山的感情,也习惯了与他们一同守护华山,不愿因封号变动而轻易改变现状。
说话间,青鸾车驾已抵达瑶池。瑶池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漫天星辰与岸边的宫阙,岸边的玉树开满了洁白的花朵,花瓣落在水面上,随波轻轻浮动。西王母与杨婵在瑶池边的亭中坐下,仙娥们端来各色仙果,果皮泛着莹润的光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两人在亭中闲聊片刻,话题从华山的景致,聊到凡间的风俗,杨婵偶尔会说起山下百姓的趣事,比如哪家的孩童偷偷上山采灵芝,却因迷路被仙娥送回;哪家的夫妻因久未得子,前来华山求子,后来真的喜得麟儿,便带着丰厚的供品前来答谢。说起这些时,杨婵的眼中满是温柔,唇角也带着浅浅的笑意,周身的清冷与威严淡了几分,多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
西王母看着她这般模样,心中愈发满意,她知道,真正的神明,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能共情众生疾苦,将守护生灵视为己任。“婵儿,你可知为何天帝会将‘三圣母’这一封号赐予你?”西王母忽然问道。
杨婵微微一怔,随即摇摇头:“臣女不知,还望王母解惑。”
“‘三圣’之中,一圣为守护,你千年守护华山百姓,此为守护之圣;二圣为仁善,你多次施恩于凡间,救百姓于危难,此为仁善之圣;三圣为坚韧,你独自驻守华山千年,面对妖魔从未退缩,此为坚韧之圣。”西王母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赞许,“天帝正是看中你这三点,才会赐下‘三圣母’的封号,希望你能将这三种品质传承下去,成为三界神明的表率。”
杨婵闻言,心中深受触动,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圣母令与镇山印,只觉得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却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华山、守护众生的决心。“臣女定不辱使命,将守护、仁善与坚韧铭记于心,日后定当以身作则,不辜负‘三圣母’这一封号。”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在瑶池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又闲聊了许久,夜色渐深,星辰愈发明亮,杨婵起身向西王母告辞:“王母,时辰不早了,臣女需尽快返回华山,以免宫中侍从担忧。”
西王母点点头,命仙娥将青鸾车驾备好:“去吧,路上小心。日后若有难处,可随时来瑶池找我。”
杨婵再次躬身行礼,随后登上青鸾车驾,车驾缓缓升空,向华山方向驶去。途中,她掀开纱帘,望向下方的华山,夜色中的华山巍峨挺拔,山间云雾缭绕,像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山脚下的村落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灯火还在闪烁,那是百姓们安睡的信号。
看着这熟悉的景象,杨婵的心中满是安定。她知道,从今往后,她便是华山圣母,是云华夫人,更是三圣母杨婵,这三个称谓背后,是三界的信任,是百姓的期盼,更是她千年不变的初心。她轻轻抚摸着怀中的镇山印,感受着里面厚重的神力,又摸了摸圣母令,令牌上的“华山圣母”四个字仿佛在提醒着她肩上的责任。
青鸾车驾很快抵达华山之巅,华山宫的侍从们早已在宫门外等候,见杨婵归来,纷纷躬身行礼:“恭迎圣母娘娘回宫!”
杨婵走下车驾,目光扫过眼前的侍从们,他们个个面带恭敬与喜悦,眼中满是对她的信任。她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诸位辛苦了,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簇拥着杨婵走进华山宫。华山宫的殿宇由白玉砌成,殿顶覆盖着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殿内陈设简洁却不失庄重,正中央的宝座上铺着雪白的狐裘,宝座两侧立着两根盘龙柱,柱上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
杨婵走到宝座前,却并未坐下,而是转身面对侍从们,语气温和却带着威严:“今日我在昆仑墟受封,得了‘华山圣母’与‘三圣母’的封号,还得了王母赐予的镇山印。往后,华山的安危,山下百姓的安宁,便更要靠我们一同守护。”
“我等定当追随圣母娘娘,誓死守护华山,守护百姓!”侍从们齐声说道,声音坚定有力,在殿内回荡。
杨婵看着众人坚定的模样,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仅凭她一人之力,难以完全守护华山的安宁,正是有了这些忠心耿耿的侍从,她才能在千年间无后顾之忧地对抗妖魔、守护百姓。“好,有诸位相助,我相信,华山定会永远安宁,山下百姓也定会安居乐业。”她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随后,杨婵命侍从将镇山印供奉在华山宫的神殿中,神殿内香烟缭绕,镇山印放在供桌中央,在香火的映照下,印身上的符文泛着淡淡的金光,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宫殿,守护着整座华山。
安置好镇山印后,杨婵走到宫殿外的露台上,凭栏远眺。月光洒在她身上,熹黄色的衣裙泛着柔和的光晕,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凤凰口中的红宝石映着月色,更显晶莹。她望着山间的云雾,望着山下的村落,心中一片澄澈。
千年的时光,她从最初初到华山的懵懂,到如今成为守护一方的三圣母,经历了无数风雨,击退了无数妖魔,也见证了山下百姓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些过往的经历,早已化作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也化作她前行的动力。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还会有更强大的妖魔前来作乱,但她不会退缩。因为她是三圣母杨婵,是华山的守护者,她的肩上扛着三界的信任,扛着百姓的期盼,更扛着自己千年不变的初心。
月光下,她轻轻闭上眼,感受着华山的地脉之力在体内流转,感受着山间的清风拂过面颊,感受着山下百姓安睡的气息。她的唇角带着一抹安心的笑容,周身的气质愈发温和而坚定,仿佛与整座华山融为一体,成为了华山最坚实的屏障,成为了百姓心中最可靠的神明。
从此,华山之巅,总有一位身着熹黄色衣裙的女子,手持圣母令,守护着山间的一草一木,守护着山下的万家灯火。她是华山圣母,是云华夫人,更是三圣母杨婵,这个名字,将与华山一同,永远留在三界众生的心中,成为一段永恒的传说。
三圣母杨婵将镇山印供奉于华山宫神殿后的第三日,华山脚下忽然起了异常的浓雾。那雾并非山间常见的晨雾,而是泛着淡淡的灰黑色,自山脚的河谷蔓延而上,所过之处,草木竟渐渐失了光泽,连平日里清脆的鸟鸣都弱了几分。清晨时分,杨婵立于露台远眺,熹黄色衣裙的裙摆被山风轻轻吹动,银线云纹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腰间暖玉泛着的碧光,竟比往日黯淡了些许。她眉峰微蹙,指尖凝起一缕灵力探向雾中,触到那雾气时,只觉一股阴冷的气息顺着灵力反噬而来,带着几分熟悉的妖邪之气。
“娘娘,山下村民来报,说雾中似有黑影出没,已有几户人家的牲畜不见了踪迹。”侍从青昀匆匆赶来,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他手中捧着的琉璃盏里,盛着些许雾水,那水竟呈淡淡的灰黑色,还泛着细微的泡沫。
杨婵接过琉璃盏,指尖轻触水面,眉头皱得更紧:“是黑风老妖的气息。三百年前他被我重伤,遁入北冥寒渊,没想到今日竟敢再次犯境。”她想起三百年前那场恶战,黑风老妖以黑雾为武器,污染了半个华山的草木,她耗费了半月灵力才将雾气驱散,如今这雾气比当年更甚,想来这三百年间,黑风老妖的修为又有精进。
“娘娘,需不需要派人去瑶池求援?”青昀担忧地问道,他跟随杨婵多年,深知黑风老妖的厉害。
杨婵摇摇头,目光望向山下被浓雾笼罩的村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不必。我身为华山圣母,守护此地本是我的职责,若事事依赖瑶池,岂不是辜负了天帝与百姓的信任。”她转身走向神殿,熹黄色衣裙扫过殿内的白玉地面,留下一道浅浅的光晕,“你去召集宫中所有侍从,让他们在山腰设下结界,护住村民;再命人通知山下百姓,紧闭门户,切勿外出。”
“是!”青昀躬身应下,转身匆匆离去。
杨婵走进神殿,来到供奉镇山印的供桌前。镇山印静静躺在锦盒中,印身的符文在香火映照下泛着微弱的金光,仿佛在呼应她的召唤。她深吸一口气,双手结印,将自身灵力缓缓注入印中。随着灵力的涌入,镇山印上的符文渐渐亮起,金光越来越盛,最终竟挣脱锦盒,悬浮在她面前。她伸手握住镇山印,只觉一股厚重的神力顺着掌心涌入体内,与她的灵力交织在一起,原本因雾气反噬而有些紊乱的气息,瞬间平复下来。
“黑风老妖,三百年前我能将你击退,今日亦然。”杨婵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将镇山印收于袖中,转身走出神殿,纵身一跃,化作一道熹黄色的流光,向山脚飞去。
抵达山脚时,雾气已浓得几乎看不清前方的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腥气。杨婵运转灵力,周身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将雾气隔绝在外。她循着妖邪之气的方向前行,不多时,便在河谷旁看到了黑风老妖的身影。那老妖身形魁梧,周身裹着浓浓的黑雾,只露出一双泛着红光的眼睛,手中握着一把黑色的骨杖,骨杖顶端镶嵌着一颗骷髅头,正不断向外散发着灰黑色的雾气。
“三圣母,三百年不见,你的修为倒是长进了不少。”黑风老妖的声音沙哑难听,像是两块石头在摩擦,“可惜啊,今日我带来了北冥寒渊的蚀骨雾,你的灵力再强,也挡不住这雾气的侵蚀!”
杨婵面色平静,目光冷冷地盯着黑风老妖:“你屠戮生灵,污染山川,今日我定要将你再次封印,让你永世不得踏出北冥寒渊!”她说着,将镇山印从袖中取出,灵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印中,印身符文金光暴涨,照亮了整片河谷。
“哼,就凭你手中这破印?”黑风老妖不屑地冷哼一声,挥动骨杖,一道粗壮的黑雾向杨婵袭来,黑雾所过之处,地面竟被腐蚀出一道道沟壑。
杨婵不退反进,手持镇山印迎了上去,口中念动咒语。镇山印在空中飞速旋转,化作一道金色的光盾,挡住了黑雾的攻击。金光与黑雾相撞,发出刺耳的滋滋声,黑雾被金光消融,化作一缕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黑风老妖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变得狰狞:“看来我小瞧你了!”他再次挥动骨杖,这次,河谷两侧的山体竟开始震动,无数巨石从山上滚落,向杨婵砸来。
杨婵目光一凝,左手结印,调动华山的地脉之力。只见地面微微隆起,一道厚厚的石墙从地下升起,挡住了滚落的巨石。同时,她右手持镇山印,向黑风老妖掷去。镇山印带着金光,如一道流星般冲向黑风老妖,老妖慌忙挥动骨杖抵挡,却被镇山印的神力震得连连后退,嘴角溢出一丝黑血。
“不可能!你的力量怎么会这么强?”黑风老妖难以置信地吼道,眼中满是恐惧。
杨婵缓缓走到他面前,周身金光更盛,熹黄色衣裙在金光的映照下,仿佛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她的眼神冰冷,语气带着威严:“这是华山的地脉之力,是百姓的信仰之力,更是我守护此地的决心。你妄图破坏这一切,注定不会得逞。”她说着,再次催动镇山印,印身符文射出一道金色的锁链,将黑风老妖牢牢捆住。
黑风老妖拼命挣扎,却被锁链越捆越紧,周身的黑雾渐渐消散,露出了他原本的模样——一只巨大的黑狼精。“三圣母,我错了,求你饶了我!我再也不敢来华山作乱了!”他哀求道,眼中满是恐惧。
杨婵看着他,眼中没有丝毫怜悯:“三百年前我饶了你,你却不知悔改,今日若再饶你,便是对华山百姓的不负责任。”她抬手结印,镇山印再次飞起,悬浮在黑风老妖头顶,印身符文射出一道金光,将黑风老妖笼罩其中。随着金光的收紧,黑风老妖的身形渐渐缩小,最终化作一道黑气,被镇山印吸入其中。
解决了黑风老妖,杨婵收起镇山印,转身看向河谷。此时,山间的浓雾已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恢复了光泽的草木上,显得格外明媚。她深吸一口气,运转灵力,将残余的雾气彻底驱散。不多时,山腰处传来侍从们的欢呼声,山下的村民也打开家门,纷纷走出屋外,对着华山之巅的方向跪拜行礼。
杨婵看着这一幕,眼中露出温和的笑容。她缓缓飞回华山宫,刚落地,便见青昀带着一众侍从迎了上来,个个面带喜悦:“恭喜娘娘击退妖邪,守护了华山与百姓!”
“这并非我一人之功,”杨婵摇摇头,语气温和,“若没有你们在山腰设下结界,护住村民,我也无法专心与黑风老妖对战。”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今日之事,让我看到了大家的忠心与能力。往后,华山的守护,还需我们一同努力。”
众人齐声应道:“我等定不负娘娘所托!”
接下来的几日,杨婵亲自下山,查看村民的情况,为受损的农田施加灵力,助草木尽快恢复生机。村民们见她到来,纷纷拿出家中的食物与水,热情地招待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感激:“圣母娘娘,多谢您再次救了我们。有您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杨婵温和地笑了笑:“老人家不必多礼,守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只要大家安居乐业,便是我最大的心愿。”她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几日后,华山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山间草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下村落炊烟袅袅,一片祥和景象。杨婵再次来到神殿,将镇山印放回供桌。此时,镇山印上的符文比往日更加明亮,仿佛吸收了黑风老妖的妖气后,变得更加有神力。她望着镇山印,心中暗道:往后,我定会更加用心地守护华山,守护这里的生灵,不辜负“三圣母”这个封号,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时光荏苒,又过了千年。在这千年间,华山再未遭遇过大的妖邪作乱,偶尔有小妖精作祟,也被杨婵与宫中侍从轻松解决。山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为杨婵修建了庙宇,每日供奉香火,将她的事迹代代相传。杨婵偶尔会化作凡人,行走在村落间,听孩子们讲述她的故事,看大人们辛勤劳作,心中满是安宁。
这一日,杨婵立于华山之巅的露台上,俯瞰着整座华山。阳光洒在她身上,熹黄色衣裙泛着柔和的光晕,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在风中轻轻晃动,凤凰口中的红宝石映着蓝天,格外耀眼。她的眼神平静而温和,周身的气质愈发沉稳而神圣,仿佛与华山融为一体,成为了华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知道,只要华山还在,只要百姓还在,她便会一直守护在这里,做华山永远的圣母,做百姓心中永远的三圣母杨婵。这个名字,这份责任,这份守护,将会随着华山的存在,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三界之中一段永恒的佳话。
三圣母杨婵守护华山的第三个千年,人间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旱灾。入夏以来,华山脚下滴雨未下,原本碧绿的麦田渐渐枯黄,河沟里的水见底,露出干裂的河床,连山间的清泉都缩减了大半,只剩下细细的水流,勉强维持着山中草木的生机。
这日清晨,杨婵立于华山宫的露台上,望着山下的景象,眉头微蹙。熹黄色的衣裙在晨风中轻轻飘动,裙摆上的银线云纹被朝阳染上一层金边,却难掩她眉宇间的忧虑。腰间的暖玉泛着淡淡的碧光,随着她的呼吸轻轻起伏,仿佛也在为山下的灾情担忧。她抬手拭去额角的薄汗,近日为了缓解山中旱情,她已多次动用灵力引水,可人间的旱情范围太广,仅凭她一人之力,终究是杯水车薪。
“娘娘,山下的村民又来求雨了,他们在山门外跪了一夜,已经有几位老人体力不支晕倒了。”侍从青昀匆匆赶来,语气急切,脸上满是不忍。
杨婵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快,带我去看看。”她话音未落,便已化作一道熹黄色的流光,向山门外飞去。青昀紧随其后,很快便来到山门外。
只见山门外的空地上,密密麻麻跪满了村民,他们衣衫单薄,面色憔悴,嘴唇干裂,眼中却满是期盼的目光。几位白发老人躺在一旁,气息微弱,旁边的村民正用仅存的一点水,小心翼翼地喂他们。看到杨婵到来,村民们纷纷抬起头,眼中泛起泪光,齐声喊道:“求圣母娘娘降下甘霖,救救我们吧!”
杨婵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阵刺痛。她快步走到村民面前,轻轻扶起一位年长的村民,语气温和却带着坚定:“大家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我知道大家的难处,我定会想办法为大家降下甘霖,缓解旱情。”
村民们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起身,不住地向杨婵磕头道谢。杨婵连忙阻止,目光扫过众人干裂的嘴唇和枯黄的衣衫,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解决这场旱灾。
她转身对青昀说道:“你先安排人将晕倒的老人送回宫中,请仙医为他们诊治,再给村民们分发些清水和食物,缓解他们的饥渴。我去一趟东海,向东海龙王求雨。”
青昀担忧地说道:“娘娘,东海路途遥远,且龙王向来高傲,若是他不肯相助,该如何是好?”
杨婵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无论如何,我都要试一试。为了山下的百姓,就算是多跑几趟,我也心甘情愿。”她说着,便要动身前往东海。
就在这时,天空中忽然传来一阵鹤唳,一道金光从云层中落下,化作一位身着金色龙袍的仙人。杨婵定睛一看,竟是天庭的雨神。
雨神走到杨婵面前,躬身行礼:“三圣母,玉帝已知晓人间旱情,特命我前来协助您降雨。只是此次旱情乃是因人间怨气积累,与天界气场相冲所致,若要彻底缓解,还需您与我一同作法,调和人间与天界的气场。”
杨婵闻言,心中大喜,连忙回礼:“多谢雨神大人前来相助,也多谢玉帝体恤百姓。不知我们该如何作法?”
雨神微微一笑,说道:“三圣母不必客气。我们需在华山之巅设下法坛,你以华山地脉之力为引,我以天界雨水之力为辅,二者相合,便可调和气场,降下甘霖。”
杨婵点点头,当即与雨神一同返回华山之巅。青昀已按照杨婵的吩咐,安排好了村民的事宜,此刻也赶了回来,协助杨婵和雨神搭建法坛。
法坛很快便搭建好了,位于华山之巅的最高处,四周摆放着八卦阵图,阵图上镶嵌着各色宝石,散发着淡淡的光芒。杨婵身着熹黄色衣裙,手持镇山印,立于法坛中央;雨神则手持降雨令,立于法坛右侧。
杨婵深吸一口气,将灵力缓缓注入镇山印中。镇山印瞬间爆发出耀眼的金光,印身符文飞速旋转,引动华山的地脉之力。只见华山之巅的地面微微震动,一道道碧色的光芒从地下涌出,围绕着法坛盘旋。雨神见状,也连忙挥动降雨令,口中念动咒语。随着咒语的响起,天空中的云层渐渐汇聚,颜色越来越深,空气中的湿度也越来越大。
“三圣母,时机已到,我们一同发力!”雨神大喝一声,将降雨令高高举起,天界的雨水之力如潮水般涌向法坛。
杨婵点点头,将镇山印高高抛起,华山的地脉之力与天界的雨水之力在空中相撞,发出一声巨响。紧接着,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落在干裂的土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村民们在山门外看到降雨,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到雨中,张开双臂,感受着雨水的滋润。干裂的土地渐渐变得湿润,枯黄的草木也重新焕发出生机。杨婵立于法坛之上,看着山下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场旱灾终于缓解了,百姓们终于不用再受苦了。
然而,就在这时,法坛忽然剧烈震动起来,杨婵和雨神的气息也变得紊乱。杨婵心中一惊,连忙查看情况,发现竟是人间的怨气过于强大,与天界的雨水之力产生了冲突,导致气场紊乱。
“不好,气场紊乱若不及时控制,不仅会停止降雨,还可能引发山洪,危害百姓!”雨神面色凝重地说道。
杨婵心中一紧,她知道,此刻若是放弃,之前的努力便会付诸东流,百姓们也会再次陷入困境。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雨神大人,你继续控制雨水之力,我来调和怨气,稳定气场!”
她说着,将自身灵力全部释放出来,与镇山印的力量相合,化作一道熹黄色的光罩,笼罩住整个法坛。她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人间的怨气,试图与这些怨气沟通,化解其中的戾气。
起初,怨气十分抗拒,不断冲击着光罩,杨婵的嘴角溢出一丝鲜血,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想起了山下百姓的期盼,想起了自己守护华山的职责,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她不断地向怨气传递着善意与温暖,告诉它们,百姓们并非有意积累怨气,只是生活所迫。
渐渐地,怨气的冲击越来越弱,最终化作一缕缕柔和的气息,融入到气场之中。法坛的震动停止了,气场也恢复了稳定,雨水继续平稳地降下,滋润着大地。
雨神看着杨婵,眼中满是敬佩:“三圣母,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若不是你,此次降雨恐怕难以成功。”
杨婵擦去嘴角的鲜血,微微一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为百姓们解决困难,就算受些伤,也值得。”
降雨持续了三天三夜,终于缓解了人间的旱情。山下的麦田重新变得碧绿,河沟里的水也恢复了往日的水量,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草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民们为了感谢杨婵和雨神,自发地组织起来,带着丰厚的供品来到华山宫。他们在宫门外搭起了戏台,唱起了感恩的戏曲,欢声笑语回荡在华山脚下。
杨婵站在宫门前,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百姓们的笑容,便是对她最大的回报。雨神看着杨婵,笑着说道:“三圣母,此次能成功缓解旱情,你的功劳最大。玉帝定会对你加以嘉奖。”
杨婵摇摇头,语气温和地说道:“我守护华山,守护百姓,并非为了嘉奖,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只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雨神闻言,心中更加敬佩,他对杨婵躬身行礼:“三圣母高义,在下佩服。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吩咐,我定当尽力相助。”说完,便化作一道金光,返回天庭复命去了。
杨婵看着雨神离去的背影,又望向山下安居乐业的百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她坚守心中的信念,与百姓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从此,三圣母杨婵的名声传遍了三界,不仅人间百姓对她敬仰有加,天界的众神也对她十分敬重。她依旧身着熹黄色衣裙,手持镇山印,守护着华山的一草一木,守护着山下的万家灯火。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三界之中一段永恒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守护正义与和平而努力。而华山之巅的那座华山宫,也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圣地,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朝拜,祈求平安与幸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