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瑄让自己和冯玥之间保持着一种不远不近的关系。
小姑娘上了高中,学习的烦恼渐渐变少,信里事无巨细地向他叙述自己的生活。冗长的静止的文字,都能让他看得绘声绘色。
冯瑄很少在回信里主动提及自己的事情,除非她问。
他开始接受外人对他的关心,哪怕关心过界了都行,前提是,那个外人只能是冯玥。尽管这样的接受,实则经历了一番从忐忑到坦然的过程。
今年的第一封信里,冯玥居然打听了他的感情状况。
起因是那段时间她最好的朋友正为情所困,她有感而发,就来问他。
这是他们之间第一次谈到情感问题。
冯瑄看到后,感叹他的小姑娘长大了,终于。
但冯瑄没有如实相告,信里捏造了自己的恋爱状态。
不过,倒也不算完全瞎编,里面的虚拟对象借用了他前任女友的真实身份。
冯瑄很怕冯玥的下一封信里会继续向他追问恋爱细节。
好在是没有。
高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他希望冯玥可以把自己的精力专注在学习上,不为外在琐事分心,全力冲刺,考上她心仪的京大。
这几年来,冯瑄的心态被他驯服得相当平稳。他不会让自己跟冯玥离得更近,但也不会疏远。
冯玥在他的社会关系网里,永远是最特殊的一根线。这根线跟整张网上的其他任何一条线都没有连接,但却得到了主人最为精心的维护,确保它永远不会断开。
冯玥说过,她是独生子女,家里就她一个孩子。
而冯瑄,应该也算。
他们中,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亲哥哥,而另一个人,也不可能拥有亲妹妹。
冯瑄觉得,他的亲生父母没有几率为他生出这么可爱的妹妹。但老天爷,却可以给他送来无比美好的冯玥。
她从开始到现在都把他当作亲哥哥般看待,那么,他也应当如此。
冯玥就是他的妹妹,一个缄之于心而不用宣之于口的妹妹。
然而在临近高考的那封信里,冯玥却对他说出了一些不应该对亲哥哥说出的话。
她说,她喜欢他。
不是恶作剧的那种喜欢,写信的时候是在五月的情人节,而非四月的愚人节。
看到表白的那一刻,冯瑄是错愕的。
他不懂小女孩的心思,不知道这是否是她情窦初开的一时冲动。
可年长的是他,他大冯玥那么多,无论如何,他不该冲动。何况,还是在只剩几天就要高考的时候。
冯瑄措辞良久,下笔谨慎。
有关感情方面的内容,他一个字也不敢提到。只是简单地把自己近期的生活变动告知于她,一起传递的还有两人未来通讯方式的变更。
下个月入职MegaTech总部已成定局,冯瑄不确定短期内能否成功操作调回国内分部,他不能给了她希望,最后又让她失望。
两人通讯多年,冯瑄第一次去计算从海陵到兰陵的投递时长,因为他要确保这封回信不能在冯玥高考结束前收到。
六月中旬,冯瑄出席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典礼。
国内社会关系里的各类散伙饭,可参加可不参加的,冯瑄都参加了。这类饭局,陆续到六月下旬亦已全部结束。
然后,他一直在给自己的机票改签,先是从中旬改到下旬,接着从六月改到七月。最后一次改签是把起飞时间放到七月的倒数第二周,冯瑄的入职时间已经没办法拖延得更晚。
他原本以为,他的邮箱会在冯玥考完最后一门的晚上就能收到她的邮件。这些年来,他们第一次可以相对即时地进行通讯。以玥玥的性子,怕不是获得自由的那一刻就会和他联系。
但是没有。
一整晚冯瑄的邮箱收到过三四封邮件,没有一位寄件人是冯玥。
许是考试发挥得不好,又或是考完想先痛快玩一场。
冯瑄想到了他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性,于是耐心等待。
六月下旬,兰陵所在的省份是这一年高考放榜的第一批。二十三号一整天,冯瑄都在等她的邮件。
然而,还是没有。
冯玥到底是考得好,还是不好?是冯瑄那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既然高考放了榜,接下来就到了填写志愿,这也是高中生涯的最后一桩大事。
冯瑄决定继续等一段时间,待到小姑娘确认大学录取的时候再走。
这世界,茫茫人海。
他和冯玥之所以能有认识的机会,要感谢小姑娘的妈妈在女儿尚且年幼时,就开始为她筹谋以后读大学的路线。
而他一路“看着”她长大。
中考之后,高中生冯玥立即来信和他分享了升读高中的喜悦。那么,高考之后,他也不想错过第一时间向大学生冯玥表达自己的祝贺。
冯瑄确认了邻省的录取结果查询时间是从七月中旬开始。然而,中旬即将结束,冯玥还是渺无音信。
他初步判断,冯玥恐怕是高考失利了。小姑娘心情沉重,不愿意和任何人联系。
以冯瑄现在的阅历来看,即使高考没考好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冯玥还是个孩子,想必会觉得天都要塌了。
他买了第二天一早去兰陵的车票。
冯瑄之前从没有设定过,他这一生什么时候会和冯玥见面,会不会和她见面。
只是这一刻他很想见她,那就去见。
他有冯玥家里的地址。
出了兰陵高铁站,排队上了辆出租车,报出那个无比熟悉的地名后,冯瑄闭上眼休憩,任由司机握着方向盘,迅疾行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
到了地方后,他才发现冯玥家所在的小区很大,是一个同时容纳高层商品房和低层小洋房的综合住宅区。
冯瑄无心欣赏小区里的园林景致,只快速行走,找到对应的楼栋号。
这栋楼有人正在搬家。
住户刚好也在他要去的单元,省去了他需要楼下摁门铃的麻烦。更巧的是,出了电梯,搬运的师傅和冯瑄去的是同一户人家。
301的门大开着,外面站着一对年轻的夫妻,迎上来和搬家公司的师傅对接。
冯瑄站在一旁,思索当前的状况。
说话的这对男女过于年轻,不大可能是冯玥的父母。
很快,有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从屋里出来找妈妈,更是印证了他的猜想。
冯玥难道搬家了?
小洋房是一梯两户的建造规格。301的女主人看冯瑄站在自家门厅外面未动,不确定他是不是尚未见过面的302的邻居,开口询问。
“你是?”
“你好,请问你们是刚搬来301吗?”
“呃,对,我们上个月中刚买的这房子。因为里面保养得挺好的,而且也赶着让小孩开学前适应,干脆今天就搬进来住了。”
也就说,几乎冯玥一高考完,这处房产就被交易了。可是为什么会这么仓促?
在冯瑄的判断里,冯玥的家庭该是兰陵当地的中产,并且是较为稳定的那种,不大有理由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况且冯玥的最后一封来信里丝毫没有提及即将搬家的事情,也很反常。
“那请问,你们知道原房主他们一家搬去哪里了吗?”
“啊?”这问题倒是难住了她。
他们家之前委托了中介买房,所以整个过程就没见过这房子原来的主人,只在最后房产局办手续的时候,和对方匆匆打了个照面而已。
她回忆了下上个月的一面之缘。女人的个子挺高,气质也很好,听中介提过一嘴,好像是在教育局上班。
“这还真不知道。他们家应该还有其他房产吧。估计是这里的学区好,孩子上学的那几年才会一直住在这边。”
“那你们知道,这户人家的女儿高考考得怎么样吗?”
冯瑄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提问过于冒昧,而且对方大概率依然不知道答案,只是此刻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既然已经跨越几百公里,站在六年间从未变过地址的房子门口,那他总要一试。
几句交谈之后,女人猜出面前这个年轻人的身份应该不是隔壁的邻居,但至少跟这家原屋主相识,才会关心家里孩子的考试情况。
她把在客厅整理包裹的自家老公喊了出来,看看他是不是能帮上这年轻人的忙。
“你之前看房子的时候,和那中介小哥接触得多。人家有跟你聊过原房东家的小孩儿吗?据说孩子是今年高考。”
“倒是说过几句,他们家和我们家一样,也是个女儿。今年的确高三没错,那不就是因为孩子高中毕业了才卖房子的吗?这小区二手房源那么少,得亏我们运气好。”
“那姑娘考得咋样,你知道不?”
“这我哪儿知道,你傻了,我们看房那会儿,高考成绩不还没出来呢嘛。但肯定差不了,人姑娘念的是一中啊,一中的学生还愁考不上大学吗?”
年轻夫妇能给冯瑄提供的直接线索有限,但信息也不算没有价值,起码他知道了冯玥高中的名字。
向他们致谢之后,冯瑄离开了这个小区,打算去兰陵一中看一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