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珈安第一次注意到隔壁阳台的新邻居,是因为那盆迷迭香。
她自己的阳台光秃秃的,除了晾晒的衣物,没有任何活物。她总觉得在这座快节奏的都市里,连自己都只是勉强活着,哪还有精力照顾别的生命。而隔壁,不仅多了几盆绿植,还搬来了一个穿着宽松白色衬衫,正哼着歌给花草浇水的女人。
她们很少打照面。作息似乎总是错开。
沈珈安常常在深夜加班回来后,能看到隔壁阳台暖黄的灯光还亮着,偶尔能瞥见一个模糊的侧影,对着笔记本电脑,或者安静地看书。那盏灯,莫名让她觉得这个冰冷的钢筋水泥丛林里,不止她一个人还没睡。
有一次周末清晨,沈珈安难得在家泡面,听到隔壁阳台传来轻微的咳嗽声。她鬼使神差地探出头,看见那个女孩裹着毯子,脸色有些苍白,正试图把一盆稍重的绿植挪进来避风。
“需要帮忙吗?”话出口,沈珈安自己都愣了一下。她不是会主动和陌生人搭话的类型。
女孩也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虚弱的微笑:“啊,谢谢……不好意思,好像有点感冒了。”
沈珈安帮她搬好了花盆。手指不经意碰到,对方的指尖很凉。
“我叫宋知雨。”女孩说,声音带着鼻音,软软的。
“沈珈安。”
对话戛然而止。沈珈安点了点头,准备退回自己的领地。
“那个……”宋知雨忽然开口,指了指沈珈安放在桌上的泡面,“感冒的时候,吃这个可能不太好。我煮了粥,要不要……一起吃点?”
沉默了一下。沈珈安看着对方真诚又带着点病气的眼睛,那句“不用了”在嘴里转了一圈,变成了:“……好。谢谢。”
粥煮得很软糯,里面切了细细的姜丝。两个人坐在宋知雨家的地毯上,话不多,偶尔交谈几句关于工作(宋知雨是自由插画师),关于这总是不好的天气。空气里弥漫着粥的暖香和淡淡的植物清气。
从那以后,两人之间那种无形的墙似乎薄了一点。
会在楼道遇见时点头微笑,会在阳台碰见时聊几句天气和花草。沈珈安加班回来的深夜,如果看到隔壁灯还亮着,心里会微微一动。有时宋知雨会多做一份甜汤,用白瓷碗盛着,放在两人阳台相隔的那堵矮墙上,旁边贴一张便利贴:“新品试验,求反馈。”
沈珈安会默默吃完,把碗洗净放回去,也贴一张:“好吃。谢谢。”
一种默契的、小心翼翼的靠近。像两株试探着伸出触须的植物,在都市的缝隙里轻轻触碰。
温暖,但也伴随着一丝酸涩。沈珈安发现自己会开始期待阳台的灯光,期待那碗甜汤。她不喜欢这种依赖感,怕它像这座城市里大多数关系一样,轻易开始,又轻易消散。她看得出宋知雨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她的笑容背后,有时也藏着疲惫和疏离。
一次,沈珈安公司项目告一段落,提前回家。却看见隔壁阳台站着一个陌生男人,两人似乎在进行一场不太愉快的谈话。宋知雨的表情是沈珈安从未见过的冷淡和疲惫。
那天晚上,隔壁的灯光没有亮起。
沈珈安看着那漆黑的阳台,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梗住了,闷闷的,有点发酸。她才发现,那盏灯不知何时,已经成了她深夜归家时的一份安心。她没有任何立场去询问,去关心。她们只是比陌生人好一点的邻居。
第二天是周末,沈珈安出门扔垃圾,正碰上宋知雨回来。两人都停住脚步。
宋知雨看起来有些憔悴,但还是努力笑了笑: “早。”
“早。”沈珈安应了一声,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口,“你……没事吧?”
宋知雨沉默了几秒,摇摇头:“没事。都解决了。”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昨天,谢谢。”
沈珈安不解。
“我知道你回来了。”宋知雨看着她,“知道你在了,就觉得……没那么难熬。”
空气安静着。一种微妙的、酸涩又温暖的情绪在两人之间流淌。原来她们都在默默地,从对方的存在里汲取着一点点力量。
沈珈安忽然抬起手指了指宋知雨的阳台:“那盆迷迭香,好像长得特别好。”
宋知雨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嘴角轻轻扬起:“嗯,它很坚强。喜欢吗?可以分你一盆。”
这次沈珈安没有犹豫。
“好。”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她们相视而笑,那点都市人特有的谨慎和酸涩还在,但某种更温暖的东西,已经悄然破土而出。
日子像书页一样,轻轻翻过。
那盆分出来的迷迭香被沈珈安放在了阳台一角。她依旧笨拙,浇水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偶尔会对着手机搜索“迷迭香养护指南”,眉头微蹙,神情比做财务报表还认真。
宋知雨隔着阳台看见,会忍不住笑,然后扬声道:“珈安,它没那么娇气,干一点没事的!”
沈珈安会抬起头,表情有些许窘迫,点点头:“知道了。”
交流渐渐多了起来。不再局限于阳台。有时是宋知雨发来消息,说买到了很甜的草莓,分她一半,就挂在门把手上。有时是沈珈安下班路过好吃的烘焙店,会带两个蛋挞回来,敲敲隔壁的门。
她们会一起在周末的下午,窝在宋知雨家的沙发上看老电影。投影仪的光束在空气中舞动,沈珈安大多时候很安静,宋知雨则会随着剧情小声点评,或者看到动情处悄悄红眼眶。沈珈安会默默递过纸巾,不说破。
一次电影放到尾声,主题曲缓缓流淌,房间只剩屏幕的光亮。宋知雨抱着膝盖,忽然轻声说:“其实之前那个……是我前男友。来拿他落下的东西。”
沈珈安侧过头看她,光影在宋知雨脸上明明灭灭。
“都过去了。”宋知雨笑了笑,那笑容里有释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只是有时候会觉得,在这座城市里,好像什么都留不住。”
沈珈安沉默了一会儿。她不太会安慰人,只是拿起沙发上毛绒绒的毯子,盖在宋知雨身上。
“迷迭香还在。”沈珈安说,声音不高,却很清晰,“我阳台那盆,长得……好像还行。”
宋知雨愣了一下,随即眼底漾开真实的暖意。她把头轻轻靠在沈珈安的肩膀上,很轻,像一片羽毛落下。
“嗯。”她应了一声,“它还在。你也在。”
沈珈安身体微微僵了一瞬,然后慢慢放松下来。肩膀承受着那份轻微的重量和温度,心里某种酸涩的褶皱,仿佛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熨帖平了。
城市依旧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加班的深夜依然存在,工作的烦恼也不会消失。但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沈珈安开始期待回家。不仅仅是回到一个住所,而是知道隔壁有一盏灯可能会亮着,有一个人可能会分享一碗甜汤,或者只是需要一个安静的陪伴。
她甚至开始学着烤小饼干,虽然第一次尝试差点烤成焦炭,引得宋知雨冲过来看是不是着火了,两人对着烤箱里黑乎乎的一团哭笑不得。
“没关系,”宋知雨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下次我教你,很简单的。”
生活没有戏剧性的波澜,只是在这些微小而琐碎的互动里,一种细腻的情感悄然滋生。像藤蔓悄悄爬满了心墙,不张扬,却坚韧存在。带着都市人特有的那一点谨慎和试探,也带着相互取暖的温柔。
又是一个沈珈安加班晚归的冬夜。她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电梯,寒风从楼道窗户灌进来,她缩了缩脖子。
然后,她看到自家门把手上,挂着一个保温袋。打开,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焖烧杯,贴着一张熟悉的便利贴:
「今晚煮了红枣茶,驱寒的。记得喝。
——知雨」
旁边还画了一个简笔的小太阳。
沈珈安握着温热的杯身,那股暖意似乎顺着指尖一直蔓延到了心底最深处。她拿出手机,第一次, 没有只回复“谢谢”。
她打字:「我回来了。茶很暖。你睡了吗?」
几乎是在消息发送成功的下一秒,隔壁的房门轻轻打开了一条缝。暖黄的灯光漏出来,宋知雨探出半个身子,眼睛亮晶晶的,带着笑意:
“在等你……的反馈呀。”
沈珈安也笑了。她走过去,站在那扇透着光的门前。
“很好喝。”她说,“以后……或许可以一起喝。”
宋知雨拉开门,侧身让她进来。屋里有淡淡的红枣香和植物的气息,温暖得让人想落泪。
门在身后轻轻关上,将城市的寒冷与喧嚣隔绝在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