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那伙人扬言报复的话并非空谈。几天后的放学时分,陈默刚走出校门,就看见他们三五成群地堵在必经的小巷口,眼神不善。
“王磊,”陈默不动声色地靠近正准备独自回家的王磊,“一起走吧,顺路。”
王磊先是一愣,随即看到巷口的张强等人,脸色白了白,立刻明白了陈默的用意。他推了推眼镜,低声说了句“谢谢”,两人便默契地并肩而行。
张强几人见陈默和王磊在一起,显然有些意外,尤其是陈默那平静却带着警告的眼神扫过来时,他们竟一时没敢上前。陈默前世那股不要命的狠劲毕竟余威尚在。最终,他们只是悻悻地啐了几口,目送着两人离开。
“他们……他们会不会一直找你麻烦?”王磊心有余悸。
“没事,”陈默语气平静,“以后上下学我们都一起,他们不敢怎么样。”这份担当,让王磊安心了许多。
从此,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多了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起初,只是沉默地赶路,防范着可能的麻烦。但很快,这段固定的同行时间,被陈默高效地利用了起来。
“王磊,这道物理题,受力分析我总觉得哪里不对……”陈默从书包里掏出卷子,指着上面鲜红的叉。
王磊凑过去看,起初还有些拘谨,但一讲到题目,他就像换了一个人,眼神变得专注自信:“这里,你看,摩擦力的方向你画反了。还有这个公式,适用条件你忽略了……”
他讲得细致,条理清晰,甚至主动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你看,这类题我总结了一个通用的分析步骤,你先看这个……”
陈默如获至宝。他发现自己之前的学习如同盲人摸象,而王磊的总结和方法,就像给了他一张清晰的路线图。他基础差,理解慢,王磊却极有耐心,从不嘲笑,一遍不懂就换种方式再讲一遍。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映在布满灰尘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认真讲,一个专注听,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从最初的拘谨客气,到后来为一个解题思路争论,再到互相分享从家里带的煮红薯,两颗原本处于不同世界的心,在知识的传递和日常的陪伴中渐渐靠近。
“陈默,你最近进步好快,”王磊看着陈默新做的练习册,由衷赞叹,“尤其是数学,这次小测你及格了!”
“多亏了你。”陈默笑了笑,心里是实实在在的感激。王磊不仅帮他补上了知识漏洞,更重要的是,让他找到了学习的门道和信心。
然而,这段日益深厚的友谊,并非一帆风顺。
一次,陈默送王磊到他家巷子口,正好被王磊的母亲撞见。王母看到儿子和陈默这个“名声在外”的混混走在一起,脸色瞬间就变了,一把将王磊拉过去,警惕地看了陈默一眼,低声训斥王磊:“跟你说过多少次,少跟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那句话像根针,轻轻扎了陈默一下。他沉默地站在原地,看着王磊被他母亲匆匆拉走,王磊回头投来一个抱歉的眼神。
陈默没有解释,也没有生气。他理解王母的担忧,任何一个关心孩子的母亲,面对他这样的“前科”,都会是同样的反应。
改变,需要用行动。
此后,陈默依旧每天和王磊一起上下学,但送到巷子口便止步。他变得更加礼貌,偶尔遇到王磊父母,会停下脚步,规规矩矩地喊一声“叔叔好,阿姨好”。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稳步提升的名字,也开始在家长之间口耳相传。
有一次,王磊生病请假两天,陈默不仅仔细记了笔记,放学后还特意绕道把笔记送到王磊家。他站在门外,没有进去,只是把整理得工工整整的笔记本交给王母,简单说明情况,便礼貌地告辞。
王母看着手里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笔记,再看看那个在夕阳下渐渐走远的、挺直却不再张扬的背影,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疑虑,慢慢变成了惊讶和思索。
又一次月考,陈默的成绩排名再次大幅提升,竟然挤进了班级中游。王磊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带回家,王父拿着成绩单,看着儿子口中那个“帮了他很多”、“很仗义”、“学习特别刻苦”的陈默的名字,若有所思。
“他……他真的和以前听说的一点都不一样了。”王磊努力地为朋友辩解。
王母想起那工整的笔记,想起巷子口那个礼貌的问候,想起最近确实再没听说陈默惹是生非,反而都是努力学习的正面消息,她紧绷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轻轻叹了口气:“看来,人是会变的……小磊,你交朋友,妈不反对,但一定要交这种能一起往好里走的。”
一天放学,王磊兴奋地对陈默说:“陈默,我妈说……说欢迎你以后来我家一起写作业!”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一个温暖而真诚的笑容在他脸上绽开。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句邀请,更是一种认可。
斜阳依旧,将两个少年的影子紧紧相连。这一次,他们的同行路上,少了提防与恐惧,多了信任与温暖。前路的荆棘或许仍在,但拥有同行者的力量,足以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坚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