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点三十五分,动物医院ICU外的等候区。
林夕将刚整理好的值班表通过邮件发送给苏念,附上了详细的交接事项清单。"我安排了早晚班轮值,早班8点到20点,晚班20点到次日8点。考虑到你白天需要处理公司事务,建议你值晚班。"
苏念快速浏览邮件,在平板电脑上做了几处修改后发回:"可以,但需要调整探视时间。ICU规定每天只有三个固定探视时段,每次不超过三十分钟。我建议我们把探视时间也列入值班表。"
两人就具体时间安排进行了简短的讨论,最终达成一致。这种高效的协作方式让林夕想起她们曾经在工作上的默契配合。
八点整,主治医生召集她们进行病情讨论。会议室内,投影仪上显示着"平安"的最新检验报告。
"'平安'的肌酐数值已经上升到880μmol/L,尿素氮达到36mmol/L。"医生指着图表上的数据,"按照国际肾脏分期标准,这属于终末期肾病。我们今早进行了多学科会诊,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
苏念打开录音笔,同时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林夕则专注地盯着投影屏幕,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第一个方案是继续目前的保守治疗,主要以维持生命体征、控制并发症为主。第二个方案是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建立一个长期的透析通路。"
"两种方案的预后如何?"林夕直接切入重点。
医生调出另一组数据:"保守治疗的话,根据目前的数据,预期生存期在一到两周。如果选择透析,理论上可以延长数月,但需要考虑到'平安'的年龄和整体身体状况。"
苏念提出关键问题:"透析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多大?手术风险如何评估?"
"这正是我要说明的。"医生展示了几张示意图,"手术本身风险中等,但术后需要严格的护理。每天需要进行四到五次透析操作,每次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这需要家属接受专业培训后才能操作。"
林夕迅速在手机上调出日历:"培训需要多长时间?术后护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培训通常需要三到五个工作日。术后最关键的是预防感染,每次操作都要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另外还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调整透析方案。"
苏念已经打开一个新建的Excel表格,开始列出决策需要考虑的各个因素:医疗风险、时间投入、费用预估、预期效果等。林夕则立即开始查询相关资料,包括查阅最新的兽医肾脏病学指南。
上午九点二十分,在充分了解所有信息后,两人需要做出决定。
"我建议选择透析治疗。"苏念首先表明立场,"虽然投入很大,但这给了'平安'一个机会。"
林汐沉吟片刻:"我同意。但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包括培训期间的工作安排,术后护理的分工,以及应急预案。"
接下来的三十分钟里,她们快速敲定了具体安排。苏念负责联系公司调整近期工作安排,林夕则着手规划居家护理所需的空间改造和设备采购。
十点整,她们向医生正式确认选择透析治疗方案。苏念立即前往财务处办理相关手续,林夕则开始联系装修公司,准备将家里的一个房间改造成符合要求的护理室。
在等待手术准备的间隙,林夕注意到苏念在平板上快速处理着工作邮件,同时还要接听公司电话。她突然意识到,苏念这五年来可能一直是这样 multitasking 的状态——同时应对着职业压力和高强度的照护责任。
"如果需要,我可以调整值班安排。"林夕说,"你公司那边似乎很忙。"
苏念头也不抬地继续打字:"不用,我已经安排了助理重新排期最近的项目会议。倒是你,工作室刚接的那个生态园区项目不是也要启动了吗?"
林汐微微一愣,没想到苏念还关注着她的工作动态。"项目组可以独立运作一段时间。重要的是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
十一时,手术正式开始。在等待的过程中,两人分别用笔记本电脑处理着各自的工作,偶尔就手术后的具体安排进行简短的交流。这种专注于解决问题的状态,暂时掩盖了她们之间的私人恩怨。
这一刻,她们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合作项目的时光——专业、高效、目标明确。只是这一次,她们要共同面对的不再是工作上的挑战,而是一场关乎生命的战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