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雨巷茶香 > 第20章 归处

第20章 归处

金秋十月的古镇,天空湛蓝如洗。沈墨站在"听雨轩"门前,看着工人们悬挂最后一条庆典彩带。今天是古镇正式被列入国际文化保护名录的日子,也是他和宋临川决定公开关系后的首次正式亮相。

一个月前那场风波已经渐渐平息。周志强因商业欺诈和敲诈勒索被判刑,他散布的谣言随着真相大白而不攻自破。宋临川公司的股东们在看到完整证据后,终于理解了他执着于文化保护项目的原因。而沈墨...他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身世之谜。

"左边再高一点...对,就这样!"沈墨指挥着工人调整横幅位置,声音比往日更加自信。经过这一连串的考验,那个曾经躲在爷爷或宋临川身后的羞涩少年已经脱胎换骨。

"沈老板,国际组织的车已经到了镇口!"李叔匆匆跑来报信。

沈墨点点头,整理了一下崭新的深蓝色长衫。这是爷爷特意为他定做的,面料是上等的真丝,绣着暗纹的竹叶——既传统又不失现代感,恰如他现在的状态。

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古镇主街。林芮率先下车,身后跟着几位国际文化组织的代表和一群媒体记者。沈墨深吸一口气,迎上前去。

"沈墨!"林芮热情地握住他的手,"恭喜!从今天起,这里就是受国际保护的'活态文化遗产'了!"

掌声和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沈墨微笑着引导贵宾们参观茶室,介绍每一处修复细节和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他讲到东墙暗格的发现时,一辆熟悉的黑色奔驰悄然停在不远处。

宋临川迈出车门,一身剪裁精良的灰色西装,在古镇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他没有立即上前,只是站在人群外围,眼中满是骄傲地看着沈墨侃侃而谈。

"...所以这座茶室不仅是建筑遗产,更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载体。"沈墨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感谢国际组织的认可,也感谢宋氏集团的文化项目支持..."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与宋临川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心意相通。

剪彩仪式后是记者提问环节。一位年轻女记者举起手:"沈先生,有传言说您与宋临川先生不仅是商业伙伴,还是恋人关系?对此您有什么回应?"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沈墨感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耳根微微发热。就在这时,一只温暖的手握住了他的——宋临川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他身边。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宋临川坦然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是的,我和沈墨正在交往,并且已经订婚。"他举起两人十指相扣的手,展示那对铂金戒指。

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沈墨起初有些僵硬,但感受到宋临川手心的温度后,他挺直了腰背:"我们本打算在稍后的私人环节宣布这个消息...但既然被问到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请问你们是如何相识的?"另一位记者追问。

"就在这间茶室。"宋临川微笑着看向沈墨,"一个雨天,我躲雨进来,喝到了这辈子最好喝的茶...看到了最美的人。"

这个直白的回答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和掌声。沈墨的脸红得像门口的灯笼,但眼中满是幸福的光彩。

记者会结束后,宾客们移步镇广场参加庆祝宴席。沈墨和宋临川落在最后,趁着没人的间隙,宋临川迅速在沈墨唇上偷了一个吻。

"紧张吗?"宋临川低声问,拇指轻轻摩挲着沈墨的手背。

"有一点。"沈墨诚实地说,"但更多的是...释然。终于不用躲躲藏藏了。"

宋临川深深看进他的眼睛:"后悔跟我来这趟浑水吗?"

"从未。"沈墨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调皮地眨眨眼,"不过你得补偿我...接下来一周的碗都归你洗。"

"成交。"宋临川大笑,搂住他的肩向广场走去。

宴席上,沈爷爷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红光满面地讲述着"听雨轩"的历史。看到沈墨和宋临川走来,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湿润,但很快被骄傲取代。

"来,给两位新人让座!"李叔高声招呼,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沈墨注意到,镇上居民对他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怀疑、排斥,到现在的接纳甚至祝福。就连最保守的赵老爷也对他们点头致意,虽然表情仍有些僵硬。

"下周茶艺班就要开课了,准备得怎么样?"宋临川在喧闹中凑近沈墨耳边问道。

这是沈墨的另一个新尝试——在茶室开设传统茶艺课程,首批学员已经报满,其中不乏从上海专程赶来的人。

"都准备好了。"沈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还设计了一套结合现代审美的简化流程,更适合年轻人学习。"

宋临川捏了捏他的手:"为你骄傲。"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沈墨心头涌起一股暖流。从古镇到上海,再回到古镇,这一路走来,正是这份无条件的支持让他有勇气不断突破自我。

庆典持续到日暮时分。送走宾客后,沈墨和宋临川漫步在渐渐安静下来的古镇小巷中。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青石板路上。

"公司搬迁的事都安排好了?"沈墨问道。

"嗯,杭州总部下周正式运营。"宋临川回答,"上海保留一个小办公室,重要会议时过去就行。"他顿了顿,"这样我们平时住古镇,周末或忙时住杭州,两边都不耽误。"

沈墨点点头,心中满是期待。这个"双城生活"计划是他们反复讨论后的最佳方案——既能延续茶室的传统,又不让宋临川的事业受阻。更重要的是,两地之间只需一小时车程,爷爷随时可以去看他们。

转过一个弯,两人来到了那座熟悉的石拱桥——如意桥,他们第一次合影的地方。桥栏上的石狮子依然表情各异,河水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波光。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拍照吗?"宋临川靠在桥栏上,目光温柔。

沈墨微笑点头:"你当时说'笑一笑',我却紧张得像个木头人。"

"现在呢?"宋临川掏出手机,调出相机模式。

沈墨自然地靠进他怀里,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快门声响起,定格了这个完美的瞬间——背景是古镇的黄昏美景,前景是两人幸福的笑脸,无名指上的戒指在余晖中闪闪发光。

"对了,我有东西给你。"沈墨突然说,从随身的布袋里取出一个细长的包裹,"本来想等正式婚礼时送的...但今天这么特别..."

宋临川好奇地拆开包裹,里面是一把精致的油纸伞。伞面绘着水墨山水,与他当初送给沈墨的那把极为相似,但更显古朴大气。

"我跟着镇上老师傅学的,做了三个月。"沈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太完美,但..."

"很美。"宋临川轻声打断他,小心地撑开伞,"就像你一样。"

伞面在夕阳下透出柔和的光,将两人笼罩在一片私密的空间里。沈墨仰头看着伞面上自己一笔一画描绘的山峦与流水,轻声解释:"伞在江南文化里象征'风雨同舟'...我想告诉你,无论未来有什么挑战,我们都..."

他的话没能说完,因为宋临川已经低头吻住了他。这个吻温柔而绵长,带着承诺的分量。当他们分开时,远处的古镇已经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如同散落的明珠。

"回家?"宋临川轻声问,手依然撑着那把伞。

"嗯,回家。"沈墨点点头,与他十指相扣。

两人慢慢走过石桥,影子在伞下融为一体。前方,"听雨轩"的灯笼已经亮起,温暖的光芒透过雕花木窗洒在石板路上,如同在为他们指引归途。

【五年后】

初夏的傍晚,微风拂过古镇的河面,带起阵阵涟漪。沈墨站在焕然一新的"听雨轩"二楼窗前,看着下面院子里一群孩子认真地练习茶道基础动作。这些年来,茶艺班已经发展成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传承中心,连外国游客都慕名而来。

"沈老师!"一个小女孩举起手,"这个动作对吗?"

沈墨微笑着下楼指导。现在的他举手投足间既有茶艺大师的优雅,又有师者的耐心与亲和。当他俯身调整孩子的手势时,无名指上的戒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指导完最后一组动作,沈墨看了看手表——宋临川的航班应该快到了。这周男人去巴黎领一个文化保护方面的国际奖项,分开虽只有几天,却让沈墨格外想念。

"今天就到这里,回去多练习。"他对孩子们说,然后转向一旁的助教,"小芳,剩下的交给你了。"

换了一身休闲装,沈墨驱车前往杭州机场。高速公路两旁,江南的田园风光飞速后退。这辆车是宋临川坚持买的,为了方便他在两地之间往返。起初沈墨还担心自己适应不了都市驾驶,现在却已经能熟练地在古镇小巷和高速公路上切换。

机场到达大厅,宋临川一眼就看到了等待的沈墨。五年时光在这个男人身上留下了成熟的痕迹,却让那双眼睛更显深邃。他快步走向沈墨,不顾周围目光,给了爱人一个结实的拥抱。

"想我了?"宋临川在沈墨耳边低声问,呼吸间带着淡淡的咖啡香气。

"嗯。"沈墨简短地回答,耳根却悄悄红了。即使在一起这么久,宋临川依然能轻易让他心跳加速。

回程路上,宋临川兴奋地分享着领奖见闻和新的合作计划。沈墨一边开车,一边时不时看他一眼——男人神采飞扬的样子比任何奖项都更让他骄傲。

"对了,爷爷来电话说,老宅又发现了一批我父亲留下的手稿。"沈墨转了个话题,"好像是一些茶谱和创新技法,李局长建议申请非遗。"

"太棒了!"宋临川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做个专题展览,结合你的教学..."

两人就这样一路讨论着各种计划,时而争论,时而大笑,默契得像共用一个大脑。夕阳西下时,他们回到了古镇,将车停在茶室后院。

"先去桥上看看日落?"宋临川提议,眼中带着期待。

沈墨点点头。这是他们的一个小传统——无论谁出远门回来,都要先去如意桥上站一会儿,看看古镇的黄昏。

石桥上,两人并肩而立,望着河水倒映的晚霞。五年来,古镇变化不小——破旧的老宅修葺一新,但保留了原始风貌;河边建起了文创小店,卖的却是传统手工艺品;游客多了,但古镇的魂还在。

"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拍照吗?"宋临川突然问,与五年前同样的问题。

沈墨微笑:"记得。当时我还是个连镜头都不敢看的胆小鬼。"

"现在呢?"宋临川掏出手机,同样重复着当年的动作。

沈墨没有立即回答。他转身面对宋临川,轻轻抚上男人被岁月雕刻得更加成熟的脸庞,然后主动吻了上去。快门声恰在此时响起,记录下这个 spontaneous 的甜蜜瞬间。

"现在,"吻毕,沈墨看着爱人惊讶又欣喜的眼睛,轻声说,"我知道哪里才是我的归处。"

宋临川将他拉入怀中,两人静静依偎,看着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古镇的屋檐后。茶室的灯笼亮了起来,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混着茶香飘过河面,萦绕在如意桥上这对爱人的周围。

无论走过多少地方,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归处永远在这里——在有彼此的地方,在爱与被爱的承诺里,在这座见证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的古镇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