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带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拂过苏州府东市的青石板路。沈杼之站在「云杼坊」的朱漆门前,指尖轻轻拂过门楣上斑驳的木纹——这是母亲留给她的织坊,三年前因一场意外失火,半数织机焚毁,学徒四散,险些彻底败落。如今她从湖州外祖家归来,便是要让这百年织坊重焕生机。
「姑娘,里头都收拾妥当了,就是剩下的那几台旧织机,还得请木匠来修修。」老管家福伯弓着腰,声音里满是欣慰。他看着沈杼之长大,深知这姑娘骨子里的韧劲,比男儿还强几分。
沈杼之点点头,推开木门走进院内。青石板铺就的院子里,几名留守的老织工正围着一台织机低声议论,见她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她目光扫过院中晾晒的丝线,又走到那台受损最严重的云锦织机前,指尖划过断裂的经线,轻声道:「福伯,去请城西的张木匠,就说我要最好的楠木配件,三日之内务必修好。另外,把咱们存的蜀锦丝线都取出来,明日我要亲自上机。」
福伯应下,转身去安排。一旁的老织工王婶忍不住劝道:「姑娘,您刚回来,身子还没歇过来,哪能这么急着上机?云锦难织,您许久没碰,当心伤了手。」
沈杼之笑着摇头,指尖捻起一缕水绿色的蜀锦丝线,阳光透过丝线,折射出莹润的光泽:「王婶,织坊停一天,学徒们就多一天生计之忧。我母亲常说,云锦是靠一针一线织出来的,更是靠人心撑起来的。咱们早点开工,大家心里才踏实。」
她的话让在场的织工们都红了眼眶。当年沈母在世时,待织工如家人,如今沈杼之归来,这份温暖竟分毫不减。
次日天还未亮,沈杼之便已坐在织机前。她穿着素色布裙,长发用木簪挽起,指尖在经线间灵活穿梭,梭子随着她的动作上下翻飞,不过一个时辰,织机上便浮现出半朵盛放的牡丹,花瓣层次分明,连露珠的光泽都栩栩如生。
路过的行人被织坊内的动静吸引,探头往里看时,都被这精湛的织技惊住。有人忍不住赞叹:「这就是沈家姑娘吧?果然有她母亲的本事!」
沈杼之听到赞叹,却未分心,只是专注地盯着织机。她知道,光靠手艺不够,想要让「云杼坊」站稳脚跟,还得有新的花样。夜里,她在灯下翻出母亲留下的织谱,又拿出从湖州带回的蚕桑图谱,一笔一画地修改图样——她想将江南的山水融入云锦,让织出来的料子既有云锦的华贵,又有江南的灵动。
三日后,张木匠修好了织机,沈杼之将新设计的「烟雨江南图」纹样铺在案上,召集所有织工:「咱们这次要织的云锦,不用传统的龙凤纹样,改用江南的山水。大家看,这里的流水要用渐变的蓝丝线,远山要掺一点银线,这样在光下看,才会有云雾缭绕的感觉。」
织工们围过来细看,眼中满是惊叹。王婶指着图样上的渔船:「姑娘,这渔船的桅杆这么细,用普通的丝线怕是织不出来吧?」
「我已经让人去订细如发丝的金线了,」沈杼之点头,「另外,咱们这次要做限量,一共只织十匹,每匹都绣上编号,这样才能显出珍贵。」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主意好。接下来的日子,「云杼坊」的灯从早亮到晚,织机声此起彼伏,久违的生机重新笼罩了这座老织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