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并替应云手筹划归乡的只有住在贡院的秦感、奚世纶、郎琼并贡院诸位大人,区区十来人的礼物就已塞满半船舱。应云手令秦感得到朝廷批复后轻装快马追他,因此替秦感也带上行李,并自己的行李在一处,又塞了半船舱。应云手好似个押运官一般,押着满满一舱的东西登程了。
自离京后,应云手稳坐船头眺望周遭景致,回想进京时雪泥满路,冷风蚀骨,而今则是浓绿满田,处处生机,仿佛两个世界一般,再想一年来赴睢川府、进京城,种种事历历眼前却恍若前世,不免又增几分惆怅。他也不去管逆风顺水,船行快慢,只告知船老大待船行至贤州欲转换水道时务必停下,等一等好友,船老大痛快应允。
也不知船行了几日,应云手始终只见无尽平坦辽阔,纵使远方天边也不见高耸,他不免疑惑,向船老大询问:“还有几日才到贤州?”
船老大笑道:“相公不必着急,咱们眼看着就进贤州地界了。今晚歇脚的百流县就归贤州。”
应云手忽然来了兴致:“这么说,明日就看见聚贤山了?”
船老大愈发大笑起来:“聚贤山在贤州城外不远,距离咱们却远,就算顺风也不是一天能到的。再者一说,不知相公想要看什么样的聚贤山。若只在船上,待快到聚贤山时我唤相公出来向东边使劲望过去,晴好时分能望见朦胧山形。若想近近地看,须得相公下船赁头毛驴,一路走过去。”
应云手惊讶道:“这是怎么说。我进京时分明从聚贤山下穿过,怎么回路倒绕远了?”
船老大耐心解释道:“相公曾说进京时是冬天,水面结冰,大家只能走陆路。陆路在贤州东,水道却在州府西,这还不算,两条道自京城出来就分开了,似人的两条腿一样,自屁股以下越分越远。”
应云手当即驳道:“贤州偌大,州东边一条水道都没有不成?”
船老大好奇反问:“相公不是打算去睢川?睢川在西南,咱们自然是一路先向南,尽量朝西边靠,若走东边的水道极尽绕路,图的什么。”
应云手恍然大悟,暗呼一声“糟糕”。他一直认定水道与陆路并行,谁知竟是两个方向,妥妥的南辕北辙,秦感追他怕是要多绕些路了。他不甘心又问道:“那咱们也不停靠在贤州城了?”
船老大道:“一路顺水下去是郄县,而非贤州城,除非继续朝西南走,再转换水道向东。”
应云手至此终于闭口无声。
应云手的船终于在郄县靠岸,他计算着日子,想秦感应该已经从京城出发,却不知他是否能找过来,欲向秦感写信说明,信却无处可寄,只好暗祷秦感比自己熟悉地理,千万寻过来。百无聊赖下,应云手也上岸活动活动筋骨,向县城里游逛一圈。郄县比望江要大,看着也更热闹些,各色衙门、铺子都齐全,都是一副京城繁华隆重之外的乡野气度,乡音浓郁,应云手听本地百姓说话,十个字懂二字猜二字,还有六字不通,实在是吃力,因此他又返回船上,靠着翻看携带的书册打发时光。
又过去数日,应云手照旧在船上看书,被文字催得昏昏蒙蒙,忽然“咚”一声,一个男子猛跳上船,船立刻使劲左右摇晃起来,惊吓走应云手所有困意。他尚未回过神来,又是“咚咚”两声,舱门被人使劲推开,惊喜声顿起:“阿手!”来的正是秦感。
秦感与在京城初见时一样紧紧约束起来的装扮,头发全部垂在脑后,贴头皮梳紧,于脖根处以线绳紧紧捆扎十来遭,低梳成一根短辫。一见面,秦感率先笑问道:“可是等得不耐烦了?”
应云手赶紧起身追问:“京城那边怎么样,可顺利?”
秦感只是笑:“放心。”
应云手依旧同幼时一般相信秦感,听到这句,真个放下心来,更是深知秦感的性子,也不追问,只耐心等他说话。
秦感不紧不慢细细讲述道:“你的事其实还算顺利。文远兄当日的分析不错,衙门里人的脸色倒是好看,上来就鞠躬作揖的,直说‘今年新科进士老爷的事,自然该我们多出力,但请放心,贡院就在旁边,唤小厮过来递东西说话就行,何须劳动大驾’,不过办事着实拖沓,一时说‘衙门有衙门的规矩,各类事分各日子一齐办理,今日不该着办此类事,断不能因着你这一桩单将所有人唤过来,就是天子也没这个道理’。依着他的道理去了,人家又说‘你的不是什么大事,又不得罪妨碍谁,断不会为难,不过主理此类事务的长官今日不在家,须得他批签才有用,别人替不得’,却当真没刻意为难拦阻。待凑齐各路长官道道批签,龙飞凤舞的一会儿就成,也不是因着别的,或是谁替你出了什么力,而是你的这个‘孝’字,无人能驳。倒是你走的第三日,文远兄长才回去贡院,听说你沿水路走了,当即将我两个骂了一顿。”
应云手一听这话,心中立时又显出奚世纶的模样言谈,不禁笑道:“又是为何?”
秦感道:“文远兄长说了,我和怀之兄长是做官的不晓一地风貌,领兵的不看舆图不察地势,竟无一个知晓出京城往西南去的水道与陆路是两个方向,虽不至南辕北辙,却是让我随后的追赶平白多跑出去二百余里,多少时机都耽搁了。直到我们告诉他那对兄弟平白寻上门来问东问西,差点坏了你的事,不得已匆匆离开,他才不说什么。”
应云手大笑不能自抑:“骂得应当!我也该被他骂一骂,只好先欠着了。”
秦感又道:“这只是第一骂,还有第二。文远兄长随后又问我打算如何追你,我回答说骑马。他立时奚落我‘自见你也未见你的马,寄存何处,可是在南疆军营中’,我才知在军营时说话习惯了,如今独身出来穷困潦倒,哪里有马。他于是又骂了我一顿,随后跟他家里说了,牵出一匹马来借我,只说务必归还,却不必着急。”
应云手惋惜道:“二位兄长其实是很好的人,这次匆匆分别,也不知几时才能见。”说完又想起一事,“你若从东面来,又是如何寻到我的?”
秦感忽而不好意思起来:“自然是顺着水道一处一处寻。一开始我打听哪家的船上有水色眸子的细瘦清秀少年,被人家误解,领到那样的船上。后来我只好一条船一条船的找,终于才在码头上见到船老大,他还记得我,引领我过来。”
应云手此番在京城见识太多场面,诸事渐通,听秦感支支吾吾的,心底一琢磨当即明白,不顾忌地放声大笑。好友终于会和,应云手向船老大交代好,重新登程。
应云手不欲惊动家乡,与秦感静静悄悄进县城,先将马寄养下,在码头随意雇了辆车拉行李,二人准备一同乘车回家。车夫开始听说是去后巷的应家,眼睛都没抬:“知道了,又来两个。”
秦感听着不像好话:“什么两个?”
车夫不耐烦道:“自然是去拜谒,沾惹些才气与运气去的。”
秦感皱眉道:“什么乱七八糟的!牵好你的马,稳住车,方便搬行李。”
车夫忙揉揉眼,看向应云手:“你是应家老大回来了?”一句话惹得周围人纷纷朝这边看过来。
秦感当即高声吵嚷:“哪只眼睛看出来他是老大?我才是老大,这是我弟弟。”
车夫终于不再言。
等车夫驱使着马车晃晃悠悠朝北边走过去,应云手轻拍拍秦感肩膀,低语道:“未走大道,不对劲。”
秦感立时向车夫道:“欺负我外乡口音,以为我不识路不成,为何不顺大道走,回去告诉我表姨爹,让他出来与你们说理。”
车夫无可奈何道:“大道上修牌坊呢,占去多半边道路,灰灰土土的谁愿意从那边走,自然是从后街绕过去。”说着伸出手一比划:“进士及第的牌坊,一共两座。你们不是去应家,过去看看就知道,他家那边更乱、更热闹。”
应家前院的千锦坊仍在,门面较之十年前未显旧,只是壁上青苔愈厚,如今因着应云手高中,他家的生意愈发好了起来。不但是本处,就是周围几个县的百姓,凡家中有小童生、待举业的学子,或亲来或求人从千锦坊买些布匹回去裁量衣裳,以沾一沾才气与运气。自然也有专程亲来拜谒的,摸一摸砖墙,染一手青苔白灰而去,珍惜不舍洗,自喜报传回睢川,来人络绎不绝直至今日。故而应云手与秦感一说去应家,车夫率先想到来的就是此类人。
后院的应家人本来进出不从千锦坊这里,而是在旁边有个独立的小院门,如今围墙院门焕然一新,全找不出旧时分毫印记。幸好此时日头才高起,前来拜谒瞻仰的大队人马尚未到,门前十分清静,饶是如此,应云手在家门口下车时望着院门仍犹豫不绝,再望望巷子前后,才终于认出几分。
应云手并秦感两人四手忙乱地搬行李下车,不管不顾全堆放院门下,秦感抽闲递付车钱,忙又低头挪动行李,替马车让出路来,抬头见车夫仍矗立原地,似乎仍不死心,决意要看个明白。他立时怒目道:“我是少付你车钱还是怎的,还不走,等我请你吃饭不成!”
车夫见应云手一副书生装扮,始终文静少言语,倒是这个一身胡乱的人,不似个好惹的,嘴里低声以本地口音嘀嘀咕咕着催马走了。
应云手看着秦感笑道:“何须如此。”
秦感慌乱道:“我也不知。按说该是你近乡情怯,可我就是觉得心里突突直跳,浑身不自在。”
应云手笑笑,并未劝解宽慰。清点完行李,他双手大推门,抬脚就进,边走边高唤道:“娘,娘!”
应母自屋子里就絮叨起来:“这孩子,今日又忘记什么了,读个书这样吃力,哪像你哥哥。”边说边低头朝外走,双手轮流在前襟上揩着,忽而一抬头,当即愣住,半日也没唤出来。
应云手大步上前,“扑通”跪倒母亲身前,委屈唤一声:“娘。”登时落下泪来。
应母才见熟悉身形裹着一身光鲜降临院中,忽又闻得儿子哭泣,做母亲的哪能见得这幅场景,自己也跟着掉泪,正在悲喜交间,孰料又是“咚”一声,紧跟着又是一则高声哭唤:“娘!”着实吓她不清。待看清眼前情形,应母才注意到一个跟自己长子差多不大的年轻男子依样跪在儿子身后,也是满眼含泪。应母一腔心绪没来得及施展就被生生吓回去,她小心翼翼略弯身看去,轻声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啊?”
应云手满含哭腔答道:“娘,他是秦感,当年秦家大宅的那个男孩。”
应母恍然大悟:“果然长大了。这些年你娘俩过得可还好,你娘的身子还行吧。”
秦感摇摇头,泪顺着脸颊落到膝盖前面的地上,砸地嗵嗵。
应母愈发悲戚,也才明白秦感方才一声娘因何脱口而出,心生爱怜道:“也是个可怜人啊!终于也回来了,若是你心里难受,想唤什么就唤什么,你那样的出身却唤我,是我的福气啊。”
院子里溢出悲欢未尽,屋子里响起沙哑一声:“手他娘,又是谁来啦?”
应母忙着抹一抹眼泪,上前一手拉起来一个,拉着朝屋里就走:“回家了,都跟娘进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