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城的人不跟西域其他城池的人比较,他们甚至能跟东域或南域的富庶地方的凡人比较,比较起来,他们的生活都算得上安居乐业。所以寿命也比别的地方的人要长一些。
周家的老两口因为早期带两个孙女累坏了身体,虽然后期生活好起来了,但是底子亏了后面再补也补不起来,但是周家爷爷奶奶也是过了六十多才寿终正寝。而他们那个年龄段的其他老人家,不少现在都还活着。
周家这个儿子一露面,还真有不少人认出他,但在他暴露目的,想要两个女儿交出财产和户籍后。本来围绕在他身边,跟他打招呼,询问他这些年生活的那些长辈们纷纷变了脸色。在两个女儿还没出面的时候,这些长辈已经先一步声讨到周家这个儿子抬不起头的地步。
大家质问他,就交了那点点钱就把两个女儿送回来给父母带,这么多年不管不问,老人家、小孩子生病的时候,信去了那么多封,他那个时候在哪里?上不养老、下不养小,现在让两个女儿让着他,还要把财产和户籍给他,他怎么好意思开的了口?他才是真正的不孝不慈、不懂事、不知廉耻、不明事理。
周家儿子开口就是他没收到信,什么都不知道。
还是那句话,这里是凌霄城,不是他能随便糊弄过去的地方。
凌霄城自成立以后,凌霄宗办事处就建立起来。政务系统首先就辅助原凌霄村的村长、里长建立起更规范、更严格的行政操作。其中,因为这个户籍问题,尤其是家中有子女在外面的,当时是由村长和里长挨家挨户的告知这个三十年不回来,户籍就自动注销的规定。留守的老人家当然也想把这条政令告知在外面的子女,所以当时运营而出的邮政系统做到了事事有落实的记录。
周家儿子说他没有收到信,现任邮政署署长马上就翻出多少年前的记录,周家老两口何时何日寄出的信,信的内容的复写件的留存备档。然后何时何日信件被送到周家儿子手里,并且白纸黑字留存着着周家儿子收到信的亲笔签名。
周家老两口在临近三十年的时候,连续发出不下二十封信,信信都由专人送到周家儿子手里,现在你说没收到,不好意思,我们有证据证明你撒谎了。
看到自己相公吃瘪了,周家儿媳妇当场在地上滚了起来,哭诉自己生两个女儿的时候受了多少罪,甚至差点命都没了。哭诉自己被迫把孩子送走后如何如何的想念她们,口口声声说每年两个女儿过生日的时候,她一定会亲手煮碗面,面上还卧着个大大的鸡蛋,这都是她对女儿们的爱,女儿们怎么能这么不孝顺,不感恩……
这时候已经反应过来的街坊邻居反问她一句,“那最后,你煮的那碗面和鸡蛋给谁吃了?”
周家儿媳妇不说话了,只是人群中周家两姐妹的弟弟心虚的后退几步。这些根本逃不过大众的眼睛,于是大家告诉她,“孝顺这种事不要找根本一次都没吃过你煮的面和鸡蛋的女儿们,去找那个吃了东西的人。”
人群中的弟弟,清清嗓子,又退了两步。
接连两人都没扭转局面,于是这次上阵的是周家的孙媳妇,也就是周仪和周余的弟弟周富贵娶的媳妇。她双膝一软,跪在还躺在地上不起来的婆婆身边,抽出手绢捂着眼睛就哭了起来。哭自己这些年的辛苦和艰难,哭自己嫁进来后就要伺候公公婆婆的不容易,哭自己晨钟暮鼓的请安,做好的食物都是端到老两口的手里,就差没有喂到他们嘴里。哭自己包揽了一家子所有人的事物,忙得腹中第一个孩子落胎了才知道他曾经来过……
这番哭诉真情实感,人群中不少媳妇看到自己曾经的过往,陪着一起掉下眼泪。原本都在鄙夷着看向他们的眼神也慢慢转变,这对父母和弟弟对爷爷奶奶和两姐妹的确无情,但至少这个弟媳妇是个纯善的,她没有对不起谁。
然后弟媳妇继续呜呜的哭,哭公公婆婆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有错吗?就算他们曾经无情冷漠,但他们毕竟是父母,给了两个姑子一条命,这些年从来没有来烦过她们,这也是事实吧?公公婆婆自然偏心男嗣,况且男嗣一直养在身边,现在孝顺这么多年的也是男嗣,这总归是人之常情吧。
所以弟媳妇说,要不大家都退一步,公公婆婆留在凌霄城里,也跟这么多年没联系过的女儿们好好修补修补亲情。他们弟弟这一家就不拖累姐姐们了,他们会自己在城里找份工作,会按照凌霄城的规矩自己想办法落户下来。只要姐姐们能够帮着把公公婆婆落户就行,尤其是二姑子,能在凌霄宗拍卖行有如今的成就,帮父母在城里落户这点事对她而言肯定不是多难的事。也不用多,就落户就行,房子帮忙租一间,然后以后养老的钱、买房子的钱,他们弟弟一家全包了,绝不继续拖累两个姑子,这总行了吧。
所以两个姑子毕竟为人子女,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做这么一点点事总行了吧,只要落户公公婆婆就好,弟弟一家自己想办法自己留下来,也挡着这么多人的面保证,公公婆婆以后的养老,绝不再要姑子们一文钱。
话说到这份上了,不少人觉得这个弟媳妇有担当。尤其是那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是说到很多老一派人的心坎上。这时候,周仪和周余姐妹回来了,周余还带来了舒家医馆的舒欣和一份有着百晓堂印记的报告。
舒欣二话不说上前给周家儿子儿媳妇搭脉和检查身体,周家还嚎哭着的弟媳妇和那个在人群中隐身的弟弟都顾不上了,下意识就上前阻挡。他们下意识的举动让周围人产生怀疑,周家这两口子更是想推开舒欣的时候,被其他人拦住。大家半强迫的把弟弟弟媳妇两人挡开,更是摁住这俩口子让舒欣给他们做检查。
趁着他们做检查的功夫,周余当众打开百晓堂的报告,报告上的时间显示这份报告已经历史久远,报告上的签名更显示出,这份报告是由周家爷爷委托百晓堂进行的。周家爷爷好奇儿子一家为什么说什么都不回来,所以委托百晓堂进行调查。报告中第一份就是当年的调查报告。
周余把周家爷爷委托的调查报告递给人群中的开办私塾的卢先生,卢先生捋了下长须,给大家念出调查信息。
这份报告显示,周家儿子和儿媳妇在把两个女儿送回老家后,在机缘巧合下,巴结上了他们所在国家的一位官员的管家。在管家的帮助下,他们家的店成了专供给这位官员的后厨,然后很快的,店的生意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两人穿的上绫罗绸缎,也用得了仆役,家里更是供应的起马车,到哪里看到的都是别人谦卑的笑脸。
这时候,他们不止一次的收到老家寄来的信,信里面老的生病,小的饿的哭,到最后,他们连打开都没有,直接把信丢到厨房当引火的。更不要说寄点财务回家孝顺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的女儿们了。
日子越过越好后,如愿生下儿子,自小锦衣玉食、仆从环绕,没挨过一天的饿,吃过一天的苦,连上的私塾、用的笔墨纸砚都是最好的。然后最得意的时候,连续受到家乡父母寄来的信,连送信的人当面告诉他们,信里说的是凌霄城的户籍规定,三十年不回去的当作户籍注销处理,他们也不以为然。自以为在这边已经过上人上人的好生活,又何必回凌霄城呢?
这对夫妻真是三观相同,不仅对于父母和孩子没有半分在意,对于凌霄城的现状,他们也嗤之以鼻。什么人人平等,人人平等根本不重要。他们打拼到现在就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要是人人平等了,他们努力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对于回凌霄城根本无所谓,家里的父母和女儿们过什么样的生活,甚至是否还活着都不重要。他们根本就不想回去,户籍注销了更好,他们就在这里当他们的老爷、太太才是他们的幸福生活。
百晓堂的调查报告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叙述,周家儿子儿媳大概以为自己远离家乡,被别人总是奉承的叫着“老爷、太太”,于是有时候得意忘形就管不了口。
他们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的时候根本也不避着人,当时周围的邻居都听到他们这么说的,所以百晓堂的调查报告上,不仅有他们在何时何地说了这些话的记载。更是在上面附了旁听到这些话的人的签名。
所以这个时候周家儿子儿媳想要否认根本就否认不了。光是凭这些记录和签名,拿回去找那些证人都能再次得到肯定,百晓堂既然让他们留了签名,就已经还有不容他们以后反悔的证据。
而周家的爷爷奶奶也是在看到百晓堂的这些调查报告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儿媳并非没有收到他们多年来寄出的各种信,而是早就不想管远在家乡的父母和两个女儿,恨不得他们就这么死了别成为自己的拖累才是最好。
周家的爷爷奶奶抹去眼泪后决定也放弃儿子儿媳了,所以爷爷在后来留下的遗嘱里,把所有的一切留给自己养大的两个孙女,往后余生也再没提过儿子一句。
在那个时候儿子儿媳根本不在意,当时他们过得好着呢。对当时的他们而言,他们只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道理,他们是半点不知道。
所以,当官员的儿子上位,当儿媳妇成为新任主母,新官上任三把火和杀鸡儆猴的第一刀就落在这个联合他人一起贪墨府上钱财的管家身上。顺带的,这对夫妻也一同成为祭品,这些年借着管家的威势贪墨来的钱财一分不少全部吐了出来,还被其他人趁此机会联手赶了出去。
他们老爷、太太、大少爷的美梦做到这里终于醒了,为了能活着离开,儿子和父亲的那些个妾室卖的卖,送的送。到后来,连儿媳妇都被他们迷昏了送上别人的床。
现在这个所谓的儿媳妇,其实是当初儿媳妇的大丫鬟,大少爷刚刚得手几天的通房,因为还在新鲜期所以留到最后,也就在离开后,上位成了新的儿媳妇,也算是从通房一跃而起成为正妻的逆袭。
到这个时候,他们总算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和两个女儿,这群人在路上一边压榨着新任儿媳妇的鞍前马后的伺候,一边设想着回去后要怎么从两个女儿手里拿回财产和户籍。
至于凌霄城的那个三十年不回户籍就自动注销的规定他们根本不在乎,在他们看来,任何规定都有操作的余地和空间。到时候,用孝顺的大帽子一压,两个女儿自动奉上的户籍和财产,难道凌霄城还能不同意吗?
至于怎么让两个女儿自愿,在他们看来就更不是问题了。
他们当初连父母都能抛之脑后,何况两个从来没养过的女儿呢,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自认为都是在大城市待过,见多识广之辈。两个赔钱货的女儿,能有这条命留到现在就应该对他们感恩戴德,再说了,只是让她们交出老周家的财产和户籍,又没有多跟她们要多少钱,她们就该在自己出现的那一刻,跪在地上自动交出来,否则就是大不孝,这么一顶帽子一扣,看她们以后还怎么做人?!
周家的这些人知道自己有多无耻,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老父亲,周家爷爷也知道他们有多无耻,所以早在多年前,在他立下遗嘱的那一天,周家爷爷为了保护两个孙女也做好了防范。
周家爷爷知道自己的儿子儿媳是坏人,而坏人肯定会遭到报应。他们还不止是坏人,他们是无耻的坏人。所以只要他们不死,他们就一定能够老脸皮厚的回来欺诈两个孙女。
所以爷爷委托百晓堂时刻关注他儿子儿媳的动向,一旦他们有要回凌霄城的打算,就让百晓堂把他们的动向和计划通知两个孙女,让她们做好准备,不能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被儿子儿媳给坑害了。
也就是说,早在他们一家子在路上的时候,两个孙女就已经得到他们要过来的消息。从他们进城的那天起,他们自以为自己隐在暗处,悄无声息的打探两个女儿的情况;到他们昨晚在客栈里商议好要如何动手,要分成几波动手……这些情况,两个女儿都一清二楚得很。之所以还让他们把戏唱完,也是两个女儿给他们的最后的机会,同时,也让周围人知道,他们无耻得有多令人发指。
就在这些事情全部揭露出来,大家从一开始的感慨到后面的同情到现在的鄙夷,周家儿子儿媳一家这个时候也倒图穷匕首见的地步,反正他们已经不要脸了,就此豁出去,逼着两个女儿交出户籍和财产。那个最初一直隐身不肯说话的弟弟,这个时候也不站在别人身后了,他对着两个姐姐大声叫嚣,“我是周家男嗣,我爹、我和我的儿子才是周家的继承人,才能保证周家的血脉传承。你们两个赔钱货,一个嫁人了,一个招婿也依然是外人。外人就不要霸占周家的财产和血脉。女人就要三从四德,爷爷不在了就听爹的,爹让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否则你们就是不孝,听懂了吗?”
舒欣就在这个时候站起身来,她已经给周家儿子儿媳检查完身体,正好听到这儿子的这番话,舒欣冷冷的嗤笑一声,“你还有脸说周仪、周余不孝,你才是最大的笑话。”
舒欣以医师的身份公布老周两口子的身体情况,更是让大家明白了,那个弟媳妇口口声声说的,只要老周两口子能够落籍凌霄城就能知足的事实真相。
老周两口子命不久矣,舒欣在他们体内检测到一种很轻微的毒素。这种毒素比较弱,但是作用于老年人身上,轻微的毒素就足以起到效果。而这些轻微毒素让老周两口子现在看起来还活蹦乱跳的,然后在半年到一年内就会“寿终正寝”。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恍然大悟,难怪这个弟媳看起来怪好的,比这家子谁都厚道,且不贪婪,只要让老周老两口落籍就行。其实她早就知道,只要老周两口子顺利落籍,最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老两口一死,她和她相公就能以继承的方式继承到老两口身上的凌霄城的户籍。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多等些时日的事情而已。
再从老周家几人的表情看来,老周两口子得知自己中毒,且命不久矣的消息时,那表情如天崩地裂一般的不敢相信。同时老周家这对小儿子小儿媳则不再如之前般叫嚣,而是又想退缩到人群后面。那么,下毒的人是谁也就不言意自明了。
老周两口子自己坏,生出来的儿子更坏,他在自己父母的基础上还有他自己的打算,更是跟这个媳妇一起又做了一道手脚,确保他们才是最后的受益人。
老周这一家子不再围绕着两个女儿撒泼了,现在老夫妻两个哭着扑向儿子儿媳打了起来。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被儿子做局了,天道好循环,当儿子的都希望爹死了算了,这一刻不孝的一家人在这个时候形成完美闭环。谁也不能再以不孝为名逼着周仪、周余两姐妹交出财产和户籍来尽儿女的这份孝心了。
其实,两姐妹手里还有一份周家爷爷给她们留下的最后的保障。如果她们的爹娘不顾一切逼她们交出财产和户籍,周爷爷还有最后一份公证信,信里把周家儿子儿媳和(除了周仪、周余姐妹)他们的后代逐出老周家族谱。他们不再是老周家的人,周仪周余姐妹也就不用把财产和户籍交给他们了。
如今看来这最后一份在凌霄城政务所做过公证的公证信不用拿出来了,老周两口子和儿子儿媳被愤怒的居民一起赶出凌霄城,大家一致同意把他们的名字加入黑名单,有生之年都不会允许他们以任何身份再进到凌霄城里来。
凌霄宗都不需要出面,这场好戏到这里就已经彻底落幕了。云安之虽然做了准备,但她还是隐身在人群里看完全场。同时她也看到凌霄城办事处也有人藏在人群里,直到看到事情结束才转身离开。这件事的结局让云安之很满意,不光是满意,至少在凌霄城,这里的人更讲道理,更明事理。而且,在凌霄城里已经基本见不到重男轻女这种现象了。
这是好事,希望这种好事能够扩散和蔓延,当然,她知道这需要时间。慢慢来吧,云安之相信这世界会越来越好,她作为这世界的一员,她和凌霄宗的所有成员都会坚持做到,锄奸扶弱,无愧于心。
所以,这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