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学校又组织了一项活动:知识竞赛。老魏把组队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心想:哈哈,平时看那么多课外书,现在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我必须亲自出马。至于其他三个人选,我的死党俞华和翟亮那是必须叫上的,他们的知识储备也很博杂。还有一个非余博闻莫属,他叫这个名字,又是学霸,不参加知识竞赛怎么说得过去?
俞华和翟亮当然和我是一拍即合,没想到余博闻答应的也很爽快,看来他的小宇宙也在找机会爆发。这比赛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又不知道会出什么题,只有靠平时的积累随机应变了。我们四个人的知识面基本上覆盖了数理化、文史地、音体美、吃喝玩,大家都对拿第一信心满满。
果然不出所料,凭借我们无死角的四人组合,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决赛。而决赛对手是高我们一年级的高二(7)班,这肯定会是场硬仗,但胜利就在前方。
决赛是在上次汇演的大阶梯教室进行,有不少同学涌入观战,气氛和预赛大不一样了,我看出余博闻有些紧张。我没太在意,比赛又没台词要记,紧张不致于影响发挥。
比赛开始后,先是必答题,双方难分轩轾,积分相同。到了最后的抢答题环节,答对一题得十分,答错则倒扣十分,这是分出胜负的关键。
抢答题过半,我们落后对方十分,但只要答对一题就能扳平比分,还没到绝望的时候。这时主持人开始读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几句出自宋词《苏幕遮·碧云天》,请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开始抢答!”
语文本来是我的主场,不过我平时读唐诗多,宋词少。这首宋词我肯定是读过的,但还没到耳熟能详的程度,要大脑马上搜索出作者,确实有难度。我的大脑这时候开始飞速运转,拼命回忆,对方显然也一样,此时场上一片沉默。
就在我搜肠刮肚的时候,余博文举手站了起来,答道:“这首词作者是范仲庵。”
台上台下所有人听了都一头雾水,主持人也怀疑自己的耳朵。
“请这位选手再说一遍你的答案。”
“作者是范仲庵!”余博闻提高了嗓门,一脸的自信。
主持人听了微微一笑:“回答错误,高一(3)班扣十分。正确答案应该是范仲淹。”
全场一片哗然,我一口老血差点喷出三尺远。
好你个余博闻啊,圆周率你都会背,中国字你反而不会认了?范仲淹被你记成范仲庵,《岳阳楼记》我们明明都学过,你不会以为宋朝除了范仲淹还有个范仲庵吧?老魏说他是个书呆子,果然没说错。
此时我们已经落后对方二十分,对方只要算好分,不主动出错,我们就没有了取胜的可能。我和俞华、翟亮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而余博闻好像还没反应过来,坐在那里一脸茫然。
奇迹果然没能出现,比赛结果我们获得亚军,没有奖杯,只有一纸奖状。余博闻犯了那么低级的错误,但我们也不好怪罪他,毕竟之前的比赛他是出了不少力的。
回到班里,我把奖状拿去给了老魏,老魏对我又是一阵夸。我自己很明白,这种比赛第二名没什么意思,而且输得那么冤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