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珩离开江南那日,苏瑾去码头送了他。船开时,萧珩立在船头,手中攥着那枚双鱼玉佩,目光牢牢锁着岸边的少年,直到苏瑾的身影变成远处一个小小的点,才缓缓收回视线。
回京的路上,萧珩已收到影卫递来的密报:丞相魏坤借着漕运贪腐案,暗中拉拢了三位节度使,正密谋在秋猎时发动兵变,夺取皇位。萧珩捏着密报的指尖泛白,眼底冷意渐浓——他此次微服江南,本就是为了引蛇出洞,如今魏坤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回到皇宫的第一日,萧珩便召集群臣议事。御书房内,他端坐龙椅,一身明黄常服衬得他气场威严,与在江南时那个温和的“阿珩”判若两人。面对大臣们的奏报,他条理清晰地部署政令,对魏坤隐晦的试探更是滴水不漏,只字未提江南之行的细节。
深夜,御书房的灯还亮着。萧珩批完最后一本奏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落在桌角那个小小的锦盒上——里面装着苏瑾送他的双鱼玉佩。他打开锦盒,指尖轻轻摩挲着玉佩,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苏瑾在江南雨巷里的笑容,心头的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
他忽然想起苏瑾说过,南洋的商船上会载着新奇的水果,便召来内侍:“传旨,让太仆寺备好快马,去江南苏家,取些南洋刚到的水果来。”
内侍虽疑惑帝王为何突然要江南的水果,却也不敢多问,连忙领旨退下。萧珩看着锦盒里的玉佩,低声喃喃:“苏瑾,等我处理完这里的事,就去找你。”
与此同时,江南的苏家别院,苏瑾正对着一封刚收到的信发呆。信是西域商队寄来的,说他们的丝绸在西域卖得极好,还附上了当地的特产——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石。苏瑾拿着葡萄石,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给萧珩看看,可转念想起萧珩已回京城,眼底又泛起失落。
他走到书桌前,铺开信纸,提笔写下:“阿珩兄,西域的丝绸卖得很好,商队送了我一串葡萄石,颜色像极了咱们在茶铺喝的碧螺春茶汤……”他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从江南的天气,写到商船的进度,最后却只留下一句“盼君归”,便把信纸折好,连同葡萄石一起,交给了去京城的商队。
京城的风越来越紧。魏坤见萧珩回京后毫无动静,便加快了兵变的步伐,暗中派人在皇宫的御膳房和饮用水里下了慢性毒药,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萧珩。
幸好影卫提前察觉,将毒药换成了 harmless 的草药。萧珩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惊慌,反而觉得这是个扳倒魏坤的好机会。他故意装作身体不适,减少上朝的次数,让魏坤以为自己的计谋即将得逞,放松警惕。
这日,萧珩正在御书房分析魏坤的兵力部署,内侍忽然来报:“陛下,江南苏家的商队到了,送来些水果和一封信。”
萧珩眼前一亮,立刻让内侍把东西呈上来。他打开信,看着苏瑾娟秀的字迹,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当看到信末的“盼君归”三个字时,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软又暖。
他拿起那串葡萄石,对着光看了看,晶莹的石头折射出淡淡的绿光,确实像极了江南的碧螺春茶汤。他把葡萄石放进锦盒,与双鱼玉佩放在一起,然后提笔给苏瑾回信:“苏公子,京城一切安好,待秋猎过后,我便回江南看你。”
写完信,萧珩把信交给商队的人,又叮嘱道:“告诉苏公子,让他安心,我会尽快回去。”
商队的人走后,萧珩回到御书房,看着桌上的兵力部署图,眼底的温柔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冷意。他知道,秋猎将至,一场关乎江山社稷的生死较量即将开始。而他必须赢,不仅为了大靖的百姓,更为了那个在江南等着他回去的少年。
只是他没想到,这场较量,最终会让他和苏瑾,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