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梅盯着给她行礼的张孺人,好险没把牙咬碎,并十分大不敬的在心中抱怨皇帝皇后。
“太子妃,太子妃。”林芳岁见谢小梅迟迟不让跪着张孺人起身,小声唤她。
“哦哦哦,张孺人请起。退下歇息吧。”谢小梅冷冷地说。
张玉容孺人离开后,谢小梅伤心的说:“芳岁,为什么父皇母后要赐新人给东宫呢?”
林芳岁对这种事习以为常,说:“东宫命妇一妃三孺人五奉仪啊,将来太子承袭大位,后宫佳人更是数不胜数,太子妃要为来新人生气烦恼,可是永远气不完的啊。您是太子妃,只要没有大错,谁也威胁不到您的地位的。”
谢小梅长叹一声,这规矩她又不是不知道,但是,身为妻子,因为丈夫纳新人而生气,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林芳岁接着宽慰她:“太子妃身怀六甲,千万要保养好身体,孕中动气对身子不好。那些叫您烦心的人和事,就当她不存在,您只管养好胎,平平安安的生下皇嗣。有了孩子就什么都好了。”
是啊,有了孩子陪伴,这深宫寂寞的日子就好过许多了。
谢小梅有了盼头总算可以度过没有太子宠爱的日子,和杜若秋的关系比以前好多了。
杜若秋很擅长用彩线编织小玩意,比如小猫小狗之类,谢小梅跟着她学,给那个未出世的孩子准备玩具。
如果没有那烦人的歌声就更好了。
杜若秋停了手中活计,听着张玉容的唱歌,连连点头,说:“真好听。”
谢小梅瞪她一眼说:“她就是用着好听的嗓子抢走了太子殿下,你还夸她!”
“可是,确实好听啊!您细听听呢。”
谢小梅听了一会,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张玉容的确唱的好。如果她不是太子的孺人,我会很愿意和她结交的。她这样想着。
她会一直被太子喜爱吗?会不会将来又来个新人就把张玉容比下去了?如果张玉容失宠,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像照顾杜若秋一样照顾她?这样似乎可以成全我贤德的名声?
谢小梅得意一笑,继续做手里的小玩意儿了。
怀孕最后一个月,张月进东宫照顾女儿,生产时有母亲在,谢小梅就没那么害怕了。
经过几个时辰的阵痛,谢小梅生下了一个小皇孙。
谢小梅听着母亲兴奋的说:“恭喜太子妃,是个健健康康的小皇孙,哭声可洪亮了。”
“娘,让我看看孩子。”
乳母将孩子抱了过来,谢小梅摸了摸孩子小脸,“怎么皱皱巴巴的,脸还这么红。”
“孩子刚生下了都是这样的。慢慢长几天就好了。”
“太子殿下看过孩子了吗?”
“刚生下来就给太子看过了,太子高兴的很,已经差人进宫报喜了,待会宫里就有赏赐了。”
太子此刻才进到殿内,他来到床前,握着谢小梅的手,说了好一阵赞许的话,并说,皇长孙的名字叫顾衡,是皇帝一早就赐下的。
因为儿子的出生,谢小梅终于再次感受到了恩宠的滋润。
但是她出了月子之后,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站久了,走路多了,脚后跟刺痛。
女医官为她针灸,按摩总不见好。
张月说:“倒是有个土办法,月子病月子养。如今太子常往你这来看孩子,趁着这机会再要一个呀!”
谢小梅吓了一跳,说“娘,我才出月子!”
“可不趁现在,将来太子就掉头去了别人那,你不一定有机会呀,再说,宫里这么多人照顾,又有这许多乳母保妇带孩子,寻常百姓家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最重要的是,孩子未必会平安长大,就算在皇宫中也有孩子夭折,多生一些孩子多一重保障。
在生养谢小梅之前,张月还有个女儿,三个月夭折,谢小梅之后,她生了本是一对双胞胎儿子,一个身体极弱,生下了两天就去了。
谢小梅无奈,只好尽力一试,可这会老天没有给她好运气,第二胎迟迟没有怀上,索性不再求第二个孩子,一心扑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
她惊喜的发现顾衡聪明伶俐,早早就会说话,会走路,人也乖的狠,哭闹也少,老皇帝更加喜爱这个聪明孩子,常常让谢小梅带着孩子进宫去。
顾衡一岁多的某一天,突然指着上书房的一个仙鹤祝寿图,说:“鹤!松树!”
老皇帝抱着他,指其他画给他看,顾衡说:“是兰花!”“牡丹!”“打渔!”“这个是皇爷爷皇祖母!”
“乖孙孙认得这么多画了,那这个字认不认得呀?”
“是仁!”
“真是好孩子,这都是谁教你的?”
“父王和母妃都教啦!”
“那以后跟着皇爷爷读书写字好不好?”
“好!”
这天以后,顾衡留在皇宫的时间就更多了。
谢小梅想念孩子,常常劝太子把孩子接回来。太子不以为然,他说:“父皇前几天还说衡儿聪慧,将来堪当大任,让孩子多跟他老人家亲近对咱们有利,对你也是好事。你要是想孩子就多进宫去请安嘛。”
谢小梅要不回孩子,就常带着给顾衡做的玩具去看他,顾衡也得以在母亲看望的时间里获得一点休息。谢小梅慢慢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又是一个冬天,天气寒冷的季节里,孩子夭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顾衡身为皇宫目前唯一的孙辈,自然而然得到了严密的保护,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缓和起来,顾衡迫不及待的换上轻薄的衣服,杜若秋和谢小梅一起给他做了风筝。
顾衡人小小一个,拉不住风筝,跟着宫人跑来跑去的,出了一身汗,就把最外头的衣裳给脱了。
这一脱衣服就坏了事了,到了晚上发起高烧来。
这病来势汹汹,谢小梅长住宫中,没日没夜照顾儿子,为了这孩子的病不知流了多少泪。
尽管有多名太医努力为顾衡诊治,老天还是在一个百花盛开的日子里带走了这个孩子。
因为孩子年纪太小丧事没有大办,但是老皇帝在自己的陵寝边给孩子选了个处极好的地方,给小皇子修了个小陵园,并追封顾衡为宁王。
丧事结束之后,谢小梅并没有从丧子的阴云中走出来,她执意要穿素服,不戴钗环,杜若秋、林芳岁劝她没用,特许进宫探望她的张月劝她,谢小梅留着泪说:“娘,女儿以为你能理解我失去衡儿的痛苦的。”
张月想到自己夭折的孩子,便不再劝了。
让谢小梅更痛苦的是,太子也对她有不满。太子说:“衡儿夭折我与你一样的痛苦,可是日子总要过下去,你伤心过度,衡儿地下有知,心里会不安。况且,咱们都还年轻,总会再有孩子的。”
谢小梅不想听这种无用的安慰,她更期望太子理解自己的痛苦,期望能得到丈夫的支持,甚至有一丝怨恨太子这么快就放下了。
谢小梅倔强保持着素服打扮。
但是一身素服的太子妃终究惹得太后、皇后大怒。
“你身为太子妃,就打扮成这样侍奉公婆吗?自古以来没有父母给儿女服丧的,你这幅样子,莫不是在诅咒哀家与太后?”
太后此言,吓坏了谢小梅,慌忙跪下磕头谢罪,皇后也出言批评她:“本宫知道你舍不得孩子,再舍不得也不该失了孝敬长辈的礼数,再过一个多月就是端午家宴,难不成你也要穿着素服?年轻的王妃们都以你为榜样,把这样子学了去,岂不是你的过错?”
谢小梅内心苦不堪言,皇后吩咐人取了件新的衣裳来,说:“今年新进贡的云锦裁剪出来的,芳岁,画眉,搀着太子妃到里头换了衣裳。”
皇后的大宫女画眉和芳岁一道扶着谢小梅起来,谢小梅由着她们摆弄,脱下了素服,换上寻常的衣裳。
皇后赏的这身衣服纹样是瓜瓞绵绵,寓意子孙绵延。
谢小梅傍晚回到东宫后,果然听到了一个“子孙绵延”的好消息,张玉容诊出了喜脉。
谢小梅面无表情的说:“这是好事,这孩子也来的及时,可以安慰太子丧子之痛,父皇母后听到了肯定也很高兴。”嘴上说着好话,心里却泛出一缕恶意,叫这孩子生不下来,或者夭折了才更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