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算是把他们打发走了。”顾文宁一边看着丫头们收拾林如海的行李,一边半真半假地抱怨着。
林如海这一来,先是跟贾家的爷们儿应酬,又跟老太太说了半天的话,跟她们母女两个不过见了一面,又被拉出去摆酒开宴。
林如海好容易才清静下来,能跟她们母女两个回住处。
“眼下玉儿也去休息了,总算可以跟贤妻好好说几句话了。”看着顾文宁在那里忙,林如海的态度中莫名带了些小心。
“哼。”顾文宁还在那里收拾行李,故意不看他,“我有什么可说的,老爷还是思量思量那个贾雨村的事情吧。”
一说到这事,林如海的好心情也没了一半:“当初看中贾雨村,是看他教导玉儿十分用心,况且学问不错,又聪明,为人嘛……”
林如海回想他与贾雨村在扬州相处的那段日子。
贾雨村在林家一向是毕恭毕敬,从未出过错。
至于他被上司弹劾的事,这官场上互相攻讦也是常事,就是最德高望重的宰相们,也避不开。他们还有可能树大招风,被弹劾的次数比其他人都多。
不过他对待恩人之女的态度,实在让人心寒。
林如海在桌旁坐下:“他一到任,就处理薛家的案子。我之前还有些内疚,怕是我误了他,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不得不徇私。现在想想,也许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那还用说吗?”顾文宁也在林如海身旁坐下,“你说王子腾怎么这么热心保奏他?”
林如海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关节。但贾雨村肯定跟王子腾一起干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不然他不会换来王子腾如此卖力推荐。
这官场上,你推荐的人犯了错,也可能连累到自己的,甚至有可能丢了命。
王子腾不会突然犯傻的。
林如海早已下定了决心:“他已经是官运亨通,也用不到咱们了,我以后也跟他保持距离。”
顾文宁无可无不可,只问他:“甄家丫头的事怎么办?”
林如海笑道:“夫人不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吗?咱们家的人就在姑苏一代替她打听,早晚找得到她的家人。就是找不到,夫人难道养不起一个干女儿?”
顾文宁又“哼”了一声:“我怕你这个干爹连累了我们,到时候一家人都去阴曹地府吃饭了。”
林如海无奈地看着顾文宁:“夫人这是说到哪里去了?”
顾文宁心里依然是愤愤不平:“太上皇的事,你都不告诉我,你也不怕我认错了山头,拜错了庙。”
林如海也很无奈:“我何曾想到夫人这么厉害,这么快就跟宫里的主子们搭上关系了。”
林如海本来想着此事机密,不如当个无知者更有福气。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终究夫妻分居两地是不方便。
林如海看顾文宁还在生气,便哄她道:“如今夫人封了一品,品级还在为夫之上,我是自愧不如啊。”
他说着还要站起来跟顾文宁行礼。
顾文宁也忙站起身:“你是存心不让我安生了。”
见林如海站着不动了,顾文宁才又一屁股坐回去。
林如海也坐下:“刚才两位妻兄跟我说了盖省亲别院的事……”
顾文宁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但林如海还得继续说下去:“既然是亲戚之间有需要,我们不可能坐视不理。况且老太太一向对咱们都很照顾……”
顾文宁知道他这是看准了自己是个体面人,不会随便跟人撕破脸。
果然林如海又接着说:“况且贾家既然有了贤德妃,将来如何,还未可知。”
虽然顾文宁在贾家住的这些时日,是真的不看好贾家。尤其是贾家的男人们,都是烂泥糊不上墙。
不过这贤德妃的事,还真是出乎她的意料。要是贾家从此就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别管他们能兴盛多久,你最好别得罪他们。历朝历代,若论飞黄腾达,外戚都是最快的。这里面一飞冲天的人物,也不是个个都是英才。万一贾家真的走了狗屎运呢?
顾文宁也早料到他们出点血是避不开的,只是让她说答应,心里却不忿。
直到她听到林如海说:“为娘娘的事尽了力,等省亲完,咱们也就搬回自己家去了。”
顾文宁这才眼前一亮:“真的?”
林如海仿佛早料到了顾文宁的反应:“我去陛见,两位圣人让我留京,咱们自然早晚要回自己家去。”
顾文宁差点以为他们是要回江南呢。
不过林如海能来京,一家人团聚,这也是大大的惊喜了。
顾文宁想起之前贾母跟她说的话。太上皇退位之前,故意把林如海放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钱袋子的位置上。
如今任期还不到,三年考核也没开始,怎么就定好了要把林如海调回来了?难道他重新掌了朝政,有其他更重要的心腹,用不到林如海了?
不过盐政的位置虽然重要,盯着的人也多。况且日常事务繁忙,难有喘气的机会,累也要累死了。
以林如海的资历,要回京来,应当是享福了吧?说不定还能升官呢。
果然林如海对她说:“老圣人有意让我回来进吏部做侍郎。”
顾文宁听了也是惊喜不已,虽然侍郎依旧是三品,可吏部掌管着天下官员的选授和考核,在六部中一项最被尊崇。这位置真的是又有实权,又有体面。
这算什么?太上皇对心腹的奖励时间吗?太上皇真就把大权把的这么稳了?
听了顾文宁的担忧,林如海也是轻轻的叹息了一声。但他一向是个谨慎的人,在这样事关天子的大事上,他也不愿意信口胡说:“横竖咱们忠心朝廷就是了。其他的事,咱们也插不上手。”
大家都知道太上皇年老。但他又没有老到马上要驾崩的地步。他要是再活个二三十年呢?说不定不用他废帝,他先把皇帝熬死了。
这寿命的事,谁说的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多了。
他们没有擎天架海的本领,也只能随遇而安了。林如海一开始就在太上皇的车上,也没有太多选择。
将来的事谁也把控不了,还是先顾着眼前吧。
林如海回来了,先安排了人到京城林府去修缮旧宅,又忙着四处走动交际,把离京任职这么多年没见过的亲朋好友都走动了一遍,比顾文宁当初进京的时候还要累。
不过贾家人这段时日也是累的人仰马翻的。他们家大小姐封妃晚,比其他家动工也都要晚。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元宵节前把省亲别院盖好了。
不过贤德妃在宫中诞下了一个麟儿,这可把贾家的人高兴坏了。为娘娘盖园子,再苦再累,心里都高兴的很。
到了元宵这一天,顾文宁也跟着贾家人一样,天还没亮就爬起来按品大妆。结果等了一整天,天都擦黑了,才听到消息说娘娘终于要来了。
顾文宁这么年轻的人,都累的快站不住了,也不知道贾母是怎么撑下来的。
不过等顾文宁终于见到了贾元春,看她对自己不冷不热的态度。想必王夫人进宫去,没少跟女儿说一些知心话。
这样正好,等他们搬回林家,两家人也就不远不近的走动着吧。
顾文宁跟林黛玉挨在一起坐。看着贾宝玉在那里做诗,抓耳挠腮的样子,又看到宝钗过去指点他。
顾文宁故意问黛玉:“你怎么不过去帮帮他?”
黛玉翻了个白眼:“他有好姐姐帮他呢。哪里用得着我?”
顾文宁小心打量着黛玉,看她不像对贾宝玉有意的样子。这最好了。他们也不稀罕贾宝玉这个“国舅爷”。
她之前看黛玉跟贾宝玉相处的还不错。林如海又不把话说清楚,总有些担心。如今林如海也放了准话,以后跟贾府不会再那么亲近了。这样最好。
等省亲一过,顾文宁就带着黛玉和英莲去看修缮中的林家老宅。因为京城几家娘娘都要盖省亲别院,人手工料都被他们占去了,这进度实在是有些缓慢。
不过如今省亲的事了了。他们这边总算是有了盼头了。宅子一修好,林如海巡盐御史的三年任期刚好也结束,他们一家人就可以在自家宅子里团聚了。
之前大观园建好的时候,她们姐妹们也进去游玩过,顾文宁也去过一次。如今又逛她们自己家的园子,虽然不如大观园规模大,但看着心里还要更欢喜。
如今英莲也适应了新的生活,看着比之前活泼了很多。她跟黛玉两个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商量着要给园子里的景致提什么匾额。
她们家的园子哪用跟大观园一样这么兴师动众的,各处景致都要有名有匾额,不过她们两个孩子高兴,那就随她们吧。
黛玉还把小猫花花也抱来了。它对这陌生的地方有些警惕,缩在黛玉怀里不肯下来。黛玉用手指戳着它的脑袋:“你这个笨蛋,这才是咱们自己家呢。”
是啊,这才是她们自己的家呀。她们总算是要自由了。
大家玩的开心了回去,青杏给她递上一封请帖。
顾文宁打开一看,是江南甄家的人进京了,要在她们家的宅子里宴请京中的贵妇们,还让她们带着自己家的女儿。
联想之前就传说忠贤亲王要选妃的事情,兴许是因为省亲的事耽误了,这么久也没动静。这是外家要亲自替他挑选吗?
婚姻一向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家也不例外。太上皇让甄家插手在里面,又是什么意思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