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唐]别吵了!我和二凤鬼正在平定安史之乱 > 第3章 大唐药完了!

第3章 大唐药完了!

李暮的出现让群内消息如烟花般不断炸开,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群聊:壮哉大唐】

【太原公子(群主):咦?暮奴儿①,你在哪里,是不是掉秦汉那边去了?朕让敬德去接你!】

【门神敬德打铁:陛下,某家这就去!定将小郎君平安接回!】

【三板斧程魔王:同去同去!娃娃莫怕,你程爷爷来也!】

【李药师:秦汉那边近来安稳,应是走岔了。陛下勿忧。】

……

看着这群千百年前的名臣武将,因为自己这个“新成员”而如此兴师动众,甚至要组团去“地府办”捞人,李暮一时不知该作何表情。

他只觉得那位素未谋面的老祖宗群主,李世民,似乎……格外热情?甚至带着点与他帝王身份不符的活泼。

活泼过了头,三句话中两句表情包。

李暮趴在床上小小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内心飞速盘算。

“祖宗们既然能显灵,我老祖宗还挺热心,现在还能跨部门捞人,那有没有什么神通,能让我这具身体立刻长大成人?”

这个念头如同野草般疯长。他太需要时间了,太需要一副能够自主行动、发号施令的躯体。与其寄希望于那不靠谱的活爹,不如求助于这些看起来能量巨大的“老祖宗”。

半死不活的马当活马医吧!

李暮用小胖手戳戳

光幕上迅速出现了一个麦克风状的图标,旁边标注着“语音转文字”。

李暮准备发出清晰的声音来表达诉求。然而,就在他酝酿的瞬间,外间传来乳母张氏轻柔的呼唤:“小郎君?可是醒了?要饮些蜜水否?”

这突如其来的打扰让李暮心神一散,胖乎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幕上一划——原本瞄准“语音转文字”的手指,阴差阳错地戳中了旁边那个更为显眼的“视频通话”按钮!

“叮——”

一声清脆的提示音仿佛在李暮脑海深处响起。光幕瞬间切换,前置摄像头被激活!

几乎是同时,群主【太原公子】的头像瞬间亮起,显示“已接通”。

紧接着,仿佛连锁反应一般,【人镜】、【房谋】、【杜断】、【李药师】……

乃至更多原本只是潜水的ID,都争先恐后地挤入了这个突如其来的视频会议室!

新人很是热情啊!

光幕上,瞬间出现了数十个或清晰或模糊的虚影窗口。

而位于主窗口的,正是李暮自己。

李暮目瞪口呆,像他这个年纪的小孩,稍微收拾一下都齐整。更别说,他阿娘确实长得好看。

在地府众鬼眼中,李暮就是穿着红色绣福字绫缎小袄,头戴虎头帽,粉雕玉琢、圆头圆脑的奶娃娃!

皇氏历代都挑美人成婚,再不济也纳几个美貌的妾室,一代代传下来,后辈总是好看的。

李暮也不例外,婴儿特有的白皙肌肤在室内光线下仿佛泛着柔光,小孩似乎是吓到了,稍稍垂着眼帘,密匝匝的睫毛落下来,遮住一小半眼瞳,眨眼时睫毛下边通透的琥珀色明明灭灭。

许是因着身上有些胡人血统,他的眼睛颜色稍浅,也不是李唐皇室惯有的丹凤眼,而是漂亮的桃花眼。

可关键是!他背后是真实的、透着木质窗棂光影的唐代室内景象!他身上洋溢着蓬勃的、属于活人的生机!

这是个活人!

活的孩子!

这与地府群友们想象中的任何形象都截然不同!

刹那间,原本嘈杂滚动的文字聊天区,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虚影窗口后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小小的婴孩身上。

沉默仅仅持续了数息,随即,整个群聊彻底炸开了锅!

N年的潜水人员都上了岸。

【西域打卡玄奘】:阿弥陀佛!这……这位小施主,你……你今年贵庚?可曾……可曾开蒙念过什么书?(得道高僧都因久不见活人而有些语无伦次)

【经义答主孔颖达】:此子骨相清奇,眸正神清,乃读书种子也!让他留下来吧!

【相面半仙袁天罡】:奇哉!此子面相……贵不可言,然命途多舛,似与国运纠缠……

【滕王阁半仙王勃】:璧人!真乃天上仙童落凡尘!当赋诗一首……

……

李暮迅速挂了视频,不留一些情绪,只想离开地球。

众人很是热情。

【太原公子(群主)】:小娃儿,你的IP显示大唐开元。朕听闻三郎做的不错。你定平安长大!

【救时宰相姚崇】:是开元的娃娃哪!哈哈哈,盛世!我主乃圣君明主,娃娃你生逢其时,好福气啊!

【佛系皇帝李旦】:开元!是三郎的开元,好啊!太平岁月,好啊!

【白衣神箭薛仁贵】:大唐好呀!娃娃,长大了来军中,保家卫国!

【孤篇封神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孩儿你生于这般盛世,当见我所见之美景,福气!

【宁作太平犬】:哼!区区李隆基,小儿辈尔……不过,他干的确实不错,这开元……还算像个样子。

【太原公子(群主)发了一条语音】:小奴儿!生在大唐!哈哈哈,未来也要济世安民,做个顶天立地的大唐好儿郎!

……

群内欢欣鼓舞,充满了对盛世的赞美和对李暮这个盛世娃娃的祝福。仿佛李暮的诞生,本身就是大唐繁荣昌盛的最佳证明。

李暮的小嘴张了又张,看着光幕上那些热情洋溢的文字,听着那些对开元盛世不遗余力的赞美,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荒谬感涌上心头。原来鬼们是这样想的。

乳母张氏恰好端来温水,小心地用银匙喂了他几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乳母走后,李暮在心中,长叹一声,

我要不要告诉他们,成也李隆基,败也李隆基。他们引以为豪的这座盛世大厦,再过二十多年就要崩塌了。安史之乱一来,两京陷落,生灵涂炭,大唐国力急转直下,从此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内忧外患不断,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甚至可以说,这场动乱打断了华夏文明的脊梁,此后华夏的性格逐渐趋于内敛保守,再难有盛唐这般海纳百川、自信开放的胸襟。

唉,什么圣君啊?!

李暮晃了晃小脑袋,最终还是决定暂且压下这个惊天秘密,众人皆醉我独醒啊!

不行,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他们未必会信,说不定还会把我当成妖孽。当务之急,是设法长大,获得力量。

他重新将希望寄托在向群友求助“速成丹药”上。

然而,当他再次抬起头,准备组织语言时,却发现整个群聊界面,已经被刷屏的、完全相同的消息淹没了——

【太原公子】:朕的大唐亡了!百姓流离!?

【太原公子】:朕的大唐亡了!百姓流离!?

【太原公子】:百姓流离!?胡人也敢侮我大唐?!

【太原公子】:什么叫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什么!?

消息一条接着一条,速度快得惊人,透露出发言者极度的震惊、难以置信和滔天的愤怒。最初的几条还带着问号和惊疑,到后面已经变成了愤怒的咆哮和否定。

【太原公子】:不可能!绝无可能!

【太原公子】:我大唐百姓!嗷——!

不仅仅是李世民,整个群都陷入了癫狂状态。

【房谋】:怎会如此?!府兵制①虽有小恙,何至倾覆?!

【杜断】:荒谬!

【人镜魏征】:陛下!陛下冷静!此事定有蹊跷!

【李药师】:何方胡虏,竟有如此能量?边关镇将是何人,如此羸弱?!

【程魔王】:气煞俺也!是哪个兔崽子敢祸害大唐!俺老程劈了他!

【宁作太平犬】:妈的,就知道那个李隆基,杂种东西!

……

满屏的“不可能”、“我不信”、“我不听”!

群情激愤,几乎要将群聊的空间都撑破。

李暮彻底懵了。他明明什么都没说啊!

他赶紧翻看聊天记录,一直拉到最上面。终于,在视频通话断开后不久,一条灰色的系统提示引起了他的注意:

【系统提示:检测到新成员李暮年龄过小,为保障其身心健康及信息准确传达,系统自动开启24小时婴幼儿监护模式及思维共鸣辅助功能。在该模式下,成员强烈且持续的思想波动,有可能被转化为语音信息在群内短暂播放。】

李暮:“!!!”

原来是因为他未成年,所以系统开了“福利”(或者说坑爹)模式!

他刚才那段关于大唐灭亡的沉重思绪,竟然被系统自动捕捉,当成语音发出去了!

我不会因为剧透未来,被这群愤怒的老祖宗踢出群聊吧?”

李暮的小心脏提到了嗓子眼,第一次感受到了信息超前的可怕后果。

嘤嘤嘤,丹药还没到手呢?

然而,预想中的“踢人”并没有发生。因为就在这混乱到极点的时刻,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插了进来。

【宁作太平犬邀请日月临空加入群聊。】

【日月临空】已加入群聊。

整个群聊,瞬间安静了一刹那。

这个ID,自带一种冷场感。

【日月临空】:大唐亡了?亡在李三郎手上?何时的事?因何而亡?

这简短的问句,如同冰水泼入沸油。

短暂的寂静后,是更猛烈的爆发。

【咏鹅少年骆宾王】:呵,此事与您开创的大武周朝有何干系?呵呵。

【日月临空】:呵,骆宾王,许久不见,你还是这般牙尖嘴利。朕问你,大唐因何而亡?

【人镜魏征】:武瞾!此事尚未弄清,休要妄下断言!陛下开创之基业,岂容轻侮!

【救时宰相姚崇】:开元盛世乃我圣人励精图治之功,您轻言!

【日月临空】:呵,他李三郎出息!

……

【太原公子(群主)】:都闭嘴!……孩儿,你来说!告诉朕,告诉诸位臣工,我大唐……怎会亡?!到底发生了何事?!!

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

光幕上,无论是愤怒的李世民、冷静的武则天、焦急的房杜、耿直的魏征,还是其他所有名臣武将、才子高僧,都将目光死死地锁定在了李暮那个小小的ID上。

李暮想趴着,消化快。这样躺着他也能护住他的肚子,不至于把脸对上。

他做出龟爬状,继续装成小孩。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人家不知道呀!

嘿嘿嘿,人家一点点大哦~

但群中依旧虎视眈眈。

他老祖宗李世民连发八条孩儿。

李暮知道,躲不过去了。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戳了那个语音通话按钮。

蒜鸟蒜鸟,他们想要他说的。

然后李暮一顿讲唐史。

从开元晚期的怠政,到天宝年间的奢靡,从李林甫的口蜜腹剑④,到杨国忠的专权误国,从府兵制的瓦解,到藩镇节度使的坐大⑤,他还划了重点,描述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两京陷落的惨状,马嵬坡的兵变,以及其后长达八年的战乱给大唐和社会造成的毁灭性打击……

大学学的盛世大唐选修课,一点没浪费。

他的声音稚嫩,甚至因为气息不足而断断续续,但所述的内容却如同最冰冷刺骨的寒风,吹散了所有关于盛世的幻想,将血淋淋的未来剖开在每一位贞观、武周、开元时代的开创者与见证者面前。

光幕另一端,死一般的寂静。

只能听到李暮的叙述声。

不知过了多久,当李暮终于说到“虽最终平定,然大唐元气大伤,自此由盛转衰,再无复兴之日”时,一声压抑不住的、痛彻心扉的低吼打破了寂静:

“噗——”

有人跌倒了?

紧接着,是房玄龄惊慌失措的呼喊:“陛下!陛下!您怎么了?!”

杜如晦的声音也变了调:“快!扶住陛下!陛下晕过去了!”

“亡我家者,李三郎也!”

李暮:我把我祖宗气晕了。我…

李世民:老子砍了那个狗东西!

一、核心典故及出处

1. 日月临空:是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曌”的拆解,意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是她称帝前为强化统治、塑造个人权威而创造的专属符号,彰显其打破性别桎梏、登顶权力巅峰的野心。

①府兵制:唐代初期核心兵役制度,士兵“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国家授田、士兵自备军械,曾支撑唐朝前期的军事强盛。但随着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严重,府兵制逐渐崩坏,成为后期藩镇割据的隐患之一,房玄龄提及“府兵制虽有小恙”,正是基于该制度在贞观年间已显露的问题。

②安史之乱:公元755年至763年,由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转折点。叛乱导致长安、洛阳两京陷落,百姓流离失所,彻底摧毁了开元盛世的根基。

③马嵬坡兵变:安史之乱中,唐玄宗西逃至马嵬坡(今陕西兴平),随行禁军因不满杨国忠专权哗变,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诛杀杨国忠,是叛乱引发统治危机的标志**件,凸显了盛世崩塌时的残酷与无奈。

④李林甫“口蜜腹剑”:李林甫是唐玄宗后期宰相,表面对人温和奉承,实则阴险狡诈、暗中构陷,《资治通鉴》记载其“口有蜜,腹有剑”,这一典故精准概括其性格,也是导致开元晚期朝政败坏的关键原因。

⑤藩镇节度使:唐代为防御边疆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初期仅掌军事,后逐渐掌控地方军、政、财、人事大权,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安禄山正是以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身份起兵叛乱,李暮提及“藩镇坐大”,直指唐朝后期分裂的根源。

二、群内人物信息及对应梗源

太原公子(群主)- 李世民

人物简介:唐太宗,唐朝盛世奠基人,开创“贞观之治”,雄才大略且重视民生,是群内核心领导。

名字梗源:“太原公子”因早年随父在太原起兵反隋,是其青年时期的标志性身份;我喜欢太原公子,褐裘而来这句话。

佛系皇帝李旦

人物简介:唐睿宗,两度登基、三让天下,性格温和不争,晚年主动禅位给李隆基。

名字梗源:“佛系”用现代流行词概括其不恋权力、与世无争的特质,反差于帝王常见的权力欲。

日月临空 - 武则天

人物简介:武周开国皇帝,中国唯一正统女皇帝,改唐为周,晚年还政李唐,极具政治手腕。

名字梗源:拆解自创字“曌”为“日月临空”,是她为强化统治创造的符号,自带“君临天下”的霸气梗。

宁作太平犬

人物简介:太平公主

名字梗源:宁做太平的狗,哈哈哈哈哈哈。

人镜 - 魏征

人物简介:唐太宗时期首席谏臣,以直言敢谏闻名,李世民评价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镜”即源于此。

房谋 - 房玄龄

人物简介:贞观名相,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擅长谋划国家典章制度、朝政大事,是“贞观之治”的核心推动者。

杜断 - 杜如晦

人物简介:贞观名相,与房玄龄搭档,擅长分析判断,能从房玄龄的众多谋划中选出最优方案并果断执行。

救时宰相姚崇

人物简介:唐玄宗时期宰相,擅长应对突发危机(如蝗灾、边患),被赞为“救时宰相”,是开元盛世的奠基人之一。

经义答主孔颖达

人物简介:唐代经学家,主持编纂《五经正义》,统一儒家经典解读,是当时的经学权威。

门神敬德打铁 - 尉迟恭

人物简介:唐朝开国名将,骁勇善战,辅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民间因传说他能驱邪避鬼,将其奉为“门神”。

名字梗源:“门神”是民间深入人心的形象;“打铁”源于其早年铁匠出身。

三板斧程魔王 - 程咬金

人物简介:唐朝开国名将,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民间传说中他善用“三板斧”作战,形象接地气。

李药师(兵部尚书)- 李靖

人物简介:唐代“军神”,平定江南、北击突厥,战功赫赫,官至兵部尚书,军事谋略堪称顶尖。

名字梗源:“李药师”是他的字,是圈内人常用的亲昵称呼,我比较喜欢,哈哈哈

白衣神箭薛仁贵

人物简介:唐代名将,曾“三箭定天山”,战场常身着白衣冲锋,箭术超群,形象极具辨识度。

名字梗源:“白衣”是其战场标志性装扮。

西域打卡玄奘

人物简介:唐代高僧,西行天竺取经17年,译经弘法,著《大唐西域记》,是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相面半仙袁天罡

人物简介:唐代相术大师,精通相面、天文,传说曾预言武则天“可为天子”,民间知名度极高。

滕王阁半仙王勃

人物简介:初唐四杰之一,26岁作《滕王阁序》,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一战成名。

孤篇封神张若虚

人物简介:唐代诗人,仅凭《春江花月夜》一首诗,就享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影响力跨越千年。

咏鹅骆宾王

人物简介:初唐四杰之一,7岁作《咏鹅》,年少成名,曾撰写《讨武曌檄》,文风犀利。“神童诗人”源于其7岁作诗的传奇经历,是他最鲜明的标签,自带“年少有才”的光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大唐药完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道姑小王妃

女帝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