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源氏物语]传闻中的明石姬 > 第8章 明石(上)

第8章 明石(上)

明石守一向不怎么照顾孩子。

想想他这种连孩子的出生都不到场看一眼的人,怎么会把阿荣真真正正放在心上呢?

只是那场神异的梦境,让他不得不开始重视阿荣。

但就算是这样,阿荣长到快四岁了,也没有正式的名字,还是被“大君”、“小姐”、“女公子”这样称呼。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这年纪轻轻就一身爹味的明石守有自己的节奏:

等女儿有了王孙贵婿,再让女婿给她起名字吧!

阿荣,他聪慧活泼的女儿,在他眼里到底算是什么呢?

他准备精心培养的女儿,根本就不是“女儿”,而是他为某个鼻子眼睛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别人准备的妻子!

吩咐下面人看顾好大堰河庄园后,阿荣一家又回到了明石,准备在这里长期居住。

毕竟明石守身上还有个他不甚喜欢的职务呢,这次回京也是写了奏折禀报的。

不过国守嘛,很多时候都是贵族家的男儿出来镀金或者养老的职务,真正的大事小情由长官“守官”下面的次官“介官”过目,所以把林林总总的事情都一股脑推给明石介的明石守开始了对阿荣的教育生涯。

然后,他才真正见识到这个孩子死犟死犟的牛脾气。

“你是女孩子,要学习假名,以后和丈夫互相传递风雅又有情趣的和歌,让他满意你的知情识趣。这样才是正理,而不是要学汉字。这种男人的东西,你学了也没多大作用。”

爹味虽然重,但是脾气还能忍的明石守这时候还算有耐心地和阿荣灌输“大道理”。

“春花妍且丽,方足待青松。”

“父亲满心都是为了你好。你一个女孩子,也不需要劳累,也不会被卷入那些肮脏的纷争中,安分守己做一位贞洁又贞静的淑女,以后听父亲的嫁给王孙公子,生下优秀的子嗣,从此安乐度日,自然就会成为世人羡慕的样子了。”

“到那个时候,为父就算是没有任何遗憾了,也算是没平白来人间走一趟。即使立时离开人世,也不会有丝毫怨言。”

说着说着,明石守的檀香袈裟和手帕开始挥舞:他居然自己被自己感动哭了。

他的发髻此时还未落下,就用和这发髻搭配得不伦不类的昂贵袈裟带着银线的袖子不住擦拭眼泪,一直到银线将眼睛划得生疼才停下,看看女儿的反应。

结果……

对面的阿荣挥舞着被阿丰带着侍女们喂养得实在是壮实的小手,一路越过案桌、越过软垫、越过寝台,正和刚进门的侍女姐姐亲亲热热地分享点心呢。

刚刚明石守的顾影自怜,她是半点没听。

明石守:……

“不许这个时候吃东西。你要做个淑女,好好听父亲的话,成为遵守父亲和丈夫话语的好女人!”

阿荣: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她不是不尊重人的坏孩子,但是早慧的她实在是不想听平时每天修佛的父亲又臭又长的训诫。于是将点心放在怀里,丝滑转了个身,用胖乎乎的后背对着明石守。

好像在她心里,明石守还不如点心让她关注。

“呼——”

还有耐心的明石守让对阿荣依依不舍的侍女退下,自己举起了那盘点心,试图威胁小孩子:

“要是不听父亲的话,就不能吃点心了!”

谁怕谁啊?

咽下手中最后一块点心的阿荣:“不吃就不吃,我就是要学汉字!”

“我肯定比我未来的那个‘丈夫’聪明,凭什么我不能学?”

“而且我学东西不是为了自己吗?为什么又要为了别人?”

这个孩子,明明有那样不凡的来历,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按照自己为她规定好的道路前进呢?

“如果我说不学和歌,你就不能吃到喜欢的点心,这样也不能和那个卖鱼家的阿珠分享了,你也愿意吗?”

阿珠是附近渔家的女儿,比阿荣大上三岁。

在底层人家,七岁的大孩子已经能承担家中的劳动。她经常替父母来到明石庄园,为这里的国守一家人送新鲜的鱼货。

她的皮肤被海边毒辣的阳光晒得黑黑的,但总是笑得灿烂,吸引了身边全是抹得白白的女童和姐姐们的阿荣的注意力。现在的阿荣总是会在对方送货的时候和阿珠(以及她家活蹦乱跳的鱼)一起玩。

现在,在阿荣四岁的时候,一向温文尔雅、看着“仙风道骨”的明石守第一次向她露出了掌握一切资源的上位者的态度。

你手上的东西都是我赐予的,如果违逆我的意思,就别想要了。

想吃点心吗?

那就服从我吧。

家,就是国。

明石守不是内里清凉殿的皇帝,却是这个庄园内说一不二的“君王”。

而这个时候,让“君王”等待臣服的四岁“臣子”呢?

“我可以学习和歌。从一开始您就没有明白我的需求。”

“我更要学习汉字,更是要为了我,不是为了那个所谓的‘夫君’学习汉字。”

“我的本领是我的财富,而不应该是别人的。”

阿荣的目光从远去的点心盘子转移,黑黝黝的眼睛专注地盯着面前这个看似高大的、一句话能掌握她的财富(点心权)的父亲,嘴里说出的话却有如神助一般清晰,根本不像是明石守曾经见过的同僚家的同年龄孩子说出的话。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个梦没错啊!

这孩子就是神仙转世、非同一般!!!

阿荣的话并没有给被腐朽思想腌入味的明石守一点思考,反而坚定了他要找个尊贵女婿的念头。

“我也不是那等逼迫孩子的固执父亲,那这样的话,就从《女诫》开始学汉字吧,和歌和琵琶也要学,还有绘画和插花。”

“如果别的学不好,就不用学汉字了。”

疯狂上强度的鸡娃狂魔(虽然鸡的方向不对)明石守满意地看着面前还未长成的珍宝。

行吧,我可以学《女诫》,但是我就是不想认同。阿荣想。

先学会汉字再说。

两方达成了暂时和平。

随着阿荣开始学习,明石守惊喜地发现,这孩子简直就是天才!

虽然有时候孩子脾气大,但是这孩子却极其重视承诺。只要能学到汉字,其余的大大小小课程她都坚持了下来。

而隐姬和明石守也逐渐发现,大君不仅在汉字上过目不忘,在琵琶技艺上更是天赋卓绝!同样的曲调,几乎能做到和明石守的一比一复刻,甚至其中的转轴拨弦更有灵气。

虽然现在还没到可以抱住琵琶、需要大人帮忙扶着琴的年纪,可是这样的天赋怎能不让人赞叹呢?

“如果这是个男孩,我一定会好好当好国守,联系之前的人脉,让这孩子加冠之后有个好职位,最好能一举当殿上人!(注)”

“不过现在也没关系。我一定会培养出举世瞩目的淑女,让这孩子的大名比起那些人家传出去的姬君名号,更加响彻明石、甚至传到京都!”

于是,“想通了的”明石守彻底放弃了“要不在官场上稍微努力一把刷点存在感”的心思,一心一意开始为女儿攒嫁妆。

当然,不排除本来官场上的事情就让他心烦。

“那个次官本就是轻浮无礼之人,如今仗着家中和弘徽殿女御娘家右大臣一家结亲,更是跋扈嚣张,连我这个长官都不放在眼里了!”

某天被气急的明石守难得和隐姬抱怨这些平时从不会对妻子透露分毫的话。

在隐姬的温柔宽慰下,明石守冷不丁地说出了一句话:

“我想出家。”

本来也只是随口一提,但是这顺口的一句话却真正让明石守开始思索。

自己这么多年一直沉迷佛法,经常想整日和大师们心无旁骛地闭关修行,但是现实如此,他实在不能如愿。

如今年过而立,膝下仅有一女,而且自觉也不想生孩子了,不如就这样吧?

不需要奋斗的他自然也没什么需要给男孩攒人脉的动力了。

“唉,当年的桐壶更衣备受皇恩,却早早离去。如今宣耀殿女御去世,丽景殿女御无子,承香殿女御也对弘徽殿避之不及。明石介那个次官咄咄逼人,我也不想和他争论了。不如离去!”

“我为案牍逃离客,请佛许我扫莲台。”

对丈夫的反应,隐姬早有预料,此时也没什么情绪变化。

明石守的心思在哪里她早就知道了,毕竟这是连她生孩子都不想到场的人啊,此时说出这样的话,也没什么奇怪的。

反正这时候也能出家不离家,不过是剃个头发,日子还是那么过,家中又不会缺人顶立门户,就这样吧。

只要他人不走,还有钱不走,也没什么。

至于以后?

隐姬想,女儿一定要有个尊贵的丈夫,日后她依靠的人多半就是女儿女婿了。

于是在逐渐长大的阿荣的读书弹琴声中,这年秋天,明石守请辞职位,在自家的庄园剃度出家,之后,他被人称为“明石道人。”

正式成为了一款新颖的,“明石圈”佛子。

翻过年,新的明石守一家,也即将到来。

注:

1.殿上人:那时候的官职。

那边的“位”可以简单理解为“品”,一位大臣就是一品大臣这样的。

三位以上的官员是“公卿”;

三位以下五位以上的官员可以上殿,是“殿上人”。

公卿和殿上人之间看似只差在三位这里,实际上是一层厚厚的天花板。

出身决定了一切。

2.我突然发现,明石守这前期不出家还每天穿袈裟念经的样子(还有钱)……明石圈佛子???

这潮流人设居然被他赶上了。

一整个让人祛魅。[小丑]

3.有的时候,好和不好都能让人清醒,就怕又好又不好的。

就像荣,如果隐姬和明石守就是对她不好,那她也不会纠结。

可是问题就是,这俩人都自认为对荣特别好,平时给荣吃好喝好花大钱(也确实是经济条件教育条件都是顶尖的),然后为了她能嫁个好人,这就很纠结了……

如果荣等待天降公子(比如源某),在父母的安排下生娃,之后等女儿当皇后……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思考就没什么自觉不舒服的。

但荣很能折腾的。

妈妈后面会改变的。

有些处境只有母女才能体会。[摸头]

4.以及,鱼。

这个是高蛋白的好东西啊。

有的资料说那时候一口肉都不能吃,但是非专业的我看一些资料,鸡肉野鸡肉鱼肉鸭蛋鹅蛋也OK。那时候的市场有卖新鲜鱼和鱼干的,《源氏物语》提到了夏天吃香鱼、石斑鱼和冰饭,在钓殿(邻水的亭桥)纳凉的场景;《枕草子》里面藤原行成把蛋饼送给清少纳言也有记载。

反正肯定是要给孩子吃肉的,必须吃蛋白质嘿嘿嘿。

【原创诗歌】

“春花妍且丽,方足待青松。”

明石守给荣设计的路就是做一个好妻子,嫁给大贵族。因此他教导女儿:你要有优点是淑女,才会有好丈夫。

“春花”指代荣,“青松”指代未来丈夫。

“青松”谐音“等待、思念”,在和歌里经常出现。(看《紫式部日记》和《蜻蛉日记》学到的。)

多讽刺啊,女儿才四岁,甚至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给她设定了一个不清楚鼻子眼睛的丈夫。而这样的事情,现在也不是没有吧。

“我为案牍逃离客,请佛许我扫莲台。”

明石守想要退出官场,出家,作诗叹息。

“案牍”出自《陋室铭》“案牍之劳形”,“莲台”出自《寄生草》“剃度在莲台下”。本身平安朝佛教用语也有“莲台”。平安京对去世的灵魂也有“乘坐莲台”的说法,其中功德最大之人乘坐的是九品莲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明石(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