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久安回京时,自然有严格的审核制度。
作信物的玉佩必不可少,户籍证明和谱谍都是重要证据。清平公主在家信中提到女儿腰间有一颗小痣,这也对上了。
有宫人询问齐久安公主的外貌性格喜好等等细节,齐久安靠外挂答得很顺利。
如此种种,皆证明齐久安就是她的亲孙女。错不了。
至于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好起来了?那只能是因为吉人自有天相。
被无数刀剑伤的荀祜都好端端地站在面前,她的外孙女怎么就不能活下来了?
然而大魏最忌讳妖精鬼神之说。
医馆的大夫,侍候的婢女都是证人,若荀祜有心扩散出去,齐久安的身份从此就得画上一个问号。
“太后大可放心,臣于齐娘子并无其他心思。只恐妖孽惊扰太后凤驾。待查得水落石出,定完璧归赵。”
杨太后眼神复杂地看向荀祜:“你向我立誓。”
荀祜没有犹豫:“若齐娘子并非妖孽,臣放她离宫,赐黄金百两,良田千亩。若有违誓,不得好死。”
如果是别人,定不会相信荀祜的话。
但杨太后转了一圈手上的佛珠,叹口气,同意了。
多年前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过去了。那个惊才绝艳的少年郎成了镜中幻影。她不得不信一次眼前声名狼藉的摄政王。
杨太后不能将这番对话原样告知齐久安,但又怕她受惊,想了半天想出来一句:“摄政王,也没有那么差。”
听起来更像要进狼窝。
何掌事在一旁都不忍心听下去。
连小皇帝都放下了筷子,默然了。
齐久安想起那颗“毒药”,更是如鲠在喉。但她勉强安慰杨太后:“天枢殿,还挺漂亮的,也挺宽敞。”
杨太后也顺着她说:“地方大好,你们平日里压根碰不上。我嘱咐他给你收拾块清静点的地方,你在那儿养养性子,也好。”
齐久安扯了扯嘴角。
天枢殿确实清静,清静到冒个鬼影都不奇怪。
杨太后还说了,姑娘家的名声不能坏。
荀祜答应她会想一个“万全之策”,确保齐久安搬入天枢殿一事合乎礼法。
齐久安一边听杨太后安慰她,一边把桌上的樱桃肉、佛跳墙、蘑菇炖鸡、燕窝八仙汤都解决了。
小皇帝每回散了课都会到宝慈殿陪杨太后用午膳,现在又多了个齐久安。
小皇帝心思重,原本食欲不振,被她带动得也多下了几筷子。
大概正是因为齐久安的熏陶,让小皇帝以为成年女性都是这个饭量。长大后看见后宫嫔妃就喝两勺汤,还以为御膳房私自克扣了经费,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杨太后看在眼里,很欣慰。
这分明就是她的外孙女,怎么会是妖孽呢?明明是福星。
饭后杨太后去午睡。
小皇帝和齐久安在东暖阁温习功课。
齐久安困得随时要关机,下笔神速,争取在去上林苑之前还能睡一会儿。
她写完一转头发现小皇帝也撑不住了。毛笔在宣纸上晕染开好大一团墨渍。
齐久安咳嗽了两声提醒他。
小皇帝惊醒,瞟了一眼齐久安,觉得她应该没发现,又换了张纸继续写。
齐久安心里一合计,她现在是有任务在身的,必须对小皇帝的学业负责。
根据人类科学研究表明,劳逸结合比一味地压榨精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小皇帝正是长身体的年纪,睡眠不足容易长不高。
原文中好像有记载,小皇帝长大后确实有点矮,搞不好后期心理扭曲也有自卑的关系。
但小皇帝都闻鸡起舞了,劳逸结合显然不符合他的学习观念。
她怎么才能说服小皇帝?
齐久安一边假模假样地继续写,一边观察小皇帝的进度。
小皇帝在写策论,行文至要用典故时小皇帝停笔思索。
机会来了。谁能比她们人工智能更会用典?
齐久安清了清嗓子:“禀报陛下,臣女偶然瞥见陛下习作,想起曾听闻一先儒事迹,或可援引于此处。”
小皇帝思路被打断,有些不悦。他也不是真想不出合适的典故,只是需要些时间。
但不知是看在齐久安即将奔赴虎穴,还是上课时可圈可点的发言,他决定给齐久安一个机会:“说。”
齐久安不打算说正经的典故,不然给小皇帝提供了思路,他写作业写得更起劲了。
不过准备套一层典故的皮,讲点睡前故事。
一般的儿童故事肯定不行,小皇帝嫌幼稚。
得讲点他没听过又欲罢不能的。
“在西晋末年间,有一位先辈叫龙傲天。他资质十分普通,因此备受亲戚邻居冷眼。但他自强不息,发誓要让这些人另眼相待。
他刻苦练习,每当练至精疲力尽时就怒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有一天,他掉下了悬崖,原以为人生就这样结束了。
没想到峰回路转,在悬崖底部捡到了一枚戒指。戒指里有一个老者,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宗者……”
齐久安按照小皇帝的喜好,找出一本人类现代读物,娓娓道来。
小皇帝一个古人,哪受得了这种诱惑。
当齐久安讲完前三章停下后,小皇帝赶紧端着一副不耻下问的神情催促道:“这位前辈后来如何了?”
齐久安微微一笑:“这位前辈的故事很长,恐怕一时半会儿讲不完。不过他曾说过一句名言。
要想成为这天下之主,必须学会劳逸结合。”
小皇帝被哄得一愣一愣的:“朕怎么没听过这句名言?”
齐久安也摆出一副学者的模样:“陛下,学无止境啊。”
小皇帝沉思片刻,觉得这位前辈是值得他学习的榜样。他说的话应当是没错的。
齐久安看了一眼系统,离约定去上林苑的时间只有半个时辰了。
她内心焦躁:“陛下难道不想像这位前辈一样,成为这天下的王吗?”
小皇帝一听,神情立马变了:“谁给你的胆子揣测朕的意思?”
小皇帝还没经过变声期,声音听起来脆生生的,齐久安却不敢轻视他,立马伏在地上:“陛下息怒。”
过了许久也没有听到叫起的旨意。
小皇帝这气性也太大了吧?
齐久安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
小皇帝已经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齐久安轻手轻脚走出东暖阁,刚巧遇见何掌事。她让何掌事给小皇帝盖个毯子。
何掌事听后惊奇不已:“太后时常觉得皇上太过用功,劝皇上多注意身子。可惜皇上都没听进去。还是娘子的话管用。”
齐久安不敢居功:“还是皇上自己想明白了。”
时间所剩不多,齐久安觉得睡一时半刻也没什么意思,干脆直接启程去找崔翊他们。
青杏告诉她,弘文馆的学生中午都在膳堂吃饭。
膳堂里很热闹。
与宝慈殿是两般模样。
弘文馆的课业很重,中午是这群学生难得的放松时刻。
齐久安站在门口,好奇地朝里打量。
有不少人看见她,和她打招呼:“齐娘子。”
齐久安觉得这群人类很友好还很好学,也点点头笑笑。
崔翊从饭盒里抬起头,看见她,一愣:“齐娘子来得好早。”
齐久安早就看见他了。
这帮世家公子的吃相很有趣。自小学的仪态让他们不可能像贩夫走卒那样狼吞虎咽,但偏偏处在饭量最大的年纪,周围又没有老师长辈管束,所以吃得很凶。
崔翊自从发现齐久安来了,吃饭的速度就变得斯文了些。
齐久安没想到自己早来让人吃饭都不自在,于是回避了些许。
崔翊趁这档口赶紧吃。
毕竟是他邀请人来的,把人晾在那儿不是个事儿。
也有人抓紧时间温习:“崔翊,上回太傅讲的《周礼》,宗伯那一篇你可有记录?”
崔翊:“记了。”
“过几天便要小测了,可否借我一观?”
崔翊扒完最后一口饭,随口答道:“行,你自己拿去。”
崔翊朝齐久安走来:“你还没学过骑马吧?若是害怕,唐娘子骑马骑得最好,一会儿你可以请教她。”
齐久安倒是不担心自己学不会,她比较在意如今的崔翊对荀祜的态度。这与她的任务有关。
她试探道:“听闻当今摄政王骑术绝佳,可当真?”
荀祜的确精通马术,传闻他第一回上马术课便学会了跨马越三堑,一周后射五靶,一月后控马如同臂使。
崔翊听后一愣,随即变了脸色,顾不上和齐久安闲聊,转身就跑。
齐久安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崔翊此时竟厌恶荀祜至此?
崔翊从膳堂跑到隔壁的文房,急得在外面就喊:“别动我的书!”
他喊得太迟了。
先前借他的书的人已经找到了那本《周礼》,摊开一看,愣住了。
不光是他一人,旁边围了一圈等着借阅的人也愣住了。
崔翊一把夺过《周礼》,却因为动作太急,书页撒了一地。
因为好奇跟过来的齐久安捡起落到她脚下的书页,看到上面的字迹。也呆住了。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崔翊,竟然还有这一面!
小看你了!
冷冷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崔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