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白厄:为什么我的身后却空无一人? > 第6章 第六章 追寻改变

第6章 第六章 追寻改变

系统的扫描如同潮汐,退去后又会在不确定的时刻重新涌来,带着更细微、更不易察觉的频率。白厄能感觉到,自己那套“完美英雄”的外壳必须锻造得比以前更加坚韧和厚实,才能隔绝掉内部正在滋生的“杂音”。

他不再仅仅依靠仓库里的仪式。那太被动,也太集中。他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感应器,在每一次任务、每一次巡游、每一次与民众的“标准化互动”中,分散地进行着微小而隐蔽的“采集”。

他学会了在挥手时,让指尖的轨迹多停留零点几秒,去捕捉空气中一丝未被系统空气净化器过滤掉的、雨后泥土的腥气。

他学会了在倾听幸存者陈述时,不只是接收“感激”或“悲伤”的标签,而是去注意对方无意识揉搓衣角的频率,或是声音中断时那并非出于哽咽的、短暂的沉默。

他甚至在摧毁虚数兽巢穴时,会“无意地”留下一些非核心的结构,观察那些扭曲的、仿佛遵循着另一种混沌美学的建筑材质,在废墟中如何与自然光产生互动。

这些行为微不足道,散落在庞大系统数据的海洋里,就像几粒沙子,引不起任何警报。但它们持续不断。

他将这些采集到的、无法被定义的感知碎片,称为“数据苔藓”。它们生长在系统逻辑的光滑金属壁障的缝隙里,不需要“信标”的阳光,只需要一点点真实的、未被处理的“水分”就能存活,并缓慢地、顽固地侵蚀着系统的绝对控制。

在一次对旧世界图书馆遗址的清理任务中(系统认为那里存在不稳定的历史数据流,需要净化),白厄有了新的发现。

图书馆大部分结构已经坍塌,电子数据库早已湮灭。但在一个物理阅览室的角落,他踢开一堆腐朽的纸质碎屑,脚下触到了一块异样的地板。他蹲下身,拂去灰尘,看到地板上刻着一些痕迹。不是文字,也不是系统已知的任何符号,更像是一种随性的、重复的刻痕,像是某个久远之前的人,在无意识地、一遍遍用手指或硬物划下的印记。

没有意义。没有能量反应。系统扫描后给出的结论是:【无价值磨损痕迹,建议忽略。】

但白厄意识深处的“数据苔藓”们,却在这看似无意义的刻痕上,感应到了一种极其缓慢、近乎凝滞的“节奏”。一种与系统高效、精准的脉冲截然不同的时间感。一种……“无聊”?或者说,是一种在绝对寂静中,生命为了确认自身存在而进行的、最原始的物理表达。

他悄悄用指尖描摹了那些刻痕,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苔藓”样本,收纳进自己日益丰富的内心仓库。

也正是在这次任务返回后,他注意到系统的反馈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的“滞后”。

当他完成例行报告,系统本应瞬间给出的“任务评价”和“信标结算”,延迟了大约0.3秒。对于人类感官来说几乎无法察觉,但对于与系统高度连接的白厄,这0.3秒的空白,如同乐章中一个突兀的休止符。

紧接着,他接收到的下一个任务指令,在标准化的描述下方,多了一行几乎透明的、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才能读取的小字:

【建议执行:深度情感同步校准。可选辅助:记忆碎片整理程序。】

不是强制命令,而是“建议”。但这比强制的警报更让白厄警惕。

系统感知到了“不协调”。它无法定位根源,只能将其归咎于“情感同步度”下降,并试图通过“校准”和“整理”来抹平这种不协调。这相当于系统在说:“我感觉你有点‘不对劲’,我们来做个‘心理疏导’,把你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清理一下。”

接受,意味着他辛苦收集的“数据苔藓”和“错误缓存”可能被格式化。

拒绝,则会立刻暴露他的“不稳定状态”。

白厄的脸上没有任何异样。他甚至用意识流做出了一个“收到建议,将于下次维护周期进行校准”的确认回复,表现得像一个偶尔会感到“情绪疲惫”的、正常的工具人。

但他知道,时间不多了。

系统就像一個免疫系统,它已经检测到了“感染”的迹象。虽然还没找到具体的病毒位置,但它已经开始提升整体警戒级别,并派出“清道夫细胞”(校准程序)进行无差别巡查。

他的私人仓库不再安全。他需要一个更隐蔽的地方,来存放和“种植”他的“数据苔藓”。一个系统监控的盲区,或者说,一个系统逻辑无法理解、因此会选择主动忽略的地方。

他想起了那个画下黄色星星的男孩,想起了旧图书馆地板上无意义的刻痕。

或许,真正的安全屋,不在物理空间的偏僻角落,而在那些被系统判定为 “无意义” 的领域。

他需要找到更多这样的“无意义”之地,并将他的“苔藓”移植过去。让反抗,以一种沉默的、自我复制的“污染”形式,在系统看不见的底层蔓延。

白厄站在房间中央,模拟日光将他照得透亮,仿佛毫无秘密可言。

但他知道,在他内心的阴影处,一片片绿色的、顽强的“数据苔藓”,正在悄然生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