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心知,考验已然开始。这芙蓉园内,步步皆是考场。
她抬起眼,目光清正,声音清晰地回答道:“夫人谬赞了。‘相心术’并非妖法,不能窥人心私密。”说到这,停顿一番,以加深众人对这总结性话语的印象。
“其本质,乃是基于人之言行举止,观察其性情偏好、思维习惯、行为模式之规律,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的一套识人、用人之法。譬如,有人行事果决,善于谋划,有人细致缜密,恪守成规,有人热情外放,善于交际……明了其性,方能更好地与之相处,或委以重任,或规避冲突。此法,与古人观人于微、察言观色之理,实则一脉相承,只是更为系统些罢了。”
她将现代心理学概念用古人能理解的言语包装,引经据典,言之有物,既解释了“相心术”的非神秘性,又抬高了其作为一门“学问”的格调。
那贵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思,微微颔首,不再追问。
然而,先前那桃红衣贵女却不肯罢休,她眼珠一转,笑道:“说得倒是玄妙。既然如此,林大家不妨现场为我们‘相’上一相?也让我等见识见识,你这‘风月鉴’的本事。”
她随手一指身旁那位穿着樱草色衣裙的少女,“便从我这王妹妹开始如何?你瞧瞧她,是个什么性情?”
这便是在逼林小满当场展示了。若说得好,自然能震慑众人;若说得不好,或惹得对方不快,那便是砸了自己的招牌,甚至可能得罪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林小满身上。
林小满看向那位王姓少女,只见她眉眼灵动,笑容甜美,在与同伴交流时身体语言丰富,眼神好奇地打量着自己,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而非被冒犯的不悦。
林小满心中迅速有了判断。
她微微一笑,对王少女道:“这位娘子,恕小女冒昧。观娘子言行,目光灵动,笑意盈人,与人交谈时姿态亲近,好奇心重,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若以小女的‘相心十六格’论,娘子或可归于‘表演者’一格(ESFP)。此格者,大多热情开朗,天性自由,不喜拘束,善于营造愉快氛围,是人群中的开心果。然,或对繁琐细节、长远规划稍欠耐性。”
她描述得生动贴切,言辞上也尽量规避贬低与冒犯之意,是以那王少女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点头:“对对对!林大家你说得太准了!我母亲总说我像个猴儿似的坐不住,最讨厌算那些复杂的账目!”
周围几位贵女也纷纷露出惊讶之色,看向林小满的眼神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信服。那桃红衣贵女脸色有些难看,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这小小的风波,看似平息,实则已将林小满推到了宴会众人视野的焦点。连远处正与上官婉儿低声交谈的太平公主,似乎也朝这个方向瞥了一眼,唇角含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临。
一名衣着体面的侍女走到林小满面前,敛衽一礼:“林大家,公主殿下有请。”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裙,跟着侍女,在众人或好奇、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走向那人群簇拥的中心。
太平公主并未在喧闹之处接见她,而是引她到了临水轩一侧,用屏风略作隔断的静室。室内焚着清雅的鹅梨帐中香,只有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在座。
“民女林小满,拜见公主殿下,上官才人。”林小满依礼参拜,姿态恭谨,却不显谄媚。
太平公主慵懒地靠在软枕上,手中把玩着一只精美的玉杯,目光如实质般落在林小满身上,带着审视与探究。“抬起头来。”她声音不高,却自有威仪。
林小满依言抬头,目光平静地迎向太平公主。近距离看,这位权倾一时的公主容貌极盛,眉眼间既有女子的妩媚,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
“你那‘危桥三策’,有点意思。”太平公主开门见山,“不过,纸上谈兵终觉浅。本宫今日,想看看你的真本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一旁静坐的上官婉儿,复又看向林小满,抛出了一个更为具体,也更为棘手的难题:
“婉儿近日,烦忧一事。”太平公主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她身边有一近侍,跟随多年,素来得力,忠心亦无可指摘。然近来,本宫察觉此人心思似有浮动,虽无实证,却如鲠在喉。依你之见,此人,是留,是察,还是……去?”
上官婉儿适时地接口,声音清冷:“此人性情沉稳,办事妥帖,平日寡言少语,极重规矩。若非殿下心细,常人绝难察觉其异样。”她描述得极为简略,几乎没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
这是一个极其凶险的考题!
说留,若此人真有问题,便是包藏祸心;说去,若无实证便处置忠心旧人,难免令人心寒;说察,又如何察?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这问题背后,可能牵扯到公主府与上官婉儿之间的权力平衡、信任危机,甚至更复杂的政治背景。
一言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林小满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她知道,这是太平公主在测试她“相心术”在真实、复杂情境下的应用能力,更是对她应变能力和政治敏锐度的终极考验。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信息太少,不能妄下结论。必须从“人”本身入手,利用有限的描述,构建心理侧写,再推导出可能性最高的行为模式,最后给出行动建议。
她沉吟片刻,组织好语言,缓缓开口:“殿下,才人。依二位方才所言,此人性情‘沉稳’、‘妥帖’、‘寡言’、‘重规矩’……以此观之,此人在民女的‘相心十六格’中,极可能偏向于‘守护者’(ISTJ)或‘检查员’(ISTJ)之格。”
她开始运用她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分析:“此格之人,核心在于‘忠诚于系统与职责’。他们信奉既定的规则和秩序,做事一丝不苟,可靠务实。通常,他们的忠诚是基于对‘位置’(如主仆名分)和‘职责’的认同,而非纯粹的情感依附。”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都露出了倾听的神色。
“此类人‘心思浮动’,无外乎几种可能。”林小满条分缕析,“其一,规则被破坏感。他们感知到了某种与其信奉的‘规矩’或‘公平’相悖的事情,内心产生矛盾与动摇。比如,他们认为应有的奖赏未得,或目睹了某些‘不合规矩’的操作。”
“其二,系统性威胁。他们可能察觉到了某种潜在的危险,认为目前所处的‘系统’(公主府或才人身边)不再稳固,出于自保本能,开始为自己谋划退路。”
“其三,外部价值吸引。有外部力量给出了他们无法拒绝的、更符合其‘规则’认同的价码,比如更高的职位、更清晰的权责、或者他们认为更‘正统’的效忠对象。”
她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表情,见她们并未露出不悦,才继续道:“因此,民女以为,贸然‘去’之,恐失人心,且若其无辜,更是损失。而‘留’之不理,若其真有问题,则隐患无穷。”
“故,当务之急,乃是一个‘察’字。但此‘察’,非漫无目的之暗查,而是有的放矢。”林小满目光湛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既然其性情‘重规矩’、‘寡言’,强硬逼问或寻常套话,恐难见效。不若,投石问路,观其微末。”
“具体而言,可分三步。”她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情境测试。可故意制造一个小范围的、看似意外的‘规则困境’或‘忠诚抉择’情境,观察其第一反应和后续处理方式,是否与以往一致,是否流露出犹豫或异常。例如,一份无关紧要却涉及流程的小小疏漏,看其是会按规矩指出,还是选择隐瞒。”
“第二,信息试探。通过看似不经意的渠道,向其释放一些半真半假、关于外部势力(可能是其潜在投靠对象)的负面信息,或关于内部即将进行‘整肃’、‘调整’的风声,观察其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
“第三,需求满足与压力并施。可适当给予其一些符合其‘重规矩’性格的、公开的、程序性的褒奖或微小晋升(满足其系统内价值感),同时,让其感受到,其所在位置的重要性与被关注度(施加压力)。此人在感受到系统认可与潜在风险并存时,其真实立场最容易暴露。”
她最后总结道:“如此‘察’之,既不显山露水,打草惊蛇,又能于细微处见真章。待掌握更多迹象,再行定夺,是挽留、是警告、还是清除,便可游刃有余。”
林小满一番话,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性格分析到行为预测,再到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将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拆解成了一条清晰的行动路径。她不仅给出了“察”的方向,更提供了“如何察”的方法,展现出了极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室内一片寂静。
太平公主把玩玉杯的手指停了下来,她深深地看着林小满,那双凤眸之中,锐利审视的光芒渐渐被一种真正的、带着些许惊叹的欣赏所取代。
上官婉儿亦微微颔首,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抹异彩。
“好一个‘投石问路,观其微末’。”太平公主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林小满,你果然未让本宫失望。”
她放下玉杯,身体微微前倾,气场迫人:“你这‘相心术’,本宫很感兴趣。从今日起,‘风月鉴’便算是本宫记下了。日后,或有借重之处。”
这便是明确的接纳与庇护了!
林小满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道自己这惊险的一关,算是过了。她恭敬垂首:“民女谨记,定当竭尽所能。”
当她从静室中退出,重新回到喧闹的宴会中时,感觉恍如隔世。秋阳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她却觉得四肢百骸都有些发软。
当时看《甄嬛传》华妃赏夏冬春一丈红的时候只觉得痛快,现如今自己身处这命不由己的时代才惊觉恐惧。
不经意间抬眼,看到不远处的水榭旁,裴十三正与几位官员站在一起。他似乎并未看她,目光落在远处的曲江水面,但那紧绷的侧脸线条,在她出现的那一刻,似乎微不可查地松弛了几分。
林小满垂下眼帘,她有点想哭。她想回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