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长安旧事 > 第7章 豪车相送

第7章 豪车相送

不到半个时辰,马车便驶到了怀远坊。

平安撩开车帘,崔琰正斜靠在软塌上看着书,而阿蛮在睡觉。

崔琰抬手,举手嘘声,而后招招手,示意他过来。

平安轻手轻脚弯腰向前,崔琰低声对他说道:“去坊东南街齐录事家。”

平安领命,跳下马车一路打听。

还有半个时辰,城中就要宵禁。百姓们陆陆续续归家,里坊人群渐渐增多,沿着街道行驶,很快就找到了齐录事家。

城西因着西市的贸易,多是楼肆商贩和外地胡商聚居地,达官显贵多聚集在城东。

是以坊内很少见到如此豪华的马车。

街坊邻居都好奇地站在门口往齐家门口张望。

“郎君,到了。”平安探身拉开帷帘道。

他摆好脚蹬后,而后规规矩矩地站在马车边。

崔琰起身,顺手拿着书角轻轻触阿蛮的肩膀,“宛娘子,醒醒。”

阿蛮被唤醒,睁开眼睛,满眼都是崔琰的脸,一时间有些意外。

她登时脸色绯红。

阿蛮赶紧低下头,含含糊糊应了一声,便三步作两来到车门口。而后才想起礼数,转头对崔琰道了一声谢,便逃也似的下了马车。

崔琰看着她惊慌的样子,甚觉有趣,抿着嘴低笑。他放下书也跟着下了马车。

齐录事和月娘听到动静,出门便看到豪华的马车,很是惊讶。他们家非大富大贵,也没有权贵亲戚,这是谁的?

这时,月娘见到阿蛮和崔琰先后从马车上下来,更是吃惊。

月娘有些气恼,这崔家郎君,果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自己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他招惹宛娘。

而齐录事见阿蛮第一天入京便攀附到了权贵,心下开始对她的人品有了意见。

崔琰拱手与齐大夫妇相互见礼,而后低声叮嘱阿蛮十五日慈恩寺相聚,便乘马车离开了。

月娘看着左邻右舍的目光,赶紧上前拉阿蛮入院。

“今儿去慈恩寺了?怎么同崔郎君一道回来?”

“我下午去慈恩寺烧香了,结果遇到了个假和尚,还被骗了一百文!幸而得遇崔郎君提点,不然我的钱就全被他骗了去。”一想到那个假和尚,阿蛮气血就上涌。

她缓了缓,继续道,“而后崔郎君怕我宵禁前赶不回来,他正好也要回崇仁坊,便顺道送我回来了。”

月娘见是偶遇,也没多说什么。只叮嘱她出门要带帏帐,不然被那些登徒子窥了去,后果不堪设想。

阿蛮点点头应下,而后欢喜地取出钱袋,将里面的铜板尽数倒了出来。

“月娘,你看,我这个月的月钱,还有二百文。柳三兄聘我做他的账房先生,这是他提前预支给我的。”

月娘被她的快乐感染,也附和笑着:“柳三弟已经告知我们啦。他未时提着点心来过,他还说呢,这点心是特意感谢宛娘子的。他可是对你一顿好夸,说你的算数啊,比那西市口的张骡马都要好上几分。”

阿蛮被夸得不好意思,嘿嘿笑道:“月娘,我明日便要上值了,可以赚钱啦。”

接着她将桌上的钱分了两份,一份装进钱袋,一份交给月娘。“月娘,你的心意我知道。但我不能理所当然地在家里白吃白住。这钱你收下,不然我住着也不踏实。”

月娘见她说的坚定,推辞不过,便收下了。

阿蛮又拿出五个铜板交给淮哥儿。“淮哥儿,这是给你的零花钱,等以后我赚的多了,再给你多多的零花钱,买遍长安好吃的!”

听到买好吃的,淮哥儿开心得跳了起来。他学着大人模样对着阿蛮连连拜谢。

众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晚上,吃过晚饭,阿蛮没事做,帮着小桃描着刺绣图案底纹。

“小桃姐姐,大家平时都什么时候上值啊?”阿蛮打听道。

小桃想了想,道:“时辰恐有不同。像隔壁西市中午开市,里面的管事伙计中午才上值。其他商铺,大概就是晨钟敲响了,就差不多准备上值了吧。”

阿蛮谢过她,又撒娇起来:“好姐姐,明儿个晨钟响后,要是我没起来,你过来喊我起床嘛。”

小桃想到她今天睡得那么死,便笑着调侃道:“要是我喊也不醒呢?”

“那你就上手。”说罢,阿蛮用手在空气中挥了挥。小桃大笑着应下。

此时,月娘和齐录事也还在房内说着私房话。

“今儿傍晚见的那郎君就是崔郎君吗?”齐录事问道。

月娘点点头:“正是这位小郎君。生得一表人材,不过我倒觉他举止有几分孟浪,不想宛娘与他过多接触。”

齐录事陷入沉思,崔郎君和他们身份悬殊过大。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对宛娘子都很不利。

甚至稍有差池,还可能牵扯他们一家。他得保护月娘和淮哥儿。

于是他试探着问月娘:“那宛娘子那里,你是什么打算?”

月娘忧道:“前几日我见她可怜,一人在路上,甚是危险。而后看着她就像看着我早去的妹妹,就想着带着她一道上长安。那会儿没想过后面该怎么办。”

齐录事抚上她的肩:“我知你心地极善,但在长安这地儿,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来路不明的女子。你看她,刚到长安,自己独自出门不说,还能不靠别人找到营生,更和那崔郎君打的火热。你要说她心思单纯,我是不大信的。月娘,你还是要多留意一下。”

经过这么些天相处,月娘早已把她当妹妹看待。况且宛娘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到了长安马上就去找营生,还交了月钱过来。

她是不愿相信阿蛮心思复杂,攀附权贵。但夫君都这么讲了,她也不好多说,只好问道:“她父母的事怎么样了?”

齐录事抚上她的肩:“托人问了,有消息也得一个月左右。”

月娘点点头,然后又商量:“还有淮哥儿,他已到开蒙的年纪了。有定下来上哪个学堂吗?”

齐录事点了点她额头,宠溺道:“你一天天操心的事可真多。上个月我就求了李少卿,助我儿进国子监求学。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送去张老夫子那里。他是神龙年间的进士,才学兼修,为人刚直。”

月娘见事事有着落,便放下了心,然后为夫君宽衣。

齐录事放下帏帐:“好了,不讲这些事,正事留给明天做。晚间还有晚间的事…”说罢,抱着月娘躺下了。

屋外静悄悄的,只余屋内一片旖旎。

话说崔琰送完阿蛮,离开怀远坊后,便将平安唤到车上。

“今儿到过怀远坊的事须守口如瓶。”他面无表情命令着。

崔氏规矩极多,对各位郎君的生活约束极多。若被五叔知道今儿送过宛娘子,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平安领命,一路无话。

他回到屋内,翻开李太白诗集,确实没有收录《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他看着诗集发呆,只觉那宛娘子身上的谜团越来越多。

忽听得下人传唤,崔侍郎叫他去前厅陪侍,有重要客人。

崔琰到前厅时,崔侍郎坐主位,左侧坐一陌生男子,年岁与崔侍郎相当,身着宽袖襕衫,腰挂金鱼袋。

“这位是礼部尚书王尚书,七郎快来见礼。”崔侍郎引荐。

崔琰恭敬行礼。

“这就是你常常提起的令侄?”王尚书抚上胡须问道。

“正是!”崔侍郎笑道。

他初见崔琰身姿挺拔,又见崔琰剑眉入鬓,眸若点漆,感叹:“果然一表人才啊!后生可畏。”

“素闻崔小郎君四处游历,亦曾到过南诏,吐蕃之地。今儿我便考你一考。”王尚书放下茶杯,起身继续问道:“吐蕃常以敌国礼示我大唐,何处?”

崔琰想到吐蕃民风强悍,其国君多次要求与大唐平起平坐,思索片刻:“坚持君臣之礼待其国为最重,以示回纥、南诏等国不可逾越。以礼及九服之制灭其使臣之气焰为其后。先礼后兵乃大唐气魄。”

“好一个大唐气魄!好!好!好!”王尚书满意地连连称赞。

崔侍郎见气氛到位,拍了拍手,不一会儿下人便铺好了桌凳,摆好了各式珍馐美酒。

待他三人入座,前有美艳歌姬摇动腰肢翩翩起舞,后有柔媚美妾布菜倒酒。

好一派歌舞升平!

崔琰浑身不大自在,他自幼不喜这觥筹交错的应酬。在博陵老家时,还能由着点性子。在这长安,无法,无法。

宴会持续到戌时才结束。

崔琰回到房内,只觉异常疲惫。他知道五叔这是在帮他铺路,引荐到礼部。但这条路,实在是太难,太难。

待他睡下,平安悄悄走到前厅书房。

崔侍郎正在练字,见他进门,手不停笔,问道:“今儿七郎都去了哪里,见了哪些人?”

平安恭敬作答:“回郎君的话,小郎君今儿上午没出门,吃过午饭才乘马车去了慈恩寺。小郎君不让我近身伺候,小的不清楚在寺庙内他都见了哪些人。不过,他出来的时候身边跟着一个俊俏的小娘子。最后送小娘子归家后才回的府。”

崔侍郎点点头,接着问:“小娘子家住何方?”

平安瞧了瞧侍郎的神情,斟酌了下,回道:“西市南边的怀远坊,齐录事家。”

崔侍郎摆摆手,并叮嘱:“不要被七郎知道我问过你话。”

平安连连应诺,领命退下。他想到回府前小郎君的嘱咐,只能默默叹气。

崔侍郎练完字,想了想,提笔写了封信寄回博陵,才回屋歇息。

待他回屋后,又仔细叮嘱崔卢氏物色下合适的适婚娘子,容颜才情在其次,主要家世要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水摇摇晃

狩心游戏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