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第三日,暴雪压檐。廷尉府正堂,铜匣高置,封泥完好,秦王玺鲜红如血。丞相杜仓、御史芈启、廷尉蒙毅,三卿到齐,当众启封,宣读遗诏:
“寡人崩后,国政由三卿共理;储君以德、功、民望合议,择公子十人内最优者。”
话音落,堂上百官窃窃私语——这是秦国第一次“开放式立储”,谁都能投票,谁都能拉票。暗流,瞬间涌动。
散朝后,中郎署灯火彻夜。嬴政把“选票”拆成三类:
1. 军功票:将校团,由王龁、蒙武掌;
2. 文官票:九卿、郡守,丞相影响力最大;
3. 宗室票:公子、公孙,谁辈分高谁说话。
少年用炭笔在竹简上画“正”字计数,目前自己排第三:军功满格,文官半票,宗室零票。短板明显——宗室不买账,嫌他是“外来户”。
“得让宗室主动求我。”嬴政抬眼,眸光似冰,“办法只有一个:再立大功,大到他们不敢不投。”
与此同时,羸稷病势急转直下,肺痈破裂,昼夜高热。太医私下判词:不过十日。宫门戒备森严,除三卿、侍疾中郎,任何人不得入寝殿。
嬴政日夜陪榻,煎药、读简、记录王言,表面孝感动天,实则速记“遗言漏洞”——老王每次昏迷前,都会蹦出几句含糊不清的短句:
“……谷蠡……未灭……”
“……龙……北地……”
“……功……未赏……”
少年把短句写在袖内,回舍人署拼成一条完整的“王意”:谷蠡王未灭,北地功未赏,玄龙当抬头。——完美符合“民望 功业”双标准。
第四日,咸阳宫广场,忽现“祥瑞”:千只玄鸟(乌鸦)盘旋,排成“政”字,良久方散。史官激动得手抖,连写三大篇《玄鸟纪瑞》。百姓交头接耳:这是“天命在政”!
黎川在暗处撇嘴:“特效费用我包的,鸟食掺了酒,飞起来晃,正好排字。”
第五日,渭水再次贡献“天启”:河滩冲出一块玄石,天然纹路似龙,龙爪下刻着“政”字,边缘光滑,像被水打磨千年。实则林伍带人连夜凿刻,再用河沙滚磨,做旧一手包办。
宗室炸锅了:接二连三的天意,都指向一个人——嬴政。若再违逆,就是与“天”作对。
第六日,宗□□紧急召开“内部票选”。老一辈公子怕“天意反噬”,年轻人则眼热军功:谁不想跟个能打仗的储君混前途?投票结果出炉:
嬴政,七票;公子壮,两票;弃权,一票。
宗正捧着结果,手一直在抖:这可是秦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主推举”储君,虽然投票范围仅限嬴氏微信群。
当日傍晚,宗正亲赴廷尉府,提交“宗室合议书”:一致推举中郎嬴政为“储君第一候选人”,理由简单粗暴——功高、天选、民心。
第七日,三卿闭门投票。
丞相杜仓:投嬴政——顺应天意,稳住朝局。
御史芈启:弃权——楚系外戚不想趟浑水。
廷尉蒙毅:投嬴政——军功派旗帜,法家代言人。
结果:2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
当日夜里,铜匣再次封存,内加“储君推举书”:中郎嬴政,天德功三望俱全,宜立为太子。封泥压上三卿联名印,只等老王最后一画。
第八日深夜,寝宫。羸稷回光返照,竟坐起饮粥,目光清明。三卿跪榻前,呈上推举书。老人目光扫过“嬴政”二字,沉默良久,忽抬手,以指蘸粥,在书简边缘画下一道短横——像给“政”字添上最后一笔“丶”,更像给命运点上句号。
“寡人……准了。”声音轻若游丝,却压垮最后一根稻草。
第九日清晨,丧钟长鸣,秦王羸稷驾崩。雪停,日头初升,金光穿云,照在玄龙大旗上,旗心“秦”字熠熠生辉。
同日,三卿发诏:中郎嬴政,晋太子,居东宫,三日后即位,明年改元“政始”。
少年跪受诏书,额头触地,声音沉稳:“臣,太子政,受命。”
起身瞬间,他与远处宫门上的玄龙旗目光相交,一老一少,一衰一盛,在同一具躯壳里,完成最后的交接。
夜,东宫。蛛网图被撤下,换上巨幅《天下疆域》。嬴政负手立于图前,看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版图像六块肥肉,摆在案板。
林燕、黎川、黑夫、林伍,四人依次上前,与他击掌,声音轻而坚定:
“下一步,天下。”
窗外,雪霁,月出。清辉洒在少年肩头,像给他镀上一层银甲。他抬眼,眸光穿透夜色,落在更远的东方——
那里,有更大的猎场、更凶的野兽、以及——最高的王座。
龙,终于抬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