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沉默的告白 > 第1章 窗边的光影

第1章 窗边的光影

林夏第一次遇见陈川,是在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

那是九月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洒进来,在陈川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衫,袖口微微卷起,露出一截线条流畅的小臂。林夏注意到他翻书时修长的手指,和偶尔轻蹙眉头思考的样子。

而她,只是因为自己常坐的位置被人占了,才不得已坐在他对面。

“同学,这里有人吗?”她轻声问。

陈川从书里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没有,请坐。”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磁性。林夏放下书包,拿出《西方美术史》和笔记本,开始整理下周要交的论文资料。她能感觉到对面偶尔投来的目光,但每次抬头,陈川都专注于手中的《存在与虚无》,仿佛刚才的目光只是她的错觉。

这样的巧合持续了一周。每天下午两点,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同一个位置,面对面坐着,各自看书,偶尔抬头,目光短暂交汇后又迅速分开,像是有某种默契,谁也不打破这份宁静。

直到第五天,林夏发现自己常用的那支钢笔不见了。她翻遍了书包每个隔层,正懊恼时,一个声音从对面传来:

“在找这个吗?”

陈川手里拿着她那支深蓝色的钢笔:“昨天你走的时候,它从书上滑下来了。”

林夏松了口气:“太感谢了,这支笔对我有特殊意义。”

“看得出来,笔杆上有经常使用的痕迹。”陈川微笑着说,“我叫陈川,哲学系的。”

“林夏,美术系。”她接过笔,指尖不经意间触到他的手指,一阵微妙的电流窜上手臂。

从那天起,他们开始有了简短的交谈。从喜欢的作家到最近的画展,从食堂最难吃的菜到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林夏发现,这个看似沉默的哲学系男生,内心有着极为丰富的世界。而陈川也惊讶于林夏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她温柔外表下的坚韧个性。

---

陈川回到宿舍时,室友王明正瘫在椅子上打游戏。

“哟,咱们的哲学家又从图书馆回来了?”王明头也不回,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连续一周准时出门准时回来,这可不像你啊。有情况?”

陈川把书包放在书桌上,没有回答。他打开电脑,屏幕上还是他写了一半的论文《论萨特存在主义中的自由与责任》,但他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脑海里全是林夏接过钢笔时微微泛红的脸颊,和她低头写字时垂下的几缕发丝。

“你相信有一见钟情吗?”陈川突然问。

王明猛地暂停游戏,转过椅子来:“真的假的?陈大哲学家居然问出这种问题?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陈川皱了皱眉:“算了,当我没问。”

“别啊!”王明把椅子滑到他旁边,“说说,什么样的姑娘能把我们系草迷成这样?”

陈川思考了一会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她...很特别。安静,但眼睛里有很多话。笑起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亮了。”

王明吹了个口哨:“完了完了,你这是彻底沦陷了啊。打算什么时候表白?”

“还不确定她是否对我有同样的感觉。”陈川打开抽屉,拿出一本薄薄的画册——那是他在图书馆捡到的,林夏的素描本。他翻看着里面的画作,每一幅都充满灵性。最后几页全是他的侧脸和背影,画得细致入微。

“看看这个,”陈川指着画册,“如果这不能说明什么,那我不知道什么能了。”

王明凑过来看了看,吹了个更响的口哨:“这还不明显?姑娘明显对你有意思啊!”

陈川轻轻合上画册,决定明天就把它还给林夏。这是个冒险,相当于直接摊牌,但他觉得值得一试。

---

与此同时,林夏正在宿舍里对着手机发呆。

“你说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她问室友李晓晓,“把画册还给我,是不是暗示他知道我画他了?这多尴尬啊!”

李晓晓敷着面膜,含糊不清地说:“要我说,他要是反感,根本不会特意保管好再还给你。而且不是约你去看展了吗?明显是对你有意思啊!”

林夏倒在床上,用枕头盖住脸:“可是万一他只是出于礼貌呢?你是没看见,他长得真的特别好看,又是哲学系的高材生。我听说他们系好多女生都喜欢他。”

“那你呢?你喜欢他什么?”李晓晓撕下面膜,“别告诉我只是因为人家好看。”

林夏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他很安静,但每次说话都能说到我心里去。而且...你不觉得吗?有些人,你第一次见到他,就感觉已经认识很久了。”

李晓晓夸张地抱住双臂:“哎呀,酸死我了!我们林夏大小姐终于动凡心了!”

林夏把枕头扔向她:“少来!快帮我想想,周末去看展穿什么好?”

两个女孩打开衣柜,开始了一场小型时装秀。最终选定了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配上林夏最珍爱的那条银色项链——那是她母亲送给她的十八岁生日礼物。

“记住,”李晓晓一本正经地指导,“要表现得有兴趣,但不要太主动。微笑,但不要笑得太开。偶尔可以撩一下头发,但别太做作。”

林夏被逗笑了:“你这是从哪学来的?”

“《恋爱指南》第108条!”李晓晓自豪地说。

夜深了,林夏却毫无睡意。她打开台灯,重新拿起那支深蓝色的钢笔。这支笔确实有特殊意义——它是她已故的祖父留给她的,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笔杆上的每一处磨损,都记录着祖孙俩共同度过的时光。

“爷爷,如果您在,会支持我去追求这份感情吗?”她轻声自问。

笔尖在纸上滑动,不知不觉又勾勒出陈川的轮廓。这一次,她画的是他们共撑一把伞的场景,雨滴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他的伞倾向她那一侧,自己的肩膀湿了一片。

---

周末的美术馆之约如期而至。

陈川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手里拿着两张票,在门口来回踱步。他穿了一件深蓝色的针织衫,与林夏的裙子意外地相配。

当林夏匆匆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陈川站在美术馆门前,秋日的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他的眼神在人群中搜寻,直到锁定她的身影,那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对不起,我来晚了。”林夏微微喘着气。

“没关系,我也刚到。”陈川微笑着撒谎。

他们并肩走进展厅,空气中弥漫着艺术特有的气息——淡淡的松节油、纸张和时光混合的味道。展厅里人不多,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在一幅名为《无声告白》的抽象画前,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画布上是层层叠叠的蓝色,从深海般的钴蓝到天空似的浅蓝,中间夹杂着几笔亮黄,像是阳光穿透云层。

“这幅画叫什么名字?”陈川看着标签上的《无声告白》,若有所思。

“有时候,最真挚的情感不需要言语来表达。”林夏轻声说,“就像这幅画,色彩和线条本身就在诉说。”

陈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转向她:“林夏,我...”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一群吵闹的学生打断了。林夏似乎期待他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笑了笑,指向另一幅画:“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陈川有些失落,但还是跟上了她的脚步。

他们在一幅风景画前驻足,画中是秋日的校园,熟悉的图书馆建筑掩映在金黄的银杏叶中。

“这是...”林夏凑近看了看标签,“《图书馆的秋天》,作者是...苏雨教授!没想到教授年轻时画过这个。”

“你认识这位教授?”

“她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林夏的眼睛亮了起来,“下周三她的讲座,我要去做志愿者。你要不要也来听听?是关于当代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的。”

陈川立即点头:“当然。”

他们继续漫步,从古典油画区走到现代艺术区,从雕塑厅走到摄影展区。不知不觉中,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偶尔手臂相触,又迅速分开,像是青春期小心翼翼的试探。

在一组摄影作品前,林夏突然停下脚步。

“这是...”她惊讶地看着其中一张照片——图书馆那扇熟悉的窗,晨光初现的时刻。

陈川有些不好意思:“我拍的。看了你的《窗边的光影》系列后,我也想尝试捕捉那扇窗的不同时刻。当然,远没有你的作品好。”

林夏仔细看着每一张照片:清晨的窗透着朦胧的微光,正午时分阳光直射的明亮,傍晚夕阳西下的暖黄,夜晚灯火通明的静谧。每一张都拍得用心,角度独特,光影掌控得恰到好处。

“你拍得很好,”她真诚地说,“特别是这张黄昏的,光影的对比很有感觉。”

陈川的眼睛亮了:“真的吗?其实我一直在学习摄影,但总觉得自己拍得不够好。”

“摄影和绘画一样,重要的是你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林夏指着那张黄昏的照片,“这张让我感受到一天的结束,但又带着对明天的期待。很温暖。”

他们站在那组照片前聊了许久,从构图聊到光线,从技术聊到情感表达。陈川发现自己从未与任何人如此顺畅地交流过,每一个想法都能得到林夏的理解和回应。

傍晚,他们坐在美术馆后的草坪上,看着夕阳西下。远处的城市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近处的树木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其实,”陈川突然开口,“我最初去图书馆不是因为要看书。”

林夏疑惑地看着他。

“一个月前,我在校园摄影展上看到一组作品,叫《窗边的光影》。作者捕捉了图书馆同一扇窗在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美得让人窒息。下面的署名是‘林夏’。”陈川的声音很轻,“从那天起,我就想去看看这扇窗,顺便...认识一下它的创作者。”

林夏怔住了:“所以你一直在那里等我?”

“等了三个星期。”陈川承认,“直到那天你终于坐在了我对面。”

暮色渐浓,校园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林夏从包里拿出那本小小的画册,翻到最后一页。那上面不是陈川的侧脸,而是一幅完整的肖像——他微笑着,眼神温柔,下面有一行小字:在我看见你的第一眼,心里已经上演了一部漫长的默片。

“所以我们都一样,”林夏抬头看他,眼睛在暮色中闪闪发光,“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一场漫长的沉默告白。”

陈川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指尖相触的瞬间,一切不言而喻。

远处图书馆的轮廓在夜色中渐渐模糊,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