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宁到达五教的时候,离面试开始还有十分钟。
广播站的实习主播招聘在校园里算不上什么大事件,但在对声音、表达有兴趣的学生之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报名信息是她前几天在教务处公告栏前偶然看到的,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热闹宣传,新闻广播站的通知简洁而克制,像极了它一贯低调却稳定的存在感。
她习惯性提前到场,穿过教学楼长长的走廊,推开三楼会议室旁的一道侧门,发现走廊已有七八位同学在排队候场,男女都有,大多数人正低头背诵着什么,有人手里拿着提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稿,有人戴着耳机闭目养神。
她找了个角落站定,没和谁搭话,目光随意扫了一圈,落在会议室门口贴着的名单上。
面试顺序按报名顺序排,她排在第十三个,名字用黑体打印,略显生硬地夹在中间。
“前面还有人没出呢,估计快轮到了。”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压低声音说,“我刚刚听前面那个播完的人讲,主考官里有江予哲。”
“谁?”旁边另一个女生惊讶。
“你不知道?新闻系的江予哲,广播站副主席,之前录过一期校庆专题,还上了官方视频号。声音超有磁性那位!”
“啊……我知道了,就是声音有点低沉、但讲话超清楚的那个?”另一人小声补了一句,“原来他就是副主席啊?”
那两人的声音不算特别小,但在安静的走廊里,仍清晰地飘进林婉宁耳中。
她本能地轻微一顿,脑中闪过一个画面。
是校公众号上曾推送的一期采访视频。她点进去没看多久,只记得男嘉宾声音沉稳、语速极其克制,不带情绪却不冷漠,连背景音乐都剪得一丝不乱。
那时候她只觉得这个人气质很特别,但并没有看完,也没去点开资料卡——她不擅长也不习惯去“了解”某个人,除非有必须的理由。
今天之前,她并不知道新闻广播站的副主席是谁。
直到这一刻,江予哲这个名字才突然与“副主席”“面试官”几个字重合,像是有人无声地在脑中敲了一下。
林婉宁低头重新翻开手机,划到广播站推文最下方。果然有几位常驻成员的介绍,一张照片下写着“副主席江予哲,新闻系大二”。
是他。
意外,但也说不上震惊。更多是一种有些微妙的情绪——像是在认真准备一场考试时,突然发现试卷封面写着一个不熟悉的监考老师的名字。
她并不很熟悉江予哲。
只是在一些偶然的信息碎片中捕捉过他的存在。但在听到其他人带着些许敬畏和私下讨论时,她还是不可避免地在心中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冷静、疏离、有条理、不苟言笑。
广播站是一个对声音与表达要求极高的地方,副主席能担任面试官,也很正常。
她心中很快恢复平静。
“林婉宁——”门口有人探出头点名,是负责登记的学姐。
她应声走上前,轻声道了声“在”,语调自然。
还没轮到她,前面还有三人。她便在门边的座位上坐下,掏出那张薄薄的自我介绍卡片重新看了一眼,语气练得平稳流畅,稿纸上的笔迹清秀工整,像她从小练字留下的痕迹。
会议室的门每隔五到八分钟就会被轻轻拉开一次,有人进去,有人出来。
有女生出来时低声说:“他真的没笑……全程都好严肃啊,我稿子背错了一句,他盯我两秒我都不敢动了。”
另一人说:“但他声音真的很好听……”
这些轻声议论她都听见了,但她只是轻轻抿了抿唇,眼神平静。
再过几个名字,就是她了。
林婉宁收起纸张,把手机调成静音,坐直身子。
她知道,面试再难,能决定她去留的,不是坐在桌后那个人的名字,而是她自己的声音。
“林婉宁。”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空气里浮着一股淡淡的纸墨味和刚泡开的咖啡香。
林婉宁走进去时,脚步不疾不徐,神情平稳。
她扫了一眼四位面试官——广播站指导老师、大三学姐、一位新闻系的男生,还有坐在最右侧的江予哲。
江予哲今天穿着深蓝衬衫,外搭一件灰黑色薄针织外套。和她上次看到他时一样,干净、安静,像一张没有被标记的稿纸。
她记得那次是在开学第二周,她和舍友一起去了学校东门外那家咖啡店——“岛屿”,那是个被推上热门的小打卡地。她当时正排队点单,恰好站在她前面的,就是江予哲。
他们谁也没说话,但那种近距离的沉静印象,一下子就留下了。
现在,他抬起头,看见她。
“我们在‘岛屿’见过一次,对吧?”他的语气很轻,不带打探的意味,只像是确认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林婉宁略一愣,旋即点头:“嗯,应该是。”
她没有多说,神情自然。既不表现出特别的惊讶,也不刻意回避。
江予哲也没有追问,只点点头,像是做了个简单标记,随即将视线移回她的报名资料。
面试正式开始。
“林婉宁,你是新闻系大一的?”坐在中间的大三学姐先发问。
“是的。”
“那你为什么选择加入广播站?目标是做主持方向吗?”
林婉宁答得干脆:“我的职业目标是做电视台新闻主播,我希望从大学开始积累语态训练、播报经验、音频剪辑等基础能力。广播站的实习岗位能让我更贴近实战场景,所以我很重视这次机会。”
“你接触过专业设备吗?或者说,尝试过音频类制作?”
“在高中有校广播站经验,大学开学前我也在B站做过一期校园新闻Vlog,虽然只是简单配音和剪辑,但我在试着打磨发音和语气的稳定性。”她说话时眼神沉稳,不急不躁,“我也在学Audacity的基础处理。”
学姐记了几笔,点头。
另一位面试官——新闻系的男生——接过问话:“你怎么看当前自媒体冲击下校园新闻平台的定位?”
林婉宁想了两秒:“校园平台首先承载的是校内传播功能,面对的是学生群体,而不是追逐流量的泛大众。在我看来,它的优势不在于速度或热度,而在于真实和稳定,是可以搭建起校园内信任机制的一环。”
“所以你更偏向于传统叙述方式?”
“我倾向于在内容逻辑上保持传统的核心原则,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尝试轻量化和视觉语言的融合,但底层的判断标准不能动摇。”
这个回答让对方挑了下眉,没再多说。
轮到江予哲。
他拿着她的资料卡,在下方轻轻敲了下表面。
“你在自我介绍里写了一句——‘希望把自己的声音变成某种连接’,你觉得声音连接的到底是什么?”
林婉宁思考了一下:“连接听众和事实,听众和情绪,或者是听众和自己。”
她语调柔中带着稳定性,“有时候我们说‘这个主播说话让我安心’,其实不是因为他讲了什么,而是他声音里没有慌张、没有遮掩。广播的力量,很多时候就是这种无形里的传达。”
江予哲看着她,目光深处隐隐浮现一点微光。
他没有再说话,但轻轻合上了她的报名资料。
“还有问题吗?”老师问其他人。
大家摇头。
“好,那今天面试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时间。”
林婉宁起身,鞠躬:“谢谢各位老师。”
走出会议室那一刻,她并没有回头。
而会议室里,江予哲用指腹摩挲着桌面,过了一会儿才拿起她的资料表,又重新翻开。
他记得那天在“岛屿”,她站在他前面点了一杯不加糖的美式,语气礼貌、安静,点完就退到一边,不看别人也不等人看。
但现在,她的声音落在他耳里,却像是在一群标准答案中,突然飘出一句真实的、自带温度的旁白。
他低声说了一句几乎听不见的话:“林婉宁。”
声音像纸页翻动,在心底,轻轻一响。
宿舍门轻轻推开时,屋里正亮着暖黄的顶灯,三张床边的帘子全都拉开,空气里弥漫着奶茶和纸张混合的味道。
“婉宁回来了。”许芷第一个注意到她,靠在上铺扶梯边,语气轻快,“面试完啦?”
“嗯。”林婉宁换了拖鞋,把水壶放回桌上,语气如常,“刚结束。”
“感觉怎么样?”唐沁手里还拿着一根笔,但眼神已经转到了她身上,“是不是见到江予哲啦?”
林婉宁淡淡“嗯”了一声,没什么情绪起伏,“他是面试官之一。”
“哇——真见到了?”唐沁一下子来了精神,整个人从椅子上转过来,双手撑着桌面,“你们最近真的很有缘诶,上次在‘岛屿’碰见,这次又是他面你,不是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林婉宁正低头整理笔记本,轻声道:“也就碰了两次而已。”
“但两次都挺关键的啊。”唐沁笑着说,“你说万一他对你有点印象什么的——”
“不会。”林婉宁截得平静,“他问问题挺专业的,没什么特别。”
“那也说不定嘛。”唐沁还不依不饶地眨眼,“说不定他就是喜欢你这种不说话、清冷挂的类型——”
“你这么激动做什么?”江予安从上铺翻身下来,伸了个懒腰,打断了她的话。
“我哥那种人,不可能随便喜欢谁。”她语气不轻不重,但把“我哥”说得特别自然。
“哥?”许芷挑眉,“你说江予哲?”
江予安点点头:“堂哥。他在我们家属于那种很难被打动的类型。你就当他平常话少,其实不怎么搭理亲戚。”
唐沁眼睛一亮,“那你得多帮我们婉宁说说好话——”
“我可不掺和。”江予安举起双手,“广播站那种事,我哥分得清公私。”
林婉宁本就低着头,听到这句话,神情未动,但眼神微微一沉。
她不想卷入这种毫无必要的臆测里。
江予哲对她有没有印象,根本不重要。
他对她提到“岛屿”,不过是一种观察后的寒暄,不带任何情绪重量。她从头到尾都没有试图延展话题,更不想在宿舍里成为谁的“有缘分对象”。
“不过,”唐沁语气一转,笑容意味深长,“我还是觉得你们之间挺合适的。”
许芷忽然轻轻笑了一下,语气不咸不淡:“我倒觉得林婉宁更适合那位学生会会长。”
林婉宁抬头看了她一眼。
“沈予川?”唐沁挑眉,语气微妙,“他挺完美的,可惜啊——”
“怎么可惜?”江予安笑着问。
唐沁收起笑容,把下颌撑在掌心:“就,太完美了吧……我猜他不会轻易喜欢谁。”
林婉宁没有接话,只低头翻开自己的台历,把明天课表重新划了一遍,动作利落。
许芷目光落在她脸上,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
屋里安静了几秒,随后重新热络起来。
江予安去冲泡晚间茶包,唐沁在刷微博热搜,许芷半躺在床上翻笔记。
只有林婉宁,默默地把一页练习纸抽出来,开始练发音稿。
她一遍遍地念着句子,嗓音干净、节奏稳定。
就像在给自己设一道无形的屏障,不为谁设定,也不为谁拆除。
广播站的邮件是在午后一点四十发来的。
林婉宁看到那封通知时,正坐在宿舍阳台边的小折椅上,一杯常温的矿泉水放在腿边。阳光透过防晒帘的缝隙,落在她白色的袖口上。
「您好,林婉宁同学。
恭喜您通过校新闻广播站的实习主播面试。
请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参加首次组会及岗前培训……」
她看着屏幕几秒,忽然轻轻地笑了。
是那种没有声音的笑,像心里涌上一阵暖意,又慢慢地沉下去,化成一点点更坚定的安心。
她把手机收进口袋,拿上早就准备好的笔记和阅读卡,去了图书馆。
校图书馆一如既往安静。
玻璃顶的阳光落在木质地板上,四周只有翻书和写字的细碎声响。她挑了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下,摊开一本传播学的理论书。
她习惯在安静的地方消化情绪。
无论是低落的、开心的、还是那种不知名的复杂心绪。
她一向不喜欢把情绪外露给别人看。
这次也一样。
她没有第一时间在群里说自己过了,也没有和室友分享得太多——她只是默默地写下几行心得,抄下一句她很喜欢的话:
“你要相信,播音不是在说话,而是在替世界发声。”
她刚写完这句话,耳边忽然传来低低的脚步声。有人在她对面那排椅子前停下。
林婉宁下意识抬头,视线落在一双黑色皮鞋上,再往上,是修身的白衬衫和浅灰色西裤。
是沈予川。
他站在那,手里捧着一本借阅书,抬起头看向她,眼神温和,却带着几分意外:“你也在这?”
林婉宁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嗯,来看资料。”
“我刚好也要查点东西,”他朝她身边指了指,“这有人坐吗?”
“没有。”她挪了挪笔记本,空出右边的位置。
沈予川坐下,动作安静,不带一点多余的动静。
图书馆里阳光很好,窗边的绿植在风中轻轻晃动。他翻开那本《社会心理与传播引导》的厚书,手指修长,书页轻轻响。
两人就这样并排坐着,各自翻书,偶尔翻页的声音在空气中叠在一起。
安静、克制,却又不突兀。
林婉宁原本专注在书上的视线,不知怎么,就落在了他侧脸上。
他眉眼清晰,线条硬朗,却不冷,睫毛浓密,像是有人用极细的毛笔认真勾勒出来的。
他和她见过的男生都不太一样。
安静,但不沉默;礼貌,却又带着某种不动声色的笃定感。
她忽然想到,从开学以来,自己总是在试图把一切安排得很妥当:选课、面试、复习、进度……她像是沿着一条清晰可见的直线走,稳稳地、不分心地朝着理想前进。
可现在,这条路上,突然有一个人出现在她旁边。
不是插队,也不是干扰。
只是刚好走到她身边,然后朝她点了点头,问一句:“可以一起走吗?”
她不知道是不是喜欢。
但那一刻,她却忽然觉得,如果人生是风吹过的长路,那她希望自己将来看到回忆时,不只是一个人站在终点前。
她希望喜欢的人,是带着光和期待一起出现的。
就像此刻的沈予川,在图书馆的午后,在翻书和阳光的缝隙之间,静静地坐在她旁边。
她重新低下头,握笔的手却比刚才轻了几分。
有些路,似乎可以不那么独自一人地走了。
新手木子再次上线报道~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很奇怪婉宁就那么突然也对我们川哥也有好感了呢~
很好奇的话 可以继续看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六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