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重回高三的第一天生活,很是安静平和。
高三生其实在八月份就已经开学了,有插班的留级生,人家也在八月份就到了这个班级。
只有谢昭,是在九月一号才来到的他们的班级。班主任还特意允许了谢昭不必和他们一样上晚自习,早上也不用在六点半前到校,在七点十分上第一节早自习前到校就可以了。
这让谢昭变得格外特殊。但是,等同学们见到谢昭的真人,发现班主任口中样样都好的谢昭竟然长得还挺好,原本对他有几分不满的同学们,瞬间就不好意思找茬了,都安静的看着谢昭是不是真的像班主任说的这么好。
谢昭的开学第一天,于是过得还是很平静的。
班主任刘天和几个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很欣慰的看着他,还有专门在课后过来鼓励他的,跟他说学历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他既然已经回来了,这一年就好好学,考上个大学,将来想找好工作,有大学毕业证,就有踏入门槛的通行证,如果还是想开店做生意,那也没问题。总之多条路,对未来总是好的。
谢昭知晓这都是老师们的肺腑之言,谆谆教诲,当然都收下了,认真学习。
重回课堂,谢昭除了有点不适应下课时间,老师会拖堂,然后课间休息时,他刚站起来,想去走廊透透气,结果上课铃就打了之外,别的倒是都还好。
至于他的同学们,早就习惯了老师们的拖堂。除了要去上厕所的同学,是跑着去的厕所,其余同学,或是说几句话,聊聊天,或是趴桌子上就是睡,小课间大家都不出去教室的。
等到大课间的时候,才会出去溜达溜达。
谢昭:“……”
他发现同学们也不觉得苦,因为他们省是人口大省,身边的高三生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就真的不觉得苦。
只是有些羡慕谢昭可以“迟到早退”,早早回家。
等听说谢昭“迟到”不来早早读,是因为要开店卖包子,“早退”不上晚自习,其实是不放心几个弟弟妹妹单独在家,必须要回家看着他们才行后,同学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了谢昭和他们的不一样,谢昭就是那个传说中可怜的“大哥”。
高三生们又有学业压力,对谢昭就更没有任何不好的情绪了。
哎,还是读书重要,读书吧。勾心斗角什么的,不适合他们这些苦逼的高三生。
谢昭对此很是松了口气——毕竟他也算是“装嫩”来读的高三,如果看起来和同学们太不一样了,总归是不好。但是,人生阅历的不同,他确实也和同学们不太一样。
但大家的重点都在学习上,没人注意到这一点,就很好了。
谢昭的高三生活,忙忙碌碌,每天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如果不是还要养家还看孩子,谢昭真的会以为,他就是个普通的苦逼的高三生了。
还有一件事,谢昭早就忘记了,他们小镇上的高三生,每周只在周日下午放假,让同学们有空洗个澡,理理发,洗个衣服什么的。连续上学一个月,才会有个两天的周末假期,这个假期是在周五下午上完课后开始,但是周日的晚自习要继续回来上课。
谢昭:“……”
他重新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深吸了好几口气。
90年代,小镇上的高三生,果然不容易。
反倒是沈佑和夏阳阳,虽然没读高中,但对于高三生的作息十分了解。
他们是这周的周日下午来的谢昭家。
两人都很是狼狈,不是说衣服鞋子没打理,头发乱糟糟的,而是整个人的精神气儿都和原先的意气风发不一样。
谢昭立刻就发现了两人的不对劲。
他看了看在院子里玩耍的谢初景和谢朝光,又看了看在店里凑在一起看书的谢望舒和谢婵娟,就拉着两人道,“我们去楼上说。”
他租的这处院子,院子前后都是两层的小楼,只是空间不大罢了,但只是开个小店,图个温饱,倒也够了。
他们三人就上了楼。
楼上和楼下之间没什么格挡,但这到底还是大下午的,这条街上又向来热闹的很,低声说话的话,楼下是听不清楚的。
三人倒是也没说什么机密的话,只是大人的事情,不太愿意让小孩子听到而已。
楼下的谢婵娟眨了眨眼,抬头看了眼楼上,然后就对身边的谢望舒道:“二姐,你跟大哥好生说说,就保证以后给你的零花钱,你都留着自己花,不会再给三哥了,大哥好脾气,一定会重新给你零花钱的。”
大家都有零花钱,只有二姐没有,其实还是很奇怪的。
谢望舒怔了怔,才摇头道:“可是、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拒绝朝曦。妈妈……妈妈以前总说,我必须要照顾好弟弟,弟弟以后是我的依靠,我现在对弟弟好了,弟弟将来才可以为我撑腰,让婆家不欺负我,不像她,做了童养媳,娘家无人,就算生了儿子,在家里依旧是最直不起腰的那个。”
谢婵娟其实也是听着类似的话长大的,爸爸妈妈也总是跟她说,她是姐姐,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初景,长姐为母,这是她的责任,是她一辈子都要做到的事情。还说将来她长大了,有钱了,一定要记得报答他们做父母的,孝顺他们,这也是她的责任,可千万不能做人人喊打的白眼狼。
然而她天生和谢望舒不一样,那些话,听就听了,当时会在爸爸妈妈的期待的目光中乖巧的点头。
可在她心里,这些就是她还没长大前的“生存守则”,是大人为了管束她而灌输的思想,她还小,要依赖爸爸妈妈生存,所以现在爸爸妈妈说什么,她都会乖乖的的答应。
但等她长大了,当然还是她自己的意愿最重要。至于什么是男孩重要,还是女孩重要,或者是男女平等,其实都不如她自己重要。
至于从小对弟弟初景好,初景是她未来的依靠什么的,谢婵娟也压根不信。
她有眼睛,自会去看,小镇上亲兄弟、亲姐妹打破头的比比皆是,兄弟为了娶媳妇,公然昧下姐妹的聘礼的更多。让姐妹带着几床被子去嫁人,这便是来自兄弟的“依靠”么?
倒不如,她现在不必过度的对初景好,初景将来也不必做自己的依靠。这不也很公平?大家还都省事。
只是谢婵娟虽然心里这样想,觉得二姐有点傻乎乎的,一根筋,但大哥那么聪明,对二姐那么好,都劝不动二姐,她也就不费那事儿了,眨了眨眼,道:“二姐,我弹电子琴给你听,好不好?”
这是谢婵娟另外想不通的一点了——大哥对他们这样好,特意告诉他们,家里经济情况好转,还让他们报兴趣班去学习,她和谢朝光、谢初景都高高兴兴的报了班,就二姐说不想给大哥造成负担,不肯报班。
谢婵娟:“……”
然而谢望舒又真的是个很好很温柔很勤快的姐姐,对待他们这些弟弟妹妹的请求,几乎有求必应。家里除了大哥,也是二姐干活最多,最有耐心照看调皮捣蛋的谢初景。
谢婵娟想,这可能就是大哥所说的,人无完人吧?
但二姐这样,对他们做弟弟妹妹的来说没什么不好,谢婵娟只要记得,自己不要变成二姐这样就好了。
于是,也很愿意弹些二姐喜欢的曲子,让二姐开心一点。
谢望舒果然笑了,站起身道:“你坐着等就行,我去给你拿你的电子琴。”
*
二楼——
谢昭听到夏阳阳一脸蔫蔫的说,他们这次南下,在火车上被人摸了钱包。
等他们回程的时候,还有人想要偷他们的货差点偷成功的时候,丝毫都不意外。
事实上,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常有。毕竟没有监控,买车票也不需要身份证,偷了东西就跑,是件稳赚不赔的事情。有时候还是团伙作战,有负责偷盗的,有负责帮忙掩护的,有负责给人递水下药的……
夏阳阳和沈佑从五月起,从他们省城到南方沿海,来回走了近二十趟。这会才真正碰到这件事,其实已经算是运气好的了。
显然两人都被吓到了,至少短时间内,不想去做这个能赚到翻倍利益的生意了。但是现在具体想做什么,他们还没有想好。而且,这倒卖生意,毕竟赚钱,一下子停下来的话,两人总觉得需要别人的肯定,肯定他们做的决定是对的。
谢昭早就跟二人讨论过这件事,认为这不是做生意的长远之道。万一因为被人嫉妒,被举报进去了,那就更冤枉了。
点头道:“这种事情本来就有风险,用来积累原始资金,是个简单快捷的方法。但是,你们现在手里已经积累了些钱,可以直接留在省城做点小生意了,没必要再冒那么大风险,而且……那真的也太辛苦了。”
一来一回就是四五天时间,两人吃,吃不好,睡,睡不好,还要每天心惊胆战的守着钱或者守着货物——没办法,就算是把钱放在存折里,还有异地存取费的存在,还要找地方存钱取钱。
这也真的太消耗人的体力和精力了。
夏阳阳和沈佑听到谢昭支持他们的决定,都安下了心来。
沈佑若有所思道:“所以,小昭你建议我们去省城发展?”
谢昭:“……难道你们想在小镇上发展?我的情况你们都看到了,这么个早餐店,都有亲戚惦记。你们两个家里情况复杂,亲爸都在,还有后妈,家里还有别的兄弟,在小镇上发展,以后有你们受的。”
发展的好的话,这些亲戚就会惦记;发展的不好的话,亲戚们就会嘲笑他们自不量力,不是那块料。
倒不如直接在省城发展。
沈佑和夏阳阳其实还是很想留在小镇上的,毕竟这里才是他们的家。去省城的话,他们还要办理暂住证,否则被当做盲流也很麻烦。
然而他们两人显然十分信服谢昭这个发小,想了想,都答应了下来,而且,省城明显比他们小镇上经济发展的好,只要他们肯努力,在省城安稳下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然后就叽叽咕咕的跟谢昭讨论,要留下来什么生意,他们还要继续合伙云云。
谢昭却道:“我就先不参与了,你们两个人手头的钱,肯定够了。唔,不过,我倒是想在省城买个门面,户口好迁过去。以后我去省城读大学了,这几个弟弟妹妹,也得有地方落户才行。”
沈佑和夏阳阳原本还想劝谢昭和他们一起做生意,但听到谢昭提到户口的事情,也是无法。谢昭毕竟不像他们,家里的事情不用他们操心,自己把自己顾好就行了。谢昭还要为几个弟弟妹妹操心,这可真是……
那份养恩,谢昭究竟要还多久,还到什么程度,才算还完?总不能让谢昭还上一辈子吧?
*
大洋彼岸——
霍城忙碌了一天,开车回到别墅时,才发现家里有客人在。
一位身穿白色旗袍、保养得宜的丽人,正坐在一楼大厅的沙发上,瞧见他回来了,站起身笑道:“小城,好久不见了。阿姨冒昧来访,你不会见怪吧?”
霍城顿了顿,才发现眼前这位貌美的丽人,是御厨白家上一辈里,唯一外嫁的女儿——白明珠,同时,也是京城有名的顾家的掌权人的太太。
当然,她还有另一重身份。
霍城看着白明珠的一双波光潋滟的桃花目,就想起了那个他曾经日夜相伴的那个人的眼睛。
同样也是一双桃花眼,每每情|动,那人睁开眼睛看向他时,无论是嗔是怒,霍城总觉得那人是爱着他的。
霍城唇角勾了勾,客气的笑道:“怎么会?分明是我招待不周。白阿姨快坐,还有,”
他看向了站在白明珠身畔的十六七岁的少年,目光微沉,“顾云时,云时也坐。”
白明珠和顾云时,便都笑着坐了下来。母子之间,还拉着手,颇为和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户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