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重启的爱恋 > 第17章 往事的回响

第17章 往事的回响

第十七章往事的回响

国家美术馆展览的筹备工作如同一艘驶入深海的巨轮,将苏笑笑的生活带入了一个更高强度、更具挑战的轨道。与之前在艺术中心的个展不同,这次展览的规模更大,学术要求更高,策展团队希望她能创作一批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突破性的新作品,以匹配国家美术馆的平台高度。

在几次密集的线上线下的策展会议中,苏笑笑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个大胆而贴合她自身轨迹与当下思考的想法:“我想做一个名为‘疗愈之镜’的系列,它不止于复述我个人的故事,更希望将视角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心理健康图景,探讨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媒介,在创伤识别、情绪表达、心灵重建以及社会认知转变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和可能性。”

这个想法得到了策展团队的高度赞赏,认为这既延续了她《重生》系列的核心精神,又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更具公共性与社会关怀的层面,契合了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但这无疑也意味着更大的创作压力、更繁重的研究工作和更深层次的情感投入。苏笑笑开始系统地查阅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疗愈领域的文献,走访各类心理健康机构、社区支持中心和康复者团体,与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心理咨询师、康复者及其家人进行深入对话,收集第一手的素材、故事和面部情绪的细微速写。这个过程,既是为创作积累血肉,也像是一次对她自身漫长康复历程的、更为理性的回顾与审视,有时甚至会不经意间触碰到那些自以为已经愈合的、隐秘的疤痕。

与此同时,她和左新皓也开始着手筹备婚礼。出乎苏笑笑意料的是,左母这次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和热情,几乎包揽了大部分繁琐具体的筹备工作。

“婚礼的事情交给我和你爸爸来协调,我们经验多些,场地、酒店、流程这些关系也熟。”左母在一次温馨的家庭晚餐后,语气自然又不容置疑地对苏笑笑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专心准备国家美术馆的展览,这是奠定你艺术地位的关键一步,绝不能分心。你呢,就在关键环节上拿主意,比如场地喜欢室内还是户外?婚纱偏好什么风格?嘉宾名单有没有特别要请的朋友?其他的琐事,我们来处理。”

这份坚实而体贴的分担,让苏笑笑在感激之余,也隐隐有些不安,怕给长辈添太多麻烦。“谢谢妈,但这太辛苦您和爸了。”

“傻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左母拍拍她的手背,眼神温和而笃定,“你能在国家美术馆办展,是我们全家都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做这些,心里高兴。”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按部就班、顺利推进的时候,苏笑笑遭遇了创作上最大的瓶颈。新系列的构思像一群被困在浓雾中的飞鸟,在她脑海中盘旋、冲撞,却始终找不到清晰的出口,无法有力地落在草图本上。焦虑感开始如藤蔓般悄然滋生缠绕。她开始不自觉地延长待在画室的时间,用熬夜和近乎自我惩罚般的工作强度,试图强行逼出枯竭的灵感,情绪也随之变得像绷紧的弦,易怒且脆弱,睡眠质量急剧下降,深夜里偶尔甚至会感到一阵阵莫名的心悸和恐慌。

一天深夜,左新皓结束一个冗长的跨国视频会议,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卧室,却发现身边空荡,床铺冰凉。他心中一紧,立刻走向画室。推开虚掩的门,只见苏笑笑独自坐在画架前的高脚凳上,背对着门口,面对着依旧一片空白、只在角落有几道杂乱划痕的画布,单薄的肩膀微微垮着,背影在昏暗的落地灯照射下,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焦躁。

“笑笑?”他轻声唤道,走近她。

苏笑笑像是被吓了一跳,猛地回过神,转过头,脸上带着来不及掩饰的茫然和疲惫,勉强扯出一个笑容:“你开完会了?我…我再找找感觉,马上就睡。”

左新皓的心像是被细针扎了一下,泛起密密的疼。他看出她在强撑,看出那笑容背后的空洞。他没有多问,只是轻轻拿走她手中紧紧攥着、却几乎要被捏断的炭笔,放在旁边的调色台上,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包裹住她冰凉微颤的手指,声音低沉而充满不容置疑的温柔:“你需要的是休息和放松,不是这样透支自己。灵感不会在身心俱疲、充满抗拒的时候降临。明天,就明天,我必须带你出去,彻底换一个环境,什么都不想,只是感受。这次,听我的。”

第二天,左新皓没有给她任何犹豫和拒绝的机会,一早便开车载着她,驶向了远离城市喧嚣的北郊湿地自然保护区。时值初冬,万物凋敝,视野开阔。大片大片的芦苇早已失去了夏日的青翠与秋日的灿烂金黄,只剩下满目苍劲的、近乎于枯萎的灰褐色与赭石色,它们成片地、沉默地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茎秆坚韧,芦花已落,只剩下光秃的穗杆,却依然以一种不屈的姿态守护着沉睡的、结着薄冰的湿地,风过处,发出干燥而坚韧的沙沙声响,仿佛在低语着生命在沉寂中积蓄的力量。

“看,它们还在。”左新皓握着她的手,指向那片在冬日苍白阳光下显得格外肃穆、甚至有些悲壮,却蕴含着无限生命力的景象,“季节流转,外在的形态和颜色变了,但根系深扎泥土,内在的生命力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更沉默、更坚韧的方式存在和等待。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韧’?”

苏笑笑静静地望着,任凭寒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和围巾,冰冷清新的空气涌入肺腑。她忽然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和脆弱:“你知道吗?新皓,我现在反而有些羡慕这些芦苇。它们的生命轨迹如此清晰简单,只需顺应四季更迭,春天萌发,夏天滋长,秋天绚烂,冬天枯萎,沉默地积蓄,等待下一个必然的轮回。纯粹,安宁。而人类,却要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社会规训、自我期许和无休止的内心挣扎,每一个选择都似乎重若千钧。”

“但也正因为拥有如此复杂的情感、思想和挣扎的能力,人类才能创造出这般复杂、深刻,能够跨越时空、直抵灵魂,引起深刻共鸣的艺术。”左新皓握紧她的手,将她微凉的手指完全包覆在自己温暖干燥的掌心,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笑笑,你的瓶颈,或许并非源于才华的枯竭,而是你被‘国家美术馆’这个标签的重量、外界投来的期待目光,以及你想要承载的过于宏大的社会议题,暂时压得喘不过气,遮蔽了你内心深处最纯粹、最个人、也最动人的那个表达冲动。”

他停顿了一下,转过身,深邃的目光牢牢锁住她有些躲闪的眼睛,语气无比认真:“别再想着一定要超越《重生》系列,或者必须肩负起多大的社会责任。先回到你自己,卸下所有包袱,倾听你内心最真实、最细微的波动。真诚地、自由地表达那个最想表达的‘点’,哪怕它看起来微不足道,只是一个瞬间的感触,一丝微弱的情绪,一道小小的裂痕中的微光。只要是真实的,就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这番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带着温暖的温度,轻轻探入苏笑笑心中那把因巨大压力和自我苛责而锈蚀的锁孔,“咔哒”一声,打开了紧闭的心门。她恍然意识到,自己确实被外在的期许和内心的宏伟蓝图困住了,忘记了艺术最初、最本真的源泉,始终是个人最私密、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从空旷而充满原始力量的湿地公园回来后,苏笑笑的创作心态明显松弛了许多。她决定将“疗愈瞬间”作为新系列的核心,不再执着于宏大叙事和深刻说教,而是计划通过一系列尺幅相对较小、但情感浓度更高、刻画更为细腻精微的作品,去捕捉和呈现心理康复过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往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瞬间——从最初的麻木封闭与自我隔绝,到尝试向外倾吐与发出微弱的求救信号,到学习觉察、命名与接纳各种复杂情绪,再到艰难地重建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连接,最终寻获内在的平静、力量与新的生命意义。

然而,就在她重新梳理思路,开始在速写本上勾勒那些细微情感瞬间的草图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如同晴空下的冰雹,猝不及防地砸落。

那是一个周二的下午,苏笑笑预约了去一家专注于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健康中心进行访谈。就在她收拾好笔记和录音设备,准备出门时,手机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林薇”的名字。自从上次家庭日那场不愉快的交锋后,她们几乎处于互不打扰的状态。

苏笑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电话。“林薇?”

“苏笑笑,我们需要谈谈。”林薇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异常严肃,甚至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意味。

苏笑笑看了眼时间,微微蹙眉:“我现在有点事要出门,如果不是很急的话…”

“是关于你和我表哥的婚事。”林薇径直打断了她,语气强硬,“我了解到一些情况,认为有必要让你知道。这关系到你,关系到表哥,也关系到左家未来的稳定。”

苏笑笑的心猛地向下一沉,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瞬间攫住了她。她们约在了一家离心理健康中心不远、但环境极为隐蔽安静的会员制茶室见面。

林薇先到了,坐在最里面的包厢,面前放着一杯已然冷却、未曾动过的清茶。她没有任何寒暄,直接递给苏笑笑一个薄薄的牛皮纸文件袋,眼神复杂,混合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怜悯和某种近乎残忍的冷静。

“这是什么?”苏笑笑没有立刻去接,警惕地看着她。

“看看就知道了,我想你有知情权。”林薇将文件袋又往前推了推,指尖点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叩响。

苏笑笑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文件袋。里面是几页A4纸的复印件,内容似乎是某些医疗记录的摘要,虽然关键的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被刻意涂抹遮挡,但那描述的症状特征、服用的药物名称、就诊的时间节点……都与她自己的情况高度吻合,甚至完全一致。她的脸色瞬间失去了血色,变得苍白如纸。

“看来你认出来了。”林薇直视着她,声音平静得可怕,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这是你的部分病历复印件。我知道你患有抑郁症,并且有相关的治疗史。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控制住了就好,或者认为这是你的**。但你可能不清楚,或者刻意回避去思考一个关键问题——这类心境障碍,是有明确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的。”

苏笑笑感觉全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而冰冷的手狠狠攥住,几乎无法呼吸。

“你到底想说什么?”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放在桌下的手,指尖已经冰凉到麻木。

“左家是什么样的家族,表哥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和期望,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林薇的语气变得尖锐起来,像一把淬了冰的刀,“他是左氏集团板上钉钉的继承人。你认为,姑姑和姑父,还有年事已高却比谁都看重家族血脉的爷爷奶奶,能够坦然接受一个可能在精神健康方面存在潜在风险,甚至可能将这种风险传递给下一代的媳妇吗?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左家未来的继承人,从一开始就背负着这样不确定的阴影吗?”

这句话,像一枚精准制导的炸弹,直接命中了苏笑笑内心最深处、连她自己都不敢轻易触碰、用层层爱意和承诺包裹起来的、最核心的恐惧与隐痛。她一直逃避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她一直用左新皓毫无保留的爱和他的坚定承诺作为盾牌,麻痹自己,不去正视这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可能性。

“我的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持续稳定很久了。沈医生可以作证。”苏笑笑几乎是本能地为自己辩护,声音却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丝细微的颤抖。

“现在看来的确稳定。”林薇显然做足了功课,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专业性,“但女性在怀孕期间和产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变化,这是抑郁症复发公认的高风险时期,医学上称之为‘围产期抑郁’。你能百分之百保证,到那个时候一定能万无一失,平稳度过吗?”她顿了顿,目光如炬,更加锐利地逼视着苏笑笑,“再者,遗传概率即便不是百分之百,但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无法忽视的科学事实。你能拿表哥的孩子,拿左家未来的希望,去冒这个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风险吗?你的爱,就是建立在这样潜在的、可能摧毁一个家族未来的不确定性之上吗?”

苏笑笑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发不出任何声音。林薇的话虽然刻薄刺耳,像是一个冷酷的检察官在宣读起诉书,但她无法否认,这些话并非空穴来风,它们指向的是一个她无法用爱情和承诺完全抹杀的、沉重而客观的现实问题。科学数据、家族责任、对未知风险的恐惧……这些冰冷的词汇,像一座座突然拔地而起的冰山,向她碾压过来,让她感到彻骨的寒意和一种近乎灭顶的绝望。

“我真心建议你,”林薇最后说道,语气里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为她好”的怜悯,“在一切还没有走到无法回头的那一步之前,冷静地、理性地重新审视你和表哥的婚事。如果你真的爱他,爱这个家,或许真正的爱,不是不顾一切的占有,而是学会审慎的考量,甚至在必要时,懂得放手和成全。避免可能到来的、更大的痛苦,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爱。”

那天晚上,苏笑笑彻夜未眠。林薇的话语像恶毒的咒语,在她脑海中无限循环播放,与左新皓温柔坚定的脸庞、家人温暖的笑容交织碰撞。她爱左新皓,深切地渴望与他组建家庭,拥有流淌着彼此血脉的孩子。但如果……如果林薇所说的风险真的存在,如果她的爱真的可能在未来给这个家庭、给无辜的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和负担,她是否有权利那么自私?她是否真的配得上眼前这份看似唾手可得、圆满无缺的幸福?

巨大的恐惧、沉重的负罪感和对未来的深切担忧,如同浓稠的夜色,将她紧紧包裹,几乎窒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