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重生男的糟糠妻选择退婚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商秋粗声粗气道:“陆理,你快跟上!”就挑着两筐子埋头走。

直到陈春喜喊她慢些:“你赶着做甚,不是说天黑前回去?”

商秋一下想起陆理还虚着,赶紧回头,却见陆理走在陈春喜旁边,呼吸都没变。

原来陆理体力不差。

也对,虽然他瘦,但骨架大,一看就是小时候不缺肉吃。

元气足,恢复便快。

到了药铺,相熟的掌柜直接把筐子接过去清点,轮到陆理,商秋有些好奇的看着。

天冬、白芨、黄精……陆理的药材竟都不是寻常货色。

而且损伤极小,不似新手。

商秋觉得爹不用为陆理唉声叹气了,他能养活自己。

卖了药材,商秋和舅母去绣庄。

掌柜看了条子,把嫁衣拿出来。

陈春喜目露惊叹:“确实好看,就是太贵,足足一两银呢。”

乡下人自己做衣服,一百文尽够了,便是这绣庄的成衣好看,也不过三五百文。

掌柜见她嫌贵,忙笑着介绍:“您瞧瞧这花色、这纹饰……可是我们绣庄最好的大师傅绣的,上了身活灵活现,出彩极了。贵是贵,但值得,小娘子这辈子也就一次。”

这话在理,两人都点头。

陈春喜更是想到顾母都能卖帕子挣钱,这嫁衣绝不能差了。

结了嫁衣的尾款,将包袱小心放进竹筐,两人又去粮铺买了细粮,买了油盐、糖以及几种做肉的大料。

零零碎碎的东西装满了筐子,最后去了书铺。

于掌柜知道陈春喜是商秋舅母,忙拉着她小声道:“我听人说,商娘子和顾童生已经过了小定,就等着这次院试放榜成婚,不知我可有幸去喝上一杯喜酒?”

通泽县不大,这俩人都长得好看,又常来,很是登对,于掌柜也想沾一沾喜气。

“当然可以。”陈春喜一口答应,“借您吉言,待定了日子便来请。”

商秋听到了却只当不知,瞅着书架上新到的书。

于掌柜了却心事,过来招呼:“商娘子这次可是还买一块墨和一刀竹纸?”

商秋点头:“再要半刀白麻纸。”

“好勒。”于掌柜去取了东西,给她打了折。

商秋拿钱。

等出了书铺,陈春喜心疼道:“怎么买白麻纸?”

这纸比竹纸贵了好几倍!

“顾大哥中了秀才,要与同窗书信来往,竹纸不太妥当。”所以商秋斟酌许久,终是买了。

顾永昌喜欢白麻纸,抄书也要买,她以往不舍得,这次有了正当理由就当哄一哄他,虽然私心里,商秋是不太赞成的。

她从小当家,手里钱少了就慌。

而且未婚夫要再往上考,他就顾秀云一个妹妹,早说过要厚嫁,还有顾母身体弱,也要精细养着,这花销就更大了。

纸墨买好,商秋没再耽搁,回去时路过银楼,看到顾母和顾秀云从里面出来,顾秀云见到商秋,先是心虚,继而狠狠瞪过来。

商秋看了眼她身后的银楼,没说话。

顾母忙道:“秀云大了,眼看她哥有了前程,我便想着要不给她置个银簪做嫁妆,只是——”她瞥了眼商秋,“到底没什么钱。”

商秋对钱的分配不包括现在就给未来小姑买银簪,直接道:“那秀云妹妹可有得攒了,我记得她一条帕子才值十文。”

村里小娘子想买个头绳绢花都是自己攒,顾秀云明明跟她娘学绣花,比她们更多来钱的门路,结果她怕针扎得疼,至今绣的帕子也才勉强过线,是绣庄最低那一档。

商秋觉得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其他人想学都没机会。

“哼!自己攒就自己攒。”顾秀云涨红了脸,“我又没说让你买。”

等走到城门口,其他人已经在了,商秋还了临时牌子,点过人数不差,便赶在天色黑透前回了村。

商秋把村人陆续放下,终于来到顾家,顾母推开门,没看到顾永昌,三人都是一怔。

把舅母送回家要紧,商秋见顾秀云关好了门便走了。

顾母也觉得奇怪,一边去厨房放东西,一边对顾秀云道:“你去书房,看看你哥在不在?”

“好。”顾秀云还惦记着告状呢,立刻去敲门。

没应。

“哥哥,你在吗?”

依旧没声,顾秀云有些慌了,一边敲一边喊:“哥,哥你在不在……”

她吓得要去喊娘时,门哐的一下拉开,顾永昌拧着眉头,满脸的不耐烦:“秀云,你干嘛呢?”

顾秀云怔住了。

原本天黑了哥哥没来接,她就有些不满——他可是很在意她们安危的,但很快不满就变成了担忧,哥哥不在院中等着,会不会出事了?

可他明明在家。

顾秀云下意识道:“我们回来晚了,没看到你……”

“不是有商秋吗?”顾永昌知道他娘和妹妹是跟商秋一起出去的,并不担心,忍着火气勉强道,“秀云,我忙着呢,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说完就关上了门。

顾秀云呆住。

商秋?商秋能管什么用,她连个银簪都舍不得给自己买。

别人都说商家仁道,一直帮着她们,可只有她知道,商秋有多吝啬。

她算得可精了。

顾秀云脸上露出伤心的神色,所以说她不喜欢商秋,这人还没进门呢,哥哥就把她当外人了。

商秋并不知道这些,得了字帖,如获至宝,难得闷在屋中几日。

直到钟婶拿着她订的竹席上门,踌躇问起顾家私塾什么时候能开。

商秋哪里知晓,便说:“我去顾家问问。”正好见见未婚夫。

*

顾永昌刚把几年后乡试的考题和优秀文章默写出来,正闭目养神,听到敲门声,看了看桌面,都整理好了,想起之前吼了妹妹有些愧疚,便温声道:“进来。”

“顾大哥。”

他睁开眼睛,看到了推门进来的商秋。

此时顾永昌胜券在握,看商秋便不像刚重生时那么排斥。

不一样了。

记忆里,商秋总是板着脸、威仪深重,眼前人却对着他笑,如清水芙蓉一样出尘。

芙蓉花并不清淡,商秋的眉眼很浓丽,又透着股生机勃勃。

顾永昌心头微动。

就算后来去了上京,长得比商秋好看的小娘子也没几个。

只是看久了也就烦了,他除了芙蓉,还喜欢妩媚的芍药,娇弱的茉莉以及空谷的幽兰。

他不可能娶商秋的,但不娶,并不意味着他要舍弃商秋,他可以纳她为妾。

谁家正五品京官做成他那窝囊样,后院只商秋一人?

更别提他这辈子必然能爬得更高,入阁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顾永昌想,商秋虽不够资格做他正妻,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他可以让她当个贵妾。

商秋觉得未婚夫的眼神怪怪的,竟让她有些恶心。

可能是中午吃多了,商秋直接道:“顾大哥,你家私塾准备什么时候开?”

“私塾?”

正琢磨怎么让商秋做妾的顾永昌愣了一下,这才想起,他考中童生后,把旁边他爹留下的私塾开了。

毕竟两年前县里的秀才已经没什么能教他的,他不想浪费钱帛,索性家去,便有了闲暇。

“是啊。”商秋见他想起来了,说,“之前科举是大事,不敢耽搁,回来后你娘说你累狠了,要歇,现在如何了?”

顾永昌想起他遵循他爹旧例,收的那点少得可怜的拜师礼,顿时觉得亏心。

村里人一直说对他顾家多么多么照顾,但他们才花了那点子钱,就读书习字,可不是占了大便宜?

他不曾想到战乱时最不值钱的就是读书人了,只冷冷道:“不开了。”

“你说什么?”商秋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私塾突然关停,你让那些孩子怎么办?”

“他们占了这许久的便宜,也尽够了。”顾永昌说。

占便宜?商秋常往县中跑,知道顾家收费只有县里的一两成,但他之前只是童生,而且村里和县里怎么能一样?

她耐心解释。

顾永昌却说:“我已经是秀才了,若还用童生的收费,你让大家怎么看我?”

其实他关停私塾最主要是不想浪费时间,但他却要掰扯一翻,以证明他爹、他顾家对村里也是有恩的。

商秋跟不认识一样看着未婚夫。

她想说大家只会觉得你重情重义、回报乡里,可又觉得他口中的大家不是指村里人。

她只能道:“今年私塾的钱已经给了,你至少要教到年底,否则对你的名声不好。”

顾永昌脸色一变,名声二字,让他立刻就想到了前世种种。

因为读书人不能忘恩负义,因为糟糠之妻不下堂,因为……

有太多因为了。

她总这样逼他,动不动就拿名声、拿恩情、拿大义说事。

顾永昌最烦的就是商秋这点。

她从一个小小石头村的猎户女,飞上枝头,成了穿金戴玉,呼奴唤婢的正五品宜人,还不够吗?

顾永昌自问自己回报给商家的已经够多了。

因为他,商秋一个小娘子都光宗耀祖了。

他很生气,但也知道商秋说得对,读书人的名声确实重要。

勉强挤出笑容,找了个理由:“院试一行让我大有收获,这几日都在写文章,灵感难得,我不能耽误,你让他们先在家温习,待我整理好了就开私塾。”

“那需要多久?”商秋认真的问。

“再说吧。”顾永昌别过了头,“我要抓紧时间写文章了。”

商秋欲言又止,明明之前他说这是子承父业,是难得的放松,可现在,听出他在拖延,商秋却只能转身离开。

回到家,面对钟婶期待的眼神,商秋顿了顿,才将顾永昌要专心写文章暂时没空的事说了。

“竟是这样!”钟婶失望道,“我们确实不好耽误顾童生将来考举人,只是我儿,我儿……”

她说不下去了。

顾家私塾确实便宜,但对她家来说,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钟婶想到浪费的许多天,长长的叹了口气。

商秋想了想,走进屋内,拿出了自己这两日练的字:“钟婶,你看这字如何?”

钟婶抬眼望去,哪怕不懂,也觉得这字好看。

她夸道:“极好,我再没见过比这更好的。”

商秋失笑,说出自己的打算:“据我所知,承安还在识字阶段,三百千我都记熟了,不如你先把他送到我家里,我带着他读书练字。都说温故知新,这样等顾大哥事了,正好可以接着学。”

商秋难得腼腆的抿了抿唇,“只要你不嫌弃我一个小娘子教他就好。”

“不嫌弃不嫌弃,你这字真好看,比我儿不知强了多少,我儿能有你这个姐姐当小先生,真是积了八辈子的福,不如就从明天开始吧?”钟婶激动无比,万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

在她看来,商秋一贯靠谱,从不说瞎话,既然敢开口,就肯定能教。

钟婶主动说:“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赶,不如我跟他们说,让他们也把孩子送来?”

商秋点头:“那就麻烦钟婶你跟他们说清楚了。”

“当然。”钟婶笑着走了。

商秋有些忐忑,进入书房把以前顾秀才教她时做的记录拿了出来。

这些用针线一张张缝合在了一起,看着就像是一本书,因为常常翻阅,质量不太好的竹纸都薄了一层。

每翻一张,还不待看清,商秋脑海中已浮现出内容。

三字经是最熟的,百家姓与千字文也不遑多让。

就连论语她都背熟了,顾秀才在时并未教她论语,是她向顾永昌借了书,一边向他请教意思,一边辨认生涩字词,慢慢背下来的。

不过商秋读书初衷很朴素,她想看懂医书。

科举不要小娘子,大夫也不会收她当徒弟,商秋只能自己看、自己悟。

偶尔遇到一个没有门户之见愿意教她几句的大夫,都得谢天谢地。

所以她说,顾秀云身在福中不知福。

商秋翻了大半,忐忑的心渐渐安稳下来。

只教三百千的话,并不难,她不会误人子弟。

商老爹也晓得了这事,不太看好,读书人一贯迂腐。

顾秀才已经是他见过的难得心胸开阔的读书人,却只肯私底下、避着人教商秋。

商老爹怕没人来,闺女失望。

结果次日,钟婶竟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过来了,细数,一个没落。

商秋也吃了一惊,忙问,发现他们私下说好了,都觉得不能耽误顾童生用功,自家这个皮猴,让商秋教再合适不过。

“谁不听话,就可劲揍!”

“没戒尺?那我给你找根棍子,保准好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