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重生之循郡王 > 第25章 弓马新途

第25章 弓马新途

病愈后的永璋,仿佛褪去了一层旧壳。虽然依旧清瘦,但眉宇间那份沉静愈发内敛,偶尔看向远方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此前未有的锐意与沉淀。那件雪白的狐裘被他仔细收好,既是一份温暖的纪念,更是一个无声的警钟,提醒着他已不再是一个可以完全隐匿的阴影。

舒妃通过那件狐裘传递的信号,他收到了。不仅仅是关怀,更是一种期待——期待他不再满足于在边缘“格物”,而要向更核心、更能体现价值的领域迈进。

很快,新的“指引”便以另一种方式到来。

这次并非通过书册标记,而是源于一次乾隆对皇子们骑射功夫的考较。

南苑围场,寒风凛冽。皇子们依次挽弓搭箭。永璋的骑射经过刻意练习,已能稳居中游,既不冒尖,也不落后,恰到好处地符合一个“用心但天赋寻常”的皇子形象。

考较完毕,乾隆心情似乎不错,随口点评了几句,目光扫过一众儿子,最后落在永璋身上时,却微微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什么,道:“永璋,你近日读书虽有些进益,但我满洲根本,乃是弓马骑射。文事不可废,武备亦不可松。看你气力仍稍显不足,还需多加习练。”

“是,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定当勤加练习,不敢懈怠。”永璋立刻躬身回应。

这时,在一旁陪同的和亲王弘昼忽然摇着扇子笑道:“皇上说的是。不过光是傻练力气也不行,得知其所以然才行。咱们老祖宗的骑射、布阵、兵器打造,里头学问大着呢。我说老三,你既然那么爱读书记规章,不如也找些兵部的则例、武备志什么的看看?说不定比光拉弓更有用呢?哈哈哈……”他这话像是玩笑,却又带着几分认真的意味。

乾隆闻言,不置可否地瞥了弘昼一眼,却也没反驳,反而对永璋道:“你皇叔虽是说笑,却也有几分道理。知兵并非仅是匹夫之勇。闲暇时涉猎些兵书战策,也是好的。”

“儿臣遵旨。”永璋心中一动,立刻应下。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绝非简单的皇帝训话和亲王戏言!弘昼的话来得太巧,正好接在皇帝让他加强武备之后……这背后,是否有舒妃的影子?是她通过某种方式,影响了弘昼,让他在此刻说出这番话?

机会之门,再次被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推开。

回到宫中,永璋立刻行动起来。他不再仅限于那间小书房,开始频繁出入收藏兵书、武备图册及兵部过往文书摘要(非机密部分)的皇家藏书楼相关区域。他阅读的内容,从《孙子兵法》、《纪效新书》等经典兵书,逐步扩展到《军器图说》、《练兵实纪》乃至兵部关于驿站传递、旗营操演、兵器维护的则例旧档。

他阅读的方式也愈发纯熟。不再仅仅是记忆,而是开始思考:为何要如此规定?优劣何在?与当前形势如何结合?

不久之后,在一篇关于历代兵制沿革的策论中,永璋再次“偶有所得”。他并未谈论宏大的战略,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一个细微却关键的点上:八旗兵丁日常训练所用弓箭的制式与损耗补充问题。

他写道:“……儿臣见兵部则例,于官兵战箭制式、用料、工价皆有定规,然于日常训练耗用之箭矢,规定稍显笼统。各地旗营所报训练耗箭数目差异巨大,材质亦不一,补充周期长短不定。恐长此以往,不仅虚耗钱粮,更恐影响训练成效,乃至战时箭矢供给之稳定性……或可参照军费核销之例,细化训练箭矢之用料标准、损耗定额及补充流程,并加强核查?”

同样,这是一个基于现有规章、发现问题、提出细化建议的思路,完全不涉及任何人事和核心权力,安全且务实。

这篇策论,如同之前的投石问路,被交了上去。

这一次,回应来得更快,也更直接。

几天后,乾隆竟再次于养心殿召见了永璋。这一次,殿内还有兵部尚书在场。

“你策论中所言训练箭矢之事,朕看过了。”乾隆开门见山,将一份文书递给旁边的兵部尚书,“李卿,你也看看。三阿哥所言,是否属实?有无道理?”

兵部尚书李侍尧(注:历史上李侍尧此时任户部尚书,此处为剧情需要稍作调整)是出了名的能员干吏,但也以精明严苛著称。他快速浏览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看了一眼垂手恭立的永璋,然后拱手对乾隆道:“回皇上,三阿哥所察甚是细致。各地旗营训练耗用确有此弊,数额虚报、以次充好之情事恐在所难免。只是此事牵扯甚广,细微繁琐,统一标准固然好,推行起来恐非易事。”

乾隆看向永璋:“你怎么看?李尚书说推行不易。”

永璋早已料到会有此问,从容答道:“回皇阿玛,李大人所言极是,此事千头万绪,儿臣亦知艰难。儿臣愚见,或可不求一步到位,可择一、二旗营先行试点,摸索经验,验证新规实效,查补缺漏。若果然有效,再徐徐图之,推广天下。如此,则阻力或可小些。”

“试点?”乾隆沉吟片刻,看向李侍尧。

李侍尧目光微闪,再次拱手:“皇上,三阿哥此法倒是老成持重。先行试点,进退有据。臣以为或可一试。”

“既如此,”乾隆拍板,“便由兵部牵头,选京师健锐营或火器营之一,试行训练箭矢标准化供应与核销新规。李卿,此事你亲自去办。”

“臣遵旨!”李侍尧躬身领命,目光再次扫过永璋时,已带上了几分真正的审视和重视。

“永璋。”

“儿臣在。”

“你能于细微处见问题,又能思虑推行之难,提出‘试点’之策,尚属可行。往后于兵事上,可再多留心些。”乾隆的语气,比起之前的“尚可”、“有点意思”,明显多了一丝认可的重量。

“是!儿臣谢皇阿玛教诲,定当努力!”永璋强压着心中的激动。

他知道,自己终于成功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入了兵事这个领域的大门!

虽然起步于最微不足道的“训练箭矢”,但这意味着他获得了在军事事务上发言的初步资格,并且得到了皇帝和兵部尚书的注意!

走出养心殿,寒风拂面,永璋却觉得浑身发热。

舒妃的指引清晰无误。她正在运用她的影响力和智慧,一步步将他推向更容易建功立业、也更符合他“天赋”的领域——兵部。

弓马新途,已在脚下。

而他即将十七岁,转眼成人。这条通往权力与风险核心的道路,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他的目光变得愈发坚定,望向紫禁城外辽阔的天空。那里,才是他未来的战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特种兵之力王

我,楚云飞反了!

绝世炼丹师:纨绔九小姐

我妈居然是重生的【七零】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