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重生之循郡王 > 第7章 险径微光

第7章 险径微光

自那日书房“偶得”指点后,永璋并未立刻扑向那些政务摘要。他深知欲速则不达,越是危险的路径,越要走得稳当。他依旧每日勤勉于上书房的功课,将《河防一览》和策论做得四平八稳,交给师傅审阅时,得到的评语是“中规中矩,略有进益”。

这恰是他想要的效果——一个正在努力、但天资并非绝顶的普通皇子。

又过了几日,在一个飘着细雪的午后,他再次“偶然”去了那间小书房。这一次,他目标明确,直接找到了那几本政务摘要副本。

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他一人。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那本记录近年漕运事务的册子。

不同于经史子集的微言大义,这里面的文字枯燥、琐碎,甚至有些冗长。某年某月,某地漕船搁浅;某处河道淤塞,需征发民夫疏浚;漕粮霉变,官员请罪;漕丁与地方纠纷……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却共同构成了维系帝国命脉的艰难运作。

永璋看得很慢,很仔细。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风花雪月的文弱少年,前世冷宫般的生活和最终的绝望,早已磨砺了他忍受枯燥和从细微处窥见真实的能力。他努力将这些零碎的信息拼凑起来,试图理解漕运光鲜表面下的沉重与艰难。

他看到因河道不畅,漕粮延误,京师米价腾贵的记录;看到为保漕运,强征民夫,致使地方怨声载道的奏报;看到各级官员互相推诿、贪墨舞弊的痕迹……

这些,是圣贤书上不会写的,是皇阿玛每日朱批下隐藏的真实天下。

正当他沉浸其中时,轻微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

永璋心脏猛地一缩,但立刻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没有立刻回头,而是仿佛被书中一段特别棘手的内容难住,无意识地轻声叹息,手指点着其中一行字,低声自语:“……‘桃花汛’竟有如此威力?若依此说,提前加固堤防,而非一味事后抢修,是否更能省却民力?”

他的声音不大,刚好能让身后的人听见。

脚步声在他身后不远处停住了。

一阵熟悉的、清冷的幽香隐隐传来。

永璋这才像是猛然惊觉,慌忙起身回头,果然见舒妃不知何时已站在不远处,正静静地看着他,目光落在他方才手指点着的那一页上。

“儿臣不知娘娘驾到,失礼了。”永璋连忙行礼,脸上适时的露出一丝慌乱和窘迫。

舒妃没有立刻叫他起身,而是走近两步,看向他方才阅读的那一页。她的目光快速扫过那段关于某年桃花汛冲毁漕堤的记载,以及永璋无意识点着的那行关于提前防护的建议。

“你看得倒细。”舒妃的声音听不出情绪,“还看出了些门道?”

永璋保持躬身的姿势,谦卑道:“儿臣愚钝,只是觉得事后补救总不如未雨绸缪……胡乱想的,让娘娘见笑了。”

“未雨绸缪……”舒妃轻轻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语气里似乎带上了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意味,“说说看,若依你之见,如何未雨绸缪?”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考较!远比之前任何一次对话都更直接,更触及实质!

永璋的心提了起来,他知道关键时刻来了。回答得好,或许能进一步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可”;回答不好,之前所有努力可能付诸东流,甚至引来猜忌。

他飞速思索着,结合刚才看到的零星信息和前世模糊的记忆,组织着语言,语气却尽量显得稚嫩和不确定:“儿臣……儿臣只是瞎想。儿臣见这摘要里提及,桃花汛虽猛,却每年大致有期。是否……是否可提前一至两月,便巡查相关河段,薄弱处提前加固?另……另征发民夫亦可有章法,或许可按受益州县分摊人力钱粮,而非临时强征,以致怨声载道,反而误事……”

他说得断断续续,甚至有些词不达意,显出一副努力思考却学识有限的样子。但他提出的两点——“定期巡查预防”和“有章法征发民夫”,却恰恰点中了漕运河工中两个常见的痛点。

舒妃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永璋说完,有些不安地低下头,她才缓缓开口:“想法虽稚嫩,倒也不算全无道理。治河漕运,确需通盘考量,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她的话依旧带着点评的疏离感,但其中那丝极淡的认可,却被永璋敏锐地捕捉到了。

“只是,”舒妃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有些深邃,“这些事,自有工部、漕督衙门操心。你身为皇子,知道些大概便可,不必过于深究,徒耗心神。”

这是提醒,也是划界。提醒他身份,提醒他界限所在。

永璋立刻躬身:“是,儿臣明白。儿臣只是偶有所感,绝不敢妄议朝政。”

舒妃看着他恭敬顺从的样子,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依旧复杂难辨。她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道:“你能从这些枯燥摘要中看出这些,已算用了心。只是精力还当以正经功课为主。”

“儿臣谨遵娘娘教诲。”永璋应道。

舒妃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走向另一排书架,似乎真的是来寻书的。

永璋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关。他不再停留,轻轻将摘要副本合上,放回原处,抱着自己的书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

走在回去的路上,细雪落在他的肩头,带来丝丝凉意。他的心却有些发热。

刚才那一刻,他几乎是在刀尖上行走。但他成功了。他不仅向舒妃展示了他并非死读书,而是能进行一些粗浅但切中要害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他再次巩固了自己“勤奋”、“听话”、“守规矩”的形象。

舒妃最后那句“已算用了心”,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条险径,他似乎初步走通了。

然而,永璋并不知道,在他离开后,舒妃并未在书房停留太久。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细雪中永璋逐渐远去的、略显单薄的背影,久久未动。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架上那本《通志堂经解》的书脊。

这个三阿哥……似乎和她最初想的,有些不一样。

他身上确有那种她熟悉的、属于她家族才子们的敏感和纤细,但在这层表象之下,似乎又藏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坚韧的东西?

他能从枯燥的政务中捕捉到关键,并提出虽稚嫩却切实的想法。这绝非一个只知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的文弱少年所能为。

那额角未褪的青紫,那日灵堂上听闻的痛哭认罪,那如今沉静苦读的模样……还有方才那双偶尔抬起、深处藏着不符合年龄的沉郁与计算的眼睛……

种种画面在舒妃脑中交织。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或许都看错了。

她看的或许不是一具易碎的、注定的悲剧躯壳。

而是在那躯壳之下,一个正在艰难地、沉默地、试图从绝望深渊中挣扎着爬出来的……顽强的灵魂。

这个发现,让舒妃感到一种莫名的、冰凉的悸动。

她缓缓收回目光,转身离开书房,雪白的狐裘在身后扫过冰冷的地面,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正如她心中翻涌的、无人知晓的波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楚云飞反了!

特种兵之力王

绝世炼丹师:纨绔九小姐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我妈居然是重生的【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