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
“快!它跑了!”
“在那边!钻到石头缝里了!”
林苔和遂立刻赶过去。只见负责看守菌田的年轻族人“砾”,正紧张地指着菌床边缘一块松动的岩石。
兽皮被扯下来一片,几株靠近边缘即将可使用的荧光伞菌被啃咬出了明显的缺口!破损的菌肉暴露在空气中,没一会儿就化成黑水落入泥中。
地上还散落着几片被咬碎的菌肉和几颗小小的、深褐色的、颗粒状的粪便。
林苔蹲下身,捡起一颗粪便,指尖微动。
【接触样本:岩鼠粪便。】
【关联生物:岩鼠。穴居啮齿类,杂食,嗅觉灵敏,喜食真菌、块茎、种子。行动敏捷,擅长打洞。】
“是岩鼠!”遂脸色一沉,他经常狩猎这种家伙,看到粪便颗粒时一眼就认了出来。
林苔的心一沉。她看向菌床,那些菌菇,在黑暗中如同灯塔,照亮了族人的希望,同时还吸引了这些嗅觉灵敏、行动鬼祟的“小偷”!
更糟的是,这些岩鼠认了路,再来破坏几次,菌菇很可能无法顺利释放孢子,影响下一轮的繁殖。
“它们动作太快,钻洞太溜,一下子就没影了!”砾指着岩石下方一个不起眼的、拳头大小的洞口,十分懊恼自己没有看护好菌床。
林苔看着那个黑黢黢的鼠洞,又看看手中岩鼠的粪便,最后目光落回那几株被破坏的珍贵菌菇上,眉头紧紧锁起。
菌田的第一次收获在即,却迎来了不请自来的“食客”。
她蹲在鼠洞旁,仔细观察。洞口不大,边缘光滑,有频繁进出的痕迹。
“砾,你先带两个族人,寻找附近的鼠洞,然后守好,看到冒头就驱赶,别让它们出来。”马上成熟的菌菇越来越多,不能让它们再被破坏了。
“还有小凿,我教你怎么捉岩鼠,”林苔取过一节绑过兽皮的藤蔓,指着洞口,“用藤蔓绳,这样……打一个活结套索,要小一点,套口刚好比洞口小一圈。绳子另一端绑在那块大石头上固定好。
把套索小心地、贴着洞口内壁放进去一点点,别太深,以防惊动它们。洞口外面,用薄石板留一条缝,刚好让套索的藤蔓能顺出来。”
小凿不光会磨盐矿,陷阱也是一教就会。
他很快按照林苔的要求布置好了一个精巧的洞□□套陷阱。原理很简单:岩鼠进出洞口时,身体会触发套索,收紧的藤蔓会勒住它的身体或脖子,越挣扎越紧。
大家没有精力总守着洞口,这种方法不用等岩鼠出来觅食就可以捉到,而且能避免岩鼠出洞逃窜再次糟蹋菌床,那些小菌菇可经不住踩踏了。
“这能行吗?”遂有些怀疑,之前他狩猎岩鼠都是直接拿骨矛刺到出来觅食的倒霉蛋,“那些家伙精得很,闻到人味可能就不出来了。”
“试试看。”林苔目光坚定,“它们刚尝到甜头,菌菇的香气还在,忍不住的。而且,”她指了指陷阱附近,“我们可以把陷阱周围撒上一点新鲜的蝙蝠粪,盖住我们的气味。”
布置好陷阱,林苔让所有人退开,保持安静。时间一点点过去,洞窟里只有水滴声和族人的呼吸。林苔的心也悬着,如果失败,就得想更费力的办法了。
突然!
“噗噜!”一声轻微的挣扎声从陷阱方向传来!
“套住了!”小凿压低声音,兴奋地喊道。
林苔和遂立刻冲过去。只见虚掩的石板缝隙里,一根藤蔓绳绷得笔直,正剧烈地抖动着!石板下传来“吱吱”的尖利叫声和爪子疯狂刨抓石壁的声音。
“小心!别被咬到!”林苔提醒。遂和小凿合力,小心翼翼地搬开石板。
洞口处,一只体型比想象中稍大、毛色灰褐、尾巴粗短的成年岩鼠正疯狂挣扎!它的后腰被藤蔓活套死死勒住,越是扭动,藤蔓陷入皮肉越深,已经勒出血痕。它绿豆大的眼睛充满了惊恐,呲着锋利的门牙,发出威胁的嘶鸣。
【生物样本:成年岩鼠(雌性)。】
林苔皱了皱眉,成年鼠野性太重,驯化难度极大,而且这只还受了伤。
“按住它!别让它咬人!”遂眼疾手快,用一块厚实的兽皮猛地盖住岩鼠的上半身,连同它乱咬的脑袋一起裹住。小凿则死死按住兽皮下的挣扎身体。
就在众人合力控制这只暴躁的成年鼠时,林苔敏锐地捕捉到鼠洞深处,似乎还有更细微的、带着恐惧的“吱吱”声!不止一只!
“洞里还有!可能是它的崽子!”林苔脑中灵光一闪!幼崽!驯化幼崽的成功率远高于成年个体!
砾心灵神会,用一根前端绑着分叉骨钩的细长木棍,屏住呼吸,小心地探入鼠洞深处,轻轻搅动。洞里的“吱吱”声更响了。
不一会儿,砾小心翼翼地用骨钩,勾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慢慢地从洞里带了出来!
那是一只体型只有成人巴掌大、浑身覆盖着柔软灰色绒毛的小岩鼠!眼睛还没完全睁开,粉嫩的小鼻子一耸一耸,四只小爪子在空中徒劳地挥舞着,发出细弱可怜的“吱吱”声。
【生物样本:岩鼠幼崽(约出生10-15天)。】
紧接着,小凿又陆续从洞里勾出了两只同样大小的幼崽!一共三只!
“太好了!”林苔心中大喜。成年鼠凶悍难驯,但这三只幼崽,没准可以驯服!
至于那只受伤的成年雌鼠……
林苔看着在兽皮下依旧激烈挣扎、甚至开始啃咬兽皮的岩鼠,做出了决定,“我想将这三只小鼠养殖起来,让他们繁衍,这只成年雌鼠…你们给她解决了吧。”
弱肉强食,世界就是这么残忍。
遂有些意外,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要养岩鼠,不过在妹妹身上,他不理解的太多次已经麻木了。
接下来,林苔在洞穴一处远离菌田、相对干燥且只有一个出口的废弃小角落,开始建造“岩鼠栏”。
她沿着角落边缘,挖出一道深约半米、宽一掌的沟壑。
将沟壑底部和靠近内侧的沟壁,密密麻麻地插满尖锐的碎石片和小型骨刺。在沟壑内侧,用大大小小的石块垒砌起一道半米高的矮墙。矮墙上方预留观察口。
在角落最里面,留一个仅容幼鼠钻过的狭窄通道,作为未来的投食和清理通道。在鼠栏内部铺上干燥的苔藓和柔软的碎皮毛,做成简易的窝。放置一个小石凹盛水。
一个简陋但功能初具的“岩鼠幼儿园”建成了。
林苔亲自抱着那三只瑟瑟发抖、不断“吱吱”叫唤的幼崽,小心地将它们放入温暖的窝里。幼崽们立刻挤成一团,瑟瑟发抖。
林苔尝试靠近鼠栏,幼崽们立刻惊恐地缩进窝的最深处,发出尖锐的叫声。她将做酱剩下的一点伞菌肉泥放在窝边,然后退开。幼崽们在她离开后才敢慢慢靠近,狼吞虎咽。
她投喂时动作极其缓慢、轻柔,口中发出低沉、平缓的“嘘嘘”声。虽然幼崽依旧躲藏,但尖叫声减少了。
林苔开始尝试更近一步。她不再将食物放在地上,而是用一根细长光滑的木棍,舀起一点菌肉泥,缓缓地、稳定地伸向窝口。
幼崽们惊恐地看着骨勺,不敢上前。
或许是对食物的渴望终于战胜了恐惧,其中一只胆子稍大的灰色幼崽,林苔给它起名“煤球”,在骨勺停留了十几秒后,小心翼翼地、飞快地探出头,舔了一口骨勺上的肉泥!然后迅速缩回去。
她强忍着不动,继续保持着递勺的动作,耐心等待。那只 “煤球”见没有危险,再次探出头,这次舔食的时间更长了些。另外两只幼崽在窝里看着,似乎也没那么害怕了。
之后林苔每天都用骨勺喂食。每次“煤球”都第一个响应,吃得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敢在林苔手边停留一小会儿。另外两只幼崽,一只毛色偏棕的叫“栗子”,一只毛色有些白化叫“雪团”。
这两只在“煤球”的带动下,也渐渐开始接受骨勺喂食。
她开始尝试在喂食时,用另一只手的指尖,极其轻柔、快速地触碰一下“煤球”的背脊。最初“煤球”会吓得一缩,但食物的诱惑让它很快平静下来,继续进食。几天后,“煤球”甚至会在林苔靠近时,主动从窝里探出小脑袋,小鼻子一耸一耸,似乎在期待食物和那熟悉的、让它安心的气味。
当“煤球”第一次没有因为林苔的触碰而躲闪,反而用小脑袋蹭了蹭她的指尖时,整个围观的族人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叹!
“它……它认得小苔了!”小凿眼睛发亮。
接下来几天,一批一批洞穴荧光伞菌冒出了头,再加上砾和小凿在其他鼠洞捉住的成年岩鼠,族人的口粮问题暂时解决了。
而那几包被林苔寄予厚望的“密封包裹”,则成了洞窟里最神秘的存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