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崖边,一道蓝白身影静立如轻云。白思蘅眉间的金印微微闪烁,湛蓝眼眸中隐约透出一丝倦色。
“这音修之法,最讲究自行领悟。”老狐狸刚从屏障中被白思蘅放出,捋着胡须道:“你不妨回想当初无意奏响请神曲时的感受。”
它眯起眼睛,看着白思蘅手中那卷《天音幻杀录》,又补充道:“以你当时的悟性,修习此法应当不难。”
白思蘅闻言闭目,依言沉入回忆,缓缓将玉箫举至唇边。
然而——箫声未起,她的指尖却毫无征兆地一颤,玉箫险些脱手。
几缕若有若无的灵气如受惊的游鱼,仓皇从萧孔间溃散逸出,非但未能凝聚成形,反而在空气中挣扎着漾开一圈紊乱的云雾涟漪,旋即消弭无踪。
灵气痕迹彻底消散,她心下一沉——先前的‘成功’,此刻想来,不过是侥幸。
真正的音修之道,引天地灵气为己用,化无形之音为杀伐之力,岂是这般轻易便能窥得门径?
轻叹一声,白思蘅重新展开玉简。只见开篇并非曲谱,而是赫然写着这门功法的核心奥义:
《天音幻杀录·总诀》
“音者,天地之律动,万物之共鸣。幻杀之音,非止于耳闻,乃直指神魂,扰动灵枢,以音律化法则之刃。”
《灵枢九转注疏》
“习此录者,首重‘灵枢九转’:一转启灵,二转凝波,三转化形,四转分神,五转叠浪,六转共鸣,七转破虚,八转寂灭,九转归真。九转功成,方窥幻杀之门径。”
第一转:启灵
这一转对灵力操控的精度要求极高,如需绣花般精细入微。
然而,白思蘅方才几次尝试,要么灵力如溃堤洪流,撞得玉箫哀鸣震颤,无法形成有效的连接;要么过于纤细脆弱,甫一注入便消散无踪。
她低声喃喃:“这《天音幻杀录》的开篇偈语,究竟是何深意……”
白思蘅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凉的玉简上摩挲,目光反复逡巡于那几行玄奥的文字——“直指神魂,扰动灵枢,以音律化法则之刃”。
这每一个字她都认识,可怎么连在一起却如同雾里看花,难以捉摸其真意。
灵枢——乃是体内灵力运转的核心节点,经脉交汇的枢纽。
是心?是识海?还是经脉中某个玄妙的节点?‘扰动’又该如何做到?仅仅是让灵力冲击它吗?
心头的困惑如同乱麻,她索性暂且放下对“灵枢”位置的纠结,决定先从最基础处入手——既然要求“精细入微”,那便先尝试如何精确控制灵力本身。
她再次横起玉箫,小心翼翼地向箫管渡入一丝灵力。这次她刻意压制力量,让灵力细如发丝,缓缓流淌在箫管内壁精妙的纹路中,仿若绣花般细致。
就在灵力即将贯通箫管的刹那,却似触到无形油膜般陡然一滑。那缕灵力再次失控,从指端逸散成几缕微不可查的灵气丝线,无声消融在空气中。
“又失败了……”白思蘅眉头紧蹙,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涌上心头。这“启灵”一转,看似基础,竟如此艰难。
她咬着唇望向玉箫,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箫身上古朴的纹路。
老狐狸明明说过青丘神使天生对幻术音律有亲和力,可眼下这情形——
“哼,小丫头,急什么?”老狐狸慵懒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几分看戏的意味。
“就你这灵力绣花的功夫,怕是连针眼都穿不过。”
接着尾巴尖轻轻甩了甩,嗤笑一声:“蠢!谁告诉你‘精细’就是一味地细小?绣花针细,可那穿针引线的手,得需稳、准、韧!你方才那点灵力,细是细了,却如风中残烛,毫无韧性,连箫身共鸣都引动不了,还谈何扰动灵枢?”
它飘着踱了两步,胡须微颤:“想想你奏请神曲时——那时你心里装着什么?可曾想过要如何精细控制每一丝灵力?"
白思蘅蓦地怔住。请神曲……那是在极度危急之下,心神完全沉浸于对想保住清漪师姐的渴望与极度的悲愤之中,所有的意念、情感、乃至求生本能,都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箫声之中。
那时,她根本无暇去思考如何控制灵力,仿佛箫声只是她心绪的延伸。
“是……心意?”她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并非刻意操控灵力的粗细,而是……将心神、意念,与灵力一同灌注?”
“孺子可教也!”老狐狸眼中精光一闪,“所谓直指神魂,精髓全在一个‘意'字!音律为舟,灵力作桨,”老狐狸的声音忽然变得空灵悠远,“真正能劈波斩浪直达彼岸的,是你倾注其中的——神意。启灵一转,启的是万物共鸣之灵。绣花需巧手,更需专注之心神。你灵力再细,心神散乱如沙,如何能成?”
它抬爪指向玉箫:“再试!莫去想那灵力是粗是细,先去想,你要这箫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是低语?是呼唤?是抚慰?还是……一点穿透迷雾的微光?把你的‘想’,融入你的灵力,让它们成为一体!”
白思蘅深吸一口气,任心神沉入记忆深处。指尖灵力不再拘于形态,化作承载忧郁与渴望的暖流,携着坚韧心志涓涓注入箫中。
这一次,感觉截然不同。
那灵力如山中活泉,褪尽滞涩,自循着箫管内壁的天然脉络流转。
箫身微震,发出一声雏鸟初啼般的低鸣,几不可闻。
低鸣响起的刹那,白思蘅心神深处,仿佛一颗沉寂已久的核心,被无形的音锥轻轻叩击。
“嗡——”
一点微澜,自她存在最本源的某个‘点’漾开,清晰而纯粹。
这涟漪并非在识海,也非在经脉,而是直接震颤在她存在最本源的某个‘点’上。
无形的音波带着她的灵气随着云雾向四周散去。
白思蘅心念一动,试着将一缕神识附于音波之上——刹那间,感知维度豁然洞开。
音波化作她的耳目,将周围灵气的流动、地面的纹理,甚至不远处幽若璃轻缓的吐纳,纤毫毕现,尽数映照心间。
“原来这就是,心动则音动,意乱则律乱……”
“不错!成了!意动音至,音至灵枢动!虽只如蜻蜓点水,却已摸到了‘扰动’的门槛。”
这便是《天音幻杀录》的根基。
正在远处运转《玄阴养元诀》的幽若璃倏然睁眼。一缕陌生精纯的探查灵力吹起她耳边的发丝——分明是白思蘅的气息,但这等精纯圆融的探知力……
她墨眸中掠过惊异,纵是凝元境音修亦无此等手段……
但见那灵力如清风过境,只拂不扰,幽若璃强压下翻涌的心绪,缓缓阖目。此界灵气如此丰沛,自己刚突破的境界亟待巩固…但闭目前,终是朝云雾环绕中的少女投去深深一瞥。
嗡…嗡…嗡……
箫声再次响起,不再是单一的鸣响,而是尝试着去应和这方天地间无声的宏大韵律。
时间在专注中悄然流逝。山谷中的云雾聚了又散,月光如水银般流淌。
渐渐地,变化发生了。
渡入萧中的灵力带上了一种奇特的“韵律感”。它们随心意起伏,如呼吸般贴合着箫管内壁的孔洞,在其中欢跃流转。
每一次涌动都引发更清越的共鸣,断续的低鸣渐次连贯自成圆融韵味——仿佛玉箫本身在浅吟低唱。
更奇妙的是,她无需刻意附着神识,一种奇特的“场域”便自然以她为中心扩散开来。
这不再是之前那种需要主动“探出”的神识感知,更像是一种被动的、全方位的“聆听”。
风吻岩隙的呜咽,月浸山石的润泽…天地间最细微的律动都在耳中立体呈现。
心、意、力、器,初步圆融如一——此乃「启灵」一转小成之境。
“嗯,总算像个样子了。”老狐狸声音带着一丝嘉许,“箫身共鸣稳定,灵力流转圆融无碍,这‘启灵’一转的基础,你算是勉强立住了。不过……”
它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这仅是起点,‘启灵’是根基,而下一转‘凝波’,才是真正的关键!”
白思蘅停下箫声,目光灼灼:“请前辈指点!”
老狐狸胡须微扬:“凝波之要,在于化‘聆’为‘驭’!既已通晓万物律动,便该如百川归海,将弥散场域尽数收束——凝其力,聚其锋,汇于一点!”
接下来的时日,白思蘅心无旁骛。
她专注于将那份无形的共鸣之力,如同抽丝剥茧般,从弥漫的场域中剥离、汇聚。
山崖间,断断续续的嗡鸣声渐渐被一种更加凝聚、更具穿透力的低啸所取代。
那声音初时微弱,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锐意,偶尔掠过岩石,竟能留下一道道清晰的划痕。
幽若璃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冰眸深处波澜暗涌。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白思蘅在音修之道上那堪称妖孽的精进速度,一次次颠覆她的认知。
——无暇仙体,果然名不虚传。
幽若璃亦加紧稳固自身境界,周身弥漫的玄阴之气愈发凝实深邃,显然也收获匪浅。
此番机缘,究其根源,竟系于眼前这少女身上。若非寻她至此,她又怎知这处风水宝地更适合修炼她的玄阴养元诀。
时间在两人专注的修炼中悄然飞逝。
白思蘅拭去额角细汗,目光扫向崖下——三日之期,迫在眉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