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若深知复合弓的结构虽比传统弓复杂,但原理十分简单,很容易被仿制。
到时候它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她觉得不如趁着复合弓还未公之于众,直接将技术卖掉!
绝对可以换来一笔极其可观的财富。
夏若回到书房,立马修书一封,用火漆封好以后,交到了常乐手里。
“用最快的方式,将此信送往豫州,交给贾金。”
常乐接过信件,脸上露出浓浓的不舍。
“女郎,复合弓实乃利器,若是卖给他人,万一到时战场相见……”
夏若微微一笑,显得无比轻松。
“我们如今有了神机连弩,复合弓已经无关紧要。”
“而大越与匈奴激战正酣,若能得到复合弓,则能极大缓解其正面压力。”
常乐听了明显不太开心。
“那岂不是给他们帮忙了。”
在他的眼里,大越崇帝为了自己坐稳皇位,处死长公主和大将军,无异于杀死自己的亲人。
因此,常乐听她说要把复合弓卖给大越,心中一百个不愿意。
夏若明白他的心思,特意安慰道。
“这样做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她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大越实力增强,才能拖住更多的敌人,让匈奴无暇顾及我们这些‘偏远小郡’。”
“而大越为了应对匈奴,也需要时间装配新武器,同样会减少对我们的关注。”
“如此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时间!”
夏若觉得用一项落后技术,换来金钱和时间,简直太划算不过了。
常乐仔细品味着女郎的话,脸上浮现出钦佩之色,随后恭敬行礼。
“女郎思虑周全,深谋远虑,奴婢叹服!”
夏若淡然一笑。
“既然已经明白,就快去找人送信去吧。”
“诺!”常乐再次行礼,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徐州广陵郡。
广陵城内街道上行人如织。
路人大多衣着光鲜,绫罗绸缎随处可见。
前线的战争与北地的苦难,似乎都与之无关。
一名身材微胖的年轻男子,身着锦袍、腰佩美玉,身后带着几名随从。
他摇着折扇,大摇大摆地走向城中最为豪华的“醉仙楼”。
可他刚到门口,便被两个守在门口的小二拦了下来。
“哎呦,刘郎君,您来啦!”
小二脸上堆着笑,身子却挡在门前。
那刘公子眉头一皱,用折扇点着小二的胸口,颇为不爽的开口。
“睁大你的狗眼看看清楚!连本公子都敢拦着!”
小二腰弯得更低,脸上的笑容不变,陪着小心道。
“刘郎君说笑了,您是御史中丞家的公子,小的们哪能不认识您啊!”
刘郎君颇为得意,甩开折扇冷哼一声。
“那还不赶紧让开!”
小二却依旧站定不动。
“今日实在不巧,周尚书家郎君包了场,宴请中书令和中书监家的几位公子……您看,要不改日再来?”
刘公子闻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随后又是冷哼一声,铁青着脸拂袖而去。
其中一个小二见他走远,朝着那背影不屑地啐了一口。
“呸!什么玩意儿!”
“如今在广陵城里扔块砖头,砸倒十个,得有八个是三品大员!剩下那俩,也都是皇亲国戚!”
“一个四品官的儿子,也敢在这儿耀武扬威?”
另一个小二嘿嘿一笑,压低声音。
“谁说不是呢!现在整个大越,就属咱们广陵最安全,没点身份就得和那些流民一样,连城门边都摸不着!”
正说着,又见几位华服公子谈笑而来,气度非凡。
两个小二立刻换上一副热情谄媚的笑脸,躬身迎了上去。
“周公子!王公子!快请快请,酒菜早已备妥,就等诸位大驾光临!”
广陵城中央。
原本是前朝一位藩王的府邸,如今被扩建修缮,成了大越皇帝崇帝的行宫。
大殿之上,崇帝听着文武大臣为了增兵前线和军饷问题争吵不休。
他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大将军郭旭见皇帝兴致缺缺,不得不提高音量,出列奏报。
“陛下!前线军情紧急!匈奴进攻迅猛,渤海郡防线岌岌可危!还请陛下速做决断!”
崇帝揉了揉眉心,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
“既然危急,那就立刻增兵!”
户部官员楚大雄苦着脸出列。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若新增兵员,那么粮饷、军械不知从何而来?”
崇帝想也不想,理所当然地道。
“让那些世家大族出钱!要不匈奴打过来,他们的田产、商铺也都保不住。”
“既受孤的保护,那他们出钱乃是天经地义!”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世家出身的官员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难色。
一位老臣硬着头皮道。
“陛下,世家怕是不会轻易同意,若是强逼,恐生变故……”
崇帝皱了皱眉,似乎在认真思考,很快双眼一亮。
“城外不是有很多多流民吗?抓过来编入行伍,让他们上前线去!”
如此既不用世家出钱,还能解决流民聚集的问题,一举两得!
崇帝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天才!
众臣闻言,心中各有思量,但见皇帝一脸坚决,便也不敢再多言。
最后只得齐声附和。
“陛下圣明!”
郭旭心中叹息,却也无法,只得再奏。
“陛下,还有一事。据探马回报,北地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被一伙汉人军队占领,我们是否应当加以注意?”
崇帝一听,顿时喜笑颜开,抚掌道。
“好啊!好!”
“身为汉人,从匈奴手中夺回国土,忠勇可嘉!彰显了我大越实力和汉人气节!”
众大臣还没反应过来,崇帝又兴致勃勃开口。
“孤立刻下旨,对此伙义军加以册封!就封其首领为……嗯……镇北将军!”
“众位爱卿,谁愿意替孤跑这一趟,宣示天恩啊?”
殿内众大臣闻言,顿时鸦雀无声,一个个恨不得缩到柱子后面去。
如今北上之路,兵荒马乱,匈奴骑兵神出鬼没,谁愿意去冒这个险?
崇帝见无人应答,脸色沉了下来。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最后定格在两人身上。
“周尚书,曹书令,你二人素来忠心体国。此次重任,就交给你们了。”
周尚书和曹书令心中顿时叫苦不迭,但圣意难违,只得硬着头皮躬身应道。
“臣等领旨,万死不辞!”
郭旭见状,沉吟片刻,出列建议道。
“陛下,北上陆路风险太大。”
“或可遣使自海路北上,抵达辽西郡。
如此便可避开匈奴,要安全许多。”
崇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立刻拍板。
“准奏!就按郭爱卿所言,走海路!”
“周尚书,曹书令,你二人速去准备,择日启程!”
夏若并不知道,就要有“客人”远道而来。
她好不容易有了空闲,再次来到陈屿住处探望。
常乐依旧贴心的送上晚膳。
只是此次的氛围要自然许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夏若一边用餐,一边随意地说道。
“我打算修建一座码头。”
“码头?”
陈屿有些意外,放下筷子继续问道。
“女郎是打算发展渔盐之利?”
他老早便知道辽西、北平靠海,但过去此地的海贸却并不发达。
夏若咽下嘴里的青菜,摇头道。
“渔盐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为将来做准备。”
“若是这单买卖做成了,以后和大越生意就会越发频繁。”
“若是走陆路,则需要穿过大片被匈奴占领区域,那样就需要投入大量兵力护卫,成本太高。”
毕竟她还有像肥皂和玻璃这样的现代产物,不拿去狠狠宰一顿那些大越世家,岂不是浪费。
夏若随后放下碗筷,认真解释起来。
“水路就不同了。匈奴人本就不善水性,完全没有像样的水军。”
“因此茫茫大海,便是我们最安全的通道。”
陈屿仔细听完,眼中闪过赞同之色。
“女郎言之有理!若能打通海路,省时省力不说,到时候还可进退自如。”
夏若颔首,显然心中已经有了规划。
“辽西郡原本就有一座码头,规模并不算大。只是后来被匈奴占领,便彻底的荒废了。”
“我查看过资料,那码头基础尚在,只要加以翻修,便能直接使用。”
“我已经决定,过几日便动身回辽西,实地考察一番,将具体的修缮方案确定下来。”
陈屿一听,立刻道。
“我和女郎一道前去!”
他语气坚定,带着一丝迫不及待。
对一名武将来说,养伤的日子实在有些煎熬。
好在有赵若雪的精心调理,和夏若带来的现代医药知识,才让他的伤势恢复如此之快。
如今虽然剧烈运动还有些勉强。
但已经能够正常活动。
陈屿却早已盼望着,继续跟随女郎左右,保护的同时,分担事务。
夏若没有多想,看了看他已然恢复血色的脸庞,点了点头。
“你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出去走走也好,到时候……”
她的话说到一半,王杏清晰有力的禀报声从门外传来。
“女郎,宁先生来了!”
夏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