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客人,叶蓁蓁被梁梅花安排位置坐好,并分配好饭菜,这也是她身为大家长的权力之一。
李家人对这种举动习以为常,拿起自己的饼,就着家里难得的一顿带肉的饭菜吃的津津有味。
“奶奶,今天的肉好好吃!”
“傻孩子,肉有不好吃的吗?”江小花忍不住吐槽儿子——栓子。
栓子小心翼翼地从碗里挑出一小根肉丝,一本正经地说:“上次吃肉都好久之前了,我忘记了。”
说完,一筷子将肉丝塞进嘴里,并迅速塞入软面饼,狼吞虎咽。
若是往常,李秀丽肯定和三个侄子侄女一样,吃的毫无顾忌。
可今天叶蓁蓁坐在她旁边,她的速度不自觉慢下来,端的一派温婉。
两个哥哥都还没察觉出缘由,吃完一抹嘴,发现对面的小叶姑娘和小妹都还在吃饭,明明是一样的动作,偏偏看起来说不出的怪异。
李大哥摸了摸脑袋,诧异地嘟囔一句,“小妹今天怎么吃的慢吞吞的,像是饭里有石子似的。”
餐桌不大,他的声音也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小,被一家人听在耳里。
大嫂和三嫂都是姑娘,自然能明白小姑子的小心思。
对视一眼,纷纷低下头,压制拼命上扬的嘴角。
李秀丽身子一僵,余光瞥见叶蓁蓁没有动作,立马抬起头,送给大哥一个眼神飞刀。
不明所以的李大哥李守身体往后压,迅速站起身,躲避危机。
叶蓁蓁来到乡下的第一顿饭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并且她也对五十年代乡下资源的匮乏有了新的认识,即使是首都的农村。
一个连吃饱饭都是问题的年代,现代进厂都比这里好。
晚上,已经睡了一天一夜的叶蓁蓁没有任何睡意。
旁边的李秀丽纵使对城里再好奇,一整天的农活也可以把她的精力耗尽。
刚躺上床还有心思追问叶蓁蓁城里的情况,不过一会儿,人就迷迷瞪瞪地睡过去。
她们俩的房间安静,其他房间就不一样了。
李家老大和老三的房间里围绕的话题都是一样的。
城里来的小叶同志到底会在她们家住多久?
看起来叶蓁蓁也不是个会干农活的,难不成他们家要一直贴补?
两对夫妻简单议论了一两句,倒头睡去。
主要是两对夫妻结婚都没有多久,家里的一切都掌握在大家长李达和梁梅花夫妻手中,他们想再多也没有用。
此时,大家长也在谈论叶蓁蓁的问题。
梁梅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犹豫半天,还是忍不住问出声。
“他爹,你说小叶什么时候回城?”
“说不准,老首长只说让我们把人看顾好。不过,我听说像是小叶这样的知识青年都是来农村帮忙的,说不准我们村真的能发展起来。”
说到这,李达锁紧的眉头微微松开。
他做一个管理村子的村支书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想要有什么眼界之外的发展,那就难了。
叶蓁蓁的到来在他看来,是麻烦,也是机遇。
梁梅花不解地一屁股直接坐起来,借着月光看向丈夫,“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小叶那身板可不是干活的料,年纪又小,没经历过什么事,你怎么……”
见状,李达也坐起身,将自己看到听到的娓娓道来。
“像是小叶这样的同志,上面统一叫做知识青年下乡,那是来我们农村的广阔天地施展身手的。”
听到这,梁梅花还是有些不愿相信。
李达继续解释,“你别看小叶弱不禁风,人家可是中专生,学的一手的好技术。”
说到这,他的心不自觉的激动起来。
“你想,人家不去工厂上班,来我们农村,肯定是有想法的,你可别看人家小叶年纪小又瘦弱就轻视她。”
“嘶——”
听到这,梁梅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她是真的没想到叶蓁蓁竟然是一个中专生,也就比正经的大学生差一点。
这样有着厉害本事的人不留在城里,反而选择下乡,令人敬佩。
梁梅花望向女儿房间的目光不自觉带上一抹敬意,看来还是她低估了,往后要对小叶更好才对。
夜谈结束,夫妻俩的心绪都平稳不少,安然睡去。
翌日,叶蓁蓁感受到李秀丽起床的动静,一起苏醒。
坐起身,脑袋再也没有昨日昏昏沉沉的感觉。呼吸间,喉咙也没有肿痛感,想来身体好了不少。
“蓁蓁姐,你醒了。”
“早,秀丽。”
“早!”李秀丽羞涩地回了一句,“蓁蓁姐,该吃早饭了,我们一起出去吧。”
闻言,叶蓁蓁立即取来一旁的不带一点补丁的衣服,在李秀丽满是羡慕的眼神中,穿好衣服,一起朝门外走去。
正值夏日,直接用冷水洗漱也没有任何不适。
在李秀丽羡慕的眼神中,叶蓁蓁用牙刷和牙膏将牙齿刷干净,并给脸抹上雪花膏。
牙刷不能共用,但面霜可以。
叶蓁蓁直接将盒子递过去,“来,秀丽你也试一试。”
“这就是雪花膏吗?”
李秀丽惊奇地看着眼前的面霜,纯白似雪,凑近似乎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桂花香。
她平日里都是用的蛤蜊油,而且大部分都是冬天用,防止皮肤皲裂。
“嗯。你挖一点试试。”
在叶蓁蓁的鼓舞下,李秀丽完全无法抗拒,小心翼翼用小指挑起一点,抹在掌心揉化,立即上脸抹匀。
皮肤滋润不说,还有一股桂花香。
明媚的笑容挂在李秀丽脸上久久不散。
上桌时,李家人看见,不明所以地目光频频在李秀丽脸上停留。
今天的早饭比往常好了一点,但不多。
双抢结束,伙食回归正常水平。一人一根红薯和一碗稀粥,稀到能看清米粒的稀粥。
而叶蓁蓁身前却明晃晃放着一颗鸡蛋,和她一样的只有三个小孩子。
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是借住的,叶蓁蓁哪怕是脸皮再厚也无法心安理得的享用。
她飞快将鸡蛋转移到婶子面前,语速流畅地说:“婶子,我身体已经好了,不用特别照顾,鸡蛋还是留给孩子们吃吧。”
但是她的动作却被半路拦截,一个农村妇女的力量不是她能够反抗的。
梁梅花将鸡蛋死死塞进叶蓁蓁手里,“小叶你大病初愈,就该吃点好的补补,孩子们都有,不缺你这一个鸡蛋。”
其他人听到这话,纷纷压低脑袋,不敢露出一丝异样。
在两人你推我让三番四次后,以叶蓁蓁的服软结束。
早饭结束,李家人大部分都需要下地干活,除了年纪最小的李秀丽。
不下地,但她也有其他的活计要干。
李秀丽接过母亲递来的新麦,拎到水池旁,给木盆盛上一盆水,并将麦子倒进去。
这一步称为洗麦。
叶蓁蓁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好奇地问:“麦子吃之前,还需要洗一遍啊?”
意识到城里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李秀丽得意地昂起下巴,一边淘洗小麦,一边解释。
“麦子割下来晒干后,里面会有掺杂的秸秆和瘪壳,泡水可以挑出来,顺道将灰尘洗干净。”
叶蓁蓁看着浮在水面上的杂质,了然地点点头。
接下来她还了解到,麦子洗干净后,还需要再经历一边晾晒,晒到快干透又还含有点水分,才可以磨成面粉。
麦子晒干的间隙,李秀丽也没有闲着,开始喂鸡喂猪、洗衣、打整菜地。
作为大病初愈的病患,叶蓁蓁不被容许干活,只能无聊地待在一旁。
忽然想起早上有些食不下咽的鸡蛋,她才记起自己下乡时,家里似乎给带了不少东西。
很快,昨夜睡的炕上摆满了叶蓁蓁的行李。
她穿习惯的四季衣物自然不必说,其中还有少见的布拉吉。剩下的就是一些被褥、钱和吃的。
最令人震惊的是,里面竟然还有一整套的简易修理工具。
比她以前用的粗糙,但是在这个年代,私人有这样的一套工具,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
不一会儿,叶蓁蓁将所有东西打理好。
穿的、用的先暂时放回箱子里;吃的,她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变质就不好了,送给李家人一些当作是谢礼;剩下的工具放进柜子里,避免伤到人。
六月的太阳很烈,不过两个小时,麦子表面的大部分水分蒸发,到达适宜磨面的程度。
李秀丽顺手一把抓起,用自己十几年的经验表示:“蓁蓁姐,麦子晒好了,我们一起去磨面吧。”
“我们?”
叶蓁蓁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李秀丽。
她们俩两个小姑娘,要把一筐麦子磨成粉,尤其是她还弱不禁风,估计麦子没磨完,她先倒下了。
至于有没有可能是骡子、驴,或者是更先进的机器磨面,叶蓁蓁想都不想都知道不可能。
她从县里到青岩村,坐的是牛车,并且是村里珍贵的两头牛之一。
人坐牛都舍不得,骡子和驴怎么可能用来推磨?
至于机器磨面,更是天方夜谭。
60年,全国生产粮食加工机械12.5万台①。
这些机械绝大多数存在于大城市、大工业区,白云县有没有不知道,它下面的小村子是绝对不可能有的。
李秀丽似乎是知道了叶蓁蓁心里的想法,慌忙解释道:
“不是我们自己磨,我们村里有水磨房。”
原来如此,叶蓁蓁顿时松了一口气。
水磨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②,青岩村有一个水磨房似乎不是什么很难相信的事。
而且叶蓁蓁也只是听说过,还未真正见过水磨房的模样,好奇立即占据上风,当即答应一起前往水磨房。
此时还不是日头最烈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在地里忙活,一路上两人都没遇见什么人。
出门前,叶蓁蓁想起曾经在短视频看过的村头情报局的画面,不自觉松了一口气。
但很显然,她高兴的有些早。
村民们没在村头聚集,那是因为她们有一个更适合聚集的地点——水磨房。
①《农村加工器械使用技术问答》边泉元
②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水磨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