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洒满阳光的小院,时光悠悠流淌,却也藏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李海,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此刻正站在院子里,头低着,脚尖无意识地踢着脚下的石子,那细微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犹豫,“大嫂,我想休息几天。”
林清正专注于手中的络子,丝线在她指尖穿梭,编织着生活的琐碎与憧憬。听到李海的话,她停下手中动作,抬头望向这位少年。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在李海稚气未脱的脸上洒下斑驳阴影,那阴影仿佛是生活过早给他留下的痕迹。
自李海带着妹妹投奔至此,他就像一棵倔强的小树,在生活的风雨中默默努力扎根。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他选择以沉默和坚韧应对,将心事深埋心底。此时,李海声音带着一丝委屈,说出三哥那些伤人话语:“三哥说,就是因为大嫂和文儿是扫把星,所以他考童生考了三次也考不上。而我和小妹和你们住在一起,让我更倒霉了。”
林清听闻,心中无奈如潮水般漫涌。这世上,总有一些人在遭遇不顺时,不愿反思自身,只知把责任推给他人。她嘴角泛起一抹无奈的笑,那笑容里,既有对三哥无端指责的不屑,更饱含着对生活这般荒诞的感慨。她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坚定有力:“俗话说,人穷不能怪屋基。他这分明是贼喊捉贼,咱们别理他就行了。”
话锋一转,如同潺潺溪流拐进另一条河道,林清的语气变得温和而殷切:“其实我也真想告诉你,你最好休息几天,比如说半个月休息一次,或者一个月休息一次。让文儿每天下学回来,教我们认字。虽说我不奢望咱们能有多大成就,但至少得识字啊,以后出门在外,才不会被人骗得连裤衩都不剩。”
李海眼中瞬间闪过惊喜光芒,激动地问道:“大嫂,可以吗?”四弟一直以来,内心深处都燃烧着对读书的炽热渴望。然而,家庭的窘迫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将他与学堂无情隔开。过去,他只能眼巴巴看着三哥走进学堂,那份羡慕如同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此刻,大嫂的提议,恰似一束光照进他黑暗的世界,让他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林清微笑着回答:“可以啊,这样文儿相当于复习,又可以巩固,我们又认识字,一举三得。”
“大嫂,我和妹妹一定会好好认字的。”李海坚定地说道。
“好!我们一起努力。”林清的回应充满力量,仿佛为这个小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傍晚时分,余晖温柔地洒在小院,李文摇头晃脑地站在院里背着《三字经》:“今天我们来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象征着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扶持。还可理解为一笔写自己,一笔写他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相处,相互帮助,共同前行。”
林清听着李文的讲解,心想在学堂里他还是认真听先生的话。这一刻,这个小院充满了希望的气息。尽管生活中有三哥无端指责的阴霾,但在这个小院里,亲人间相互理解、支持,对知识的追求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困境中坚定地携手,共同期待未来生活绽放出美好的花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