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四人回到了应时的府邸。然而,这个夜晚,却仿佛吹响了复仇的号角。
“为何?”
“成王败寇罢了!但,这是我一人所为,我家人不知情。”
红烛尚未燃尽,决绝照影。
伴随着阵阵的惊叫声、兵器相接的碰撞声、纷乱奔跑的脚步声,谁鲜血飞溅染红门扉颓然倒下,谁惊怒交加、难以置信的眼神,谁死亦不惧、义无反顾地以身殉道,又是谁刀剑银光、守卫一方。
这边的国仇家恨正在上演,皇帝的寝殿也被团团包围,有誓死守卫的将士,也有大肆进攻的魔族。魔气与灵气相撞,浩大的冲击中,他们,对抗着。
太子妃重伤太子,宜妃意图刺杀皇帝。数不清的人、妖、魔在那个晚上被鲜血与仇恨笼罩,不得出,不得入。
待应时四人得知变故,匆匆赶到,一切已尘埃落定。
宜妃与太子妃皆称自己乃是前朝皇族后人,在刺杀未果后,刎颈自尽了。
“当啷—”
那是匕首无力掉落,生命随着鲜红血线消逝的声音,无限唏嘘。
皇帝也未料到,太子妃也会参与其中,想来她之前与太子的种种,也都是早有预谋,都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而太子如今身受重伤,不省人事,太医们束手无策。一桩喜事,却落得如此结果。
因近些年魔族作乱,皇帝早有防备,在宫中布下天罗地网,杀伐大阵,将士修士暗中埋伏,意欲一举歼灭魔族。魔族虽则力量强大,却多少因为椿和鲲鹏逃脱失去了生命力的维系,后续难以为继,难敌皇宫中的围剿。
最终,护卫的将士与魔族殊死较量,皆是伤亡惨重。而魔族少主—也就是前朝太子遗孤伤重,他与魔族长老见此次复仇无望,只得带领其余魔众逃走,以待东山再起之日。
消息飞速传开,说是前朝太子遗孤留下手书问罪于皇帝,百姓不知真相如何,议论纷纷。
所谓真相,相信即为真。大街小巷里,纸张翻飞,字字泣血。
“我乃前朝皇太孙。我们如今的陛下,以杀夺位,改朝换代,却改不了真相。
皇帝曾是前朝丞相,为窃取皇位,在宫宴当晚下毒,杀害了我皇族男女老少上下近千人,却说这一切尽是为大将军所害,便诛连了大将军九族,只为掌控兵权。其余朝臣不知真相,见他主持公道,大权在握,便也只好拥立他称帝。
而只余我们几人侥幸逃脱,为人所救。那时,是魔族长老救了我们,我们便与魔族合作。而长老恰恰也是被皇帝迫害而入魔,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杀了皇帝。
我们也想过用证据堂堂正正的复仇,可是多年以来,证据早已被销毁。我们也不曾滥杀无辜,我们杀的每个人,都曾助纣为虐,是死有余辜。
我们曾为了壮大魔族囚禁了妖族两个大妖,他们是无辜的,这是我们唯一的罪,不求原宥,我们复仇后自会以死谢罪。我们想要杀了皇帝报仇雪恨,难道不对吗?他就该以死谢罪。
就因为他成了皇帝,他为百姓做了事,就能抹平了他做过的那些恶吗?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不能,永远不能。
都说成王败寇,失败者不一定是错,成功者也未必就是正义。我们就不配活吗,就不能活吗?”
“若如他所说,魔族内部也并非统一,意图报仇制造宫变,和杀害林晚后制造水患的魔,并非同属一个阵营。”应时看了手书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没错,这些魔为的是复仇,而不是滥杀。”应若也若有所思。
在人们讨论前皇太孙手书的时候,却不知前皇太孙已然身受重伤。他与魔族长老出逃,长老见追兵众多,便令他进入保命的法器当中。
然而当他们逃脱,回到魔族的大本营,将少主从法器中解救出来时,却大惊失色。那少主在法器中不省人事,血流不止,一根青色羽翼只差一点就贯穿了他的心脏。
不宁的夜晚过去,清晨的光依旧没能驱散阴霾。东宫之中,皇帝忧虑的叹息声传来。
太子的床榻前,国师已将自己毕生修为尽数传入太子身体,却依旧没有起色,只能维持太子的生命,却无法让他转醒。
皇帝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皇后也是平添许多白发,双眼通红。“故事,我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不知道你们会相信哪一个?”皇帝疲惫地合眼,往事从另一个视角徐徐展开。
“我自幼便是太子伴读,那时已官至丞相。那天宫宴,恰逢我父亲突感风寒,我便没有参加。后来想想,父亲曾是帝师,也许父亲是知道些什么,但他什么都没有说,也许,他要我干干净净地坐上皇位。
宴席上,骠骑大将军沈榆枋言说朝中贪官污吏倍增,供给军队的粮草弹药都被克扣,戍边的将士们苦不堪言,他多番进谏却不被理会,只得出此下策,一不做二不休,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
大将军在皇帝面前,先是杀了太子和皇太孙,又把皇亲国戚全部绑来,一一灭口,参加宫宴的朝臣也没能逃过一劫。最后,他逼迫皇帝以治国不力为名写下禅位诏书。却没成想,皇帝写了我的名字,禅位于我。大将军一怒之下,便也将皇帝一剑封喉。
这些,是大监在我赶到之时告知于我的,他已濒临死亡,将一切看在眼里,却也无力回天。
我率禁军赶到的时候,那样的场景,我此生都不愿再回忆。一切归于沉寂,悲泣亦来不及,就连死亡都是无声无息的。
是非对错,早就在鲜血中越陷越深,执迷成仇了吧。我虽不知这个自称是前朝皇太孙的人是谁,受谁指使,但皇太孙已逝,他绝不是。”
“如此说来,这些人,都是被那幕后之人所控,他教养他们,让他们对自己前朝皇族的身份深信不疑,复仇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应时感到有些棘手,他们已然隐匿了气息,再无法追踪到了。
“可,太子何辜啊?”皇后看着太子双目紧闭的样子,心中悲痛难忍。
“我该去上朝了,处理后续事宜。”皇帝长叹一声,转身离开了,无形中身形却佝偻了许多。
“陛下,臣罪该万死!”丞相以头抢地。“卿兰并非臣亲生,是臣收养的孩子。那年她还是个孩童,臣万万没料到,会是如今的结果啊!”
“罢了。”
东宫这边,四人拜别皇后,回到应时的府邸,试图寻找方法救太子,却见妖王萧寻竟等在门外。
“你们没事吧?”萧寻很是焦急地上前,视线上下仔细打量过他们,“我感知到微尘被使用,还以为是你们出了事情。还有……”
“你说,微尘被使用了?”应若一惊,抬手打断萧寻。
“那杜嘉毅……”花染和墨悦立刻担忧起来。
“你的法器,能追踪到位置吗?”应时也问道。
“可以。我这儿还有一事。”萧寻继续道,“在我感知到微尘被使用时,青羽和我正在处理族中事务,那瞬间她突然似是受到了重伤,却突然间仰天大笑,之后便消散了。我不确定她的异样与此是否有关联,但我在很多年前做好法器时,曾交由她保管。她,似乎是在其中做了些手脚。”
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先追踪法器。”几人当即出发。
荒漠,峡谷,风沙。灰黑色的岩壁纵横交错,壁立千仞。
“这里便是法器最后出现的地点了。”萧寻望着四周陡峭苍然的崖壁,寻找感应着。终于,在崖底的一处角落,萧寻挥开覆盖的层层沙石,找到了微尘。旁边,还有一根青色的翎羽,上面沾染着浓烈的血气。
“这翎羽,原本应是在微尘里的吧。”应若平静地陈述着,就好像它并非是针对她而来。
“这翎羽是青羽的?倾尽全力的致命一击,为何?是报复吗?”应时忽然激动起来,连声问道。
“这不重要,也许是复仇,也许是被魔蒙蔽了心智。”应若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青羽长老也许和青鸾是相似的原因吧。她也并非有意含糊其词,只是她不记得当初那段仇恨的原委,也无法详细解释。
“杜嘉毅遭遇过魔族,被抢夺了微尘,也不知现下如何了。能感应到微尘停留过的地方吗?”应若看向萧寻。
在不经意间,应若将那支翎羽收进袖中,暗自叹息。“青鸟一族,真是固执啊,可这一次,还是找错了人吧。我念着青鸾从前对妖族的尽心,留了她一线生机,也不知她现在何处,看到后辈为她复仇至如此地步,又会作何感想。”
“我尽力。”萧寻闭上眼,复又疑惑地睁开,“也在这附近。”
循着灵力,他们来到了一处洞穴前。里面,似乎有打斗的声音传来,也有魔族的气息。几人正欲施法,却见一团魔气旋转着飞速冲出洞口,看不清其中的面孔,还有一句渐行渐远的:“人族、妖族还不是一样的歹毒,微尘这样的法器竟然暗藏杀机。哈哈哈……”
走进山洞,借着法术的微光,沿着地上凌乱的打斗痕迹,斑驳的血迹夹杂其中。一路深入,见得杜嘉毅躺在地上,似是受了伤。
“小师叔!”应时先一步上前,扶起杜嘉毅,为他疗伤。不久后,杜嘉毅幽幽地睁开眼,一行泪自他眼角流下。
“刚刚伤我的,竟是我师父。我,我师父,他竟然是魔族。之前他要我前来,是想说服我也加入魔族,他还夺走了微尘,将我一直困在此地。我没想到,也想不通,为什么?”杜嘉毅有些颠倒地说着,掩面无声,痛苦却无能为力。“也许他还念着些旧情,没有将我赶尽杀绝。”
“他方才来的时候还说。”杜嘉毅难以置信,又难以理解似的,“他说,魔族少主,已经死了,而那少主,原是我哥哥。可是,怎么会呢?我明明是孤儿,我不会有哥哥的,对吧?”他抓住应时的肩膀,颤抖的摇晃着,祈求地看着他,又再度转过头,面对着漆黑幽暗的洞穴深处。也许,只有无尽的黑暗,才能渗透出深入骨髓的悲哀。
再多的安慰都显得单薄,他们只有静静地陪着杜嘉毅待了小半日。
“萧寻,不必忧心,微尘已经寻到。青羽,你带她回去吧,兴许还有重来看清真相的机会。”应若把那根翎羽交给萧寻,在上面附了一丝生命力。前人的恩怨,不该由后人承担。“妖族,交给你了。”
“好。我会肃清魔族,护妖界安宁。”萧寻说罢,便与众人道别。
“真假难辨,是非难定。走吧,我们先回去。”几人便踏上了回长安的路。
马车内,杜嘉毅闭目调息,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魔气翻涌,面目不清的人还是魔气绝身亡的样子,谁也不知道,他是否有过动摇。墨悦和花染驾着马车,一时间,也因这变故而沉默。
应若和应时在前方,各自骑着马,一白一黑,比肩同行,思绪万千。总觉得,也许是突如其来的冲击,杜嘉毅,和之前端方克己的他,有哪里不太一样了。恩怨纠葛,谁也不能免俗。
世间恩怨,不总分明,背怨憎裹挟着的人已深陷其中。或因心有不甘而起,或被人利用,扭曲事实,也不无可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前朝恩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