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十六没能等到崔山嘉的回援,他在死之前甚至不知道崔山嘉有没有收到他的求援。
福王一改之前不紧不慢地试探,大军压来猛攻太南郡。
他作为泗县县令奋战在前。
他必须站在最前方。
福王冲破了泗县的阻拦,杀入太南郡境内,差点就要和燕帝折返攻击太北郡的军队遇上。
他们的目标一致,就是太南郡的粮仓。
崔山嘉带着人从中间将他们截断,然后就不管破开太北郡的燕军们,而是不顾一切地攻击福王的军队。
她得把白云关拿回来,不然吴郡的战局就永远要被太南郡影响。
至于攻破太北郡的燕军,那毕竟不是主力部队,等卢含收拢太北郡残部,就会前来赶走或杀死他们。
崔十六连一句遗言都没能留下。
他从中都远赴千里而来,是皇帝给崔四郎的支持,也是崔家本家给她的保护。
这个小时候被轻易激怒要打她的堂兄,死在了她面前。
他甚至还未曾及冠,未曾娶亲,未有后代。
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他赴任而来,会永远地留在太南郡这片土地上。
“公子有令,命我等听从您的命令,护卫您的安全。”
崔十六也有自己的部曲,崔家平等地爱护每一个小辈,崔山嘉有的,崔十六也有。
崔山嘉给崔十六敛了尸首,等她收回白云关,就将他送去和父亲母亲一起。
待来日,同归去。
崔山嘉收整了太南郡的兵马和崔氏部曲,加上留守明光里的明光军,往白云关而去。
福王的军队看到不自量力意欲反攻的虞军,感叹他们赴死的勇气,却不会手下留情。
两国之战,你死我活。
太南郡的百姓们被点燃了战血,白云关里也是他们的同胞,他们曾一起受到过燕人的压迫,现在燕人再次来犯,决不能再忍。
崔山嘉不被允许离战场太近。
翁妙被原秀叮嘱过,必须寸步不离地跟在崔山嘉身边,直到阿凉回来。
阿凉去执行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也许就永远都不会回来。
共同习武的时光还没有过去太久,这几个月以来发生的事情却叫他们应接不暇。
不断地有人在死去。
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
每一条道路上都布满了四处逃难的人们。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而来,有越来越多的郡县受到战火的侵袭。
燕军一路攻到九清郡,沿途的世家们只管避让,无处可避的百姓们要么被掳掠为奴隶,要么背井离乡去奔赴一场结局未知的逃亡。
他们的战打得艰难。
崔山嘉坐镇明光里,负责南境所有战事的后勤,督促百姓播种耕种,恢复民生。
原秀一路南去,燕帝死亡的消息也在这个时候传往燕国。
福王听闻这样的消息本来不信。
燕帝本身就武功高强,此次亲征身边更是高手如云,他还带着二十万燕军,那是燕国最精锐的军队,燕帝在这样的保护之下根本不可能死亡。
唯一的可能就是虞人的奸计,想要动摇燕**心。
可他还是止不住的想,如果是真的呢?
燕帝如果死在虞国境内,那么燕国的天下就要更换主人。
没有了燕帝,那个监国的太子又凭什么压在他的头上呢?
虞国边境的防线重新拉起,境内的消息被阻断,他得不到更确定的消息。
燕帝身亡的消息如同瘟疫一般扩散开,谁也阻止不了。
从燕帝攻虞至今,也不过过去了四个月,先前频繁地传来燕帝不断攻克大虞城池的消息,近来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模糊。
福王收到最明确的命令就是攻下太南郡,除此之外,吴郡的战局也陷入僵持。
高翎国对于燕帝冲进虞国国境之后,吴郡堵上退路这件事有些不痛不痒。
毕竟被围住的不是高翎国的国君,他们只是助战。
燕帝早料到了这样的情况,才安排了福王同时攻打太南郡。
但是福王在太南郡遇到了比吴郡更加激烈的抵抗,不仅仅来自军队,更来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甚至踏上这片土地的流民都被要求拿起武器。
燕帝死了,这样的消息会扰乱燕军的军心,也会让虞人信心大涨。
燕帝此来,号称精兵五十万,不破中都不回还。
他的雄心壮志在顺利攻破吴郡之后越发高涨,作为盟约的一部分,吴郡被留给了高翎军肆意劫掠,他一路北上直取中都。
虞国果然如同一盘散沙一般,尤其是在太北郡着手开始改变军制之后,感受到威胁的虞国世家们对皇帝的意见很大。
这可是个极好的机会。
他把握住了。
秋收过后的虞国就像是肥羊,他过一地便抢一地,甚至连粮草辎重都不必带。
福王起了二心,战事便有所懈怠。
燕都偏在这时候传来了召他回京的旨意。
燕帝生死不明,燕都由太子监国,这个时候召他回去,不会是好事。
原秀踏着尸骨堆成的路打开了白云关的城门。
这座被燕国夺走十数年的关城再次回到了虞国手中,福王败走白云关,消息传回燕都又引起轩然大波。
高翎国没有占领吴郡,福王又失白云关,燕帝就真的被困在了虞国境内。
燕皇后几次去信高翎国,要他们确认燕帝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
虞国境内太乱了,太南郡与吴郡封锁了一切传向燕国的消息,燕国唯一的途径就只剩下了与虞国东境国土相连的高翎国。
他们是盟友,本该尽心才是。
却偏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
福王一败,燕都内更是惊慌,福王战败也就罢了,最怕的是燕帝真的死在了虞国,哪怕只是被围困也是好的。
乱,便有可乘之机。
监国的燕太子比燕帝更先被确认死亡。
燕太子的长姐抱着他血流不止的尸体嚎啕大哭,燕皇后赶来时,刺客早已逃之夭夭。
白云关交给了江橘江枳两姐妹,她们也是原秀的徒儿,是一对双生姐妹,比雷姮和翁妙略大上几岁,一直跟在原秀身边,历经了每一场明光军参与的战争。
崔山嘉要往太北郡去,白云关要交给信得过的人来守。
雷姮来迎她。
“燕帝被拦在九清郡外,无法再进一步,又与启东王联手占据远安、启东等六郡之地,我们被他们割断了和中都的联系。”
“启东王?”
雷姮道:“启东王刘涂,本是启东郡望族,燕帝攻克吴郡之后揭竿而起自立为启东王。”
崔山嘉疑道:“刘家没有人在朝为官?”
雷姮眸色一冷,道:“凡与刘涂有关的一干人等皆被皇帝诛杀。”
也就是说这个刘涂自立为王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同族之人的死活。
“太北郡如何了?”崔山嘉现在也管不了那么远的事情,只能先顾好眼前。
雷姮道:“卢含姑娘收拢了太北郡残部,诱杀了流窜入太南郡内的燕军,此时正在防备燕军的二次攻击。”
太北郡蒙上了一层阴影,和正在战火之中的所有地方一样,暗沉沉地压在人的心上。
父亲从野外移回来给她的梨树正开得如火如荼,有了鲜血的浸润,它似乎更加灿烂。
卢含收敛了崔家夫妇的尸骨,崔山嘉带回了崔十六,将他们安置在一起。
卢含在门外等着崔山嘉。
她想她也许会哭。
她比她那时候还要小,定然也会哭得更厉害。
她会好好安慰她,而不是像崔山嘉一样专往人痛的地方撒盐。
可是崔山嘉没有哭。
她平静地拜别父母堂兄,卢含在她身上感受不到悲伤的感情。
隔壁原秀和原稷已经哭得不成人样,原家也死了很多人,他们是崔家部曲的首领,站在离主家最近的地方,也是主家最后的防线。
崔山嘉先去见了崔家剩余的部曲和卢家的部曲。
收回白云关的消息和崔山嘉一起抵达太北郡,没有人会再质疑崔山嘉的能力。
即便她是个小姑娘。
“我希望诸位同我一道,守护南境,阻断燕帝退路。”崔山嘉说。
崔家的部曲没有丝毫犹豫,卢家部曲下意识地去看自家曾经的大小姐。
卢含抱着手臂,因为没有安慰到崔山嘉而有些气闷,“看我干什么?她开明得很,你们要是不想守,还会给你们建议个去处,爱守不守。”
“没有去处了。”崔山嘉摇头,“燕帝与自立的启东王占据了我们和中都之间的六郡之地,将我们和中都隔开了。”
她看向堂下诸人:“所以现在,你们也没有了退路。”
卢家家将道:“崔大小姐之名,我等素有耳闻,然此时此地无一郡之首又与中都失联,敢问崔大小姐以何身份掌控太北郡?”
卢含沉下脸寒声道:“怎么?你还想和她相争不成?”
在她眼里,除了崔山嘉,不再有人有能力护得住太北郡。
卢家家将低头道:“属下不敢。”
崔山嘉道:“我在得知太北郡之事后,便给中都去了信。”
“我向陛下要求了吴郡及太北、太南三郡的辖制之权。”她顿了顿,看向翁妙。
翁妙取出一物,扬声道:“陛下下旨册封主君为郡君,代掌三郡一切事宜。”
皇帝的心从得知燕帝攻虞开始就没有落下来过。
燕帝亲征,吴郡被破,卫观身死,高翎围城,燕军长驱直入,福王围困太南郡,太北郡守战死,刘涂自立启东王……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进中都。
他在朝堂上沉默着。
没有人敢去接这个死局。
只有这封来自远方的信,向他索要他给不出去的权力,一个没有人敢接的权力。
那个他看着出生的小姑娘和他说,她要守住国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