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回大地,又一年的春耕开始了。
召公奭带着白岄、司土前往郊外的田野巡视。
“巫箴举行祭祀之后,大风就逐渐平息了,人们的议论声也平息了下来。”司土望着远处的田野,幸而大风起于麦苗返青前后,遂师带着农人及时处理了倒伏的麦苗,如今大部分麦苗已顺利拔节生长,并没有受到风灾的影响。
“那就好。”白岄跟在召公奭身后,在田梗旁走过,漫不经心地看着在田地里忙碌的人们。
许多农人随着大军出征负责后勤工作,今年参与春耕的人明显少了许多,不少妇人与少年人也到了田间劳作,采桑的工作则交由年少的女孩子们带着更年幼的弟妹们负责。
或许是置闰的缘故,今年的春天来得偏早,油油的麦苗挺拔茁壮,即将开始孕穗,遂大夫率着匠人和胥徒在田埂旁开凿、修整沟渠,以保证之后的浇灌需求。
春季万物复苏,杂草也不管不顾地葱茏生长,薙师带着另一群人在田地里忙着协助农人除草。
远处的河流上,渔人修筑起鱼梁,在涨水的湍急河流中捕捉鲜鱼。
虽然白岄一贯没什么情绪起伏,共事久了,司土还是能觉察到她心不在焉,问道:“巫箴似乎心情不好?”
白岄摇头,“……没什么,只是寮中还有许多公务,内史今日去教王上习字,恐怕也没有时间处理。”
召公奭停步,回身看向她,“巫箴在怨我硬拉了你过来巡视田野?今春动兵,不在丰镐举行朝觐,你有什么公务要忙?”
“不敢。”白岄移开了目光,语气平平,显然还是有些不满,“召公要去处理卿事寮的事务,太史也不在,还有许多公文没有批复,这次出巡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恐怕会误了之后的祭祀。”
司土笑了笑,“看来果然繁忙,连巫箴都忍不住抱怨了。不过此行要去周原,恐怕今日是来不及返回丰镐了,稍安勿躁吧。”
召公奭解释道:“周原如今有许多商人的族邑定居,虽外史暂时压住了他们的不满,还是需你出面安抚。”
“何况巫箴身负天命而来,却总是待在宗庙中侍奉神明,鲜少出现在世人面前,连百官都很难见你一面,更不要说农人和百工。”召公奭指着远处的农人,他们在劳作的间隙里停下来休息、饮水,也聚在一起遥遥地望向这边。
他们远远地看着白岄,凑到一起嘀咕几句,又笑了起来。
“是啊,其实大家对殷都来的大巫还是很好奇的。”司土接口道,“你主持过两次蜡祭,此次又平息了风灾,农人都很感激。巫箴也该多出来走走才是,随你来丰镐的那位陶氏的女巫,就时常带着巫祝们在郊外晃悠,大家都跟她混得熟了,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讲。”
灵秀的女巫,总是更能让人们生出喜爱与依恋之情。
“你也说过,民众、农人和百工最易煽动,宗亲们虽暂时沉寂下去,一旦情势有变,定会再度闹起来。”召公奭轻声道,“待你有了农人和百工的支持,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什么。”
白岄沉默了片刻,才道:“……召公也很会操控人心啊。”
“巫箴你来丰镐晚,应是不知道的。先王从殷都返回周原之后,召公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周边的方国游历,便是为先王宣扬德行和仁义的事迹,吸引他们前来归附。”司土笑着摇头,“论吓唬人的手段或许是巫箴更厉害,要拉拢人心,恐怕你还得向召公好好学一学。”
虽然人员少了一些,农事仍在平稳进行,巡视过丰镐的郊外,午后到达周原。
周原位于岐山、渭水之阳,文王带着族人迁至丰邑后,将周原封予周公旦与召公奭作为采邑,偏东为召,西侧称周。
听闻召公奭到来,召地的官员和民众纷纷前来迎接。
白岄站在侍从与巫祝之间,望着被人群围住的召公奭,向司土道:“这里倒是比丰镐热闹许多。”
司土见她躲得远远的,“巫箴似乎并不擅于与民众相处。”
“在殷都,巫祝不会与民众这样亲近。”白岄不想上前,不过对于投到身上的好奇目光也并不躲闪。
身为主祭,她习惯于被人们注目,但不能被人们接近、触碰。
“召公忙于丰镐的事务,很久没有返回采邑,大约有不少事务要处理,还要与族人叙旧,我们先去巡视田野。”司土拨开人群挤上去与召公奭说了几句,随后带着随行职官回来,“带着巫祝先走吧,巫箴。”
巡视过各处原野,农事顺利、并无隐患,眼看到了日暮时分,岐山还近在眼前,今日是不及返回了。
司土命随从们搭建帷幕,远远望见车马到来。
“唔?召公怎么来了?”司土有些意外,“难得返回召地,不去与族人们团聚吗?”
召公奭摇头,“我久未返回,召地的事务一直是族中长辈在打理,就不去扰他们了。何况明日要赶回丰镐,就在外露宿一夜,恰好看看夜间的情况。巫箴呢,还在赌气吗?”
“在那边。”司土指了指不远处盛开的花树,“赌气倒说不上,只是也不怎么愿意搭理我。”
女巫坐在树下吹奏玉篪,巫祝们陪在她身旁,鸟儿则停歇在她头顶的棠梨树上。
棠梨正开花,聚成一簇的细长花梗垂落下来,坠着粲白的五瓣花朵。
召公奭走到她身前,“心情好些了?至少调子听起来并不幽怨。”
“反正也来不及回去了。”白岄睁开眼,将玉篪放在膝头,抬头望着夜幕上渐渐亮起来的星星,“说不定今日我不在,内史很快就批完公文了呢?”
司土闻言笑道:“内史确实总爱缠着你,可妹妹都这么大了,做兄长的还不愿放手,也是有些过了……”
召公奭看他一眼,司土及时住了嘴。
司土掌土地、民众,令男女相会、劝成婚姻、不使失时也是他所辖事务,时近仲春三月,近日一直在处理相关公务,不自觉地就说到了这里……
“抱歉,巫箴,我不是有意冒犯。”
白岄看向他,“内史确实行为失当,但太史不在,也无人能管束他,司土若得闲,可以与他说起此事,令他略作收敛。至于巫祝,就随他们去吧。”
她这样说,司土倒不知怎么回答了,随白岄来到殷都的主祭们都早已过了婚配的年纪,但没有家眷随行,看起来孑然一身,只是以侍奉神明为要务。
当然,他们是巫祝,归属于神明,也没有人敢质疑,不,司土叹口气,他平时根本连问都不敢问的,实在是今日一时嘴快了。
“商人以族邑聚居,族邑内氏族姻族世代为婚,称父辈皆为诸父,母辈皆为诸母,姐妹兄弟,并无太大的亲疏之别。孩子们皆由族中长者一起教养长大、择其能者参与族务,尤其主祭事务繁忙,很少会亲自养育孩子。司土见主祭们自由自在,却并不是没有婚配。”
白岄平淡地续道:“虽然近年来王族更看重直系,疏远旁系,但在巫祝、旧贵之中,大多仍延续旧俗。”
也正因此,商王与贵族、巫祝之间的分歧才会越来越大,不可调和。
这样一来倒也确实是解惑了,司土迟疑了片刻,道:“可是,巫箴怎么知道,我还没有问……”
“巫即随医师出诊时,在宗亲那里听到了各样的猜度。”白岄看着泛着暗蓝颜色的天幕,晚霞正在地平线上缓缓收去,“不过既然到了丰镐,有些旧俗,慢慢的也都该改过来。”
附近的农人听闻有贵人留宿,纷纷送来饭食与新鲜的菜蔬,渔人送来了乌鲭、白鲢与闾鱼、螺贝,罗氏则送来刚捕获的鸠鸟。
夜幕降临,帷幕搭建完成,随从架着炊具烧火做饭。
饭是狭长的菰米饭,用来配鲜美的鱼肉恰到好处,辅以荇菜、荠菜、堇菜、荼菜种种春季的野菜。
人们各自进了帷幕,白岄还独自站在外间,仰头看着夜空。
召公奭处理完事务,走了出来,“在看什么?”
白岄轻声答道:“看星星,难得四野这样安静,没有一丝光亮。”
春耕忙碌,后半夜还要起来看视庄稼、为蚕添桑,疲劳了一天的农人们早早睡下了,柔和的夜风吹拂过田野,吹动着肆意生长的麦苗,和才探出泥土的禾黍。
天狼缀在西侧地平线上,很快就要沉落下去,东南方的天际,蓝色的角星出现在天幕上,更高的北天中,橙红色的大角星闪烁着可以与天狼匹敌的耀眼光芒。
春风吹来,盘踞在东方的苍龙苏醒了,祂从地面上抬起头,于是那一双龙角升上了夜空。
“巫箴仍在推算天命吗?”
“是的。”
“算完了吗?”
白岄摇头,“还没有。”
“想过之后要怎么办吗?”召公奭望着即将落下去的天狼,天上的兵事暂歇,人间的还遥遥无期,“王上命周公接你到丰镐时,曾说过是令白氏暂居丰京吧?”
对于难以掌控的巫祝和主祭,为了就近看管,命他们全都居住在丰京的宗庙近旁。
如今时局变动,平定商邑后,将要搬迁更多巫祝前来,原本划给白氏的地方已容纳不了更多人。
“我知道,将来总要迁居他处的。”白岄停顿了片刻,语气绝谈不上欣喜,甚至有些厌恶,“外史曾说,他已在族邑旁为白氏和陶氏看好了一块地方,等到中原平定,他就要去向周公提议,希望将巫祝迁至彼处,往后互为婚友。大约是微子的授意吧。”
“迁至周原,与殷民各族居于一处,是不错的主意。”召公奭并不反对,折中道,“你若不想与微氏比邻,就在召地挑一块地方,供白氏、陶氏与其他巫祝居住。”
白岄仍看着夜空,问道:“如果……我都不想要呢?”
“巫箴,这由不得你。”召公奭看着夜空,叹口气,“你是天命所止,神明所爱,除非身死,绝不能离开丰镐。”
“是吗?召公不放我走啊。”白岄不以为意,轻声道,“可是天命——谁又知道呢?巫祝们要做什么,谁也拦不住的。”
【本章知识卡片集合】
①章节名来自《诗经·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大意:茂盛繁华的甘棠树,不要修剪不要砍伐她,召伯曾停歇在她的枝桠下。)
一般认为是召南地区的人们怀念召伯(召公奭)的诗作。
甘棠,又称棠梨、杜梨,蔷薇科梨属的落叶乔木,春夏间开白花,秋末结褐色小果,味酸甜,故名甘棠(省流版:像海棠果一样的一串小梨子)。
②吃的饭:乌鲭=青鱼,白鲢=鲢鱼。闾鱼=秦岭细鳞鲑,是陕西特有的鱼(中国特有种,仅存于秦岭山区的冷水鱼),冰河时期残留物种,和之前写过的鲔鱼(白鲟)都是保护动物,现在不·能·吃!!
荇菜:见于《诗经·周南·关鸠》、荠菜:见于《礼记·月令》、堇菜、荼菜(苦菜):见于《诗经·大雅·绵》。菰米饭:就是李白诗里的雕胡饭,没成为茭白的菰结的种子就是菰米。
③春季星空:
大角星:牧夫座α,春季夜空第一亮星(天狼星落下以后才轮到它),又称天栋、栋星,可能是中国古代早期星象学中东方青龙的一只角,比角宿更为明亮,故称大角(我猜的,不保真),随着岁差偏移,大角星离青龙的本体越来越远,所以这个龙角后来被替换为角宿二。
角宿一:室女座α,是东方青龙的另一只角,为东方首星,角宿升起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二月二龙抬头说的就是角宿从地平线升起,也是《周易·乾卦》中说的“见龙在田”。
④拓展阅读:
微氏:陕西扶风县庄白村重要出土文物“墙盘”,又称“西周墙盘”、“史墙盘”,记载了微氏家族与西周前七位周王世系,是考据西周史绕不开的一个文物。据“墙盘”铭文推断,微氏从商邑归周,武王命周公在采邑内辟出土地供其族居住,微氏从此在宗周世为史官,铭文中所记高祖甲微可能指微子启,考虑到微子启至宋国后传位于其弟微仲衍,宋国之后再无微子启一支的记载,进一步推断铭文中所记微氏烈祖应为微子启之子,即文中的外史。——至于为什么是外史,当然是我编的,毕竟谁会让敌国刚投靠的人当心腹秘书(内史)啊?
婚友:出自《尚书·盘庚上》,盘庚在迁殷讲话中对姻亲的称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7章 第九十七章 甘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