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穿越重生 > 帝侯 > 第20章 师生

第20章 师生

男童长得玉雪可爱,头发梳在头顶上总了个角团,穿着身孩童的小道袍,手里拿了把拂尘,小脸上粘贴着假胡子扮作老者模样,神气地横着拂尘挡住他二人去路。

“来者何人?”小道童压低稚嫩的声音故作老成。

齐璟微笑,说话很客气:“小道长,我们是来拜访广陵先生的,可否行个方便?”

道童晃着小脑袋,一手握着拂尘搭进臂弯,一手捋着自己粘在下巴的假胡须,眯起眼睛故作高深道:“要进去见广陵先生,先过贫道这关,让贫道先给你们算上一卦,看你们是否来者不善!”

“哪来的小神棍在这招摇撞骗。”秦洵半点也不吃这套,一弯腰两手叉住道童腋下,就把他高高举到了眼前,逗他,“不会是广陵先生家的吧?才多久不见,先生儿子都长这么大了?小神棍,别动啊,给哥哥瞧瞧你跟爹爹长得像不像。”

道童没料着此人这么不按常理出牌,愣了一愣,随即在空中挣扎起来。

齐璟抬手压住秦洵臂弯,好笑道:“别乱说,先生还未成家,哪会有儿子。我瞧着大约是哪家友人之子,你快把人家孩子放下!”

“是吗?”秦洵没有丝毫放下道童的意思,“谁家孩子,模样生得真不错,白白嫩嫩跟块豆腐一样,蘸蘸糖就能吃了。”

他甚至将小道童颠抛了两下,存心逗得道童吱哇乱叫,齐璟无可奈何。

秦洵脱口而出这句“豆腐蘸糖”的形容,还是记忆里幼时在长安,源于晋阳王之口的说法。

殷覆齐出之时的公开说法是殷后主让贤齐高祖,齐高祖自然不能在明面上对殷氏赶尽杀绝,不仅不能赶尽杀绝,还须厚待之,以彰显齐氏仁德。

可惜大齐初建不久,一场现今人人避忌不谈的殷氏行宫走水之祸,几乎亡了包括殷后主在内的旧殷最正统一脉皇室子弟,齐高祖深表痛心,只得将殷氏余下宗亲里最正统的一脉家主封了晋阳郡王,视作大齐的皇亲。

老晋阳王身体不大好,没当多久郡王就过世了,等到秦洵他们这些小辈记事起,见着的便是承袭了父亲封爵的小晋阳王殷子衿。

晋阳王殷子衿在朝廷没有官职,倚着晋阳郡的食邑做了个闲散郡王,闲来无事听戏寻乐,是长安城第一戏楼“牡丹亭”的常客,偶遇着他们这些个世家小辈,便会捎上一道。

皇帝压根不怕晋阳王身为殷家人会把他这些世家贵族的子侄们怎么样,他甚至巴不得晋阳王做些什么,好让他有理由端掉殷家,毕竟在皇帝心中,牺牲一个贵族子弟,换来个铲除前朝后裔的理由,是件很值当的买卖。

可惜晋阳王带小辈们出游始终很坦荡,既不避讳将他们带在身边,也从不算计着对他们做什么,潇潇洒洒,磊磊落落,就是个普通长辈疼爱小辈的作为。皇帝也不是非要难为晋阳王不可,反正他只领个封爵未受官职,不争不抢不涉朝堂,既然安分不生事,皇帝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随他去了。

当日齐璟与秦洵从御书馆下学,秦洵拉着齐璟跟自己回家一道温习,出宫回上将军府的途中便碰上了外出听戏的晋阳王殷子衿,年轻的郡王一身落拓青衣,望着二人笑道:“哟,俩小不点,刚下学?”

小齐璟含笑见礼:“见过晋阳王叔。”

小秦洵歪头看了看殷子衿,学齐璟的称呼道:“见过晋阳王叔。”

殷子衿一挑眉。秦家这小家伙从小都是听林初的管自己叫舅父,今日怎么喊起王叔来了。

齐璟也意识到秦洵的称呼严格来说不妥当,非皇室宗亲本不应当称呼封王父辈“王叔”,该尊称封号或普通叔伯才是,秦洵也一直因为沾亲带故,听母亲的话称晋阳王舅父,这会儿显然就是在随口跟着自己叫。

正常来说自当纠正,不过是阿洵的话……

齐璟道:“阿洵与我一贯亲近,正要随他归家温习功课。”

殷子衿了然颔首,这意思是说关系好,请他受了秦家孩子这声“王叔”。

他伸出掌覆上漂亮小家伙的头:“小洵也进御书馆了?”

秦洵还没开口应话,身后的将府家仆忙道:“前段时日三公子年满六岁,林将军已为三公子起字微之。”

秦洵却道:“王叔可以还叫小洵!”左右他还不习惯被起了个表字。

“好好。”殷子衿笑眯眯地在他头顶轻拍两下,“那你们俩要不要随王叔去牡丹亭听戏?”

秦洵刚想回“好啊”,又被身后家仆截了话:“晋阳王恕罪,自三公子入御书馆起,林将军吩咐了三公子每日完成功课前不可外出玩乐,奴才不敢违令。”

毕竟是恪守家仆本分,殷子衿也不为难,见秦洵气鼓着小脸不乐意,忍不住往他脸上捏了一把:“小洵这模样生得愈发好看,小脸跟块嫩豆腐似的,蘸蘸糖就能吃了。”又笑着哄他,“听你娘亲的话,今日回去做功课,过几日得了空王叔一定带你去听戏,如何?”

秦洵听过许多或真心或恭维来夸他容貌的话,这“豆腐蘸糖”的描述倒是第一回听,很是新奇,还琢磨了好一阵小孩子怎么能被蘸糖吃了呢。后来长大了,他自己再看到几岁年纪的小娃娃,便会不自觉去瞧人家脸蛋嫩不嫩,能不能蘸糖吃。

这会儿被秦洵夸了句“豆腐蘸糖”的小道童却不领情,挥手蹬腿地直嚷嚷叫他放下自己,中间夹杂着“云宵、云宵”的呼喊,似乎是个人名。

感觉到衣摆被拉扯感,秦洵低头,看见一个同样穿了身小道袍的女道童,也是五六岁模样,头上总了两个角,容貌与他举在空中这男道童很是相像,怯生生地拉住他衣摆,底气不足道:“你、你放开哥哥。”

又一块蘸糖的豆腐,秦洵心道,依她所言把男道童放了下来,女道童忙躲去自己哥哥身后探出个脑袋观察,男道童脚一沾地便将自己拿的拂尘紧紧抱在怀里,做防守姿态,气鼓着小脸抬头看秦洵:“你讨厌!”

齐璟给秦洵善后习惯了,弯下腰温和地哄孩子:“秦哥哥不懂事吓着了小道长,我替他给小道长赔不是,过后我好生训一训他,还请小道长海涵。”

男道童昂起脑袋响亮地“哼”了一声。

秦洵笑得丝毫无愧:“小神棍,我不是夸你好看吗,你怎么还讨厌我?男子汉大丈夫,气量这么小。”

男道童面色涨红,更生气了。

“阿洵。”齐璟无奈,偏头瞪他一眼,“做什么这样戏弄小童。”

“小神棍自己送上门来挡道,男孩子家家的,我不是没把他怎么样嘛,我又不欺负姑娘家,你看这小丫头叫我放下她哥我不就放了?”秦洵也弯下身来,颇感兴趣地戳了一下男道童头顶的发团,“怪好玩的,我六岁被你束过头发后就没总过角了,你吧,我好像从来就没见过你总角。”

从秦洵记事起,齐璟的头发一直是照大人的模样梳整,秦洵六岁前倒是普通稚童一般总角,后来入御书馆时耍起小脾气头发散了不肯梳,齐璟哄好了他,亲自动手给他梳头,却因不会总角,只得给他松松一束,秦洵回家后照照镜子觉得真不错,之后便嫌弃总角幼稚,再不肯团。

“男孩子家也还是稚童,秦三公子何必戏弄。”身后一人道。

秦洵回头:“我说呢,昨日道长说后会有期,这么快就再见面了。”

一身黑白道袍的年轻道长含笑而来:“这阵子在这里办事,待的时日久些,两个孩子有些黏人要跟来,不好带着外出时便托管在广陵这里了。”

“你生的?”秦洵琢磨着合一道长少说也二十五六岁了,有这般年纪的儿女也说得过去。

“贫道并未还俗成家,哪会有孩子?”合一哭笑不得,“他们是贫道师兄的孩子。”

秦洵一寻思,了然地“哦”了一声。

合一的师兄是钟山观太华真人的大弟子,用的是俗家名,叫做云出岫,是个年少成名的奇才,江湖上如雷贯耳,秦洵自然也有耳闻。

谁知引无数少女折腰的奇才偏偏与知名江湖女杀手互生爱慕,本来你情我愿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云出岫作为名门正派钟山观的大弟子,恋上拿钱办事的女杀手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一时间招得江湖诟病,云出岫也是条汉子,自请出师离了钟山观,娶妻成家。

诟病是不少的,艳羡自然也是有的,当年云出岫出师成亲一事引得无数少女尖叫,一部不知出自何人之笔的话本《霸道夫君杀手妻》卖到脱销,那阵子每家印刷铺都忙得热火朝天,直至今日,当年的少女们许多都嫁作了人妇,都还会对那时的盛况津津乐道。

不过云出岫夫妻二人在江湖上仇家都不少,两人凑一块儿,仇家加倍,好在夫妻俩武功都不错,四方云游也还潇洒,后来有了孩子,师父太华真人看不过眼年幼的孩子时常面对刀剑突袭,便将小兄妹俩接回了钟山观照管,看来就是面前这两个小道童了。

“云真,你又拿了我的拂尘带着妹妹出来乱跑。”合一对那男道童道。

小兄妹俩一齐迈着腿奔去合一身后,一左一右牵住他道袍衣摆。云真气呼呼指着秦洵,跟长辈告状:“合一师叔,这个人欺负我!”

“不得无礼。”合一往云真头顶拍了拍安抚他,向齐璟见礼道,“拜见三殿下。”

齐璟回礼:“幸会。”

合一将两个孩子打发去别处玩耍,三人一道进屋见了奚广陵。

屋内整洁,一排书架,一张木案,一把古琴,一杯清茶,刚过而立之龄的清尘先生着一身绣竹白衣端坐案后,望见他们进门便起身相迎,笑如四月风。

大齐人衣色普遍偏素,秦洵见过的着白衣者不少,但能给他留下印象、令他暗赞好看的却仅三人。

一是齐璟,素白衣裳黑金滚边,还因自身气度生生将简单款式配色穿出贵气;二是小师叔沈翎,一身都是不染旁杂的纯白,穿得跟他性子一样清清冷冷;三来便是眼前的广陵先生,白衣上绣有错落的青竹图案,竹化仙之韵。

都说世上几乎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秦洵觉得,奚广陵这个人就很接近完全的大好人。

好比说,即便遇到令他深恶痛绝的那种人,他前脚能指着人鼻子大骂一通,但假如这个人后脚就重伤倒在他面前,他也一定会出手相救,是非对错先救下人性命再议。当然,对于奚广陵这种脸皮薄文绉绉的读书人来说,他所谓的“指着鼻子大骂一通”,绝不会带一个脏字。

四人在屋中交谈一阵,多是齐璟与奚广陵师生间叙叙旧,谈论一番现今的朝堂,齐璟顺便代太华真人问问合一道长钟山观近况。

太华真人年纪大了不便来回舟车劳顿,前两年皇帝下令在长安建了座供其久居的道观,借宫里君臣每日上朝议事的“太极殿”之名,赐名为“太极观”,太华真人久居长安,大弟子云出岫又于多年前离开师门,这边金陵钟山观便由二弟子合一代为掌事。

本来这趟就是回京前来跟恩师道个别,不为说谈,他们交谈着秦洵觉得这会儿没自己的事,埋头喝茶,偶回谁问到他了,他回个话。

另三人该说的差不多说够,奚广陵忽邀秦洵借一步说话。

一条羊肠石板路,两侧竹林修茂掩日,入目皆碧,落影阴凉,空气也混了淡淡的青叶气息,秦洵落后奚广陵四五步,望着前方师长一身绣竹白衣轻袂翩然,与这翠竹林相映甚融,一路无言。

路不长,很快入目一处竹林环绕的小院落,简单的一张石桌一间竹屋。

“我平日宿在此处,清静无人。”奚广陵在石桌边落座,“微之,坐,我与你说些话。”

秦洵依言坐在他对面:“先生请讲。”

“此番回京,你作何打算?”

秦洵略一沉吟:“回去大概先歇息一阵吧,我离长安这么多年,光是适应怕都得好些时日,得亏齐璟一直以来与我说了不少,我既能在江南安然度过这六年,想来回了长安,短时间内不会有人对我动手脚。”

奚广陵想起这孩子当年离京的缘由,轻轻一叹气。

元晟四年秋,秦洵十岁,逢一年一度的上林苑秋狩,身为世家子弟自然有资格随行,却是不巧在那一回遇刺受惊,在家休养了几日,便听说母亲林初借话欣赏朝中出身惊鸿山庄的武将关延年,要把儿子也送去江南惊鸿山庄历练一番,省得把秦洵养得不知人间疾苦。皇帝竟也对此事表了态,赞同林初的打算。

皇帝秋狩之时守卫森严的上林苑,有胆量公然行刺世家公子,背后主使思来想去也就那么些人,总归能打上个“曲”字的标记,只不过至今未能确定究竟是其中哪一个,那时皇帝下令彻查,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不了了之。

大家都懂,秦洵也懂,幕后之人敢做归敢做,能做成,少不得皇帝的默许,所以皇帝本就不打算细查,或者说他暗地里要查个自己心中有数,却因牵连过甚,不会贸然公之于众。

秦家识趣地并未深究,是因为知道皇帝跟刺客绝不是一路人,行刺是当真冲着性命的行刺,皇帝默许却是为了生事,好有个理由将年幼的秦洵暂且远远送出皇城,未尝不是一种保护。

遇刺时秦洵的舅舅林祎为护他受了腿伤,刚养好伤就接到圣旨,从从三品的云麾将军晋任正三品的刑部尚书。

林家姐弟都是自小纵横沙场,林祎一朝改任刑部尚书,往后便只能受困长安,且刑部是六部中唯一一个要同大理寺分权的部门,并不算握有完整的权力,对林袆来说是明升暗贬,实际是在削林家的兵权。

刺杀秦洵显然是对林秦手握重兵不满,皇帝少不得要做些安抚,秦上将军是如今大齐兵权一把手,动不得,便只能从林家下手。得了安抚,又见皇帝赞同送秦洵离京,摆明了在回护,对方也识趣,秦洵这些年在江南既能安然,回了长安也不会太快被找麻烦。

不会太快也是迟早的事,秦洵如今将近弱冠,不再是个懵懂的孩童,皇帝有心护他就是因为他有用,生于这样的世家,又一贯与齐璟走得近,秦洵不可能不涉朝争。

奚广陵知道自己说什么都不顶用,便只叮嘱他:“万事小心。”

秦洵应下,师生二人又说了些旁话。

末了,秦洵道:“此一去,往后恐有负先生教诲,万分惭愧。”

“何出此言?”

秦洵扬起笑:“先生当年为何辞官?”

奚广陵轻轻摇头:“道不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年少气盛时,仗着十五拜官的卓殊天资,一心想在朝堂大有作为,谁知真到了那个地步,才惊觉自己一直以为的“作为”,跟朝堂当中弄权野心根本不是一回事,他从不得,受的排挤不胜枚举,于是毅然辞官归隐,安心做了个教书育人的先生。

“这些年我在小师叔那里给他打过下手不少回,接诊的病人形形色色。”秦洵道,“印象深的,是有一日前后脚来过两人。前脚来的那个,生了病,我给他开方抓药,他看了方子,问我能不能把几味稍显昂贵的药材换成廉价些的替代;后脚来的那个,寻些养生药材泡酒,我给他荐了几味,他问我,有没有质量上乘些的,价钱贵不打紧,左右是为了自己身子。”

“巧的是他二人都是镇上的商户,能瞧个眼熟,生意做得都不错,皆非囊中羞涩之人,然真要治病的人嫌东西贵,没病的那个却怕东西差。”秦洵说到这里,怕奚广陵误会自己的意思,笑了笑道,“其实无关对错,不过是思虑有别,庙堂江湖,都有人拿钱换命,也有人以命换钱,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抉择。我所求,也不过是安然度日罢了。”

奚广陵大致猜出了他什么意思,等他下文。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师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金缕衣

修仙女配谋长生

金吾夜

教科书中的朕

掌金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