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低嫁日常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成婚前些日,就已有送喜的妇人,专门来提点过亲迎整日的礼仪。从出家门、入夫门,到洞房,一应流程文照鸾早已熟记于心。

可这一日仍是辛苦吃力的。

未至卯时,玉真与翠袖便来催促盥洗。侍奉梳妆的又有另外的梳头娘子,口里道着吉祥词,一梳二梳三梳,将文照鸾双鬟的乌发合作高髻,作了妇人装束;又格外妆点得秾艳,额间花钿、鬓边钗梳,一样一样,复杂而齐整地梳妆定了。

仆妇婢女围着她团团地来去,无数只白皙细腻的手在她头脸上妆点,文照鸾像只不得开口不得动的傀儡,任人操纵着细丝,教抬一抬手、或张一张唇,只有眼珠可随心转动几下。

她瞥见宽大的菱镜里,光可鉴人的乌鬟绰约,瑰艳到惑人心神的一张美人面,以及身边角落里,静悄悄融化的冰块,泛着丝丝白雾,寒意消散在火热的人群中。

外头敲锣打鼓,喧闹阵阵,郎婿似乎已到了门庭。

最后,十全的几个妇人操持,为她庄重地穿戴了青绿深衣,又层层叠叠,压了几乎曳地的广袖礼衣,衣上披绛红罗织金坠玉的披帛,这才穿戴完毕。

文照鸾被高高的义髻、沉重的礼衣披帛闷得透不过起来,头颈也酸疼,却依旧昂着头、直着腰,一步一步,稳而端庄地在两旁妇人的陪伴下,走出住了十九年的院宇,一路踏着撒了花瓣的红毡,来到前庭。

她望见了端坐在前庭中堂之上、华服盛装的父母,步趋向前,作拜别的礼仪。

父亲颔首微笑,母亲肃穆到面无表情。

拜别父母,出中庭门楣,便要与她的夫婿一道去往夫家,做他家的妇人了。

人人都是一副不胜欢喜的面容,连锣鼓都敲得不一般响。他们似乎都比文照鸾兴奋。

门楣外设了朱杈,朱杈外满是挤挤挨挨、来看热闹的百姓。家中的仆人唱着口彩,正向人群使力撒着铜钱,惹得人众欢呼,纷纷为新人新妇贺喜。

日头已火辣辣地照起来,即便有婢女打扇,文照鸾额上、背上也生出了密密的汗意。

树梢头纹丝不动。她感觉自己耳膜嗡嗡地响,在这一片热气腾腾、并不怎么令人愉快的喧嚣中,放眼望去,望见了自己的夫婿。

裴石正坐于马上,穿了绯色朝服,躞蹀带上草金钩,身形峻拔强韧,正冠束发,愈发显得鼻若悬胆、眼如流星,神采极盛,胜似飒踏九州的豪侠子弟。

此时一众郎君们围拢他身旁,扯着马笼辔,闹着要催妆诗。

裴石念了一首,才开头几个字,那伙人便闹:“念过了——”

他又换一首。

众人哄笑:“也念过了!”

他不急,斯条慢理再换一首,依然是已念过一遍的。

就这么一遍一遍地起哄,竟也拖了一刻,生生拖到文照鸾出门。

却扇遮挡了大部分视线,裴石依然遥望见她高挑端庄的身影,执扇的双手指如削葱,白皙细腻,比温润的玉更美好。她立在一众同样华服的贵妇人当中,犹如鸡群中的鹤,有倾世的风姿。

他不由失神,一刹这情景似梦,日头却又晒得火热,烫进两只眼瞳,一路烧灼进心底。

文照鸾也很热,并同时心如止水。

却扇遮面,她与裴石擦肩而过,安安稳稳坐上了檐子。

帘子放下的一瞬,角落里仿佛瞥见一道玉白人影,十分熟悉。文照鸾一时以为自己眼花,脖颈又实在酸疼,懒得去看,支着脑袋歇息去了。

·

西边巷口,崔道御崔郎君已哭肿了眼睛,玉白的衣裳上点点泪渍。

“棍棒呢!无赖子呢!我那五十个扈从怎么还不到?”他泪眼模糊地质问。

小厮十分熟稔地糊弄:“快了快了,郎君,您稳坐在此,我再教人去催催——”

“快去!今日务必截住亲迎队伍!”崔道御哽咽,上气不接下气地叮嘱。

仆从们应承着好好好,簇拥着郎君继续痛哭去了。

·

今日的裴家扬眉吐气,连旧的门楣都拆了,重修了个更敞阔的大门。

新妇来时,跨过马鞍,跟随的仆婢更是几近将门槛都踏破,乌泱泱热闹闹开了道,占满了整个中庭,把裴家本家的仆从们挤得靠了边。

手执却扇的新妇高鬟青鬓,满头珠翠,日头底下耀得人睁不开眼,将整座门庭都光彩了一倍不止。

这一日谁也没歇着。

新妇坐虚帐、拜高堂,又被领着入洞房;夫家的人忙着迎接客人。衣袍显贵、佩金银鱼袋的贵人如云,每个都是裴家伸手也够不到的达官。

裴石的伯母焦氏从清早开始,脚不沾地忙活到日晚,笑得脸也僵了,一直到月上梢头,听着内外院喧嚣的酒宴丝竹,终于得了空,想回自己院里歇一晌;过了穿堂,一眼便望见裴石的母亲刘氏,正埋着头,来来回回地在中庭铺了毡毯的地上踩。

自己这个妯娌,真是好命。焦氏酸溜溜地想。

“弟妹,你做什么呢?”她招手,从廊檐挂的百八十盏亮晃晃的风灯下走来。

刘大芝见她来了,一把扯住,“你来了正好,陪我一道儿踩!”

焦氏脸上挂着疲惫却喜气洋洋的笑,“踩什么?”

“踩新妇的脚印子!”刘大芝嘀嘀咕咕,“多踩踩,往后她才老实、听话,踩得她灭了气焰!”

焦氏挑起细细的眉,心照不宣地点头。

两人又在那无数道脚印子上添了几个,焦氏便道:“我去把他姑叫来,她脚大,必能踩得实!”

这是在说裴石的姑母裴大娘了。

焦氏今日实在腰腿乏力得紧,找了个由头便从穿堂撇开,把个寻裴大娘的事又抛到脑后去了。

·

一日闹到晚,却也还未到歇的时候。

裴石早料到,不到至晚,酒宴上这帮人不会放自己回洞房,索性敞开来海量,任着人来灌酒。

他先前却早已私下备好了点心,是浇了蔗浆的樱桃毕罗。

裴石最喜甜,由己及人,女郎必定也爱这甜上加甜的毕罗了。

趁着酒不到十成酣,他借着出恭,将早已藏在书房案头上的樱桃毕罗取了,四下里寻找僮仆传递。

不成想各个都在前头忙乱。他一气抓瞎,好容易碰见个坐在园子门口的婆子,认得是家里的仆妇曾妪,便将那点心塞过去,“送去洞房,给新妇垫一垫饥。”

曾妪乐呵呵应了便走。

裴石这才又到前头饮酒去了。

·

裴大娘也乏累,心里头更说不上什么滋味。

若说高兴吧,必然也是高兴的,家中添新人么;可高兴之外,总还有些不自在。

这盈门的宾客、喧天的阵势,如若娶的是她家三娘,那该多好。

说起来,三娘那小蹄子一整日也没露面,不知躲哪儿难受去了。

都是命,命里该有便有,没有的也别指望。

裴大娘心里暗叹,正往前走着,忽见半黑不黑的一处园廊上,有个婆子猫在角落里躲清闲。

走近一瞧,原来是家中的曾妪,吃了几口酒,歪在廊柱旁,捧着一碟子点心,吃得满嘴甜。

“好哇!”裴大娘抢上前,“曾妪,又偷着厨房里点心吃!”

曾妪吃了一吓,惊跳起来,手忙脚乱地将咬了一口的毕罗掩在下头。

她讪讪地辩白,笑道:“不是偷拿的,是二郎给的!”

裴大娘见她古怪,又见那毕罗精巧香甜,哼了一声,“必是你偷的,等我知会焦娘子一声,扣你月钱!”

曾妪慌不迭地拉着她说情,吭吭哧哧地将裴石教送去洞房的话承认了。

“我才吃了那么两口,真的!”她讨饶。

裴大娘教训得婆子毕恭毕敬,眼见着满意了,肚子里拐过弯弯绕,撇了撇嘴,“你这婆子,惯来偷懒耍奸,也不晓得向新妇卖个好。算了,我替你送去。”

说着,劈手夺来那碟子樱桃毕罗,自顾自去向洞房了。

·

外头任他笙箫锣鼓、亮如白昼,和文照鸾统统无关。

里三层外三层的繁冗礼衣暂时不能脱,但沉重的金银珠翠簪钗倒可以拔下几支,故此头颈上轻松了几分。

为怕她饥饿,文家的仆妇早已由着她的喜好,将白日里冰镇着的酥山捧来与她。

玉真将簇新的红罗幔帐半掩,翠袖陪坐在卧榻旁,一勺一勺地将玉盘中酥酪喂过去。

文照鸾便不用劳动那沉重的、曳地的大袖,动一动嘴,斯条慢理地在摆放了成堆冰块的凉爽内室里,享受这一整日仅有的片刻闲暇。

裴大娘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骄奢淫逸的场面。

除了酥山,新妇身旁的小案上,竟然还搁着一盘晶莹的鱼脍、两张脆香的胡饼、一碗碧翠的槐叶冷淘!

低头一看,自己手里掉渣掉得一团糟的樱桃毕罗……

屋中打扇喂酥山的婢女仆妇们几双眼睛齐刷刷望过来。

裴大娘脸面发红,瞧着新妇清澈如黑玉、含着疑问的眼眸,灯烛下细细一打量,心凉了半截。

灯下的新妇,丰肌腻理,远山秋水相映成彰,含光艳艳的一张樱桃口,动人心魄得教人脸红。

这样的神仙殊色,今朝被二郎得了,岂不是要托在掌心里当做宝贝?

更遑论她还有显贵的门庭家世,哪一样又是她家三娘可比的。

若说眼前新妇就是晶莹如雪的酥山,那么三娘就只好是自己手里卖相尚可的樱桃毕罗了。

小小的歪个话题:裴大娘的名字就叫裴大娘(不是我偷懒不起名!)

总结古人名字,其实很有特点,比如:叫大娘二娘三娘、大郎二郎三郎的,要么是小名,要么是社会中下阶层,一般有点身份的都不会用这种起名规则。

再歪个楼,魏晋时期有很多叫XX之的人,比如王羲之,这个“之”有种解释,是五斗米教的教徒身份标志,要么是本人信五斗米教,要么这个家族就是五斗米教的信徒。

另外还有唐末五代,这个时期载于史册的很多人(主要是男性)名字也很有特色,什么嗣、崇、延、勋、绍……现在看感觉“哇,好牛X的名字!”其实和现在的子涵梓涵、浩然昊然是一样的(不要小瞧古人的跟风程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 1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