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半,创投大厦第十八层,启明资本。
空气里弥漫着昂贵咖啡豆的余香和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沈唯关掉电脑上最后一个复杂的财务模型图表,揉了揉眉心。屏幕上倒映出她一丝不苟的妆容和眼底深处难以掩饰的疲惫。她拿起手机,屏幕上躺着母亲一小时前发来的消息:「唯唯,这周末你王阿姨的儿子刚从国外回来,条件很不错,你看……」
她没回复,直接划掉,顺手点开一个备注为“老街改造项目”的文件夹。里面是成排的商户资料和初步估值报告。她的目光冷静地扫过,像是在审视一堆待处理的资产。其中一份文件上,贴着一张略显格格不入的照片——一家暖黄色灯光、堆满了书籍的店面,店名:「墨迹时光」。
估值一栏,是空的。
手机震动,是顶头上司周总。沈唯接起,声音瞬间切换成职业化的干练:“周总。”
“沈唯,‘清源里’老街那个项目,进度如何了?”
“基础资料已整理完毕,大部分商户的意向初步摸底已经完成。下周可以开始第一轮接触。”沈唯语速平稳。
“很好。这个项目公司很重视,要打造成我们城市更新的标杆。记住,效率第一,对于那些……嗯,不太符合整体定位的‘钉子’,要果断处理,必要时,可以适当提高补偿方案,速战速决。”周总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明白。”沈唯应道,目光再次落在那张暖色调的书店照片上。不符合定位?确实。在规划里,那里应该是一家契合高端社区调性的连锁精品咖啡或买手店。一家独立书店,尤其是看起来就不太赚钱的那种,属于需要被“优化”的部分。
她拿起笔,在那份空白估值报告上敲了敲,最终还是没有落笔。
走出大厦,才发现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带着深秋的寒意。沈唯今天没开车,站在廊檐下,用软件叫车。排队人数:47。
她微微蹙眉,夜风吹来,裹挟着雨丝,让她下意识地紧了紧风衣。抬头望去,城市的霓虹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迷离的光影,冰冷而喧嚣。
等待的间隙,她的脚步几乎是无意识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距离公司不远,就是那条即将迎来巨变的清源里老街。
与身后CBD的璀璨相比,老街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大部分店铺已经打烊,只有零星几家还亮着灯。雨幕之中,一切都显得安静而陈旧。
然后,她看到了那片光。
源自那家名叫「墨迹时光」的书店。它竟然还开着门。
鬼使神差地,沈唯走了过去。隔着挂满雨珠的玻璃窗,她看到一个身影。
那人穿着宽松的米白色粗线毛衣,蜷在靠窗的一张旧沙发里,正低头专注地看着手里的书。侧脸在温暖的灯光下显得很安静,睫毛垂下,形成一小片柔和的阴影。她手边放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马克杯,脚边趴着一只慵懒的橘猫。
是资料上的店主,林予墨。比照片里看起来更……不设防。
沈唯站在窗外的雨中,像一個冰冷的旁观者,审视着窗内那幅过于温暖的画面。理性在告诉她,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经营策略,用情怀和氛围来吸引特定客群。她甚至在心里下意识地开始拆解:装修成本、书籍库存周转率、坪效……估值几何?
就在这时,店内的林予墨似乎感受到了窗外的视线,抬起了头。
目光穿过雨幕和玻璃,猝不及防地撞在一起。
沈唯的心跳漏了一拍。那双眼眸很亮,带着一种未经世事的清澈,以及一丝被打扰后的淡淡疑惑。
林予墨看着她,微微偏了下头,然后,目光落在沈唯被雨丝打湿的肩头和略显苍白的脸上。她没有露出营业性的微笑,只是放下了书,站起身,朝着门口走来。
沈唯下意识地想后退,想重新戴上她那精英的面具,但脚步却像被钉在了原地。
书店的门被推开,带起一阵清脆的风铃声。
“要进来躲躲雨吗?”林予墨的声音和这雨夜很配,清润,带着点天然的温和,“雨好像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沈唯看着眼前这个只比自己小两岁的女人,看着对方毛衣袖口处露出的一截纤细手腕,再对比自己一身昂贵却冰冷的风衣和高跟鞋,一种荒谬的割裂感油然而生。
她是来评估这里、计划将这里彻底改变的人。而现在,这个即将被她“处理”的对象,在邀请她这个“入侵者”躲雨。
理性在尖叫着拒绝,但身体先一步做出了反应——一阵冷风吹过,她控制不住地打了个轻微的寒颤。
“……谢谢。”沈唯听到自己的声音说。她迈开脚步,踏进了这片与她格格不入的、温暖的“墨迹时光”。
店内流淌着低回的民谣,空气里是咖啡香、旧纸页和木头混合的气息。那只橘猫只是抬了抬眼皮,又继续睡去。
林予墨递给她一条干净柔软的灰色毛巾,然后转身走向角落的小咖啡台,随口问道:“喝点什么?算我请你的。”
沈唯握着毛巾,感受着上面残留的阳光味道,看着林墨在暖光下忙碌的侧影,她惯常运转精密的大脑,此刻竟有些停滞。
她本该继续在心里计算这里的估值,构思谈判的策略。
但此刻,她只是看着林予墨,看着这个在雨夜里,给了她这个“敌人”一杯热饮和一方干燥角落的女人。
故事的齿轮,似乎从她踏进这扇门开始,悄然转动。
而她精心构筑的世界里,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无法被估值,也无法被纳入KPI的变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