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新的任务走出副总办公室,两人直接来到了联合指挥部,团队成员收到消息已经在等候了。
“崔总,孟总,听说峰会大获成功?”吴浩最先按捺不住,兴奋地问。
“奖金是不是有着落了?”徐睿补充。
崔羽笑了笑,率先开口:“效果不错,没给咱们‘星寰’丢脸。至于奖金嘛,王总已经点头了。”
他简单传达了嘉奖,引来一阵低低的欢呼。
但很快,孟依鹤便接过了话头,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高兴一会儿就够了。新的任务下来了,难度和压力都比之前更大。”他言简意赅地传达了与“蓝海科技”谈判和细化临湖设计的任务。
团队气氛立刻从兴奋转为专注和凝重。
林雪岳迅速记录要点,赵磊已经开始思考对接“蓝海科技”的流程,吴浩和徐睿则对着临湖区域的图纸皱起了眉头,高远和沈心怡也开始低声交换意见。
细心的林雪岳注意到,崔总监在布置任务时,会非常自然地看向孟总监。而孟总监虽然表情依旧冷淡,却会在崔总停顿的时候,极其自然地补充一两个关键点。两人之间的配合流畅得像共用一个大脑。
经过一系列的合作,两人缓和了不少呢,还散发着强者的默契,林雪岳心想,更多了几分对两位总监的欣赏。
接连几天的忙碌,让孟依鹤几乎暂时忘却了其他一切。与“蓝海科技”的前期接触碰壁连连,对方技术团队提出的苛刻要求和对成本的极致压缩,让谈判陷入僵局;而临湖区域的设计方案也因环保评估和景观协调问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这天晚上,孟依鹤又一次在办公室待到很晚。
窗外已是万家灯火。
他独自对着电脑屏幕上令人不满意的设计草图,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用力敲击着桌面。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跃的“母亲”二字。
他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声音因疲惫而显得有些沙哑:“妈。”
“小鹤啊,还没下班?”叶春寒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惯有的关切,但孟依鹤知道这一通电话可能不只是关心一下他是否下班。
“嗯,还有点事。”他简短地回答,希望对方能感知到他的忙碌。
“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叶春寒惯性嘱咐了一句,话锋便迫不及待地转到工作上。“我听说你们那个大项目,最近又搞出了很大动静?还在什么大会上很风光?”
她的消息总是很灵通。
孟依鹤揉了揉眉心:“只是正常的项目推进。”
“那就好,那就好。”叶春寒的声音里透出满意。但紧接着,那让孟依鹤头皮发麻的话题再次袭来。
“你看,现在事业也越来越好了,算是真正站稳脚跟了。那个人的事情,是不是也该认真考虑起来了?”
叶春寒似乎并未察觉他的沉默,继续兴致勃勃地说道:“前几天我碰见你陈阿姨了,她外甥女刚从国外回来,是个非常优秀的Omega,家境、学历、样貌都没得挑!关键是性格温顺,一看就是能安心相夫教子的。”
“你看什么时候方便,约个时间见一见?人家女孩子也对你很感兴趣的。”
叶春寒的话语像一根根针,扎在孟依鹤早已疲惫不堪的神经上。
办公室里冰冷的灯光,屏幕上停滞的方案,与电话那头对“温顺Omega”和“相夫教子”的描绘,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割裂感。
“妈,我现在很忙,没心思想这些。项目正在最关键的时候,能不能别再提这个了?”
电话那头的叶春寒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他会如此直接地拒绝,语气顿时也变得有些不悦:“忙忙忙!就知道忙!工作能陪你一辈子吗?成家立业才是正事!我这不都是为你好?那个女孩子……”
“我说了现在不想考虑!”孟依鹤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压抑不住的火气,“我的事情我自己有数,不用你们一直安排!”说完,他甚至不等母亲反应,便直接挂断了电话。
办公室里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孟依鹤握着发烫的手机,胸口剧烈起伏着,母亲的期望与项目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网,勒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就在他试图平复剧烈心跳和翻涌情绪时,办公室的玻璃隔门被轻轻敲响了。
孟依鹤猛地抬头,只见崔羽正站在隔间外,眉头微蹙,眼神带着一丝询问和不易察觉的关切。
他显然看到了孟依鹤刚才失态的动作和此刻难看的脸色。
孟依鹤下意识地想摆出一副无事发生的样子,但紧绷的下颌线和尚未恢复平稳的呼吸却出卖了他。
崔羽没有等他回应,便直接推门走了进来。他的目光扫过桌上屏幕依旧暗着的手机,最后落在孟依鹤强作镇定的脸上。
“怎么了?”崔羽的声音不高,却褪去了平日里的调侃,“刚才听到你这边动静不小。”
孟依鹤深吸一口气,试图让声音听起来正常:“没什么,一点私事。”他伸手想去拿桌上的文件,试图用工作掩盖情绪。
“临湖那个方案的环保评估……”
“孟依鹤。”崔羽打断了他,他向前走了两步,停在办公桌对面,目光不容回避地看着他。
“你现在的状态,可不像是能讨论环保评估的样子。”语气里没有逼迫,只是一种平静的陈述和等待。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隔间外的办公区已经空无一人,异常安静。
过了好一会儿,孟依鹤才含糊地吐出几个字,声音沙哑:“家里来的电话。”
他没有说具体内容,但紧绷的声线和“家里”这个词,已经足够让崔羽明白,尤其是结合孟依鹤过去偶尔流露出的对家庭话题的回避。
崔羽没有追问细节,也没有给出轻飘飘的安慰。他只是沉默了片刻,然后非常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了一个看似无关的方向:“‘蓝海科技’那边提出的接口问题,我大概有了个新想法,可能得推翻重来。”他语气平稳,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在讨论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
“估计又得熬个大夜。怎么样,孟总监,现在有空吗,一起看看?”
孟依鹤愣了一下,抬起头,对上崔羽平静而认真的目光。
那目光里没有同情,没有窥探,只有一种“我懂,先干活”的默契。胸口那股郁结的烦躁之气,真的因为对方这句话而找到了一个宣泄的通道。
他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溺情绪。
“什么想法?”孟依鹤深吸一口气,努力将母亲的唠叨和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强行压下,将注意力拉回到工作上来。他的声音依旧有些沙哑,但眼神已经重新聚焦,恢复了惯有的锐利。
崔羽的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过来看吧,我那边有数据。”
孟依鹤跟着崔羽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崔羽的办公桌上同样堆满了文件,但中间却清出了一块地方。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正是“蓝海科技”提供的复杂技术接口文档和星寰自己这边的系统架构图。
“坐。”
崔羽拉过另一把椅子,自己则熟练地操作电脑,调出了几个关键页面。
“‘蓝海’坚持要用他们那套封闭的私有协议,美其名曰安全性,但代价是我们的后期维护成本和灵活性会被锁死,几乎无法更换供应商。”他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图和协议说明,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
孟依鹤拉过椅子坐下,目光迅速扫过屏幕,眉头立刻锁紧。
之前的谈判僵局核心就在于此。
“蓝海”凭借技术优势,试图制定规则,将他们捆绑在一条船上。
“他们的技术团队很傲慢,认为我们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或者即使有,成本也会远超预算。”孟依鹤冷声道,“我们必须打破这个假设。”
“没错。”崔羽点头,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调出了另一份文件。
“这是我让吴浩和赵磊下午紧急测算的数据。如果我们不采用‘蓝海’的封闭协议,而是基于国际开源标准自建一套适配层,初期投入的确会增加5%到7%。但长期来看,三年内的综合成本就能拉平,五年后优势会非常明显,而且我们能把主动权抓回自己手里。”
“难点在于,‘蓝海’是否会同意在这种模式下合作?以及,我们的技术团队能否在时限内吃透标准并完成适配?”
孟依鹤身体前倾,仔细审视着屏幕上的数据模型和成本对比曲线,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家庭烦恼抛诸脑后。
“说服‘蓝海’的关键,不在于乞求,而在于展示实力和决心。”孟依鹤总结。“我们需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有第二选择,并且我们有能力执行这个选择。这不是B计划,而是我们的战略备份,更是谈判的筹码。”
孟依鹤指向成本曲线:“这增加的成本,可以不完全看作是负担,而是为我们未来十年技术自主性支付的‘保险费’。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和董事会沟通,争取支持。”
“同时,”孟依鹤继续道,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需要立刻启动B方案的技术预研。不需要大规模投入,但必须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至少是框架级别的原型和可行性报告。这样在和‘蓝海’下一次谈判时,我们才有底气。”
崔羽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孟依鹤总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战略核心。
“英雄所见略同。”崔羽笑了笑,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我已经让吴浩抽调了一个精干小组,今晚就开始啃那份开源标准文档。至于‘蓝海’那边……”
他露出一丝带着锋芒的笑容。
“我觉得,是时候让他们技术总监的邮箱里,‘意外’地收到一份关于业界其他采用开源标准成功案例的分析报告了。当然,是‘匿名’的。”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暗示对方并非不可替代。
孟依鹤闻言,“可以,报告让林雪岳和徐睿一起弄,数据要扎实,角度要‘客观’。”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迅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内部加速技术备胎方案,外部施加心理压力,同时准备好说服董事会的说辞。
他们对着屏幕上的数据和协议条款等激烈讨论,时而争论,时而补充对方的想法。办公室的白板上很快写满了各种思路、计算公式和谈判要点。初步方案框架终于确定,分派给团队连夜执行,两人都松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
崔羽拿起桌上已经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看向孟依鹤:“感觉好点了?”
孟依鹤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指的是之前的事,他移开视线,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沉默片刻,才低低地“嗯”了一声。
“谢了。”他又补充了两个字,声音很轻,但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崔羽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几天后,与“蓝海科技”的第二轮谈判在星寰集团的会议室举行。
对方依旧由那位技术出身的王总监带队。谈判伊始,对方再次强势强调其私有协议的“唯一优越性”,暗示如果星寰坚持己见,合作可能无法推进。
崔羽耐心听完对方的陈述,才不紧不慢地开口:“王总,贵公司的技术实力我们当然认可,否则也不会坐在这里。
“不过,”语气带上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力度,“‘最优解’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尤其是在需要考虑长期战略合作和生态健康的前提下。”他示意了一下孟依鹤。
孟依鹤冷着脸,将面前的平板电脑转向对方团队,屏幕上展示的是几份清晰的数据对比图和架构方案概要。
“这是我们基于国际开源标准版本初步拟定的替代性方案可行性报告。”孟依鹤的声音清晰而冷静。
“初期投入成本比采用贵方封闭协议高约6.3%。但三年内可通过维护自主性和供应链优化收回这部分溢价,五年后的累计成本将低于封闭方案,且技术风险可控,迭代灵活性更高。”
孟依鹤目光犀利地看向对面:“我们理解贵司对自身技术的自信。但星寰集团的‘北辰之光’项目,追求的是未来十年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主导权,而非短期的便利。我们愿意为战略性的自主支付合理的溢价。”
崔羽始终观察着对方的表情。
当看到王总监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想要反驳时,崔羽适时地接过了话头,笑容可掬地打圆场,语气却同样坚定:“王总,技术路线的选择见仁见智。我们展示这个,并非要否定贵方方案,只是想说明,星寰对于合作是抱有极大诚意的,并且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备份方案,以确保项目无论如何都能成功推进。”
“我们真正希望的,是能找到一条对双方长期利益都最大化的道路,而不是陷入零和博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