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掉进信息素的陷阱怎么办 > 第24章 你控大局,我清淤塞

第24章 你控大局,我清淤塞

酒吧夜后的第二天清晨,联合指挥部内已不见昨夜的半分松弛。

巨大的项目进度图上,“设备延误5~7天”的红色标签提醒着每个人战斗远未结束。

孟依鹤到得很早。此刻正站在进度图前,目光冷凝地审视着受影响的后续所有环节,吴浩站在他身旁,手里拿着平板,快速汇报着重新排期的初步模拟结果。

“孟总监,即使我们立刻启动备用供应商,最快也需要三天才能完成设备检测和运输,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这意味着,西区临湖平台的结构吊装关键路径,至少延迟五天。后续的幕墙安装、内部管线铺设……全部要顺延。”

吴浩的声音带着压力下的干涩。

“不能顺延。”孟依鹤声音斩钉截铁。“总工期一天都不能拖。压缩其他非关键路径的浮动时间,重新计算资源,必要的话,申请增加预算,投入更多班组,三班倒,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

“是!”吴浩感到头皮发麻,但立刻应下,转身就去疯狂敲打键盘。

这时,崔羽也到了。

他看起来休息得不错,手里还端着一杯咖啡,但眼神已完全进入工作状态,他径直走到孟依鹤身边,目光同样落在那片刺眼的红色区域上。

“工期的问题,有思路了?”崔羽问道,将另一杯没动过的黑咖啡自然递给孟依鹤。

孟依鹤接过咖啡,没喝,只是握在手里汲取着热度:“正在重排需要增加投入。”他言简意赅。

“钱的事,我去跟老王磨。”崔羽立刻接话,就像这是理所当然的分工,“但光砸钱不够,现场的协调和效率是关键,我下午去工地盯着。”

“好。”孟依鹤点头。

两人之间甚至不需要过多交流,就已分配好任务。

“还有,‘蓝海’那边,不能再拖了。”孟依鹤话题一转,眉头蹙起,“技术标准不定,后续所有智能化设计都无法深入。”

“我知道。”崔羽揉了揉眉心。

“那边的老李总是个技术偏执狂,又臭又硬。上次暗示的开源方案,他那边似乎松了点口风,但还没最终点头。得再敲打一下。”

“怎么敲打?”孟依鹤看向他。

崔羽扯出一个没什么温度的笑:“他最在乎的不是钱,是他的技术‘纯洁性’和行业地位。如果我们能让他觉得,不跟我们合作,他的技术会错过一个定义未来行业标准的机会,甚至可能被另一种标准边缘化……他会比我们更急。”

他拿出手机。

“我约了他明天下午最后一场谈判。这次,带上我们最新的全套方案和那个‘开源适配层’的详细可行性报告,也得让他看看,我们不是只有他一个选择。”

孟依鹤继续补充道:“把‘北辰之光’在亚太峰会上获得的关注度和潜在的国际影响力数据也带上。告诉他,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这是一个能让他引以为傲的技术真正走向标杆的舞台。”

第二天下午。

星寰集团最高规格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长桌一侧,坐着以崔羽和孟依鹤为首的星寰团队,面前堆放着厚厚的文件和平板电脑。另一侧,则是以技术总监李总为首的蓝海科技谈判团。

李总约莫五十岁上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脸上没什么表情,浑身散发着技术权威固有的严谨与固执。

寒暄过后,谈判迅速切入核心。

李总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崔总,孟总,贵司提出的‘开源适配层’方案,我们技术团队评估过了。理论上可行,但引入了不必要的复杂性和兼容性风险,背离了我们系统设计的初衷——简洁、高效、稳定。我认为,这并非最优解。”

崔羽早已预料到这个开场,他身体微微前倾,脸上挂着从容的微笑:“李总,您说得对,简洁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更看重与蓝海这样拥有顶尖技术的伙伴长期合作。”

语气依旧温和,却暗藏机锋。

“但‘北辰之光’的目标,是打造未来十年的城市标杆。这意味着我们的技术架构不仅要稳定,更要具备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我们担心,过于封闭的协议,可能会成为项目未来升级迭代的‘天花板’,也可能会限制蓝海技术本身在更广阔平台上的应用潜力。”

孟依鹤冷冽的声音适时响起,补充了至关重要的事实:“根据我们的测算,基于国际开源标准自建适配层,初期投入虽增加5%~7%,但三年内可通过维护自主性和供应链优化收回溢价,五年后的累计成本将低于封闭方案。这是详细的财务模型和数据支撑。”

他示意了一下,吴浩立刻将几份关键数据报表推向对方。

李总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显然,这个经过精密测算的数据和他预想的不同,他接过报表,快速翻阅着。

“这仅仅是经济账,孟总。”

李总放下报表,目光锐利,“技术风险呢?人才储备呢?后期维护的复杂性呢?这些隐性成本,你们的模型是否充分考量?”

“我们承认存在挑战。”崔羽坦然接话,“但星寰愿意投入资源,与蓝海共同组建技术团队,攻克这些难题。这不仅是采购,更是深度技术合作。‘北辰之光’将成为蓝海新技术最好的试验场和展示窗。”

他抛出了“合作”而非“买卖”的诱人前景。

孟依鹤再次加码。

他让高远在投影仪上展示了“北辰之光”在亚太峰会后引发的国际关注度分析报告,以及项目建成后预期的全球影响力。

“李总,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这是一个即将站在世界聚光灯下的舞台。在这里获得成功的技术,将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蓝海是想作为规则的参与者,还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他抛出了一个远比金钱更诱人的愿景,定义未来的行业标准和巨大的声誉。

李总沉默了。

他身后的技术团队成员也开始低声交换意见。星寰给出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难题。而是一个更具野心也更具风险的合作蓝图。

崔羽观察着对方的反应,给出了最后一击,语气轻松却分量十足:“当然,如果蓝海确实对这样的合作前景有所顾虑,我们也能完全理解。我们的B方案,基于开源标准的预备团队已经就位,虽然起步会慢一点,但……总能走下去。”

他以退为进,再次强调了“有备选”这一底线。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李总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崔羽和孟依鹤,最终缓缓开口,语气比之前缓和了许多:“崔总,孟总,你们提出的……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我需要和团队在内部评估一下技术合作的细节和风险。”

他没有再直接否定。

这意味着,坚冰已经开始融化。

崔羽和孟依鹤对视一眼,知道第一场攻坚战,他们拿下了主动权。

“当然,我们期待您的好消息。”崔羽微笑着起身,伸出了手。

李总也站起身,与他握了握手,这次的力量实在不少。

谈判暂告一段落。

虽然协议尚未最终签署,但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星寰倾斜。

“北辰之光”工地上。

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却掩盖不住一股因工序突然调整而带来的忙乱气息。

孟依鹤站在一处地势略高的平台上。安全帽下的脸色冷峻,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整个施工现场。吴浩跟在他身边,平板电脑上显示着不断更新的进度模拟图。

“孟总,三号区的钢筋班组和幕墙预埋班组作业面冲突了!”

“备用设备的安装速度比预期慢了15%!”

“新增的夜班班组安全培训还没完全结束。”

……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汇报过来。

孟依鹤眉头紧锁,语速极快地下达着指令:“告诉三号区负责人,按B预案执行,钢筋班组向西侧平移两个作业单元,腾出空间。设备安装组,增加两名技术员现场支持,我要在今晚8点前看到那台设备运转起来。安全培训没完成,一律不准上岗!让负责人来见我!”

他的声音冷静而极具穿透力,每个命令都清晰明确,试图用绝对的逻辑和效率强行压下所有的混乱。但现场的嘈杂和多方协调的困难,依然让进度如同陷入泥沼,推进得异常艰难。

他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显示出极大的耐心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但紧绷的下颌线也泄露了他承受的巨大压力。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刹车声在工地入口响起。

崔羽推开车门,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一眼就看到了高处的孟依鹤,以及现场虽然忙碌却略显无序的状态,崔羽没有立刻上前。他先快速绕着小半个工地走了一圈,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关键点。

他走到孟依鹤身边,递过去一瓶冰水:“情况比想的棘手?”

孟依鹤接过水,没喝,只是用冰冷的瓶壁贴了贴额头,简短道:“嗯,乱。”

“看到了。”崔羽点头,语气不见紧张,反而带着点跃跃欲试。

“你控大局,我清淤塞,老规矩?”

这是他们之间独有的默契。孟依鹤擅长宏观布局和高压指令,而崔羽更擅长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和调动人员积极性。

“好。”孟依鹤没有犹豫,他现在急需有人帮他打破现场这些消耗精力的僵局。

崔羽立刻转身,投入了战场。他没有去指挥塔吊那种宏观调度,而是直接扎进了人堆里。他走到那几个因为作业区域差点吵起来的工人中间,几句话就搞清了原委,直接手一挥:

“老王,你们组往东边让两米!”

“小李,你们的东西往后挪一挪!图纸上画得清清楚楚,挤在一起谁都干不了活!五分钟内清好!”

他蹲在安装备用设备的工人旁边,只看了一眼就指出了关键:“扳手给我,这个扭矩不能硬来,得用巧劲,看着。”他亲自上手示范,动作流畅精准,瞬间镇住了旁边的技术员和工人。

他发现一处临时用电线路拉扯得过长,存在安全隐患,立刻拉下脸,把安全员叫来一顿批,要求立刻整改,语气严厉得让周围的人都缩了脖子。

他还宣布了抢工期的专项奖金激励方案,直接和效率、质量、安全挂钩。

消息通过对讲机迅速传遍工地。

原本有些疲惫的工人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崔羽就像一股高效的旋风。所到之处,堵塞被疏通,摩擦被化解,效率被提升,他将孟依鹤发出的宏观指令,转化成了现场一个个可执行的流畅动作。

孟依鹤依旧站在高处,总揽全局。

但他发现,自从崔羽到来后,需要他亲自处理的具体琐事大大减少,整个工地的运转仿佛注入了润滑剂,开始变得顺畅起来,他发出的指令,能被更快速更有效地执行。

他看着崔羽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看着他那件价格不菲的衬衫沾上了灰尘,看着他用流利的方言和工人们沟通,看着他雷厉风行地解决一个个难题……

孟依鹤拧开瓶盖,喝了一口冰水。

一股难以言喻的安心感,悄然取代了之前的焦躁。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一个稳坐中军,运筹帷幄;一个深入前线,攻坚克难。工地上的灯火接连亮起,机器的轰鸣声似乎也变得更加坚定有力。抢回工期的战役,在这对搭档的默契配合下,好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夜色彻底笼罩了工地。

但“北辰之光”的施工现场却亮如白昼,探照灯将每一个角落都照得清晰可见。

抢工战役进入了最白热化的阶段。

孟依鹤和崔羽的配合达到了极致。

孟依鹤坐镇指挥中心——一个临时搭建的、布满监控屏幕和图纸的板房。他通过对讲机和电话,不断接收各方汇报,调整着全局资源分配,语气始终冷静如冰,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地投向最关键的位置。

他是大脑,是中枢。

崔羽则彻底融入了工地。安全帽下,他的额角全是汗,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沾着些许灰尘。他几乎不停脚,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用他特有的方式疏通着各个环节。

时间在轰鸣声和灯火通明中飞速流逝。

凌晨两点。

最关键的那台备用设备终于调试完毕,发出了正常的运转轰鸣。消息通过对讲机传来时,指挥板房和现场几个关键点位都响起了一阵压抑的小小欢呼。

这是一个重大的节点突破。

崔羽看着设备正常运转,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感到喉咙干得冒烟,他走回指挥板房,抓起一瓶水猛灌了几口。

孟依鹤正盯着屏幕上一处更新的进度节点,闻声抬头看了他一眼:“设备那边没问题了?”

“嗯,扛住了。”崔羽抹了下嘴,“接下来就看它能发挥多大效能了。”

“你去后面折叠床上躺一小时,这里我先盯着。”孟依鹤忽然开口。

崔羽想反驳,但身体沉重的疲惫感诚实地袭来,他知道这种高强度状态下,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持久的战斗,他没有矫情,点了点头,“好,一小时后叫我。”

他走到板房角落那张简陋的折叠床上,几乎是一沾枕头就陷入了沉沉的睡眠,工地的噪声似乎成了他的白噪音。

孟依鹤收回目光,继续专注于屏幕和数据。

期间他出去巡视了一圈,确保夜班队伍秩序井然。

一个半小时后,他才让工人去叫醒了崔羽。

翌日清晨,阳光再次洒向工地。

连续奋战了超过二十小时的团队显露出了疲态,但士气却异常高昂,关键路径上的延误已经被成功追回了一天半。

效率提升的奖金激励方案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工人们虽然疲惫,但干劲十足。

崔羽和孟依鹤再次并肩站在了现场,两人眼里都带着一些血丝。

“比预想的快。”崔羽看着有序的施工现场,开口道。

“还不够。”孟依鹤的目光扫过进度表。“距离完全追回延误,还差三天半。今天必须保持住这个势头,甚至更快。”

“明白。”崔羽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

“今天主攻西侧管线预埋和南区的基础加固,这两个板块跟上,整体进度就能再提一波速。”

崔羽拿出手机:“我再催一下建材那边,第二批定制件今天下午必须到位,不能卡脖子。”

整个白天,战斗仍在继续。但节奏已经从昨晚的“应急混乱”转变为“高效有序”的强攻模式,团队适应了新的节奏,配合也越发默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