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
高三第四次全市模拟考俗称“四模”成绩公布那天,年级大屏滚动得比平时慢了半分钟,因为有两行数据并排闪耀,几乎刺得人睁不开眼——
【理科·市第一名】
许黎
语文148数学150英语15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总分748
【理科·市第二名】
谭雨泽
语文145数学150英语149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总分744
两人之间只差4分,却把第三名甩开整整27分。
榜单前拥挤的人群发出一种“果然如此”的叹息——仿佛他们不是在围观成绩,而是在见证一条定律的再次验证:
“第一名和第二名如果不是许黎和谭雨泽,那一定是榜单坏了。”
老曹背着手站在人群最后,冲大屏抬抬下巴,小声嘀咕:“748,这丫头把语文作文都榨干了。”
旁边物理组长笑得牙不见眼:“744,雨泽那道附加证明写得比标答还简洁,我直接给他满分加星。”
更夸张的是,两人的单科小分在市里直接霸榜:
?数学满分双杀,理综满分双杀。
?英语作文双双30,阅卷组把两份答卷当范文扫描进库。
?语文卷面分差3分,仅仅因为许黎的作文被扣了2分“字迹过于飘逸”,而谭雨泽被扣了1分“标点符号太完美,疑似印刷体”。
其实谭雨泽也挺无语的哈!
当天晚自习前,班里有人把大屏截图打印出来,贴到后黑板,旁边用红笔加了一行:
“神与神的日常同步率:99.47%”
陆毅路过,啪地拍了拍那行红字:“下次模考五,我建议直接发并列第一,省得大屏闪瞎我狗眼。”
祝宇在后面补刀:“并列第一?那得看两位神愿不愿意共享王座。”
而此刻,两位“神”本人正窝在空教室里对答案——
许黎把最后那道语文阅读的主观题推到谭雨泽面前:“我写的‘荒诞外壳下的悲悯’,你写的‘存在主义的温柔’,哪个更像标准答案?”
谭雨泽抬眼,轻笑:“改卷老师说了,两种都给满分,因为……”
他故意停顿,把声音压到只有她能听见:
“因为他们也分不清是谁抄谁。”
许黎“啧”了一声,把卷子折成纸飞机,朝他胸口轻轻一掷:“下次748让给你,省得你再写‘存在主义的温柔’恶心我。”
谭雨泽伸手接住,纸飞机稳稳落在掌心,像接住一个约定。
“行,”他说,“那744归我,748归你——我们总分还是1492,没变。”
窗外,大屏再次刷新,却没有任何变化。
第一名和第二名,依旧肩并肩,像两条平行却无限靠近的光。
——模考七成绩公布后的第3天,周一清晨——
升旗仪式临时加了个“特别环节”
校长亲自把两张奖状颁给许黎和谭雨泽,台下闪光灯一片。
许黎接过奖状,顺手把话筒往谭雨泽那边偏了偏。
谭雨泽只说了九个字:
“成绩是过程,实验继续。”
台下先是一愣,然后掌声炸成一片——所有人都知道“实验”指的是他俩那套谣言-屏蔽系统,也是指他们“并肩作战”的默认模式。
升旗结束,老曹把两人叫到办公室,门一关,直接甩出两份打印好的“清北冬令营”推荐表。
“748、744,再客气就矫情了。签字,明天我统一寄。”
许黎翻了翻,忽然问:“能写双人项目吗?”
老曹挑眉:“冬令营是个人赛。”
“那就都填‘研究方向:谣言传播动力学及其免疫机制’。”
谭雨泽在旁边补充:“导师写同一位,方便组队。”
老曹被噎住三秒,最后笑骂:“行行行,你俩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别给我省奖牌就行。”
陆毅把两张A3大小的“终极模考预测榜”贴到黑板旁。
榜首用加大加粗字体写着:
【模考八·民间盘口】
No.1许黎748(-0)
No.2谭雨泽748( 4)
祝宇在旁边收钱记注:“买定离手,押并列第一的赔率1:4,押分差≤2的1:2,押谭神反超的1:6!”
冷雨轩路过,把五张百元大钞拍在“并列第一”上:“稳赚。”
柏川更狠,直接押了1000的“并列 理综双满分”。
许黎和谭雨泽对视一眼,同时掏出饭卡,各押200——
买的也是“并列第一”。
全班哗然:“你们这是明牌啊!”
两人异口同声:“稳赚不赔。”
冬令营申请材料已经寄走,他们却把省赛那套RumorShield2.0升级到了3.0。
屏幕上的倒计时从【00:30:00】开始,模拟的是“模考八放榜前30分钟”可能出现的谣言峰值。
许黎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按下回车,红点刚冒头便瞬间熄灭,系统提示:【TotalBlockingTime:0.8秒】
谭雨泽把数据导出到U盘,侧头看她:“最后一次校内测试,完成。”
许黎伸个懒腰,声音带着熬夜后的哑:“等高考结束,就把这套开源,留给下一届。”
“好。”谭雨泽合上电脑,“然后我们专心去下一个赛道。”
“什么赛道?”
“清华姚班对北大图灵班的校际联赛——听说今年考的是量子谣言不可克隆定理。”
许黎笑出声:“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748和744的叠加态。”
次日清晨,公告栏
老曹提前贴出一张红头通知:
【模考五推迟】
——因全市统一使用我校RumorShield3.0系统作为试点,考试时间改为“实时云端测评”,成绩即时推送。
换句话说:
许黎和谭雨泽,从今天起,每做一道题,系统就更新一次排名。
全校学生围着公告栏,发出一种震撼又兴奋的叹息:
“以后排行榜,会变成实时直播?”
“是的。”
回答他们的是谭雨泽的声音,少年站在台阶上,目光越过人群,落在台阶下的许黎身上。
“不过,第一名和第二名,大概率不会变。”
许黎抬眼,与他隔空对视,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周围安静:
“除非有人先追上我们。”
阳光正好,榜单大屏闪了一下,跳出一行新数据:
【实时榜No.1许黎748】
【实时榜No.2谭雨泽748】
分差:0
掌声、快门声、风声混在一起,像给高三最后的夏天按下无限循环的播放键。
——模考五推迟后的第3天,高考前最后一次全市适应性测试——
清晨6:30,学校大巴点对点送考。
许黎和谭雨泽坐在最后一排,同一副耳机,左声道英语听力,右声道钢琴协奏。
车窗外的路灯一盏盏熄灭,像有人给城市按下关机键。
陆毅从前排回头,压低声音:“直播榜已经停了,今天这场分数保密,你俩紧不紧?”
许黎摘下一边耳机递给他:“听完这段再说。”
是BBC报道量子计算的最新新闻——语速快得像开2.5倍速。
陆毅听完一脸懵:“这能减压?”
谭雨泽淡淡补刀:“能提神。”
8:30开考。
试卷袋拆封,全市统一卷。
第一页抬头,命题人那一栏赫然印着两位熟人的名字:
【特邀审题:清华姚班×北大图灵班联合专家组】
许黎挑眉,用指腹摩挲了一下纸张,像和老朋友击掌。
谭雨泽翻到最后一页,发现附加题是一道开放型设计题:
“基于RumorShield框架,提出一种在高考封闭网络环境下防止舞弊谣言的算法,并给出数学证明。”
他在草稿纸最上方写下两行
Assumption1:LiXuistrustworthy.
Assumption2:I’mwithher.
然后提笔,一行一行往下推导。
考试结束铃响,系统自动收卷,全市数据加密上传。
考生们涌出考场,却惊讶地发现——校门外的巨幕没有像往常那样滚动成绩,而是循环播放一句话:【成绩将在72小时后、由省招考院统一发布】
大屏右下角,一行小字署名:
技术顾问:RumorShieldTeam所有人瞬间明白:这套系统已经提前接管了高考舆情防控。
当晚,学校熄灯后,实验楼302还亮着一盏台灯。
许黎和谭雨泽在做最后一次压力测试——
他们把RumorShield3.0的核心算法挂进了省招考院的内网沙盒。
屏幕上,上百万条模拟谣言在0.3秒内被标记、溯源、粉碎。
日志最后一行:【Allclear.Readyforproduction.】
许黎关掉服务器,拔掉电源,轻轻呼出一口气。
“剩下的,交给时间。”谭雨泽把灯也关了,黑暗里只剩他一句话:
“也交给我们。”
72小时后,成绩揭晓——
省考试院官网首页,一张极简海报:【2024届全省高考理科】
第一名:许黎734分
第二名:谭雨泽733分
分差:1
备注:语文作文各被扣1分,其余全部满分。
网络上一片沸腾,却奇迹般地没有任何“泄题”“黑幕”热搜——RumorShield在后台静默运行,每秒过滤10万条异常信息。
宝贝们晚上好,祝大家国庆节快乐,这几天会连续更文大家不用担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